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78MB ,
资源ID:57603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603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

1、种子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种子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9月一、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体制种子行业为市场化竞争行业。行业主管部门为农业部和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农业部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种子工作。农业部下设种子管理局负责具体管理,其主要职能是拟订种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组织实施;起草有关种子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并监督执行;指导种子管理体系建设,承担种子生产经营及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承担农作物种子(种苗)、种质资源进出口的审批工作;组织农作物品种

2、管理,拟订农作物品种审定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办法、标准,承担农作物品种审定、登记和农业植物新品种授权、复审工作,组织、指导品种退出工作;审查核发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提出外商投资种子企业的审查意见;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种子检验员和种子检验机构考核管理等。地方种子监管工作具体由各省、市、地、县级种子管理站负责和组织。种子管理站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农作物品种试验,组织新品种审定、引进,审查、批准和发放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等,开展种子市场质量抽检,种子质量案件的处理,种子标准的制订,种子检验机构的建设等工作,依法进行种子质量管理。中国种子协会是行业自律组织,协会的主要职能包括:加强对行

3、业重大政策问题的跟踪调研,推动行业发展;积极推进行业自律,逐步建立市场诚信体系;促进各地方种子协会的横向联系;通过定期交流,促进种子(业)协会的发展;为会员建立信息沟通和互动平台;加强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近年来主要农业政策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2004 年以来,连续多年中央1 号文件均围绕“三农”问题展开,多次强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育种新机制,优化种子企业布局,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实施种子工程等。为落实中央1 号文件精神,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陆续出台

4、鼓励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种植等一系列政策扶持种子行业发展,并对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种子产业化工程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政策、税收和资金支持。(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种子作为基础性农业生产资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种子行业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新品种保护、品种审定、种质资源保护、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为我国种子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3)良种补贴政策为加快良种推广,促进农作物良种区域化种植,提高农产品品质,2002 年开始我国开始推行良种补贴惠农政策。2004 年农业部、财政部联合颁布实施农作

5、物良种推广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水稻良种推广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对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实施良种补贴。为进一步支持农民使用良种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对良种推广项目和资金的管理与监督,2009 年农业部、财政部联合颁布实施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补贴对象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作物良种的农民;补贴范围为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棉花和国家确定的其他农作物品种;补贴方式为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采用差价购种补贴的,由省级农业、财政等部门组织良种统一招标,中标单位实行统一供种。近年来中央财政良种补贴支出具体情况如下:(4)行业相关标准目前,我国种子行业主要相关标准有

6、:二、行业发展概况1、国外种子行业的发展概况自从 1907 年人类历史第一个杂交玉米品种在美国育成以来,世界种子行业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高产优质的良种被人们培育并迅速推广,种子的商品化率快速提升。目前世界种子的市场规模已达500 亿美元,预计每年市场规模将以12.1%的速度增长,种子产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时期:根据国际种子联盟(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简称ISF)统计,全球种子市场规模已达到了500 亿美元,较2001 年的180 亿美元增长了177%。全球商品化种子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70%以上的商品种市场集中在2

7、0 个国家,其中美国市场规模约140 亿美元,占全球商品种市场规模的28%,位列第一;其次是中国、法国、巴西、印度、日本、德国等。随着种子市场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种子、种质资源交流愈加频繁,育种研究、种子生产与营销供应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种业巨头凭借着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逐渐控制了国际种子市场。其中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全球十大种业公司,占据了世界一半多的种源,行业集中度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2、国内种子行业的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以来,种子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经历了粮种不分、粮种交换,再到具有商品属性种子等阶段,逐步发展形成初具规模的种子产业。总体来看,我国种业

8、的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时期:自留种时期、初始育种期、工业化生产孵化期和工业化生产成长初期。I.自留种时期。建国初期,国内尚无专门的种子生产机构,种子多为自留种,种子质量差,作物产量低。II.初始育种期。1958 年,国家提出“四自一辅”的指导方针,种子生产仍然主要靠农业社自主繁育,辅之以必要的调剂。由于制种隔离条件不理想,种子纯度较低。III.工业化生产孵化期。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组织建立种子生产基地,种子生产逐渐集中,地方县级种子站承担了大多数种子供应的任务。同时,这一阶段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种子加工设备,随之还发展了种子包衣技术,种子质量得以明显改善。IV.工业化生产成长初期。自2000

9、年种子法实施以来,我国种子产业正式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各类种子企业纷纷自主研发或从科研院所购买种子品种经营权,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开始进入种子行业,育种技术快速发展,种子质量大幅提高,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行业发展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通道。虽然与国外相比,我国种业尚不成熟,仍处于成长初期,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种子产业已初具规模,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种子行业发展呈以下特征:(1)市场销售规模稳步扩大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位居农业产业链顶端,对于保障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作为世界重要农业大国,常年用种量达1,250 万吨,行业需求空间

10、巨大。我国种子市场规模已达到650 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2000 年以来,我国种子行业快速发展,市场销售规模从200 亿元增至650 亿元,但与美国等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相比,未来我国种子市场规模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种子商品化率逐渐提高受传统农业生产习惯影响,农户自留种的生产习惯尚未完全改变,商品化种子使用率有待提高。国际上种子商品化率平均可达70%,发达国家更高达到90%以上,与这些国家比,我国常规水稻、小麦、大豆等商品化率比较低。农户自留种由于发芽率不高,品种纯度较低,对病虫害抵抗力差,单产十分不稳定,收获的农产品质量差异也较大,因此国家不提倡农户使用自留种。近年来,

11、国家通过出台实施良种补贴等政策,鼓励农户使用商品化良种以提高单产;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种子商品化率明显提高,分别达50%和63%,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商品化率如下:我国主要农产品种子商品化率(3)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国种子行业市场化程度快速提高,市场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整体呈现“企业多、分布散、集中度低”的竞争格局。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持证种子企业有6,200 家左右,平均每个省市(区)约200 家,而美国仅有1,100多家,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只有600 家左右。市场占有率方面,目前我国前50 强种子企业国内市场占有

12、率仅30%左右,而美国孟山都和杜邦-先锋两大种业巨头国际市场占有率则高达近40%。由于行业内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低,加上种子生产与销售时间间隔较长,导致整个行业的生产出现一定的盲目性,造成产能过剩。2011 年修订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了种业的进入门槛,必将加速行业内部重组整合,实现资源优势集中。(4)研发主体逐渐向企业转移长期以来,我国科研育种工作主要由科研院所完成,一方面科研院所技术先进、资源丰富、理论研究实力较强,另一方面我国对种子品种权保护不够,企业育种积极性不高。实践表明,科研机构所开展的研究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脱节,难以达到商业化育种研究的目的,并在相当程度上

13、分割了国家的科研资源。为进一步推动种子新品种培育,1997 年颁布实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通过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企业的自主研发积极性。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实现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近一百家,研发投入逐年提高。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1、行业的竞争格局(1)国际竞争格局2000 年以来,国际种子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经历多次横纵向兼并之后,行业逐渐被少数国际种业巨头掌控,市场呈高度集中趋势。目前,国际种业前三大巨头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国际市场份额,特别是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市场。(2)国内竞争格局随着 2000 年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种子市场放开,经营主体呈多元化竞争格局,

14、科研院所附属企业、民营公司和外资公司纷纷进入我国种子市场。目前,我国拥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6,200 家左右,其中既包括育繁推一体化的综合性经营公司,又包括在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进行专业化经营的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我国种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集中度低,2012 年我国种子行业前十强的国内市场份额只占10%,在全球只占0.8%。就不同农作物品种而言,竞争格局各不相同。按作物划分,农作物种子可分为粮食作物种子(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种子(棉花、油料、糖类等)、蔬菜瓜果种子和花卉种子等,其中水稻主要分为籼稻和粳稻两种。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中,玉米和籼稻的种植覆盖面积大,种子以杂交品

15、种为主,商品化率接近100%,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目前国内以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种子为主营产品的种子上市企业主要有敦煌种业、登海种业、万向德农、隆平高科、丰乐种业、神农大丰和荃银高科等。2013 年,上述7家上市公司种子业务收入超过70 亿元,其中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的收入占比达90%以上。由于物种特性限制,我国小麦和粳稻品种仍以常规种子为主,杂交品种仍处于早期科研攻关阶段或尚未大面积推广阶段。与玉米、籼稻杂交种子相比,小麦、粳稻常规种子商品化率不高,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小麦、粳稻常规种子企业主要集中在安徽、河南、江苏、山东及东三省等小麦和粳稻主产区,主要企业

16、包括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等。2011 年修订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大幅提高了种子行业进入门槛,必将加速行业内部重组整合,促使资源向具有优质品种资源、长期稳定的规模化种子基地和健全销售网络的优势企业集中,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高,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大中型种子企业将逐渐成为行业的竞争主体。目前,我国种子行业还处于品种经营时代,企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拥有优质品种,对优质品种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商业开发能力;长期来看,未来我国种子市场必将过渡到品牌经营阶段,是否具备品种资源整合能力和稳健的经营模式

17、将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2、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市场份额目前我国种子企业共 6,200 家左右,但规模普遍较小,注册资本在1 亿元以上的仅59 家,有效经营区域为全国的育、繁、加、销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仅有逾90 家。3、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资质壁垒2001 年,国家开始对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2011 年修订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了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固定资产、检验检测设备和生产经营场所等要求并作了详细规定;其中,对实行种子选育、生产、经营(育繁推一体化)相结合,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以上的公司,要求固定资产不少于5,000

18、 万元,有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5,000亩以上等。上述规定在提高行业进入门槛的同时也提高了退出门槛,大大增加了新进入者的生存成本。(2)技术壁垒种子行业是种植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的子行业,其技术水平高低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种子从选育、生产、加工到售后技术支持都需要较强技术积累,尤其是高品质种子的选育栽培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多学科高度交叉的特点;此外,受种子生命周期等因素影响,一些农作物品种在生产与应用若干年之后就不宜再推广使用,这也要求种子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研发水平。上述各项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是企业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对新进入者构成较强的壁垒。(3)种质资源

19、壁垒种质资源是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物质基础,育成一个新品种最关键的因素是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拥有种子资源越丰富,多样性越多,培育出优良品种的几率就越大。搜集原始种质材料、拓宽种质基础、开展种质创新、培育优良亲本在育种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种质资源的搜集、筛选、鉴别和创新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4)资金壁垒种子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对资金实力也有较高要求。除需满足相应的注册资本、固定资产和生产经营场所等要求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一般而言,一个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通过审定推向市场需8-12年时间,推向市场到被市场接受仍需经历较长的时间,这期间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持续资金

20、投入;此外,扩充种质资源、建立育种科研团队、扩大育种规模、提高生产加工水平、扩大产能、建立完善销售服务网络等方面,企业同样需要进行较大的持续资金投入。(5)品牌信誉壁垒自我国第一部种子法颁布以来,经农业部门批准并注册的种子企业由此前的2,300 家发展到2008 年的8,700 家以上。2001 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重点开展了完善许可制度、加强政府扶持、创新科企合作机制等3 个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据初步统计,我国的种子企业又由8,700 家减到目前的6,200 家,其中注册资本1 亿元以上的企业由原来的32 家增加到59 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虽然种子外观差别不大,但质量千

21、差万别,一般农户难以从外观甄别种子质量。近年来,虽然政府不断加大种子市场监督执法力度,但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户利益。上述现状决定了企业的品牌信誉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作用,而品牌信誉的积淀并为广大农户认同和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4、行业未来发展趋势2011 年4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未来我国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为:(1)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积极推进构建一批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有实力

22、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立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引导和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力争到“十二五”末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基本实现事企脱钩。(2)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在企业注册资金、固定资产、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大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通过市场机制优化和调整企业布局。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3)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科学规划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建立优势种子生产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加强西北、西南、

23、海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的规划建设与用地保护。鼓励种子企业采取与制种合作社联合协作等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增强种子生产能力。(4)严格品种审定和保护进一步规范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保护测试、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价和品种跨区引种行为,统一鉴定标准,提高品种审定条件,统筹国家级和省级品种审定,加快不适宜种植品种退出。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强化品种权执法,加强新品种保护和信息服务。(5)强化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重点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技术等基

24、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性研究以及常规作物育种和无性繁殖材料选育等公益性研究。推进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完善公共研究成果共享机制,为种子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加大对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的扶持力度。(6)加强种业人才培养加强高等院校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升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大农作物种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为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根据上述意见,为保障上述目标的实现,未来国家将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育种投入。按照“资格认证

25、、定期复审、优进劣退”的原则,择优支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中央财政增加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投入,支持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并购优势科研单位或种子企业,促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壮大。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加大农作物种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和试验、种子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设商业化育种基地,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运输设备,改善工程化研究、品种试验和应用推广条件。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改进现有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评价方式,修改和完善商业化育种成果奖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强

26、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评价体系。鼓励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支持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科研单位或人员进入种子企业开展育种研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科技资源合理流动。实施种子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5、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近年来,水稻、玉米和小麦一直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其中小麦和水稻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近50%左右。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1)小麦种子市场情况我国小麦种植总体情况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总产最高、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国

27、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小麦产量达12,102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0.53%。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储备粮品种,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依靠科技进步和行政推动,我国小麦生产实现恢复性发展,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一是种植面积恢复增加,目前已稳定在2,400 万公顷以上;二是单产连创新高,2012 年公顷产已达4,986 公斤;三是总产量持续增长,近五年我国小麦总产量逐年增长,平均总产量达11,508.04 万吨,超过20 世纪90 年代水平。我国小麦种植区域分布我国幅员辽阔,小麦宜种植范围十分广泛,

28、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临三江汇合处、西到帕米尔高原,包括新疆北部、西藏南部、台湾北部均有小麦播种。目前,我国已形成了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三大优质专用小麦产区。其中,黄淮海麦区是我国最大的中强筋小麦生产基地,主要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大部、江苏和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山西中南部等,这些地区非常适合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和积累;长江中下游主要包括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等地区,气候湿润,热量条件良好,有利于小麦低蛋白和弱面筋的形成,是我国优质弱筋小麦生产的重点区域;大兴安岭沿麓是我国优质硬红春小麦主产区,所产硬红春小麦品质优良,商品性能稳定,对进口硬麦替代性强,目前商

29、品率保持在80%以上。2012 年,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五大小麦主产区播种面积为15,923.91千公顷,占全国比重达65.62%,总产量达9,037.35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4.67%以上。我国小麦种子供需情况目前,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已稳定在 2,400 万公顷以上,按每亩用种量15 公斤保守估算,我国小麦种子年需求量约55 亿公斤左右。由于受传统习惯影响,农户自留种的生产习惯尚未完全改变,小麦种子商品化率有待提高,但近年来随着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小麦种子商品化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2008-2012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增幅不大,五年仅增长了651.1 万公顷,但小麦种子商品化

30、用量却从17.9 亿公斤增长到25.3 亿公斤;2012 年,我国小麦种子商品化率近46%,较2008 年提高了11.77%。尽管如此,与国外相比,我国小麦种子商品化率仍然偏低,未来提升空间很大。在小麦种子制种方面,中央和地方通过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种子工程建设,目前各大中型种子企业也已建立了相对固定的种子基地和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为种子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2013 年,我国小麦制种面积约1,200万亩,总产达40 亿公斤以上。我国小麦种子市场未来前景从小麦的消费结构来看,我国小麦消费主要以食用消费为主。2013 年,我国小麦国内消费量达到13,020 万吨,其中食用消费量为9,97

31、0 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6.6%;其次是饲料消费量和工业消费量,占比分别为10.4%和9.4%。按2013年底人口计算,目前我国人均小麦食用消费量为95 公斤左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小麦国内消费量已超过小麦国内总产量。在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单纯依靠增加种植面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小麦需求。因此,提高良种使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未来解决我国小麦供需缺口的有效手段。预计至2015 年,我国小麦商品化种子用量将达31.9 亿公斤,较2010 年的21.7 亿公斤增长47%;小麦种子商品化率将从2010 年的40%左右提高到55%左右

32、。未来,我国商品化小麦种子需求量将呈刚性增长的态势。(2)粳稻种子市场情况粳稻是水稻的一个亚种,水稻原产于亚洲热带,在我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水稻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50%以上的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南亚人口,都以大米为主食。目前世界上水稻品种超过14 万种。按照品种特性划分,水稻主要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种。我国粳稻种植总体情况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粳米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粳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3 年,我国粳稻种植面积达886.6 万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9.13%,较2001 年增加150.4 万公顷,增幅达20.43%。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粳稻总产量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2006年和2009 年我国粳稻产量相继突破5,000 万吨和6,000 万吨,2013 年总产量已达6,820 万吨,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33.6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