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92.27KB ,
资源ID:57565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565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浙科版群落 单元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浙科版群落 单元测试.docx

1、届浙科版 群落 单元测试群落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 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C 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 一座山中从山脚到山顶物种的差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C【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错误;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种间关系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C正确;一座山中的物种从山脚到山顶属于不同的群落,D

2、错误。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的演替是从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始的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D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解析】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演替是从弃耕时开始,首先经历一年生草本植物阶段,A项错误;人类活动会对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因此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项正确;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项错误;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

3、链增多,营养结构复杂,但能量传递效率仍为10%-20%,D项错误。【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名师点睛】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分析(1)群落演替的方向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2)群落演替的结果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演替至深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4、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C.草本阶段多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答案】A【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则森林中还能找到苔藓和灌木;故A正确。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次生演替;故B错误。昆虫进入,生物种类增多,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群落调节能力发生变化;故C错误。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故D错误。【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名师点睛】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5、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群落演替特点(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的原因(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

6、替的重要条件。4群落演替过程中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其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阶段是()A 地衣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B 草本植物群落阶段C 灌木群落阶段 D 乔木群落阶段【答案】D【解析】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群落演替过程中营养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顺序是:地衣苔藓植物群落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所以物种丰富度最高的阶段是乔木群落阶段,D正确。5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常在依山傍水的区域修建湿地公园。一方面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另一方面注重人工池塘或湖泊的清澈与美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调查湿地公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C 湿地公园中人工

7、林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阳光D 人工种植的荔枝树比自然荔枝种群的抵抗力稳定性高【答案】C【解析】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B错误;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阳光,C正确;人工种植的荔枝树通过人工管理,提高了荔枝树的产量,而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错误。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向甲装置锥形瓶a中加入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不能判定酵母菌何时进行无氧呼吸B 乙装置中的脱脂棉可用清水或酒精浸湿,用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C 丙

8、图的培养皿中需加入95%的酒精,用以漂洗解离后的洋葱根尖D 丁图为花生种子中脂肪的鉴定步骤,其目的是洗去浮色【答案】C【解析】A、向甲装置锥形瓶a中加入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不能判定酵母菌何时进行无氧呼吸,因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左边锥形瓶中,在a中检测不到酒精,A正确;B、乙装置为吸虫器,用于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B正确;C、丙图用以漂洗解离后的洋葱根尖,用的是蒸馏水而不是酒精,C错误;D、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时,用苏丹或染色后,需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排除干扰,D正确。【考点定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土壤中动物类群

9、丰富度的研究【名师点睛】本题是课本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这几个实验的考查,其中都用到了酒精,高中生物课本实验中酒精应用的总结:1、色素提取实验中用无水乙醇,利用的原理是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2、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95%的酒精和15%的盐酸1:1混合制成解离液,可以使组织细胞分离开;DNA的粗提取实验中用到95%的冷却的酒精,可使DNA析出;3、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调查实验用70%的酒精,用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4、脂肪鉴定中用50%的酒精,目的是洗去浮色;5、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可

10、通过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来确定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7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草丛生态系统。C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原因是针叶林中物种丰富度大D在上述群落演替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A不符合题目要求;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

11、最强的是草丛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目要求;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原因是针叶林中垂直结构明显,可为动物提供各种栖息场所和食物资源,C符合题目要求;在上述群落演替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D不符合题目要求。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8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会偏大的是A 调查山坡松树种群密度时,未对一米以下松树苗计数B 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部分野兔标志物脱落C 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上层取样统计D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使用诱虫器时没有打开电灯【答案】B【解析】调查山坡松树

12、种群密度时,未对一米以下松树苗计数会使结果偏小,A不符合题意;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志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野兔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符合题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由于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未震荡,使酵母菌沉淀,所以底部吸出的酵母菌较多,上层吸出的酵母菌较少。因此从上层取样统计时,结果偏小,C不符合题意;土壤中小动物具有避光性,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有可能有部分小动物仍在土壤中,所得到数值偏小,D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

13、,正确的是A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黑暗环境中B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D “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植物种群密度”实验中,求出所有样方某植物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该地面积,作为该地某植物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A错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B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

14、量动态变化”实验中,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观察的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C正确;“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植物种群密度”实验中,求出所有样方某植物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作为该地某植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10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如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种群的增长为指数增长B ad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加C 该种群受到的环境阻力d点时最大D 捕捞后该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点水平较合理【答案】C【解析】根据其种群增长曲线可知,该种群是一个“S”型增长,故不会是指数增长,A错误;ad段种群的增长

15、速率先增加减小,B错误;d点该种群不再增长,已经达到环境的最大承受值,故该种群受到的环境阻力d点时最大,C正确;捕捞后该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b点水平较合理,因为b点是其增长率最大的点,故D错误。11某研究小组正在对一池塘进行研究。下列有关该池塘群落的分析,正确的是A 该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 该池塘群落只存在垂直结构不存在水平结构C 研究该群落不需要了解“池塘中的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D 在自然环境条件稳定的情况下,群落不发生演替【答案】A【解析】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池塘群落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B错误;池研究该群落需要了解塘中有多个

16、种群,判断哪些是优势种群,需要研究池塘中各种生物,C错误;在自然环境条件稳定的情况下,群落也会发生演替,D错误。12甲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乙地因地震使原有植被消失,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经历的时间不同,乙地的演替时间更长B 若没有外力干扰,乙地可重现森林,形成次生林C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甲地火山岩上D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答案】A【解析】【分析】甲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所以甲地发生的是初生演替,乙地因地震使原有植被消失,但是还保留着植物的种子和繁殖体,所以乙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初生

17、演替经历的时间较长,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较短。【详解】甲地发生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乙地发生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A错误;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扰,乙地一般会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初生演替过程中,先是裸岩阶段,然后是地衣阶段,然后是苔藓阶段,C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的多样性是逐渐增加的,D正确。【点睛】初生演替发生在火山岩、冰川泥或者沙丘,次生演替发生在火灾后的森林、废耕的农田等保留土壤条件,甚至保留植物种子和繁殖体的地方。1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物群落中,各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营养关系B 高山植物群落因海拔高度而呈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 水生群落因光的穿透、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

18、布而分层D 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因季节变化而体现出群落的季相【答案】B【解析】生物群落中,各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A项正确;高山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是由于地形起伏引起温度变化而形成的,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项错误;水生群落因光的穿透、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而分层,C项正确;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因季节变化而体现出群落的季相,D项正确。14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 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 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D 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

19、逐个计数【答案】B【解析】丰富度是群落或者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错误;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正确;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不一定越高,如沙漠缺水,C错误;对于土壤中个体较微小、数目较多个体,一般采用目测估计法,不必逐个计数,D错误。15研究人员对某草原上啮齿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连续8年的定点监测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022009年啮齿动物群落中各物种的捕获量比例(%)鼠种样地均值禁牧区轮牧区过牧区子午沙鼠37.6639.2220.7032.53三趾跳鼠29.4829.6929.2429.47五趾跳鼠7.969.8826

20、.5214.79阿拉善黄鼠4.754.599.106.15黑线仓鼠5.151.071.382.53小毛足鼠14.9414.129.5212.86长爪沙鼠0.051.003.341.46短耳仓鼠0.000.430.200.21(禁牧区:禁牧8年以上。轮牧区:草地采取围栏轮牧。过牧区:常年不断过度放牧)A 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B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C 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没有影响D 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答案】C【解析】表中信息显示:同种动物在不同样地中的捕获量不同,说明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

21、素,A正确;啮齿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B正确;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有影响,C错误;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D正确。16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的指标是 ( )A 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B 在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C 占有最大生存空间的物种D 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优势物种一般在群落中作用最大,故A正确。个体数量最多的有可能是寄生或生产者等生物,故B错误。占有最大生存空间的物种可能是最高营养级的但不一定是优势物种,故C错误。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应是生产者,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

22、查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7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决定的,由图可以看出国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所以增长率最高。18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B 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C 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D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23、答案】D【解析】棉蚜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说明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A项正确;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使抗药性的棉蚜生存和交配的机会增加,进而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B项正确;因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有限,所以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C项正确;因棉蚜个体小,活动范围窄,所以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D项错误。【考点定位】种间关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种群数量的变化19下列关于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会永恒延续地进行 B 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 基质和环境条件比较好 D 经历的时间比较短【答案】B【解析】群落的演替都要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所以本题

24、B选项错误。2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鸟类的领域行为可以导致某鸟种群呈均匀分布型B 顶极群落的结构最复杂和最稳定,将永远保持原状C 开阔大洋的年净初级生产量比河口的年净初级生产量更高D 陆地初级生产量之和比海洋初级生产量多,因而陆地次级生产量比海洋次级生产量多【答案】A【解析】动物的领域性行为是指很多动物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领域,那里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准许其它动物入内,可见鸟类的领域行为导致某鸟种群呈均匀分布型,A正确;顶极群落的结构最复杂和最稳定,但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永远保持原状,B错误;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

25、,剩下的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因初级生产量由河口湾向大洋区逐渐降低,所以开阔大洋的年净初级生产量比河口的年净初级生产量更低,C错误;次级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与陆地相比,海洋里植物少,但动物和微生物多,因此陆地初级生产量之和比海洋初级生产量多,但陆地次级生产量比海洋次级生产量少,D错误。2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 群落的次生演替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C 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D 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答案】B【解析】群落自然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

26、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A正确;群落的次生演替不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就不能演替成森林阶段,B错误;与次生演替相比,群落初生演替不具有原有的植被和土壤条件,因此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C正确;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是植物在争夺阳光过程中出现优势种而形成的,动物群落的食物直接或间接都来自于植物,所以与光照也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群落及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征的理解,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22滇池沿湖滨浅水区种植了香蒲、水竹、水葱、芦苇等植物。人工湿地的建立,既美化了沿湖景观,又改善了湖泊水质,调节

27、了气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湖滨浅水区的各种植物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B 流经人工湿地的能量是生产者体内储存的能量C 人类的生产活动可改变湿地中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D 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湖滨浅水区的各种植物相互争夺矿质元素、空气、阳光等,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流经人工湿地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得群落演替沿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正确;人工湿地能够调节气候,属于其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23下列群落的演替类型中,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在大片沙丘上进行的演替B在火灾后的草

28、原上进行的演替C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D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次生演替是在保留原有土壤条件或繁殖体的条件下发生的演替,故B正确。而沙丘火山岩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是初生演替,故A、C、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演替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24下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第N年时,甲、乙群落的群落结构相同B 甲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 若时间允许,甲群落,能也提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D 乙群落的演替类型可能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结构不一定相同,A错误;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从0开始,表示

29、的是初生演替,B错误;若时间允许,甲群落可能发展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正确;乙群落的演替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减少,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甲乙曲线的起点,判断两条曲线代表的演替的类型,明确物种丰富度相同,但是生物的种类和数目不一定完全相同。25初生演替的过程一般是A 裸岩阶段一笞薛阶段一地衣阶段一草本阶段一灌木阶段一乔木阶段B 裸岩阶段一地衣阶段一草本阶段一荅藓阶段一灌木阶段一乔木阶段C 裸岩阶段一地衣阶段一荅藓阶段一草本阶段一灌木阶段一乔木阶段D 裸岩阶段一地衣阶段一荅藓阶段一灌木阶段一草本阶段一乔木阶段【答案】C【解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30、,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故选C。26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科研人员做如下相关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有关该实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粉苞苣的干重1单独种植M2种植在同一花盆中枝叶隔开068M3种植在不同花盆中枝叶混合047M4种植在同一花盆中枝叶混合031MA 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B 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可以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C 两种植物对阳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小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D 两种植物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小于对光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答案】C【解析】由数据分析可知,两种植物种植在同一花盆中其干重减少,说明它们之间有竞争关系,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资源,A正确;种植在不同花盆中,但枝叶混合,其干重也减少,说明对两种植物对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