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7.10KB ,
资源ID:57391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391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新高考地区适应性考试全真模拟卷历史二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新高考地区适应性考试全真模拟卷历史二解析版.docx

1、届新高考地区适应性考试全真模拟卷历史二解析版绝密启用前2021届新高考地区适应性考试全真模拟卷(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2、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周武王在灭商后,“封功臣谋士。除了将一些重要的人员封为诸侯外,还对军中的其他人员“各以次受封,有些出身于中下阶层的士兵因而获得了赏赐和晋爵,其社会身份也随之获得提升。周武王的这一做法A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B否定了传统选官制度C奠定了宗法分封的基础 D维护了贵族特权地位【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周武王在灭商后,不仅将一些重要的人员封为诸侯,还对出身于中下阶层的士兵进行赏赐和晋爵。周武王的这一做法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故A正确;周武王没有否定传统选官制度,故B错误;材料说的是分封对象,不是基础,故C错误;维护了贵族特权地位显然不符合“有些出身于中下阶层的

3、士兵因而获得了赏赐和晋爵”,故D错误。2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浑邪、休屠等部。汉武帝把投降的匈奴人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之故塞外与黄河以南之间地区,“因其故俗,为属国”。汉武帝的这一做法A导致王国问题反复出现 B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消除了匈奴的军事威胁 D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匈奴浑邪、休屠王率部归顺汉朝时,受到了汉武帝厚待,还特别允许“因其故俗,为属国”,这有利于现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选B项;王国问题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造成的,到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等措施逐步得到解决,排除A项;“消除了”太绝对,北方匈奴的威胁到东汉仍然存

4、在,排除C项;汉武帝特许“因其故俗”不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排除D项。3有学者说,盛唐的文士主要通过在科举中求仕、边塞当幕僚等方式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程,而宋代的科举活动再度扩大,文士阶层在科举中流动,在频繁升降的官场中不断浮沉,形成了全国性人才大流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推行 B儒家学派的焕然新生C阶层流动性的增强 D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答案】A【解析】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形成宽松的社会氛围,所以“科举活动再度扩大”以及形成全国性人才大流动,故A项正确;文官阶层的増多,与儒学的改造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阶层流动性的增强正是“这一变化”的具体内容,而材料问的是“阶层流

5、动性増强”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所述现象与统治者政策密切相关,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项。4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是徽州商人的黄金时代。徽商的利润,除用来肥家润身外,就是耗费在输帑,即以课税、捐输等形式奉纳给封建国家;捐纳、兴办封建教育,以培植、扩大其封建政治势力;置族田、建祠堂、修坟墓、撰宗谱,以强固封建宗法制。这导致A商业资本大量转化为产业资本 B徽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商帮C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 D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缓慢而滞后【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封建专制制度、保守的观念制约着当时徽商的发展,这必然导致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缓慢而滞后,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微商的资本流向了土地,A排除

6、;材料未和其它商帮比较,B排除;C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排除。故选D。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B地方官员注重维护自身利益C地方自主性的增强 D晚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广州城陷后.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可知清政府从官员到皇帝都缺乏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可知,地方上书中央,不能反映中央集权的削弱,故A

7、项错误;地方官员注重维护自身利益的说法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可知地方依旧要上报、服从中央,故C项错误。故选D。6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以汉族为中心的种族革命为口号,推进反清斗争,然而武昌起义以后,革命党人立即宣示“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一律平等”。这一变化A标志着民族民主意识开始形成 B有助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C反映了民主革命任务发生转变 D是革命党与清政府妥协退让的结果【答案】B【解析】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以汉族为号召推进反清斗争,但是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宣扬五族共和,这种变化有助于促进国家民族认同,有助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B正确;

8、A错在“开始”,排除;武昌起义前后,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71930年代,国民党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国民党这一认识A旨在探索新的救亡图存道路 B表明反帝斗争和启蒙相互冲突C反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由阶级立场及其意识形态决定【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国民党日认为这一运动是国民党社会革命思想促成的,但是在1930年认为五四运动使得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因此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根据所学知

9、识可知,1930年国民党已经建立了一党专政,因此不希望青年学生示威游行,这是由于国民党的阶级立场及其意识形态决定的,D正确;国民党已经确立了一党专政,其目的不在于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排除A;反帝斗争和启蒙并不冲突,排除B;1930年国内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81937年8月20日,国民党军事当局颁发战争指导方针,正式确定“以持久战为基本主旨,以空间换时间,逐次消耗敌人”的战略方针,以转换优劣形势,争取抗战胜利。这表明当时国民党A抗战决心不够坚定 B决定发动人民抗战C抗战策略符合实际 D寄希望于国际支持【答案】C【解析】由材料“1937年8月20日”“以持久战为基本主旨,以空间换时间,逐

10、次消耗敌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为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制定的抗战策略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故选C;打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是符合抗战实际的,这并不能说明国民政府抗争决心不坚定,排除A;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并未发动人民抗战,他们实行的片面的抗战路线,排除B;材料中国民政府并未将希望寄托于国际社会的帮助上,他们是要用空间换取时间,排除D。9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在北京市内外国兵营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一些与新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继续在东交民巷建立使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B新政权否定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C国家外交开启了制度性转变 D中国打破了列

11、强对华的外交孤立【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收回了北京市内外国兵营的占地,而一些与新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继续在东交民巷建立使馆,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否定了列强的在华特权,意味着对原有不平等条约的否定,B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制度性转变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中苏建交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列强对华的外交孤立,排除D。10在1986年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的基础上,1987年全国掀起第一次承包热潮。实行两保一挂,即保上交税利,保技术改革项目,工资总额与实现利税挂钩等政策。这一政策旨在A推动政企职责分开 B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方式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刺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考查

12、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承包责任制改革是企业经营权下放的改革,本质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B项正确;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改革就开始触及政企职责分开的问题,因而1986年企业承包责任制改革开始推动政企职责分开的说法是错误的,A项错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是改革的积极影响,不是主要目的,C项错误;1986年承包责任制改革是国企改革问题,不涉及非公有制经济,D项错误。11经过两百余年的斗争,罗马平民在政治以及法律上面争取了与贵族享有平等的权利,他们有权参与国家公职,与贵族的通婚也获得了社会的合法性,使他们与贵族融合在了一起。由此可知,这些斗争A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调整 B稳固了贵族集团的地位C满足了

13、平民的各项要求 D促进了共和制度的完善【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平民经过斗争,政治地位获得提升,且部分平民与贵族融合,社会结构实现了调整,A正确;平民斗争冲击了贵族集团的统治,B项错误;C表述绝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1216世纪,马丁.路德从界定教皇权力的角度出发,强调当时的德国“有些教皇已经抛弃了信仰,显然生活在魔鬼的权下”若教皇用他的权力来阻止宗教自由议会的召.我们要依靠上帝来竭力革除他”。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A否定了信仰上帝的合理性 B动摇了教皇权力的神圣性C反映了因信称义的虔诚性 D摆脱了宗教力量的束缚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若教皇用他的权力来阻止宗教自由议会的.我

14、们要依靠上帝来竭力革除他”可知,马丁路德主张通过依托上帝权威对腐败的教皇教会进行清理,显然动摇了教皇的神圣权威,故B项正确;马丁路德并未反对信仰上帝,排除A项;材料并未突出信仰得救的主张,排除C项;借助上帝革除教皇说明并未摆脱了宗教力量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B。13关于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是1870、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国家比重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A美国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B英国贸易优势的保持主要依靠技术创新C德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进步 D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各国矛盾加剧【答案】D【解

15、析】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故选D;表格数据仅有各国比重,并不能体现美国发展速度最快,排除A;英国的贸易优势主要依靠的是广阔的殖民地,而不是技术创新,排除B;虽然德国的比重没有变化,但并不能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进步,排除C。14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中有一部分人醉心于教条的实验醉心于这样一些形式的运动,即放弃利用旧世界本身内的一切强大手段来变革旧世界的思想,却企图躲在社会背后,用私人的办法,在自身生存的有限条件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解放,因此必然是要失败的。马克思上述言论A指出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16、 B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C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 D鼓励工人阶级开展议会斗争【答案】C【解析】材料中马克思批评醉心于教条主义的实验的无产阶级,他们放弃利用旧世界本身内的一切强大手段来变革旧世界的思想必然要失败,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巴黎公社,故A项错误;马克思批评的是教条主义的实验,没有提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张阶级斗争,材料未提及议会斗争,故D项错误。15有人认为,苏联“这件事”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社会阶级中最占多数,且最富保守性的一部分,即农人阶级,予以彻底的刷新、改造,消灭富农,使其合乎社会主义化的条件。“这件事”A扩大集体农庄经营管理自

17、主权 B整合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利用市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D打退敌人进攻巩固了新政权【答案】B【解析】根据“即农人阶级,予以彻底的刷新、改造,消灭富农,使其合乎社会主义化的条件”可得出这是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它融合了社会的经济基础,所苏联由小农经济转变为集体经济,故B项正确;A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市场,排除C;D项与此时的时间不符合,排除D。16有学者描述欧洲某文化流派时说:“他们留着长,不修边幅;他们厌恶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他们一般对工业化持反对态度,向往自然,把自然看成一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该文化流派A反映了一战后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批判了天主教

18、禁欲主义观念C表达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精神诉求 D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答案】C【解析】材料是对浪漫主义文化流派的描述,其中该流派表达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精神诉求,C正确;A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特征,排除;B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内容,排除;D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内容,排除。故选C。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5题,其中17-18题为必答题,19-21题为选做题,共52分。1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

19、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直到唐代中后期,儒学开启复兴的机运。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

20、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文化与宋文化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21、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答案】(1)特点:唐:多元、开放;宋:“各派思想主流趋于融合”、内敛(或“文化精神趋于单纯与收敛”)。(建议从内容、特点两个维度思考作答)原因:唐:承袭魏晋南北朝文化;受宗教文化和民族融合的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趋于衰微;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宋:儒、佛、道融合产生理学;并逐步确立起主流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2)变化:学习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原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不懈探索;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民主启蒙

22、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1)特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文化多元、开放;宋文化则是“各派思想主流趋于融合”、内敛。原因:唐:根据“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得出承袭魏晋南北朝文化;根据“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得出受宗教文化和民族融合的影响;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得出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趋于衰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与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有关。宋:根据“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得出儒、佛、道融合产生理学;根据“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

23、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得出逐步确立起主流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2)变化:根据“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得出学习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不懈探索;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因素都密切相关。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至1918年),殖民地、半殖民地在贡献其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乘殖民列强忙于欧洲战场的厮

24、杀,放松对“外围”地区的经济遏制之机,而使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大的增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起来了,无产阶级的队伍也相应的壮大了,知识分子阶层人数也有所扩大,从而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层次变动,阶级力量的配置也发生变化。反殖民主义力量的基础获得较大的充实。摘编自高岱 郑家馨殖民主义史总论卷 结合20世纪10年代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的有关事实,论证材料的观点。【答案】观点:一战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事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1919年爆发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

25、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蓬勃展开。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起来了,无产阶级的队伍也相应的壮大了,知识分子阶层人数也有所扩大,从而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层次变动,阶级力量的配置也发生变化。反殖民主义力量的基础获得较大的充实”可提炼出论点是一战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关于阐释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及国民大革命等史实进行分析即可。【选做题】请同学们在19-21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9(15分

2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玄宗即位之初,承“天后、和帝之乱”,面临的是和“仓廪空虚”和“户口流散”的艰难状况。为此,唐玄宗开元时期作了如下改革调整:三年,“钱谷、刑狱等事”,不再由中书省“宣付诸司处置”,而是“候旨敕施行”;“巡察使出,宜察官人善恶。其中有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者并访察闻奏。”九年,通过收回现有官田、组织新的官田屯垦以及鼓励垦荒等方式来扩大可控的土地资源,并进行实际给授。十四年,河南、河北发生严重水灾,朝廷重视赈灾的同时,除修缮原有水利设施外,又开展大规模的水滨、滩涂等地的改造与开发。摘编自丁俊垦田安民: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官田屯垦和户口整顿(1)根

27、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开元时期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唐玄宗开元时期改革的积极意义。(9分)【答案】(1)背景:财政困难;土地兼并使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户口数减少,流民增加不利社会稳定;集权制度的发展。(2)积极意义:加强君主集权;促进吏治清明;有利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解析】(1)背景:根据“面临的是和仓廪空虚和户口流散的艰难状况”得出财政困难;根据“通过收回现有官田、组织新的官田屯垦以及鼓励垦荒等方式来扩大可控的土地资源,并进行实际给授”可知土地兼并使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户口数减少,流

28、民增加不利社会稳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与集权制度的发展有关。(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唐玄宗开元时期改革的积极意义主要是加强了君主集权;促进了吏治清明;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最终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0(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专门建立了官方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战争信息署在形成中国人的美国印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还在重庆、西安等八个地方设办事处,通称美国新闻处,利用报纸杂志、宣传册、海报、书籍、图片、幻灯影片、电影和广播等媒介,在国统区和沦陷区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和

29、对日心理战。在美国新闻处翻译出版的美国史一书中,将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描述成有关自由民主的成长之令人愉快的故事;在美国地理述略中,则在介绍美国的地质地貌和农业史的同时,还特意阐释了美国梦的含义,即相信最卑微的人都能凭他自己的努力,为全家获得安稳无忧的生活,并坚信下一代的生活更优裕安乐。美新处还突出报道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的贡献,用事实证明它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和世界战士。黑人问题是严格受限的宣传主题,战争信息署一方面回避种族矛盾,另一方面通过突出黑人对战争工作和国家生活的参与,制造美国国内各个种族同心协力为国而战的宣传效果。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塑造的美国形象(1)根

30、据材料,概括指出当时美国战争信息署对华宣传的特点。(8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争信息署对华宣传的目的。(7分)【答案】(1)对中国的广阔地区进行宣传;宣传内容广泛;宣传手段多样;宣传内容具有选择性(从正面宣传美国的自由民主,回避种族问题);极力塑造美国的正面形象。(2)塑造美国的正面形象;巩固中美的同盟关系;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引导中国实行美国制度;为战后中美关系奠定基础。【解析】(1)根据“它还在重庆、西安等八个地方设办事处”得出对中国的广阔地区进行宣传;根据“将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描述成有关自由民主的成长之令人愉快的故事;在美国地理述略中,则在介绍美国的地质地貌

31、和农业史”得出宣传内容广泛;根据“利用报纸杂志、宣传册、海报、书籍、图片、幻灯影片、电影和广播等媒介”得出宣传手段多样;宣传内容具有选择性(从正面宣传美国的自由民主,回避种族问题);根据“美新处还突出报道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的贡献”得出极力塑造美国的正面形象。(2)根据“另一方面通过突出黑人对战争工作和国家生活的参与,制造美国国内各个种族同心协力为国而战的宣传效果。”可从塑造美国的正面形象、巩固中美的同盟关系、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引导中国实行美国制度、为战后中美关系奠定基础等方面概括。2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史记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以后的历史阙而不录。后来虽然有不少人尝试过续写,但大都鄙俗失真,不足以踵继史记。班固世代为望族,父亲班彪采集前史遗事,旁观异闻,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于是承继父志,撰写汉书。汉书体例上完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班固曾述其撰书之旨谓: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