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3.74KB ,
资源ID:571540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154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灸法参考资料的现代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灸法参考资料的现代研究.docx

1、灸法参考资料的现代研究灸法的现代研究灸法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治病方法,在中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历代医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经络理论给予了精辟的解释。国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使灸法越出了中医学的范围,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医学的某些学科的发展。灸法以温热刺激作用于人的经络空位,刺激范围仅限于所选定的经穴和部位,但却能影响和调整整个机体的功能,这是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空位发挥治疗作用的结果。现代研究认为温灸对人体,尤其是艾灸具有生物物理学作用,表现为产热辐射,增加生物电流,激发机体能量等,目前对灸

2、法机制的研究以下四种学术观点:1、 认为红外线的温热刺激是治病的关键因素;2、 认为机体在艾灸温热作用下激活了体内的一种特殊的物质,从而激活和加强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其治疗作用。3、 认为艾灸使机体产生了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而达到了治疗目的。4、 艾叶燃烧时产生的芳香气味通过呼吸系统作用于机体,而产生通经活络醒脑开窍安神的作用。任何一种学说都不能明确的阐释炙疗作用机制,灸法肯定是通过多系统多途径起了一种综合作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参与灸疗的免疫调控过程,都是灸疗产生广泛作用的基础,但对三者组成的调控网络之间的复杂关系,尚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在研究灸疗机制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地引

3、入现代免疫学技术,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工作。开展这一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而且对灸疗机制研究的深入有望经络的实质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灸法治疗的中医原理 素问、调经论说:“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艾叶药性是生温熟热,艾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故艾灸可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涩:涩滞不畅通素问,五脏生成论“血凝于肤者为?凝于脉者为?凝于足者为厥”。灵枢、官能曰:“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温灸有引导气血,提升中气的作用。本草从新指出:“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可见灸法具有回阳固脱之功效。气为血之帅,血随气引,气得温则疾

4、,气引则血行,温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机温调营卫和畅,起到引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扁鹊心书云:“人之真气,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灼第一”温灸可以补火助阳振奋精神调理脾胃,增强体质,故有防病保健的作用。二、现代医学对灸法作用的认识(一)艾灸的生物物理机制1、艾灸疗法的物理基础艾灸疗法是一种热辐射反应,其实质是温刺激的结果,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所以对风、寒、湿症有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经实验测定,艾绒在燃烧时的辐射能谱在0.55u之间。这说明艾灸辐射能谱不仅具有远红外辐射,而且还具近红外辐射,根据观察发现,在艾

5、条能谱中近红外占主要成分,其谱峰在1.5u之间左右,近红外线能穿入较深的人体组织,在被照射的组织内出现一些活性物质,进入血管内随血液循环而至其它部位,使组织器官的代谢和产热得到加强,而且还产生明显的光电作用和光化作用,因此艾灸在燃烧过程中辐射出的近红外线可以激励人体空位内生物大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2、艾灸与人体(1)人体既是一个远红外辐射源,同时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线吸收体。任何物体只要其温充不为绝对零度,都在不断发出红外辐射,同样人体也不断地辐射和吸收红外线,进行着辐射代谢;人体的辐射代谢将保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维护人体内各系统器官的

6、正常功能。红外线照射到人体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外一部分被皮肤吸收。一般远红外线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较浅部位,靠传导而散热量;而近红外线可直接渗透到人体的较深部位,它的穿透深度为10mm以内,其通过毛细血管网将热传递到更广泛更深的部位,并为人体组织所吸收,从而进一步调整机体的免疫和神经功能。应用红外线治疗慢性感染性炎症,可增强细胞吞噬功能,引起主动脉充血,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神经性兴奋,具有镇痛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判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减少烧伤创面的渗出物,消除扭、挫伤而引起的肿胀,促进瘢痕软化等到。(2)艾灸的近红外辐射为机体细胞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三磷酸腺苷(ATP)为人体细胞提供能源。

7、它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根构成。经实验表明:经空中的线粒体比非经穴的细胞中的线粒体要多。可以假设经络是含线粒体、ATP较多的细胞组成的轨迹,而腧穴是由线粒体较多的细胞所组成的点。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其功能就是活细胞进行生物氧化产能的主要场所,也就是ATP的主要场所,而ATP是提供能量的质,当人体经穴受到近红外线照射后,细胞内的线粒体、腺三磷受到激发,产生大量能量使生物电流增大形成电位差,从而激发其它细胞能量。美国马萨诸塞州等研究所的研究也表明:ATP释放的能量可为已死细胞提供活动能量,使已死细胞复活,由此可见艾灸时的红外线辐射既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或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为能量缺乏

8、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3)艾灸所发放的近红外光量子能为机体所控制。人是一个很复杂的超巨系统,可组成人体基本物质的有蛋白质、核酸糖、脂类、维生素、激素、水和无机盐等。在人体内新陈代谢中它们按一定的要求有机组合依次逐步形成生物分子,细胞结构、组织和器官。最后在神经体液的沟通和联系作用下形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一旦物质代谢失控引起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或失常就表现疾病。(二)灸法的理疗作用1、抗炎作用艾灸的抗炎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影响渗出过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艾灸可以加快炎症灶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使白细胞功能活跃,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从而促进炎症恢复。2、降压作用灸法对

9、高血压患者具有降压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起到降压作用。3、降脂作用艾灸可以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艾灸神阙穴、4、抗休克作用灸法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管舒缩异常状态,增加重要器官的血流量,改判微循环,纠正低心输出量和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升高血压,加强机体对氧的利用,提高免疫能力,从而使休克逆转。5、转胎作用大量实验表明,艾灸至阴穴可以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通过雌性激素前列腺素的环节,提高子宫的紧张性及加强其活动,促进胎动,从而使胎位不正获得矫正。6、促进组织修复灸法可以使局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使组胺、激肽、5-羟色胺和前列腺素等

10、的代谢发生反应,使环磷酸腺苷、环磷酸乌苷相互作用,引起全身性反应,共同促进损伤组织修复。7、调整作用灸法的调整作用为良性的双向调整,其作用的最终结果总是向正常化发展。如在休克时温灸有升压作用,而对高血压患者施灸则可降血压既能治疗尿失禁,又能治疗尿潴留等。温灸的调整作用还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如艾灸治疗炎症时,不仅能改善局部的炎症情况,而且同时调整机体的血液循环,内分泌免疫等各系统功能共同发挥作用。 灸法对机体各系统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有关灸法的实验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核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去探讨艾灸穴位对机体的影响和治病机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主要包括以

11、下几方面: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可以调整生理功能,使通气量、肺活量、耗氧量增加,对病理呼吸功能的调整能使气道阻力下降,故对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血管对艾灸的反应多数表现为舒血管反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施灸后,患者微血管扩张,血细胞聚集减轻,微血管中畅流范围扩大,聚集团块变小或消失;血流加快,出血减轻,视野清晰度也改善,还有实验表明,灸太阳穴显著影响血管功能。有人在温和灸双侧人迎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过程中,发现患者数日后脑血流量均有明显改善。清艾条温和灸神阙穴和双侧足三里穴对老年人进行检测观察,发现灸后血清载脂蛋白有明显变化。、这时调整老年人的脂后代谢,

12、防止老年性血脂升高的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此外,灸神阙穴能降低高脂血症中老人的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灸神阙穴能降低血脂水平和高脂血症中老年人的粥样硬化指数,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性。通过上述艾灸方式达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延缓衰老的目的。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灸法可影响胃的运动功能,有报道灸脾俞和足三里可引起胃收缩增强,灸曲池则使胃的蠕动减缓,艾灸足三里可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促进胃溃疡患者的恢复。艾灸足三里穴对脾虚患者胃电影响十分明显。实验研究表明正常人的胃电波幅较脾虚患者高,艾卷灸、艾柱直接灸,局部艾灸直接灸均可提高脾虚患者的胃电波幅,但直接

13、灸疗效明显优于艾卷灸,后两者无明显差别。四、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据报道,针刺大赫、曲骨、三阴交、隔姜灸关元、中极或针八髎、肾俞,灸肾俞、命门治疗男子精子减少,活力减弱,形态异常等不育患者32例,治愈28例,痊愈率达82.1%。艾灸至阴穴可使子宫无能无能运动增强,矫治异常胎位,对部分胎位不正孕妇进行艾灸前后多项生理指标和内分泌功能综合观察,发现艾灸过程中皮肤血管持续舒张,表现为血管容积、脉搏波幅增大,指端皮肤温度上升,心率、血压基本正常。五、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灸神阙和双侧足三里,可使老年男性血浆车睾酮上升,女性睾酮下降,男性女性血浆雌二醇呈显著上升,可提高性激素水平。有报道用隔附子饼灸治桥本甲状腺

14、炎,交替取膻中、中脘、关元及大椎、肾俞、命门两组穴位50次灸治后,T3、T4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甲状腺碘摄取率总体上虽无变化,但低于正常的患者有所提高。甲状腺抗体结合率的测定显示艾灸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的抗体(TGA)结合率、甲状腺微粒抗体(MCA)结合率均下降,证明艾灸不仅能改善甲状腺功能,而且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根本上治疗本病。六、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遇到刺激就会兴奋,刺激过度则引起疲劳而产生抑制。巧妙地运用这种性质进行灸治,可以使功能低下、衰弱或麻痹的神经兴奋起来,或使由于过敏而引起的疼痛、痉挛的神经镇静下来。基于这种理由,不仅像前面说过的对于神经痛、风湿痛、头痛

15、、胃痉挛之类卓有成效,而且对于神经麻痹、脑出血引起的半身不遂以及小儿麻痹等也都有效。又:当内脏发生病变时,作为内脏的皮肤反射经络或穴位上往往出现特有的硬结带和压痛,这时就在该处施灸,可以立即使该硬结、压痛减轻或消失。七、抗炎作用大量实验表明温灸对于局部感染的炎症有治疗作用。艾灸治疗患者局部感染,针刺百会穴,每日2次,每次5分钟后用艾条对感染病灶及百会穴,采用悬离雀啄灸法,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3日后观察,病灶渗出物减少,病灶缩小;7日后痊愈。而对照组无明显好转。说明艾灸能抑制整个炎症反应过程,还能使炎症消散、破损灶恢复,其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点:1、灸法改善炎症灶局部血液循环。实验证明,通过艾灸

16、的温热刺激,可使炎症灶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循环加快,从而改善组织营养,促使炎性渗出物吸收与消散,加速炎性化学介质的清除,从而促进炎症病灶的痊愈。2、灸法影响炎症灶渗出过程实验证明温灸有抑制炎症灶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液的作用。3、灸法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灸法有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从而加速炎症的恢复。4、灸法抑菌或促使细菌溶血。八、降压作用有人在艾灸早期高血压者足三里时,观察到手指容积曲线,初期表现出显著波动,对各种刺激反应敏感,多次艾灸后曲线逐渐平稳,出现零线,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受试者血压也不再上升。九、抗体休克作用灸法可用于休克患者的救,有人对30例休克患者进行施灸关元穴前后

17、血压、指温进行观察,表明本法不仅有升压作用,而且对周围组织毛细血管血液灌流不足有改善作用,温灸抗休克的主要机制如下:1:升压作用: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观测表明艾灸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可使休克患者血压迅速升高。2、改善心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灸关元穴3、增加对氧的利用艾灸关元穴对防止缺氧不断加重和延缓休克发展有积极意义。4、增强机体抗病防御能力感染性休克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上一方面纠正休克,同时要治疗感染,大量实验已证明艾灸能增加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灸法具有显著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一)灸法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1、对血细胞数量的影响。正常人或动物艾灸后,可提

18、高白细胞数量。有人以太乙、雷火神针灸大椎、身柱、至阳、命门为主的胸腰部督脉穴发现白细胞数目增多。隔姜灸大椎、脾俞、膈俞、胃俞、肾俞或艾灸大椎、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均可使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改善。2、对白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不少实验证明正常人艾灸后,白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如艾灸正常人足三里、内关穴、可使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鼠疫杆菌的吞噬指数明显增高。有的可增高12倍,其发展趋势为:灸后30分钟开始上升,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开始下降,72小时后恢复。3、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灸法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4、对体液免疫因素的影响灸法对体液中非特异免疫物质具有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

19、疫功能。(二)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1、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灸法对特异性细胞免疫有良好的调整作用,隔药饼灸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中脘、气海、足三里、大肠俞、天枢、上巨虚等穴,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T+细胞数明显上升,T4+/T8+异常比值也得到有效的纠正。2、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艾灸法对机体的免疫球蛋白有影响。大椎穴灸2壮对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影响效果最好。艾灸后机体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抗病能力得到加强,从免疫角度来看,这种特殊的物质可能是“免疫激活素”具有催化剂和调解剂的特性,在施灸后这种被激活的物质不断刺激机体,活化了机体的免疫系统。灸法的作用类似于抗原,但其本身不是抗原,它是一种温热刺激,直接刺激

20、机体,使免疫物质得以激活。从免疫?体激活途径来看,类似于替代途径,走近路,疗效快。“免疫激活素”就其本质来说,可能是加强了球蛋白生成。因此灸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激活加强了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并不是在体内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它是建立在机体原有的免疫物质基础上的,这是迄今为止的实验证明了的,所以灸法能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益寿延年的作用,应归于“免疫激活素”。十一、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施灸后血液凝固时间可以缩短,仅一次施灸30分钟后就可以奏效,即增大止血作用。因此可以应用于有出血倾向的疾患如痔疮出血、鼻出血、子宫出血、咯血、胃肠出血、眼底出血等。十二、对骨骼系统的影响施灸后骨骼系统的发育显然得

21、到促进。由于摄取蔗糖引起的酸中毒性骨病变得到防止,带来碱性变化。同时,管状骨的长径延长显著增加,即防治骨病,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从而得到良好的体格,特别是幼年、少年期更是如此。十三、对体液的影响施灸后血液的酸中毒得到改变,使体液的性质正常化,从而促使身体功能的正常化。十四、对疲劳曲线的影响施灸可以减轻肌肉的疲劳,灸治比不灸治疲劳少得多,又对不疲劳的肌肉进行灸治,也比之自然放纵状态疲劳恢复显著加快,可见灸治对于疲劳的防止和疲劳的恢复都是很有效的。目前,由于竞争和压力增加,疲劳综合症不断增加,仅此一点也应该普及推广健康灸。十五、对肾功能的影响施灸可以促进利尿作用,据实验灸后可增加尿量20200毫升

22、,对慢性肾炎等可逐步增加尿量,减少蛋白尿,趋向治愈,可见施灸对肾功能是有效的。十六、组织毒素和蛋白体疗法日本学者研究发现:施灸是一种小火伤,由于这种火伤而产生的蛋白质(皮肤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分解产物直接从皮肤吸进体内,在身体组织中产生一种叫组织毒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起药物作用,施灸过程中与经常连续注射组织毒素有同样的效果。十七、调整各种分泌腺的功能体内各种分泌腺有病时,灸治可以起到调整作用,纠正其过与不足之处。慢性胃肠病患者往往是胃肠消化液不足,灸治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使消化好转,而对于胃酸过多症患者则可适当地加以抑制,对于唾液腺、胆汁也起到同样的调节作用。此外,对于肾上腺,睾丸、卵巢、甲状

23、腺、胰腺等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可以起调节作用。确属事实。灸治对糖尿病疗效卓著,就是可使胰腺内分泌转好的明证。施灸治愈生殖器性神经衰弱,更年期症状、不孕症、月经不调的事例,可以想见起作用于睾丸、卵巢、使男性激素女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十八、保健和延缓衰老作用保健灸自古以来便为人们所应用,中医学认为保健灸的主要作用是调保阴阳,扶正祛邪,现代医学认为机体的衰老是一些器官系统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及退引性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减退内分泌器官的萎缩为衰老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温灸穴位延缓衰老的研究逐渐增多,国内外对艾灸的保健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已有很多报道。有人温和灸神阙和双足三里发现老人男性血浆睾酮上升

24、,女性睾酮下降,男性女性雌二醇均显著上升,可提高性激素水平以延缓衰老。同时有实验表明,艾灸还可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以纠正内分泌紊乱而延缓内分泌功能的衰退。衰老时特异性抗体补体均降低,而大量实验表明艾灸可使IgG、IgA含量升高,补体上升,提高和增强T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使下降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艾条温和灸足三里(双)神阙发现可提高中老年人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调节自由基的静态平衡,而达到健体防衰的目的。国内外研究表明人体内多种微量元素随年龄增高而呈下降均势,但对长寿老人调查发现,长寿老人血液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成年人。而艾灸足三里又使老

25、年患者头发中锌含量在治疗后大幅升高,铜含量则呈一定程度下降。同时研究表明血铜含量增高可增加发生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机会,又会增加体内的自由基而加速人体衰老,因而艾灸可延缓衰老。有研究发现艾灸神阙和足三里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及老年前期者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性质,这对改善微循环功能延缓衰老有重要意义。清艾条温和灸神阙、足三里,对老年人进行检测,发现灸后血清载脂蛋白有明显变化,对老年人脂代谢有调整作用。另有研究表明艾灸神阙能降低血脂水平及高血脂症中老年人的粥样化指数。此外艾灸还可以增强皮质细胞的活动能力,促进细胞内各种酶的代谢恢复平衡,逐步稳定细胞内环境

26、,降低血液尿素氮,肌酐含量等,通过以上多种途径共同作用起到保健和延缓衰老的作用。施灸材料的选择施灸的材料以艾叶为主,随不同的灸法还有各种辅助材料。一、艾(一)艾的性味功效艾是施灸用的主要材料,施灸时须将晒干的艾叶捣碎,除去粗梗,筛掉杂质尘埃制成艾绒使用。艾别名艾蒿、艾草、为菊科植物,家艾的叶系多年生草本,揉之有香气。我国各地普遍野生,以湖北蕲州产者为隹,叶厚绒多称为蕲艾。艾叶作为灸用材料每年宜于开花前阶段采集,正值枝叶茂盛时期由于艾绒性温,味苦平,入脾、肝、肾经气味芳香。易燃,燃时火力温和,可直接透肌肤(芳香解肌)具有芳香之气,能理气血逐寒湿,通经络。据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纯阳也,可以取太阳

27、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所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施灸材料。艾以陈旧者隹,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李时珍则曰:“凡用艾叶,需用陈旧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灸法是利用陈艾叶捣成细绒后做成的艾绒柱或艾条,在选定的穴位的皮肤表面上点燃或熏灸,借艾火的热力透入肌肤,通过温热刺激产生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病和保健作用的一种疗法。(二)艾叶的现代研究1、艾叶成分的研究现在已发现艾叶除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尚含有鞣质、黄酮类、甾醇类、多糖类、微量元素及其它有机成分、艾叶在灸治过程中除了艾叶

28、燃烧所发出的热量能发挥作用外,艾烟中的成分也有一定作用。2、艾叶的药理作用艾叶的疗效和用途与其药理学研究分不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以传统的艾叶药性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其药理作用,艾叶水浸剂,烟熏剂,艾叶油等具有消炎、抗菌、抗病毒、平喘、止血、抗过敏、增强免疫、护肝利胆、解热、镇静等作用。(1)抗菌作用有人实验艾叶水煎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a-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李氏报道了艾烟在培养皿中的抑菌实验和烧伤创面的抑菌实验,发现艾烟对常见的化脓性

29、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碱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能使烧伤面的菌落数明显减少。(2)抗病毒作用艾叶对腺病毒、鼻病毒、疮疹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流感病毒等5种病毒株有抑制作用,还对腮腺病毒有抑制作用。(3)抗支原体作用艾叶有一定的抗支原体作用(4)平喘、镇咳、祛痰作用药理实验证明:艾叶及艾叶油有较好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其中尤以平喘作用最为显著。(5)止血与抗凝血作用止血作用:艾叶制炭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抗纤维蛋白的溶解。而发挥抗凝血作用,艾叶煎剂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6)增强免疫作用,艾叶有一定的增强免疫作用。(7)其它作用艾叶有一定的护肝利胆作用,增强消化功能、促进子

30、宫的收缩,降压、补体激活作用,清除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作用等。常用的灸法及技巧第一节 直接灸法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温度约达70C,此法又分为两种,一为化脓灸,一为不化脓灸。两种灸法用演示说明。一、化脓灸(重直接灸)化脓灸属于良性刺激,能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千万不要一见化脓就顾虑重重,影响施灸。通常灸疮不加治疗2030天就自然痊愈了。但化脓灸面积扩大时要用敷料保护,以防继发感染和摩擦。医心方引小品方云:“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太平圣惠方说:“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可见灸疮化脓是提高疗效的好

31、事,并不可怕。化脓灸的适应症: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发育不良、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病、心血管病、慢性气管炎、肺结核、阳痿、遗精、早泄、缩阳症、妇产科病、其它慢性病,顽固病均可使用,也可以灸治癌症、艾滋病及其它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现在经验:凡心、肝、脾、肺、胰、肾、胆等内脏疾患均可灸之。但不要在面部或活动多的部位用化脓灸。亲身体验大有益处,勇敢向前、心全肌肤、不至夭枉。大诗人陆游有诗云:“书上得来总常见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二、非化脓灸(轻直接灸)麦粒灸,知痛就捏掉,或按天,每穴一般23壮,此法的优点是:人体各处均可使用,肘劳、痄腮、咽痛、崩漏、月经过多、面神经麻痹等有些病一二次即愈。

32、关于直接灸法烧伤程度及现象第一度烧伤:(充血期)40-50C热力,灸后发红发热,一会即过,此为轻度。第二度烧伤(水疱期)约50C热力,灸后发热发痛,经久不消或起水疱,此为中度。每三度烧伤(焦化黑色期)60-70C之热力伤,灸后烧黑,结痂或化脓,此为重度。一般化脓灸,即等于第三度烧伤。第二节间接灸法间接灸法也叫隔物灸、间接灸、即利用其它药物将艾炷和穴道隔开施灸,这样可以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另外,还可以借间隔物之药力和艾炷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大效果。一、隔姜灸法隔姜灸即用姜片作间隔物施灸,生姜产温无毒升发定散,调和营卫、祛寒发表,通经活络、治风寒湿邪,取新鲜生姜与艾炷结合起来施灸既成避免直接灸遗留瘢痕的缺点、又能和生姜发挥协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