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5.10MB ,
资源ID:57235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235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安1比500农村地籍无人机航空测绘技术设计书0130.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安1比500农村地籍无人机航空测绘技术设计书0130.docx

1、云安1比500农村地籍无人机航空测绘技术设计书0130 多旋翼无人机航空摄影云安地区1:500农村地籍测绘技术设计书任务承担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审 核 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审批意见:审 批 人:年 月 日多旋翼无人机航空摄影云安地区1:500农村地籍测绘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决定在甲方制定范围内,实施1500比例尺农村地籍测绘工程。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定,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编制该项目技术设计书,并以此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技术依据。1项目概述1.1 项目范围测区位于广东省,范围包括云安区白石镇、镇安镇等周边

2、地区。具体范围由甲方指定。测区位置图如下:1.2工作内容和工作量(1)约10平方千米倾斜航空摄影,地面分辨率优于1.5cm分辨率; (2) 完成10平方公里的三维建模,覆盖地形图成图范围;(3)使用智能三维测绘系统SV360对精细三维模型进行采集,覆盖地形图成图范围;(5)测绘面积约为 5平方千米,利用现有资料,航测成图80%,外业修补测20%。最终成图比例尺为1:500的(农村地籍)数字地形图(DLG)。1.3项目区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1.3.1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1.2、工作内容及工作量1.3.2已有资料情况(1)控制资料(1)广东测绘局所建设的GDCORSS站数据,平面坐标系统为西安198

3、0坐标系,高程系统1985黄海高程坐标系。广东精化大地水准面成果。(2)图件资料(1)1:1万地形图,属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2)有关图件资料等。2引用文件2.1 国家标准(1) GB/T 7931200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外业规范 ;(2) GB/T 7930200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内业规范 ;(3) GB/T 15967200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数字化测图规范 ;(4) 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5)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

4、(GPS)测量规范;(6) GB/T 232362009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规范 ;(7) 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8) 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检查与验收 ;(9) GB/T 20255.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10) GB/T 18315200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11) GB/T 20256.1200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12) GB/T 279192011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

5、术规范 ;(13) 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14) GB/T 13989-201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2.2 行业规范(1) CH/T 9006.1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 ;(2)CH/Z 3005-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3)CJJ 8-2011城市测量规范;(4)CJJ 73-2010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CH/T 1020-20101:500、1:1000、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6)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6、;(7)CH/T 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8)CH/T 1001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2.3 项目建设相关技术文件本项目技术设计书。3成果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3.1 成果数学基础3.1.1平面控制坐标系统坐标系采用平面坐标系统为西安1980坐标系。根据城市测量规范第3.1.4条,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当平面坐标系统长度总变形值大于25mm/km时,进行坐标系统的改算,或采用依法批准的其他独立坐标系,并提供与国家现有坐标系统换算的参数。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带分带。本项目不同区域采用不改变中央子午线位置,选择合适的投影高程抵偿面进行投影。由甲方通过查

7、找相关的资料,计算测区高程抵偿面,投影后边长应进行检核。3.1.2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黄海高程基准。3.2 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指标(1)首先使用GDCORS站数据测得的34点,然后利用GNSS静态测量方法,求得测区的转换参数。根据城市测量规范4.3.3条的规定GNSS静态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等级平均边长(km)a(mm)b(1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级11051/10000(2)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6.1.2条的规定,图根点采用GNSS RTK方法施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等级相邻点间距离(m)点位中误差(mm)相对中误差方法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基准站距离(km)测回数

8、图根100501/4000网络RTK2单基站RTK四等及以上6三级及以上33.3 像控点的精度指标(1)像控点平面精度:相对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20mm;高程精度为: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20mm。(2)像控点布设密度不超过150米;(3)像控点的型式及尺寸: 硬质地面使用直径60cm的对三角型式,如下图:3.5 航摄数字影像规格和技术指标航测作业区所获取航摄成果为真彩色数字影像,用于航测成图的影像设计分辨率1.5cm;仅用于三维建模的影像设计分辨率1.5cm,格式为JPG格式。3.6 地形图规格和技术指标3.6.1地形图分幅和编号分幅采用矩形分幅,规格为50cm5

9、0cm。地形图的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千米数编号,X值在前,Y值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例如55.5-45.5)。3.6.2 图幅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为1米,高程注记精确到0.1米。3.6.3 地籍图精度地形图的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对于相邻权属界线的地物,满足下表的要求:序号 项目图上中误差(mm)图上允许误差(mm)备注1相邻权属地物点的中误差0.30.6荒漠、高原、山地、森林及隐蔽区域等可放宽至1.5 倍。2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0.40.83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0.51.0 高程精度按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精度要求执行:类型平地丘陵地高程精度注记点0.4 m0.4 m等高线0.5 m0

10、.5 m最大误差不超过两倍中误差,林区、阴影覆盖隐蔽区等困难地区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放宽1/2。3.6.4地形图存储格式数字线划图(DLG)格式为*.DWG。项目设计方案本次项目航测成图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对于没有较新地形图或现有地形图精度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测区,采用航测成图方法; 对于已有较新地形图并且现有地形图精度能够满足精度要求的测区,采用外业修补测的成图方法; 所有测区均进行倾斜摄影,以最新的现状和本次技术设计精度,建立满足要求的三维模型。4.1 项目工艺流程倾斜摄影技术成图流程: 4.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对测区进行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按照各测区面积和布局不同,结合实地的地形情况,进

11、行航线设计,进行真彩色航空摄影。对于航测成图的测区航空摄影的地面分辨率为1.5cm;对于修补测成图的航空摄影的地面分辨率为1.5c m。色彩丰富、均匀,满足1:500三维城镇建设要求。在数码航空摄影中,采用国内先进的DGPS摄影技术。4.2.1采用设备及其特性1)倾斜摄影仪器SONY A6000 单反(半画幅)使用20MM 定焦镜头有效像素数 2400万最高分辩率 4000x6000照片格式 JPEG(Exif 2.21)、RAW2)飞机平台SV360 SV61高效高精度测绘无人机航摄仪参数重量7kg影像数据读取高速SD卡存储 最小曝光间隔28mm最大影像分辨率2cm总像素4800万倾斜相机角

12、度单轴云台延飞行方向前后摆动25存储器总容量64G倾斜相机焦距20mm使用温度-20+40曝光方式GPS定点曝光同步同步记录点曝光点POS信息、GPS信息航摄时间选择航摄影像的成图质量对航摄飞行的时间有一定的要求,在规定的航摄期限内,应选择地表植被及其它覆盖物(如洪水等)对成图影响较小、云雾少、无扬尘(沙)、大气透明度好的时间进行摄影。航摄时既要确保具有足够的光照度,又要避免过大的阴影。航摄时间一般应根据表5中规定的航摄区太阳高度角和阴影倍数确定。航摄区太阳高度角和阴影倍数地形类别太阳高度角/阴影倍数/倍平地203丘陵地和一般城镇252.1山地和大、中城市401.2高差特大的陡峭山区和高层建筑

13、物密集的大城市限在当地正午前后各一小时进行摄影14.2.2 航摄要求(1)像片重叠度要求航摄分区尽量按照地形特征进行,最低点地面分辨率不能低于 (1.5cm)。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 85%90%,旁向重叠度一般应为 80%85%。(2)摄区边界覆盖保证航向覆盖超出摄区边界线应不少于两条基线。旁向覆盖超出摄区边界线一般应不少于像幅的 50%;在便于施测像片控制点及不影响内业正常加密时,旁向覆盖超出摄区边界线应不少于像幅的30%。(3)航高保持同一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一般不应大于 30 米, 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一般不应大于 50 米,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一般不应大于 50 米。(4)漏洞补摄

14、航摄中出现的相对漏洞和绝对漏洞均应及时补摄,应采用前一次航摄飞行的数码相机补摄,补摄航线的两端应超出漏洞之外两条基线。(5)影像质量影像应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柔和;应能辨认出地面分辨率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能够建立清晰的立体模型。影像上不应有云、云影、烟、大面积反光(水域除外)、污点等缺陷。确保因飞机地速的影响,在曝光瞬间造成的像点位移一般不应大于 1 个像素,最大不应大于 1.5 个像素。(6)下视影像像片倾角一般不大于2,像片旋偏角一般不大于7(且不得连续三片),航线弯曲度不大于1.5%。满足外业全要素精确调绘和室内判读的要求。4.2.3 航摄具体实施及相关要求(1)了解掌握气象

15、条件,做好飞行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入航摄任务实施后,作业组需及时了解掌握摄区气象条件,为飞行安排及时提供依据。作业组在航摄实施前,应认真检查飞行器,提前做好飞机保养工作,按照设备清单检查清点所携带的设备、仪器等,并完成设备交接和设备充电。(2)航飞作业按照作业计划,作业组应充分组织好飞行前的地面准备工作。包括:组装飞机、调试相机,仔细检查飞机的各项参数指标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确保飞行安全;作业员针对当日天气状况、光照情况设定好相机参数,并完成相机安装和调试工作,并反复检查确认。地面准备工作完成后,执行航飞任务。(3)作业监控执行任务的无人机升空后,地面监控人员应实时监控无人机工作情况,了解作业

16、进度、飞行速度、仪器设备工作是否正常等。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应时刻保持对气象环境的观察,当地面风速、风向变化较大或天气突变时,根据着陆条件要求及时作出是否返航着陆的处置。(4)数据整理及质量检查无人机返航着陆后,有序地组织拆卸设备。作业人员应及时对数据进行备份整理并完成数据的初检工作,对数据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应做好补摄或重飞准备。(5)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 严格组织,安全为重,认真仔细,注重细节。 遵守低空航空飞行相关规范要求,令行禁止。 严格落实航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做好安全预案,熟悉处置流程,防范未然。 准确、及时、详细地做好航空摄影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记录,以备项目查验使用。4.2

17、.4航空影像数据检查及预处理4.2.4.1数据检查根据项目要求,检查航空影像数据是否满足项目生产要求。本次项目航空摄影数据要求如下: 地面分辨率优于0.015米。 影像像点位移不大于1个像素,最大不应大于1.5个像素。 通过目视观察,影像质量应确保影像清晰,反差适中,颜色饱和,色彩鲜明,色调一致。有较丰富的层次、能辨别与地面分辨率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满足三维模型数据生产要求。 重叠度、摄区覆盖、航高保持等满足航摄基本要求。4.3 基础平面控制测量 4.3.1 观测4.3.1.1 动态测量1. 观测前,手簿中设置的平面收敛阈值不应超过2cm,垂直收敛阈值不应超过3cm;2. 观测时,卫星高度角

18、15以上的卫星数不应少于5颗,PDOP值应小于6;3. 天线应采用三角支架架设,仪器的圆气泡应稳定居中;4. 观测值应记录收敛、稳定的固定解。经、纬度应记录到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应记录到0.001m;5. 基准站设置完成后,应至少采用一个不低于二级的已知控制点进行检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5c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10cm;6. 一测回的自动观测值个数不应少于10个,定位结果应取平均值;7. 测回间应至少间隔60s,下一测回测量开始前,应重新初始化;8. 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2cm或经、纬度的分量较差应小于0.0007,垂直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3cm。最终观测结果应取各测回结果

19、的平均值;9. 初始化时间超过5min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重启卫星定位接收机,再次初始化。当重启3次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选择其他位置进行测量;10. 数据的采集使用RTK测量软件中的控制点测量的采集方法;4.3.1数据处理4.3.1.1 动态测量数据处理1. 应及时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从数据采集器中导入计算机,并应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处理,同时应对数据采集器内存进行整理;2. 外业观测数据不得进行任何剔除、修改,应保存外业原始观测记录;3. RTK测量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10%的外业抽查。4.3.1.2 静态测量数据处理 1 基线向量解算软件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

20、 2 基线解算钱,应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本测区技术设计书的要求及时对外业全部资料全面检查,其内容包括:1)成果是否符合观测计划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要求,2)观测数据质量分析是否合理,3)当采用不同类型接收机时,应将观测数据转换成同一格式,4)起算点坐标系。 3 解算方案 A:跟据外业上施测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可采用多基线解和单基线解, B: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只能选定一个起算点, C: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第12.1.4条规定执行。 4 外业数据质量检核 A: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易小于10, B:GNSS网基

21、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两两比较应满足下式规定: C:GNSS网同步环应满足下式: WxWyWzW=W式中:n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w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式中:基线长度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平均边长(km)。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各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D: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式中:环闭合差, 闭合环边数 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E:重测和补测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第12.4条规定执行。4.3.3 GNSS网平差1GNSS网无约束平差A: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

22、,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NSS网的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须提供各点在WGS-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 B: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下式: VX 3VY 3VZ 3否则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的基线存在粗差,应在平差中采用软件提供的自动方式或人工方法剔除,直至上式满足。 2GNSS网约束平差A: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点,可选择在WGS-84坐标系下,国家坐标系或异龙湖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平差。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

23、。B: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相应的精度信息。C: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粗差剔除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式:dVX 2dVY 2dVZ 2否则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已知距离、已知方位中存在一些误差较大值应采用自动或人工的方法剔除这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上式满足。4.4 高程控制测量1.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 利用广东精化大地水准面模型数据,获取各测区的高程成果。每个测区采集3点以上的GNSS数据,时长4h以上,由广东测绘局相关部门,计算出精度较高的高程成果;

24、测区附近内有国家一、二、三等水准成果的点应进行同步联测。3. 测区附近有2个以上的国家三等以上的已知水准点,直接联测。4. 本次水准等级布设为五等水准,水准路线采用环线及附合线路。5. 水准点与基本平面控制埋石点重合时不再单另编号。6. 施测的方法按四等水准要求施测。4.5像控点测量4.5.1 像控点的布设1、像片控制点的布设:本次所有需进行航测成图的测区全部布设地标点。地标点的布设方交由外业人员进行布设和联测。2、如在实际布设地标点时,遇到较困难区域,设计的地标点位置较难布设时,可以在像控设计范围内(像控设计圆圈内)挪动地标点位置。如需重新选定位置时,需重点考虑分区接边能否公用,如果不能公用

25、,则分别布点,注意不能出现控制漏洞。3、布设地标点位置时,不能布设在房屋顶(边)、围墙顶(边)等建筑物上,尽量布设在地面上,避免像控点有投影变形差。4、需注意预布设点位处附近是否有高压线、通信线、发射塔、大面积水面、大面积金属广告牌等,如有应换点位。5、外业布点时不宜无故减少像控点。像控点的布设方案(1)像控点采用区域网布点方案。像控点在航线方向的跨度一般为12条基线,旁向跨度一般为5条航线,个别困难地区在保证数字真正射影像图成图精度情况下可适当放宽。(2)为了保证测图精度的要求,每150左右在测区均匀布设像控点。(3)每个平方公里测区内至少布设10个检查点用于空中三角测量检查。(4)区域网的

26、图形宜呈矩形。当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时,可采用不规则区域网布点,在凹角转折处或凸角转折处应布设像控点。(5)当遇到像主点、标准点位落水,水滨和岛屿地区等特殊情况,不能按正常情况布设像控点时,视具体情况以满足空中三角测量和成图要求为原则布设像控点,点位在像片上的条件可适当放宽。(6)两航摄分区使用同一航摄仪,航向重叠正常,旁向衔接错开小于10%,航高差在平均相对航高的1/50以内时,可视为同一航线布点。否则,像控点应布在航摄分区分界的重叠部分内,相邻航线应尽可能公用,如果不能公用,应分别布点,并注意避免产生控制漏洞。(7)航向重叠度小于53%被视为航摄漏洞,且没有绝对漏洞的情况下,应以漏洞为界分段布

27、点,漏洞部分分别利用两端适当外延进行补充。(8)个别旁向重叠大于100个像素且小于250个像素,且影像清晰时,应在该重叠部分补测1-2个像控点。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重叠不大于100个像素的像片不超过2张,且不存在绝对漏洞的情况下,应在该重叠部分补测2-3个像控点,从上下航线适当外延进行补充。(9)像主点或标准点位处于水域内,或被云影、阴影、雪影等覆盖,或无明显地物,但落水范围的大小和位置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时,可按正常航线布点。(10)水滨和岛屿地区的布点,海岛(礁)以能最大限度控制测绘面积、方位、高程为原则,凡有合适条件的像对尽可能布设2-4个像控点。(11)区域网中补飞航线结合处的布点应保

28、证连接精度,一般可在结合处加布1个像控点。像控点的目标条件像控点的点位应满足下列目标条件:(1)像控点的目标影像应清晰,易于判别,如选在交角良好(30150)的细小线状地物的交点、明显地物拐角点、原始影像中不大于33像素的点状地物中心,同时应是高程起伏较小、常年相对固定且易于准确定位和量测的地方。弧形地物及阴影、狭沟、尖山顶和高程变化急剧的斜坡等,均不宜选作刺点目标。(2)像控点的刺点目标,应同时满足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要求。(3)实地辨认精度大于0.2m的弧形地物不得作为选点目标。(4)注意像片的航摄时间,航摄后有变迁的地方不能作为选点目标。水田、旱地等变化快,应注意选取较大的田埂作为目标。

29、(5)当点位刺在高于地面的地物顶部时,应量注顶部与地面的比高至0.01m,量注的数值应在备注栏进行注明。点位刺在陡坎等地物边缘时,应注明刺在坎上或坎下,并注出坎的比高。点位刺在围墙的端点或拐角上时,比高量注时应说明围墙与量至地面的方位关系。(6)当目标条件与像片条件矛盾时,应着重考虑目标条件。(7)测区内普遍难以找到合适的像控点目标时,航摄前应铺设地面标志。地面标志应在飞机进人航摄区域前铺设完毕,且妥善保护;地面标志的数量、形态、规格等以满足像控点布点需要和目标条件而定,确保其与周围地面具有良好的反差,为增强标志影像的判读效果和提高标志的成像率,铺设的标志应尽可能的适当低于或高于地面。像控点的像片条件(1)像控点一般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2)像控点距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00个像素。(3)像控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的距离一般应大于500个像素。当旁向重叠度较小,相邻航线的点不能公用时,可分别布点。(4)测区周边的像控点,应布设在测区边界线以外,且能有效控制整个测区;除航线首末点外,测区周边像控点宜选在三片重叠处。(5)航线两端上下像控点尽量位于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相互偏差一般不超过75米,个别最大不应超过150米。(6)航线中间的像控点一般应布设在两端像控点的中线上,困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