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0.76KB ,
资源ID:57337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337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docx

1、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 、“新闻”一词诞生于唐代。 2 、唐代成为新闻诞生的原因?(唐代新闻媒体的发展原因?):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 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 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 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唐代驿运发达。 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3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4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 朝政简报。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

2、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 的封建官报。(2002)5 、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 6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7 、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 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人称 “进奏院状”。 8 、宋代的邸报改革:(1 )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 后

3、来直接称为进奏院。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 经过进奏院。变成了中央报纸。 (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 )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 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9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 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

4、 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饱触犯了统治者 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 为“小报”。(2001年)关于小报的最早的记载,以及朝野类要的中说法。10、明代邸报在形式上有了重大发展,开始采用活字印刷(公元1638年宋祯十一年开始)。明代还要掌握万历邸钞、天变邸抄、急选报。11、报房京报:随着士大夫和市民们新闻需求的增加,明末就出现了无官报之名而有官报之实 的报房京报。民间报房出的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上谕和章奏等。最终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完全 被淘汰。 特点: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是邸

5、报的翻版;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 标题。(2004) 12、世界最早的两份报纸:“敦煌邸报”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博物馆。13:隐而号之曰“新闻”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 、为了强占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 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2 、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是1807年从伦敦布道会马礼逊。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 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但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 传教、印书,1813年伦敦布道会又派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两人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故口头 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米怜建议把

6、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马六甲。马礼逊接受了米怜的意见,于是米怜带 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 3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 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 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 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察世俗中的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最早的广告 告贴;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1815年,标

7、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 4 :米怜:1813年伦敦布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传教工作。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 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任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 计传主编。他是位出色的宣称家,主张文章要通俗简短,1822年病逝。 5 、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麦都思创办、主编。 6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 基本特征。但宗教以不再是最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亦不再仅限于天文,而是扩展到

8、机械、医学、地理等实用知识)。该刊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2004) 郭立士曾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 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楚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7 、中文近代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新闻纸略论。8 、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办的中文报刊共6 种,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共17种。 鸦片战争前:蜜蜂华报(葡萄牙文周刊),1822年9 月12日,澳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 份外文报刊。 广州纪录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鸦片战争后:香港出现最早的报纸:香港钞报。 中国之友,澳门、创办

9、一周后迁往香港,台仁特主编。对港英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 国持同情态度。台仁特曾被捕入狱。 德臣报,又译为中国邮报。肖瑞德和德臣创办,历时129 年,是香港历史最长,影响 最大的英文报纸。 孖剌报,莫罗创办。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 遐迩贯珍:创刊于1853年8 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共出版33期,以新闻为主,对太平天国报道详实, 大量刊登介绍西方文明的文章,赠送副刊布告篇,刊登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 刊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 15、北华捷报:上海第一家报刊。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国政府的观点,

10、被视为“英国官报”, 后定为字林西报,重视新闻,在中国许多边远地区也聘有通讯员,曾一度获得独享路透社电讯的特 权;1951年3 月31日停刊,出版时间长达101 年,它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 外文报纸。现完整保存在上海。 16、上海最早的教会报刊:六合丛报。17、万国公报:前身是1868年出版的教会新报林乐知创办、主编。它的读者对象由基 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也变的宗教宣传淡化,时事色彩强烈,它全录京报并报道全国新 闻,此外还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该报对维新变法起了推动作用,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 该报还反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攻击诬蔑孙中山。 它希望中国的

11、社会改革沿着西方列强所期望的道路即向殖民化的道路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走向 高潮的时候,万国公报发表了林乐知的印度隶英十二益说,实质上是说中国如果变成英国殖民 地将得到比印度更大的好处。18、林乐知: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生活40多年,最早外国人在华的“中国通”之一。后回到美 国受到了总统接见,美国人称他为“在华传播种子的人”。19、外国人在上海办的最早的中文商业报刊:上海新报,伍德主编。20、请你介绍一下申报的创办和它早期新闻业务的特点是什么?答: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 纸。 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申报对新闻业

12、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 “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 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 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 案的真相。 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四是经营副业。创办文艺杂志;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 小说民报。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了瀛寰画报。; 印书,开办点石斋书局,翻印出版图

13、书。 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 总资产达白银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180 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 21、1893年丹福士创办了新闻报。 1882年字林沪报,一个报业新时代的开始。22、19世纪90年代上海报坛已形成“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23、怎样评价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 (1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外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 种中外文报刊,这一时期的外报在 宣称办报目的时,大多谈其为公众通信息,广见闻的宗旨。 史实证明,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外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 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其表

14、现为: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 提供了情报;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宣传 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2)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 、中国日报:1900年1 月5 日在香港创办,孙中山选择香港作为办报的基地。陈少白主 编,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 传三民主义。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1913年被袁世 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2 、中国日报早期宣传内容: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

15、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和反 对封建制度;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 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报道革命党人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 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荼毒京津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救国;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3 、鼓吹录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4 、中国日报特点: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 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 5 、开智录:横滨,郑贯公主编,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略迟 于它出版的是译书汇编。6 、其他留日学生所办报

16、刊:译书汇编、国民报、湖北学生界、浙江潮、 江苏。 7 、留日学生印发的革命宣传小册子: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通俗易懂,发行 面广,革命的教科书。8 、“苏报案”:苏报1896年6 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第二阶段即陈范阶段。 第三阶段是陈范、章士钊阶段。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 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 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拘捕了章士钊,邹容自动投案,后苏报也遭查封。经多次开庭,1904 年法

17、庭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 “苏报案”。苏报案的意义在于(2004) 一个月后,即8 月7 日章士钊又在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办起了国民日日报,内容和形式都 继承了苏报的传统,人称“苏报第二”。9 、清议报,在横滨创刊,保皇会第一个机关报,出满100 期后,报馆发生大火,损失惨 重,被迫停刊。10、新民丛报:在横滨创刊,宗旨:“开民智”、“造新民”,成为保护皇会最主要的言 论机关。发表长篇论文新民说。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但由于梁启超思想受革命拍的影响,也 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谈论“破坏”,“革命”,后来梁的思想回到了保皇派的老路子上去,

18、报纸也 逐渐为思想激进的青年所厌弃而悄然停刊。 (从此,新民丛报就变的“柔声缓语,形同妇妾,梦绕大清,心恋小丑”。) 11、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 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时间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 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 导作用”。 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1 ,“宗旨定而高”。2 ,“思想新而正”。3 ,“材料富二当”。 4 ,“报事确而速”。 第三,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识;二曰真诚;

19、 三曰直到;四曰公心;五曰节制。 第四,提出了宣传的方法。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和煽动 法。 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时间的概括 和总结,此时他的新闻思想已经进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鉴。12、时报,上海、狄楚青、罗普主笔。13、大公报,天津, 14、京话日报,北京彭翼仲创办兼社长。 15、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 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

20、义、民生主义”。 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该 报最高发行量答到1.7 万份,第6 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 16、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性质和意义。答:民报创刊后,为从 思想上扩大革命派的影响,于1905年主动向改良派报刊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双方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 论战:第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这是整个论战的中心。第二,进行民权革命?第三、要不要实行土 地国有、平均地权?第四、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论

21、战中,新民丛报虽然具有一些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 民报从总体上把握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潮流,即革命。 在民报的带动下,革命派在海外和香港的各家报纸也纷纷与当地的改良报刊展开了论战, 论战持续了两年多,最终以改良派的失败而告终。 新民丛报失败的原因:第一、民报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坚持的改良道路更 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第二、民报立论以事实为依据,新民丛报只是推测,难以说服读者。 第三、民报一方由孙中山坐镇,参与论战的有二十余人;而新民丛报只有梁启超一人 招架。 论战的性质和意义:1 :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 刊发动的一次全面猛烈的

22、政治进攻,也是革命阵营与反革命阵营、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与半封建半殖民地 道路的斗争,也是一次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斗争,在“中国往何处去”这个重大问题上,革命派占 了上风。 2 :这次论战是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三民主义深入人心,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了广 泛传播,许多改良派的人也开始转向革命派,同时通过论战,革命派还培养起一批革命骨干。 17、中国女报:1907年创刊于上海,由秋瑾创办并自任主编兼发行人。该报属装订成册的 杂志形式,内容有论说,新闻,译编,小说等。该报以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争取女权争独立争解放 为宗旨。共出版两期,刊载几乎全是白话文。18、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

23、立报,被人们称为“竖三民”。19、大江报詹大悲总编辑,发表过两篇振聋发聩的评论:亡中国者和平也大乱者救 中国之妙药也。20、“大江报案”:大江报是武汉地区颇有影响的革命派报刊,是文学社的机关报。以新 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 1911 年7 月17日,该报发表了何海鸣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 。7 月26日又发表了黄侃撰写的言词更为激烈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鄂督瑞徵极为震恐, 8 月1 日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自动投案。瑞徵原拟对二人判重刑,但慑于民愤,不 得不从轻判处。这就是新闻史上著名的“大江报案”。“大江报案”是清政府迫害报人,压制舆论的专 制统治的又一典型事例。(

24、2003) 21、清政府加强对报业的控制而制定的报刊法规:1906年7 月,清廷颁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 ;报章应守规则;1908年1 月清廷正式颁布大清报律。 22:、简述于右任的办报活动。神州日报1907年4 月2 日创刊,这是于佑任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 一家大型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而用干支和公元。办了80天,报馆被焚。1909年5 月15日,于右任 重新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自任社长,揭露贪官污吏罪行。于右任被驱逐出租界,该报只 办了92天。1909年10月3 日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吁”字在沉痛中尤含幽默意味。揭露日 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进而控制

25、我国东北的阴谋。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 根刺死,该报又发表文章赞扬安的英勇行为,说伊藤之死罪有应得。日本政府串通清政府于11月19日查 封民吁日报。民吁日报被查封近一年,于右任又于1910年10月11日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 该报的出版,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中华民国监时政府成立后,它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 书以及临时政府的各种消息,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 民吁日报、民立报,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互相衔接,故被人们称为“竖三 民”。(2001竖三民) 23: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资

26、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但 是,他们的新闻思想与改良派的也有质的不同,他们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 因而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 必须大力宣传革命党的纲领和主张。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把报纸视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记者应该先知先觉。 除上述几点外,革命派报人还发表了一些鼓吹言论自由、重视开发“民智”、反映民意、指导 舆论等方面的主张。但总的看来,革命派报人的办报主张都比较零碎,他们的“先知先觉”观点,还有 唯心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

27、第五章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1 、保障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湖北军政颁布的中华民国鄂轴临时约法;浙江军政临时 约法;江西临时约法。 2 、“暂行报律”事件: 1912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3)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 、向导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答: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 1922年上海创刊。1927年停刊,共出201 期。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 下出版的,蔡和森是第一任主编,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 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向导用大量事实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揭露贫穷落后

28、、战乱不安的根源,明确 指出打倒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 向导注重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新闻侵略的宣传斗争,大力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还批 驳了各种错误思想和主张。 向导经过两年多持之以恒的宣传,终于使“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深入人 心,成为全国人的政治常识。中共“四大”评价指出: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向导“立在舆论的 指导地位”。它的发行数量由开始的二三千份很快增至2 万份、4 万份,最高达10万份。读者赞扬向 导的创办是中国“二千年来历史上破开荒的荣誉作业”,称赞向导是当时中国新闻界中“真敢替 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的”惟一报纸,把向导看做

29、是“黑暗的中国社会 的一盏明灯”。 2 、蔡和森,向导的首任主编。 3 、继向导之后创办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还有新青年季刊,是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物。 还有前锋月刊,由瞿秋白主编。 4 、北京团组织于1922年1 月15日创办的先驱半月刊。1922年5 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央机构建立,先驱改组成为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 5 、中国青年:1923年8 月,团中央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10月, 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经常发行1 多份,最多时2 万份, 1927年10月停刊。在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是办得最出色、影响很大的刊物之一。 中国青年的宣传

30、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答: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生活,引导 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 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 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各种侵蚀青年的反动、错误思想。6 、恽代英、萧楚女为办好中国青年付出了大量心血,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编撰人。 恽代英的报刊活动与贡献:答:他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报刊宣传活动家。五四运动 后在武汉创办工人和补习学校,开设利群书社,编辑学生周刊和武汉星期评论。1921年参加共 产党,1923年当选为团中央委员,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作为中国青年的创办 者、首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恽代英勤奋写作,精心编辑,还亲自处理读者来信

31、。发表文章百余篇、通 信四五十封。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青年的文风,就是:热情加说理。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有求实 精神。他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余种,撰发报刊文章500 篇,他具有 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7 、萧楚女,1925年在上海参加团中央工作,担任中国青年编辑,主持新刊批评专栏。 1936年协助毛泽东编政治周报,1927年广州“四一五”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其文情理交融、 分析深刻,感人至深。他还长于论辩,写有著名长篇论著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国民革命与中国共 产党等。青年读者称他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家”。 8 、工人团体创办最著名的是上海劳动周刊,和北京的工人周刊。 9 上海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 人报纸。 北京工人周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机关报,创刊于北京,曾被誉为“北方劳动 界的一颗明星”,1924年2 月,改为新成立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 10、向导宣称:“本报是有组织的活动的表征。本报并不像别的报纸一样,只是发空议论。 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