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71.36KB ,
资源ID:57538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538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河南省名校大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河南省名校大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docx

1、学年河南省名校大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周族姬姓和

2、他族异姓不同,姬姓封国不仅数量众多,且多数大国分封在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这说明,周初分封A. 完全继承了商代地方管理体制B. 促进了社会等级秩序基本形成C. 强化了“家天下”的政治统治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答案】C【解析】西周大量分封周族姬姓,分封到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目的是了加强周朝的统治,拱卫王室,形成一姓之国,从而强化“家天下”的政治统治,答案为C。周初分封制继承了商代的地方管理体制,但是“完全”过于绝对,A错误。进入阶级社会后,就形成了社会等级秩序,B错误。西周的分封制是被分封诸侯管理地方,而不是中央直接管辖,D错误。2.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大量与经济活动有关成语或俗语,如“

3、挂牛头卖马肉”“自相矛盾”“买椟还珠”等。这一现象反映出A. 各国对市场缺乏管理B. 私营工商业已经兴起C. 抑商政策走向了失败D. 官营工商业失去主导【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商品在集市上进行叫卖,供顾客选择,表明当时私营工商业兴起,答案为B。材料没有反映市场管理,A错误。重农抑商并不表示不允许工商业存在,C错误。官营工商业失去主导要到明朝,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3.自汉武帝时期开始,研习儒家著作成为新时尚,就连汉昭帝也自称通孝经论语和尚书等典籍。这反映出A. 社会主流意识开始转型B. 儒家经典著作得到普及C. 儒学日益脱离广大民众D. 儒学政治地位明显巩固【答案】D【解析】从材

4、料看出儒家著作从汉武帝开始得到发展。儒学地位上升,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连汉昭帝都通儒家典籍,表明儒学政治地位明显巩固,D正确。儒学思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存在近2000年,没有开始转型,A错误。材料内容不能表示儒家经典著作得到普及,B错误。不能因为皇帝看儒家典籍就说儒学脱离广大民众,C错误。4.下表为唐代诗歌中有关社会经济的记述。据此可以推知记述出处“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唐)杜荀鹤送友游昊越“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唐)皮日休西塞山泊渔家“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商船)。”(唐)杜甫舟中A. 农业生产走向商品化B. 民间草市出现了繁荣C

5、. 农业生产日趋专业化D. 重农政策得到了落实【答案】A【解析】从以上诗句可知农民“种橘”、“莲”、“桑村挑叶去”表明农业生产不在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开始种植经济作物,种桑养蚕等使农业生产走向商品化,故答案为A。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草市,B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农业生产专业化,C错误。重农主要是要求种植满足人民温饱的农业作物,与材料不符,D错误。5.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规定:“自今中书(宰相)秘院(枢密院)执政官,非休假日,私第不得见客。”这一规定表明A. 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B. 中央机构间矛盾尖锐C. 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D. 军政两府间制衡加强【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宋仁宗规定宰相、

6、枢密院领导在工作日期间不得在住所会见客人,目的就是防止官员结党营私,防止影响国家统治,从而使皇权进一步加强,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体现削弱相权,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中央机构矛盾尖锐,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军政两府间制衡关系加强,D错误。6.明清时期,无论是剧本、小说还是医药、科技著作都盛行插图,出现了大量的诸如绣像小说之类的图文结合书籍。这一现象A. 说明印刷技术开始成熟B. 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盛C. 加速了市民文学的兴起D. 体现了文化政策的宽松【答案】B【解析】附有插图的书籍,是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或者用图画来使情节更生动,使书籍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被小市民接受,这些图文结合的书籍体现世俗文化的

7、兴起。故答案为B。宋朝的印刷术已经成熟,A 错误。不单有市民文学,还有科技、医药书籍,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政策,D错误。7.据广东旧西宁县志记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洋纱输入内地,纱细而匀,价廉美”,“有家机织布以度活者”,“咸相率相购买洋纱趋时”,以操持旧业。这说明A. 家庭纺织业破产日益加剧B. 西方加大了对华商品倾销C. 西宁县自然经济最先瓦解D. 传统织布业仍有生存空间【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洋纱价廉美”而家中有织布机的纷纷去购买洋纱来织布,说明传统的织布行业仍然有生存的空间,答案为D。材料没有体现家庭纺织业破产日益加剧,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西方加大了对华商品倾销。B错误

8、。材料不能看出西宁县自然经济最先瓦解,C错误。8.有学者说,经过康有为等人的努力,孔夫子从一个死气沉沉的“老学究式的古代文化保存者”,变成为了一个“含有新鲜的生命”的“热情的救世者”。这主要是由于康有为A. 开创了孔子儒学新体系B. 摒弃了儒学传统价值观C. 将孔子塑造成了革新者D. 提升了儒学的宗教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为了给变法减轻压力,把孔子抬出来,推出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成维新变法的先锋,从而出现材料中的情景,故答案为C。材料内容不是开创孔子儒学新体系,A错误。材料内容是利用孔子为变法减轻压力,并不是摒弃了儒学传统价值观,B错误。材料与儒学的宗教地位没有关系,排除D

9、。9.文学作品的插图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时代特征。下图为1918年出版的某小说中描绘晚清社会生活的插图。据此可推知当时A. 传统生活方式的西方化B. 国民社会平等基本实现C. 西方文明开始影响中国D. 服饰穿着理念日益开放【答案】A【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是引入西式的餐桌、餐椅,日常就餐如同“吃西餐”一样,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的西方化,故答案为A。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平等问题,排除B。西方文明在清朝初年就开始影响中国,不是在晚清,C错误。材料体现服饰穿着,但不能看出理念的开放,D错误。10.1941年初,日本对华长期作战计划中写道:“在作战方面为使华北方面出现划时期的治安新面貌,准备从华

10、中方面调来第十七师团及第三十三师团主力。”这说明A. 日本侵华兵力已大幅减少B. 中国抗战开始转入了反攻C. 国民政府的抗战压力加重D. 敌后抗战配合了正面战场【答案】D【解析】从材料“1941年在作战方面为使华北方面出现划时期的治安新面貌”得知日本没有想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给日本以很大的打击,迫使日本从“华中方面调来第十七师团及第三十三师团主力”从而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故答案为D。材料没有显现日军大幅减少,A错误。抗战反攻在1945年,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显现从华中调兵意味着国民党抗战压力减小,D错误。1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相继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11、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性文件。这表明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A. 宗旨是制定新中国法律B. 具有“人大”的政治作用C. 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 完善了中央政府结构【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的法律制定者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材料得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文件,表明具有“人大”性质,有制定法律的功能,答案为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是决定建国等一系列问题,宗旨不只是制定法律,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协商精神,C错误。完善中央政府的结构是全国人大的职能,D错误。12.1956年5月,陆定一在中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发言说:“

12、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这次“发言”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 开始明确科技文艺发展方向C. 清除了文艺上“左”倾思想D. 反映了科技文艺的空前繁荣【答案】A【解析】从材料“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可知在学术上要强调自由讨论,百家争鸣,体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思想,答案为A。材料不是开始科技文艺的发展方向,排除B。清除了文艺上“左”倾思想是在195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

13、“双百”方针的理念而不是反映了科技文艺的空前繁荣,D错误。13.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出现了国有企业“推销员满天飞”的现象,同行业间开始出现了激烈的竞争。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 计划经济体制完全崩溃B. 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C. 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D. 国家调控政策日益失效【答案】C【解析】从题干国有企业“推销员满天飞”说明企业自主权扩大了,可以较大限度生产销售产品,为了扩大效益,自然要出去推销,出现激烈的竞争,故答案为C。计划经济体制完全崩溃过于绝对,也存在贬义,不符合史实,A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在21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材料不能显现出国家调控政策失效,D错误。14.罗马帝

14、国时期,罗马法中逐渐产生了一种专门调整罗马市民与非罗马市民之间,以及非罗马市民相互间的民事关系的新法律。据此可知,“新法律”A. 实现了市民与非市民间的平等B. 废除了罗马市民的政治特权C. 是非罗马市民长期斗争的结果D. 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的出现,罗马境内出现罗马市民的人群,罗马的公民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出现“新法律”即万民法,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从而成为巩固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故答案为D。“新法律”无法体现市民和非市民的平等,A错误。材料没有显示罗马市民有政治特权,B错误。“新法律”是随着帝国出现而出现的,C错误。15.15世纪初,在意大

15、利基于新一轮经济繁荣所体现出的“市民美德”,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据此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A. 提高了市民阶层道德修养B. 体现了反神学的唯物思想C. 具有批判现实的浪漫精神D. 具有追求世俗生活的趋向【答案】D【解析】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的兴起,使从事资本主义雇佣工作的市民生活富裕起来,新的财富观出现后不再向往基督教倡导的“天国的幻想”,而出现一种“市民美德”即追求安逸富足的世俗生活,故答案为D。此处的“市民美德”不是市民阶层道德修养。而是一种市民人文主义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追求,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唯物论思想,B错误。材料

16、没有体现浪漫精神,排除C。16.16世纪,欧洲输入东方香料的总量较以前迅猛增长了30多倍,亚洲的胡椒和丁香的购入和卖出差价在英国高达10至29倍。这主要是由于A. 新航路开辟扩大了贸易B. 亚洲商品在欧洲出现短缺C. 欧洲民众开始偏爱香料D. 荷兰垄断了东西方贸易【答案】A【解析】从材料“16世纪,欧洲输入东方香料的总量较以前迅猛增长了30多倍”可知当时处于新航路开辟以后,东方运往欧洲的香料总量才会剧增,答案为A。B与材料“迅猛增长30多倍”相矛盾,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欧洲人从16世纪才开始偏爱香料,C错误。荷兰在17世纪垄断东西方的贸易,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17.下图是19世纪20年代英

17、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后,机器出口量总值变化情况示意图。A. 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加速B. 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正式确立C. 英国开始丧失世界工厂地位D. 英国对外贸易逆差得到扭转【答案】A【解析】19世纪20年代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有利于欧美国家引进机器设备,采用机器生产,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故答案为A。以1846年废除“谷物法”为标志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正式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9世纪40年代,19世纪20年代还没有出现世界工厂,更谈不上失去,C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对外贸易逆差得到扭转,排除D。18.美国政治家托马斯帕特森在评论三权分立体制时说:“这

18、些分立的机构以精心创造的牵制与平衡的方式相互钳制,任何一个机构如得不到另外一些机构的支持和认可,就不能有效地行动。”此观点意在说明“三权分立体制”A. 有效地维护了美国民主政治B. 不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 开创了政治民主运作新理念D. 最大限度地防范了个人专权【答案】B【解析】从材料“任何一个机构如得不到另外一些机构的支持和认可,就不能有效地行动”可知如果哪个部门对命令提出异议,就要想法获得另一牵制机构的同意,必然牵扯到许多时间和精力,甚至会出现推诿和扯皮现象,从而不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为B。材料观点没有维护提高美国民主制度,A错误。1787年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制开创了政治民主运

19、作的新理念,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三权分立的局限性不是最大限度地防范了个人专权,D 错误。19.(巴黎)公社委员会的公职人员都扮演着两种角色:既是议员又是行政人员;既是法律的制定者又是法律的执行者。这说明巴黎公社A. 完全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形式B. 具有政府权力的高度集中性C. 致力于国家政权机构的精简化D. 注重政权管理者的自我监督【答案】B【解析】从材料表明公职人员都有双重身份,议员又是行政人员,立法者和执法者合二为一,表明政府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为B。A过于绝对化,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国家政权机构的精简,C错误。材料体现的“既是法律的制定者又是法律的执行者”,不能体现自我监督

20、,反而会滋生腐败,故D错误。20.达尔文否定了“物种是至高无上的上帝创造的,最初创造了多少物种,现存就是多少,不会改变”的观点,成为了生物学中的“牛顿”。这是因为达尔文A. 继承了牛顿的科学思想B. 创立了生物学新体系C. 提出了生物进化新学说D. 发现了物种变异现象【答案】C【解析】牛顿因为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理论体系,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称达尔文为生物学中的“牛顿”,意思是达尔文也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答案为C。材料内容是以达尔文比作牛顿,而不是继承了牛顿的科学思想,A错误。达尔文没有创立生物学新体系,B错误。物种变异现象包含于生物进化论理论之中,D错误。21.19

21、21年,正在苏俄考察的瞿秋白在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唯一的食品现在丰富得多了,可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业之故很不稳。”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 计划经济尚未建立B.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 国民经济日趋困难D. 国家工业化的实现【答案】B【解析】1921年3月之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人民靠实物配给制生活十分艰难,“可是非得有钱不可,”表明允许商品买卖,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故答案为B。材料与计划经济无关,A错误。材料表明国民经济日趋好转,C错误。国家工业化的实现是在1937年实现,D错误。2

22、2.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制定出了一项“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失业”的政策,作为解决未来失业者问题的一项长久的措施。这一“措施”是A. 建立联邦储备银行B. 实行以工代赈政策C.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 禁止企业裁减员工【答案】C【解析】从材料“救济、减少和预防未来失业”“作为解决未来失业者问题的一项长久的措施”表明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给失业者一定的经济保障供应直到找到工作为止,答案为C。建立联邦储备银行和材料的措施无关,A错误。以工代赈是吸引失业者从事工作,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与材料内容不符,B错误。禁止企业裁员可以减少失业,但是不能成为“解决未来失业者问题的一项长久的措施”,D错误。23.

23、下图是二战后有关美国和苏联关系的漫画。据此可推知A. 国际局势走向了紧张B. 美苏军事冲突不断升级C. 苏联军力已超越美国D. 美国已经无力遏制苏联【答案】A【解析】此漫画是美苏两国领导在为古巴导弹事件在较劲,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屁股下面坐一枚导弹,随时都可能引爆,体现了美苏双方的竞争导致国际局势走向了紧张,答案为A。美苏军事冲突不断升级不符合史实,B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苏联军力已超越美国,C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国,D错误。24.自宣布脱离“欧盟”以来,英国的“脱欧”进程一再受挫,由“脱欧”变成了“拖欧”。此现象客观上反映出A. 欧盟极力维护一体化进程B. “脱欧”背离了英国利益C. 英国与

24、欧盟矛盾得到缓和D. 全球化密切了彼此的联系【答案】D【解析】英国脱欧短期内对英国有利,但是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所以欧盟不允许其脱离,同时英国脱欧,外资从英国撤离,影响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等问题困扰着英国和欧盟,从此变成了“拖欧”,原因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密切联系,出现牵一发而动全部,故答案为D。欧盟极力维护一体化进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全面,英国国内也有不同意见等其他原因,A错误。英国“脱欧”是为了英国利益,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与欧盟矛盾得到缓和,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7题为必考试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5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

25、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以后,全国普遍种植棉花,棉花已取代麻、苎成为主要衣着原料。明太祖朱元璋鼓励农民植棉:“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裁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不种麻、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特别是对江南地区,令每户种桑、棉、枣二百株,苏松地区气候、土壤和技术条件得天独厚,并随着农产品商业化的发展,植棉区不断扩大。摘编自黄康健明清江南棉纺织业技术的理论化材料二 据统计,17501760年英国人均原棉消耗量200克,比16981710年增加了两倍以上;法国1750年仅为50克,17901802年消耗量也增至100克17851850年,英国棉织

26、品产量从4000万码增到20亿码,提高了大约350倍。1800年,棉织品出口额占据全英国出口总值的25%;1828年棉织品出口额达l900磅,高达英国出口总值的一半。自此以后,英国在与印度的竞争中逐渐将其驱逐出去,自身垄断了整个棉织品的世界市场。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1)根据材料一,简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相似影响。【答案】(1)原因:政府鼓励植棉;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的促进;有利的自然环境;棉纺织业技术的进步。(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2)特点:比较迅速

27、;棉制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相似影响:都改变了传统的衣被用料;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促进了棉纺织技术的进步。(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从材料“明太祖朱元璋鼓励农民植棉”可知政府鼓励植棉;从材料“苏松地区气候、土壤和技术条件得天独厚,并随着农产品商业化的发展,植棉区不断扩大。”可知有利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的促进。(2)特点:从材料“1850年,英国棉织品产量从4000万码增到20亿码,提高了大约350倍。”可知比较迅速;从材料“1828年棉织品出口额达l900磅,高达英国出口总值的一半”可知棉制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相似影响:从材料一“棉花已取代麻、苎成为主要衣着原料”并

28、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棉花使用的增多都改变了传统的衣被用料;从材料一“并随着农产品商业化的发展,植棉区不断扩大”,从材料二“1828年棉织品出口额达l900磅,高达英国出口总值的一半”说明了棉花种植推动商品化,二者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政治自由,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据当时独立周报记载:“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日:吾人困于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

29、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点思考材料二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选举的那一天,选民们穿上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地来到选举站。天津市四区郭庄子女青年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钟头才上花车,她说:“结婚是大事,选举更是大事;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434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

30、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民众对于选举的态度及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民国初年选举相比,新中国首次普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首次普选的意义。【答案】(1)态度:冷漠。原因:辛亥革命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民国政府对于选举缺少宣传力度;社会动荡使民众缺乏关心政治的热情。(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2)不同:选民范围更加广泛;民众更具选举热情。意义: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推动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态度:从材料“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日:吾人困于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

31、可知冷漠,漠不关心。原因:联系所学可知出现的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民国政府对于选举缺少宣传力度;社会动荡使民众缺乏关心政治的热情。(2)不同:从材料“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434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相比于民国选举,选民范围更加广泛;从材料“选举的那一天,选民们穿上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地来到选举站。”“女青年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钟头才上花车”可以看出民众更具选举热情。意义: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首次普选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推动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写于175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老实人”甘迪德是一位男爵收养的私生子,由于他爱上男爵的女儿,结果被赶出了家门,从此他四处漂泊流浪,一路上他遭遇种种的折磨和灾难,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陷害、迷信,可是他仍然坚信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