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43.60KB ,
资源ID:57044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044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完整升级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完整升级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docx

1、完整升级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教学计划一、 基本情况1、使用教材是经教育部2012年审定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2、七年级109班共有学生 人。二、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及运用其它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

2、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4、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三、教学内容分析:本册地理教学内容,是新版教材,与老版教材相比,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旨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共五大章内容,其中第二章、第四章是重难点,第三、五章是难点。 四、教学对象分析:本期所教学生,均系一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对一系列地理概念都非常陌生,故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

3、兴趣,并在教学中将知识地理与生活地理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以促进地理教学。五、教学时间安排:本册教材共17节内容,具体课时安排如下:第一章:3课时 第二章:6课时 第三章:5课时第四章:8课时 第五章:3课时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知识就存在、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明白学习地理的意义。2、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还存在许许多多未解的地理之谜。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解开地理之谜1、学生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这些问题都属于地理之谜。只有学习了地理知识,就

4、能解答这些问题。2、学生思考: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材料:“地理”一词的来源。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等。 、地理和日常生活1、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页的图一和图二,讨论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 滑雪:在有冰雪的地方才可进行; 冲浪:在海上才可进行; 2、小结:可见,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地理与生产建设1、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讨论: 、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假如有一片森林,要建一个家具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在

5、山林旁还是靠近城镇。原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荷兰的风车”了解荷兰人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地理与风土人情 1、学生阅读教材第五页的图,说出这是什么内容,主要在什么地方开展。 小结: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五彩缤纷。 2、学生阅读“阿拉伯人传统服装与地理环境”服饰的地域性。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2、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教学重点:1、 比例尺的大小、计算公式2、 在地图上判断分向、常见的图例教学难点:

6、1、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2、 比例尺的选择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学会使用地图学生阅读课文第7页的图,教师小结: 尽管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的制作都是按一定比例缩小地理事物后,用符号、文字来表现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都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使用地图,首先要学会在地图上辩方向。1、方向 引入一般地图的定向方法,提问:、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如何确认方向?应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活动

7、题。2、比例尺、概念: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会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请你比较下列比例尺中,那个最大(启发引导:在比较时要换算成同一种形式。)A1:6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C小结:通过对三个比例尺的比较,知道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是1,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0页的图117和118,使学生进一步掌握。3、图例和注记 、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开展地理考察四、总结课

8、文、完成作业第一章练习题 (1课时)一、选择题1、当你在一个城市旅游时,你应选择下列哪一种地图作为导游图 ( D ) A.中国地图 B.世界地图 C.1的地图 D.1100000的地图2、下列有关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比例尺越大的地图,表示范围越广B. 比例尺越小的地图,表示范围越小 C.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 D.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3、有图幅面积大小相等的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北京市地图、湖南省地图各一幅,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C ) A.中国地图 B.世界地图 C.北京市地图 D.湖南省地图4、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100千米,这幅

9、地图的比例尺是( D ) A.140000 B.150000 C.1 D.15、一幅世界地图的比例尺是“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600千米”,此图的数字比例尺是( C ) A.1600000 B.1 C.1 D.116006、有关地图上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面对地图,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箭头指示正北的方向。D.当你面向东方时,左边是南,右边是北。7、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最好选用下列比例尺中的( D )A. 11000 B.1100000 C.150000 D.15008、福建的长乐的小玲要到福

10、州西湖公园游玩,她应查找( C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地形图 C.福州市区交通图 D.福建省地图9、各种地图都具备的要素不包括( B )A、方向 B、美丽的色彩 C、比例尺 D、图例10、下列地图不属于自然地图的是( A )A、交通图 B、地形图 C、水文图 D、气候图二、填空题1、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把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2、地图表示的内容虽各不相同,但都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3、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4、比例尺有三种表达形式,它们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5、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区

11、域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反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区域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单。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二课时) 第 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能够比较准确的描述地球的形状。2、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并且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的指出赤道、经线和纬线。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纬线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地球的形状1、 指导学生看课文的“阅读”部分,讨论“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

12、历了那几个阶段?、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小结: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 1、教师出示地球仪,并转动地球仪,讨论: 认识地轴、两级、回归线、经线、纬线、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经线和纬线 经线的特点: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形状为半圆。 、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所有经线均指示南北方向。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纬线的特点: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级逐渐缩小为点。、所有的纬线均相互平行。、

13、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赤道是地球最大的纬线圈。小结: 区分各条经纬线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给他们标度数,给纬线标度数叫纬度,给经线不度数叫经度。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经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低、中、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2、会应用经纬网,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重点:1、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及含义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区别教学难点: 东西半球的划分和经纬网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地球仪 1、经度和纬度 纬度: 教师

14、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 、以赤道为起点,纬度数值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 起点是赤道,向北向南增大。、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 最大值出现在两极,最大度数是90度。、纬度在地球仪上是怎样分布的?如何区分度数相同的纬线? 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找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它们的度数是多少? 回归线是23.5度,极圈是66.5度。 经度: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本初子午线。又称0度经线。、经度的范围是多少度? 180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经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从0度经线向东向西增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有何意义

15、? 西经20度和东经180度,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海上通过。、经纬网 指导学生了解经纬网的作用: 1、依据经度和纬度的交点来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如:北京位于东经116度、北纬40度。 2、依据不同经纬度来确定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有两种方式:自转和公转。 2、概念:地球绕着地轴运动叫自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叫公转。 3、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转。 4、周期:自转约24小时, 公转约1年。 5、地理现象: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的更替,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

16、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情况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大小教学难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分布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海洋与陆地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p28页的三幅图,思考: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特点?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成许多块。 2、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陆地还是海洋?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17、,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 小结:海洋占70.8%,陆地占29.2%。 、七大洲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的概念。 2、学生看图,结合课文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指导学生读教材28页的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欧洲、

18、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的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的大部分在南半球。、找出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尔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四大洋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大洋、海、海峡的概念。 2、学生看图,结合课文说出四大洲的名称 四大洋(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补充: 、世界最大的大洲和大洋 亚洲,太平洋。 、世界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大洋洲,北冰洋。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洲和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洲和北冰洋。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第三

19、节 世界的地形(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和海底地形特征3、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程度教学重点:1、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类型,能够区分它们的地表特征2、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及判读方法教学难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陆地地形 1、指导学生观看课文P33页的海拔仪相对高度示意图,讨论: 、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20、海拔。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指导完成P33活动1、2题。 2、陆地地形的划分 、五种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平原200米、平坦; 高原500米、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山地500米、坡度较陡,起伏大;丘陵500米、坡度缓,相对高度200米;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3、学生阅读课文35页,说出两大山脉带 4、学生阅读并熟记课文35页的世界陆地地形之最。 5、指导学生完成36页活动题。、海底地形 学生了解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中脊。、学看地形图 1、指导学生阅读图246“等高线地形图”和图247“分层设色地形图” 2、对照课文图249、指

21、导学生理解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山顶:等高线高度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 山脊: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部位。 陡崖:等高线在此处重叠成一条线。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完成课文活动题。 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第四节 海陆变迁(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知道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并能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成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解释教材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难点:

22、 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地表形态变化 1、引导学生解释教材41页活动题中的现象,并说出得到的启示。 教师小结:由以上四个现象可以知道,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2、讨论: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地壳的运动。 3、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有哪些?地震和火山的喷发。、大陆漂移假说 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谁提出来的? 魏格纳。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1页的“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让学生说一说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板块构造学说 1、引导学生看教材43页的“六大板块示意图” 2、学生说出六大板块的名

23、称 欧亚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引导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火山与地震 1、学生了解世界两大地震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学生思考:为什么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是这样分布? 学生说出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之间的关系。 3、学生阅读教材的“火山之最”和“东日本大地震”。 4、学生了解地震来临前的“前兆”知识和防震教育 地震前兆:、动物反映异常、地形突变和地下水异常、有地光和地声 防震教育:、保持冷静,及时到户

24、外空旷处、躲在坚固的家具下、保持体力,等待救援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第二章练习题(1课时)一、填空题 1、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纬线又叫(赤道),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3、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寒带的是(南极)洲,世界上最大的一块大陆是(亚欧大陆)。4、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5、亚非两州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6、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7、亚欧两州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8、

25、世界上的五种基本地形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9、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10、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大),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小)。11、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海沟)。12、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的更替;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二、选择题1、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朝正北方向飞行,最终可

26、以( B ) A. 绕地球一周 B.到达北极 C.到达北京 D.到达南极点2、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 A ) A.巴拿马运河、苏伊斯运河 B.乌拉尔山、喜马拉雅山C.乌拉尔河、亚马孙河 D.土尔其海峡、台湾海峡3、太阳直射最南的地方是( C ) A南极点 B.南极圈 C.南回归线 D.赤道4、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圈是(B ) A0和180经线 B.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C.西经90和东经90 D.东经20和西经160经线5、珠穆朗玛峰最高处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4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B ) A8694米 B.9002米 C.10000米 D.8000米6、所有

27、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假如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他的四周都指向( B ) A南方 B.北方 C.东方 D.西方7、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C ) 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 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D.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8、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C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9、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D ) A.北美洲 B.大洋洲 C.亚洲 D.南极洲10、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C ) A.南美大陆 B.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南极洲大陆11、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地面崎岖的地形是( B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12、魏格纳

28、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是基于哪两个大洲的轮廓特征有相吻合的部分( B ) A.北美洲和亚洲 B.南美洲和非洲 C.欧洲和亚洲 D.非洲和欧洲13、世界最主要的火山和地震带分布在( A ) A.太平洋周围 B.印度洋周围 C.大西洋周围 D.北冰洋周围14、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 A ) A.印度尼西亚 B.日本 C.智利 D.阿根廷15、某学校的主教学楼高20米,这指的是( B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 D.平均高度16、从南极点看水平方向,只有什么方向? 北方。17、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方向保持不变,那么都会回到原出发点吗? 甲不会,乙会。第三

29、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会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和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2、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教学难点:1、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 指导学生看教材48页活动题,分析: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无变化,如果有,是怎样变化的? 有,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为什么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讨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好。2、人口自然增长率 、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它和哪两个因素有关?并列出计算公式。 指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