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5.13KB ,
资源ID:57471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471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上学期历史文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上学期历史文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

1、高二上学期历史文期中试题含答案2015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文)期中试题含答案牡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学年历史试题(文科) 第卷 选择题(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共40题,每小题1.5分。) 1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2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这一论断 A.强调了唐宋以

2、来科举制的利弊 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 C.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 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 3.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 批答,以平允庶政”。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 A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 B掌握了中央决策权 C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D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4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后,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唐朝城市管理非常严格 C北宋采取“制钱谷”措施 D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5下列

3、是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1%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6.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C. 墨家的“兼爱”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7梁启超对一学者做过如下评价“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第一,在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在他所

4、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材料中梁启超褒奖的学者是 A. 李贽 B. 王夫之 C. 黄宗羲 D. 顾炎武 8.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格物致知 C心即理也 D致良知,知行合一 9.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 10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 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

5、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11.元朝马致远的汉宫秋以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元帝时国势衰弱,匈奴兵犯境,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昭君被迫出塞和亲,行至汉匈交界的黑江,投江自杀。这说明 A.文学艺术一定程度体现社会思想 B.元曲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元曲的兴起促进了封建社会瓦解 12.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

6、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 13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雅典娜神像 雅典剧院 帕特农神庙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4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随意解释 15. “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与此评论相符合的是 A.孔

7、子:“克己复礼” B. 康有为:“托古改制” C.鲁迅:“打倒孔家店” D. 张之洞:“中体西用” 16. 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17.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

8、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天赋人权 D主权在民 181884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 国总统”。该条款反映了 A君主派复辟活动的猖狂 B共和派的政治侥幸心理 C反对封建复辟任务的艰巨性 D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脆弱性 19.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 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 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 C立宪制和共和

9、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 20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 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 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 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 21“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此观点旨在强调 A华盛顿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B欧洲尚不适宜采用近代民主体制 C华盛顿的选择会

10、冲击君主制度 D华盛顿的选择有助于美国的稳定与发展 22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通过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同时,也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的平台。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平台”的是 A联邦体制 B帝国议会 C联邦议会 D国家元首 23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夷匪战争 D通商战争 24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 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25马克在世界文明史中

11、指出,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中国清王朝也于1732年设立军机处,极权政治进入新阶段。从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A. 中国政治文明的滞后性 B. 世界政治文明的渐进性 C. 英国政治文明的开创性 D. 法国政治文明的保守性 26.下列各组人物,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是 A.魏源、梁启超 B.李鸿章、孙中山 C.李鸿章、毛泽东 D.梁启超、毛泽东 27它“标志着(近代中国)以坚决排除现代思想和现代技术的途径来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后一次努力。”它应该是指 A.

12、清末新政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8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29.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乙”指的应该是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甲 722 乙 287 丙 614

13、丁 96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30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31“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 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D马克思主义者 32.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

14、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在这里,胡适强调 A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 B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 C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D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 33.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15、”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3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35.“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有 十

16、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 B C D 36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7.“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

17、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 “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38. 一位美术老师为一位环卫工人画肖像,看着画,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妙龄少女,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五旬老汉,甚至有人判断老师画的是一棵树。据此,该老师的绘画风格是 A. 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 印象派 D.现代主义 39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

18、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 ) A革命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文明史观 D全球化史观 40.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

19、,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 A.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 D.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第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共两道题,41题20分、42题20分) 4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但奇怪的是:在法国宪政史上,第三共和国宪法却是寿命最长的,从1875年到1940年,共维持了65年。而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1799年宪法、1848年宪法,都存在不久,即被废弃。 从1875年宪法看法国的政治生活 材料二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

20、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

21、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 根据材

22、料一概括1875年前后法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8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曲折历程的原因。(6分)42.(20分)教科书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原名训蒙文,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材料二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

23、光日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申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 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 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

24、,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1)材料一反映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4分)(2)概括材料二所涉及教科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6分)(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10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文科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A C B C D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D D

25、D A B D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A C C D C C D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C D A B D D D D 41(20分) (1)特点:1875年前宪法更换频繁,不稳定。1875年后宪法存在时间长,稳定。(2分) 因素:1875前,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强大,资产阶级统治不稳定,政局动荡,党派林立,政治运动及人民斗争频繁;君主派势力强大;1875后,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共和派的长期斗争;(4分) (2)特点:(背景)受西方和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或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

26、中国;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标)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或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或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 (过程)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或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 (过程)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或宪法最终沦为废纸;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 (作用)推动了中国

27、历史的进步(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82年宪法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力量)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或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任答4点即可,每点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8分) (3)(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不发达 (社会因素)缺乏足够社会力量的支持(或既得利益阶层的阻碍) (政治因素)专制主义的浓厚影响;统治者在社会危机面前缺乏改革的主动,从而一再丧失行宪的良机 (思想因素)

28、缺少民主精神;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或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人权意识的淡薄(或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总6分) 42. (20分) (1)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任答3点2分) 目的: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2分) (2)特点: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2分) 时代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4分,任答2点即可) (3)不同:20世纪50年代,侧重于批判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虚伪性;21世纪初,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历史意义。(2分) 原因: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每点2分,任答2点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意识形态的影响日渐淡化,因此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每点2分,任答2点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