1、古诗苑漫步教学实录古诗苑漫步教学实录古诗苑漫步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众所周知,中国乃一诗之国度,诗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更是浩如烟海,在华夏文明中蔚为壮观.辉烂的华夏文化,不仅仅是飘扬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串串悠远驼铃,不仅仅是四大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铿锵步伐,也不仅仅是万里长城屹立千年的永恒丰碑.在华夏文明璀璨耀眼的星空中,更少不了的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所谱写的一页页典雅华章!在那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长江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博大,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泰山一览众山小的雄奇.在那里,我们能够聆听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路历程,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文人
2、气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圣人情,I不.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一,声情并茂吟古诗师:前人一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诵是学习,品味诗歌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下面请配合所选音乐,将你最喜欢的古诗词声情并茂地吟诵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分享中国古诗独特魅力的韵味.(一生读李煜虞美人,配乐乌夜啼.)师:请同学来评价一下.生1:感情把握得比较好,体现出了节奏之美.o语2川8,B初中组)一等奖刘东/执教,整理生2:读出了诗歌的意境,让人感到余味无穷.生3:音乐选择得非常好.(一生读王维桃源行,配乐渔歌唱晚.)生1:前后的感情反差较大,但
3、声音铺垫较好.生2:节奏语气较准,感觉非常好.生3:语调让我们感受到了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一生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配乐走进新时代.)生I:感情不够恰当,没有表达出喜悦之情.生2:配乐用得非常恰当.师:听诵读点评,感触颇多.读诗不仅要用声,口,更要用心灵,读出文字里的东西,才能抓住情感内涵.古人写诗提倡我手写我口,我们读诗提倡我口读我心,才能与古代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其实,诗歌在中国古代最早是用来演唱的,同学们不禁会问,古人怎么唱诗,先听一首古代诗歌歌曲.(播放古代歌曲诗经?关雎录音.)师:不太好听,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没关系,我们可用自己喜欢方式去唱,谁能将你喜欢的诗歌唱一唱?(一生唱
4、李商隐无题.)师: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人生最大的哀非死别,而是生离.(一生唱苏轼水调歌头.)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多么美好而纯真的祝福(一生唱孟郊游子吟.)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多么真挚的情感!二,联系生活品古诗师:感谢以上同学的精彩读,精彩唱,精彩评.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精彩到底,但吟,唱并非学,品诗歌的唯一方式,正如杜甫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真正进入诗歌,必须联系亲身经历,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品,感.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某景象,进而联想到某一诗.先小组交流,再讲给大家.生I:我在游览江南竹园时,想到了郑板桥竹石中的句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
5、破岩中.生2:假期我登上兰州白塔山,不禁想到了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句子.生3:前年我和父母游览杭州泛舟西湖,面对湖光山色,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句子自然而然跃入脑海.师:听同学们讲,我不禁想到自己由沪到杭,正乃烟花三月下扬州之季节,车窗外烟雨朦胧,苍翠远山时隐时现,富有江南特色的古迹,民宅时时掠过窗边,不由想到杜牧江南春中的句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车至钱塘江边,天色已晚,点点渔火闪烁于烟雨朦胧的江面上,忽而想到王维笔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景象,至今难忘.虽已两三载,今每读二诗,眼中浮现仍是那个烟雨朦胧日子江南大地的所见景象.刚
6、才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经历品味古诗,大家想不想知道古人如何品诗?东坡评王维诗言: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读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于是将绘画形象性与文字抽象性结合品诗的意境,成为古人品诗的独特方法.前面我们通过诵,唱充分领略了中国古诗音乐之美,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中国古诗绘画之美,能否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角度去谈对某诗的感受?生1: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构图,线条,色彩之美.生2: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构图,层次及意境之美.生3:苏轼题西林壁里所写到的远近高低,横竖不同的视觉之美.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隋画意,余味无穷.三,任意挥洒绘古诗师:在中国,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而每一幅画都蕴含
7、着一首诗.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任意挥洒,创造出你所感受到的诗歌意境.画一句,一场景,一片段都可以,小组评选最优者展示.(生以小组为单位画诗歌意境.)(师先贴自己的画春江花月夜.淡淡月光,淡淡山色,烘托淡淡思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生1:我画的是苏轼的春江晚景,晚春的江边,芦花飘荡,几只鸭子闲适地游水.生2:我画的是赵暇的江楼怀旧,月光如水,水天相连,一派空旷幽远的意境.生3:我画的是韩愈的早春,早春时节,江南大地,烟雨朦胧,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师:刚才我们通过绘画形式展现诗歌内容,联系亲身经历品味了诗歌内容,这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就是诗人生活经历的结晶.四,千古风流谈古诗师:在中国,诗歌不
8、仅仅是文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故每一首着名诗歌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李白与杜甫,韩翎与柳氏,陆游与唐婉.这些故事千百年来无数次扣动我们心弦,与故事中的诗一样千古传颂.早在唐代,民间就流传着三诗人听曲论诗难分高下的着名故事,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吗?(一生讲故事三诗人听曲论诗难分高下.)师:的确,一首好诗可使诗人名声大震,一夜成名,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甚至在诗人梦寐以求的仕途上起关键作用,比如唐韩翊因一诗得提拔重用,谁来讲讲这个故事呢?(一生讲故事韩翊因诗得赏识.)师: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因诗得福,正如杜诗所言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历史上因写诗断送前程乃至性命的不乏其人,唐代孟浩然
9、就因一首诗而终生未能做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一生讲故事孟浩然因诗丢官.)师:真是非常精彩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五,自己动手学写诗师:感谢三位同学的精彩故事.的确,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有多少诗就有多少诗的故事.听了这些传奇故事,你们一定对诗人生活充满向往,也想做一回诗人了吧?其实诗人生活艰辛,李白赠杜甫诗云借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前作诗苦.下面拿起笔,仿古诗词写一写,体会一下诗人的苦与乐,与先贤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写好后小组赏析.(生分成小组试写古诗.)师:各位小诗人已完成作品,这次互荐,你认为小组里谁的诗好,读出来,评一评好在哪里.生1:夜雨寄友秋风秋雨涨秋池,飘零浮萍第几枝.别后音容两茫
10、茫,来去匆匆总不知.生2:读史有感遥想大漠孤烟,梦断长河落日.悲叹乌江绝唱,空羡泗水亭长.纵使岁月渺茫,:P011.78/B语文教学通讯O却口U后人断肠.生3:初冬小雪山村静夜雪弥天,初冬小雪兆丰年.晶莹世界人欢笑,喜迎丰收在来年.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通过刚才的活动,一定出现了许多好诗好词.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将作品装订成诗集,设计一个简单的封面并起名称,然后介绍给大家.(生装订,师指点,作品有偶得集,同心集,苦吟集,胡诌集.)(生介绍自己小组的诗集.)师:非常好,这是今天的成果,虽然大家的诗多有缺点,但要坚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要大家坚持去写,说不定我们当中真会产生优秀的
11、诗人.六,结语师:同学们,通过声情并茂吟古诗,我们体昧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之美;通过联系生活品古诗,我们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诗的意境;通过任意挥洒绘古诗,我们眼前展现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诗歌王国;通过千古风流谈古诗,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痛苦与狂喜;通过自己动手学写诗,我们与古代先贤们进行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今天在古诗苑的漫游亦要告一段落.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当我们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当我们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月光如水,晚风吹拂.希望同学们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用一生时间将这本书永远地读下去.让个性在诗歌中飞扬一,教学设想1.通过此次活动
1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2.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等活.语川8,B刘东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3.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漫步古诗苑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二,总结反思1.开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
13、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也给学生展示自己在朗诵,编辑,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特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但不论活动以何种方式,何种时段出现,始终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要以语文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否则将变成舍本逐末.2.写作能力是基本的语文能力之一,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动手写的内容,引用前人的成果不照抄照搬,而要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实感受.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怀疑精神,不迷信前人的说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活动中可以有选择地引用或借鉴前人的成果,要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引用全部或引用部分,引用原文或是转述,或只是受到某一方面的启发,可以灵活处理,但都要加以说明.这一环节在此活动课中还有待完善.3.辑,品,诵的活动过程中其实都含有说的成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是自主活动,遇到困难就需要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无形中就锻炼了交流合作能力.但是,把口语交际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很必要的.4.纵观这一节指导课,师生活动各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没有很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全面实现新课标理念,这是在今后的阅读指导课及活动课中所要注意的.(青海西宁市第十二中学;81000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