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1.59MB ,
资源ID:57038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038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萨义德上PowerPoint.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萨义德上PowerPoint.docx

1、萨义德上PowerPoint萨义德:东方主义2003年9月24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生教授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因患白血病不治,英年早逝。消息传来,令许多中国学者感叹。1先说说我对萨教授的印象。1984年,我在哈佛通过资格大考。我老师开玩笑说:你有资格用垃圾桶了。我当真跑去买了一个带校徽的垃圾桶,将旧作业尽掷其中。继而遍览新书,改造知识结构。此时图书馆新书目录上,赫然载有萨义德大名,以及他那号称“改变美国学风”的东方主义(1978)。这本书创下美国学术出版纪录:1 发行量最大。80年代20万册,如今逾百万,兰登书屋因此发财;2 翻译本从4种增至20余种,包括一些弱小民族的冷僻文

2、字;3 学界引用最多。打开当时不发达的电脑资料库,相关评论高达数千条。这对于写博士论文的我,委实望而生畏。此后,我见过这位学长两次。一次听他讲演,一次与之开会。讲台上的萨义德,留着阿拉伯王子式卷发,形象英俊,口才出众。我听说,此人娴熟9种语言,精通国际政治,所以当惯了电视台嘉宾,还是纽约沙龙里的雅客。 萨义德在美国讲课场景会上的萨义德,脸庞瘦削,眼神冷峻,恐已患病在身。我们一群中国学生,纠缠着向他提问。有人质疑说:教授身为美国精英,如何为东方代言?白驹过隙,往事如烟。今天我打开萨教授的书,自感多出几分体谅与同情。 三重背景的知识分子对于美国学界,萨义德的离去,是一重大损失。为此,左派领袖詹姆逊

3、发表讲话,赞扬其学术贡献,推崇其抗争精神。以老詹之见,这是一位多重背景的批判学者,也是后现代条件下的欧美左派楷模。要言之:他是“一个巴勒斯坦知识分子、欧洲知识分子、大都会知识分子”。2究其来历,萨义德1935年出生于耶路撒冷。自打降生起,他就是个小难民。所幸他父亲皈依基督教,又善于经商。因而小萨的童年,除了在埃及、黎巴嫩颠沛流离,又多出一重殖民教育阴影。试想一个在家讲惯母语的男孩,被送进英国寄宿学校,饱受主子语言折磨,他能开心欢笑么? 萨义德回忆录格格不入 童年和妹妹在一起偏这娃娃生性顽劣,不服管教,不久便被那所“维多利亚学院”赶了出来。(萨义德04,21-26)1951年,萨义德随家迁居美国

4、,入读麻省高中。麻省乃美国首善之区。得此佳境,小萨变得“爱上层楼”起来。考大学时,他瞄准普林斯顿英文系,居然一炮打中。接着他锁定哈佛,要进文理研究院。1963年,小萨在哈佛拿到比较文学博士,接着应聘纽约哥大,前往美国最大都市。 萨义德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20世纪美国大学,早已成为移民子弟的打拚战场。30年代左翼运动,曾造就一批犹太裔的纽约文人。60年代民权、新左派运动,又令纽约、加州一些大学,成为少数民族攻占目标。此际,美国高等教育迅速多元化。校园人口结构变得色彩斑驳、口音噪杂。在此背景下,小萨的职业攀升,并不缺乏社会学理由。可他的个人成功,毕竟具有深刻时代意义。首先,小萨属于新一轮全球化浪潮卷

5、入美国的移民,而不是早先的波兰矿工、爱尔兰水手、中国淘金客,或被纳粹追杀的犹太难民。马克思预见:资本主义征服进程,将为它制造源源不绝的掘墓人。遥想当年,曼彻斯特、兰开夏的血汗工厂,不是只用几年时间,就把那些英国牧羊人改造成了产业工人么?如今我们目睹一个操阿拉伯语的乡下小伙,竟也口若悬河,挥斥方遒了。其次,虽说是殖民化的牺牲品,萨义德也是都市文明产物。如上述,他身受一流训练,擅长高雅文化。论学术门第,他不输顶级大师。比风流倜傥,白人教授也未免自惭形秽。依照左派惯例:英雄不问出身,奴隶打败将军。问题是:这个东方小子一路超擢,靠的是何种力量? 小萨的成功秘诀,在于思想上的欧洲化。他读德文版马克思,字

6、字入心。他看法文本福柯,口舌生香。他还养成一种知识癖好:喜欢像本雅明那样游走于巴黎闹市,像恩格斯那样考察伦敦贫民窟,像福柯那样关注洛杉矶边缘人群。欧洲学养,大都会胸襟,加之他挥之不去的难民情结。这三项要素合在一起,便构成他发起后殖民批评的背景条件。东方主义:划时代批判60年代末,新左派运动骤然兴起,纽约哥大首当其冲。此时小萨不过是一年轻助教。可他目睹学生造反,眼瞅着警察抓人,再听听屈瑞林教授的陈词滥调,这个久怀异志的阿拉伯小伙儿,忍不住要学鲁智深,大闹它一场。小萨蓄意破坏的,并非什么教学楼,而是宝相庄严的美国学术殿堂。没有金刚钻,怎揽瓷器活?私下里,他有两件法宝:其一是哈佛教他的看家本领,比较

7、文学方法;其二是他闯入欧洲左派思想库,从中挪用批判武器。这家伙的取用原则是:不分轻重长短,只求全身披挂。70年代,小萨带头在美国比较文学界推进知识考古,终以一部东方主义(Orientalism)大暴冷门,树立起后殖民批评典范。 萨义德及其东方主义美国版说来也怪:东方主义发表后,小萨一直留在哥大教书。他的个人境遇,却从端茶倒水的小沙弥,逐渐升为二师兄、大金刚。最终安然坐化,成了庙里香火最旺的显灵菩萨。东方主义卷首,引用马克思的铮铮断语:“他们不能再现自己,一定要别人来再现他们”。此语出自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马克思在伦敦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批评1848年法国革命时的乡村民众,说他们

8、好比“袋子里的马铃薯,其同一性并不使其形成阶级。因此,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者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上的权威。”(马恩61,8/217)他们不能代表自己,德文原为:Sie knnen sich nicht vertreten。中文版马恩全集将动词Vertreten译作代表,即“民众认可的政治代表”。然而西马理论家本雅明,却在巴黎阁楼上陡然发现:马翁雾月痛斥资产阶级迷惑民众的各种伎俩: 本雅明在巴黎 马克思雾月十八法文版其中既有资产阶级政客吹嘘自己代表(Reprsentieren)民意的言论,也有各种象征性文艺表现(Darstellung)手段。到底是政治

9、代表,还是文艺表现?我们已知:葛兰西、本雅明等西马理论家,都是阅读马列的高手。他们不约而同地指认:马克思曾经交替使用两种语言,即科学语言、文艺语言。尤其在雾月十八中,马翁开创了一种双重表达法,以揭示资本主义本质、再现革命真理。当然,此法并非放弃科学表述,而是努力把抽象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概念,化为生动形象的文艺比喻。1966年福柯发表词与物,引发学界有关“表征”的争议。请注意:“表征”一词源出古希腊,拉丁文写作摹仿(Mimesis)。 奥尔巴赫 论摹仿英译本 我们知道理想国中,柏拉图抬高哲学、贬低艺术,称诗人花言巧语,只会摹仿现实,应当赶出理想国。文艺复兴时,欧洲人翻译希腊经典,忙中出错,竟把M

10、imesis当成摹仿,忘记其古义是再现(Representation)。20世纪语言学转向,导致一场表征危机(Crisis of Representation): 霍尔表征 科恩表征危机所谓表征危机,指向人类语言局限性,以及文化艺术、知识理论再现真实的不可能。一时间,西方反映论、表现论纷纷失效。3 福柯激化了这一危机。他在词与物中,借助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名画宫娥,讲解表征虚空。 委拉斯开兹的宫娥简单说:那幅名画包含了各种再现要素:画布、画笔、画家与观众。然而画家的努力,只涉及表征秩序,却未展示被画者:菲力浦四世、王后玛丽安娜。德里达又跟着火上浇油道:“我们在政治上关注议会代表(Repres

11、entation),在审美中考虑摹仿替代(Representation)。但我们不在复制(Repruduction)或重复(Repitition)意义上谈论戏剧,那是生动表演(Darstellung)。”4 福柯与德里达 70年代,欧美学界围绕主体消解、能指浮动,大举争论“表征危机”。危机的消极一面,在于纷乱无绪。积极一面,是新左派纷纷拜读雾月,奉其为文化批判经典。在新左派看来,马克思作为修辞高手、反讽大师,淋漓尽致地展示表征的繁杂多义。为此,他们将Vertreten、Darstellung一律读作Represent,以此覆盖它在语言、文艺、理论诸方面的资本文化霸权。5 萨义德由此顿悟:试问那

12、个夜夜笙歌、醇酒贵妇的拿破仑皇帝,怎能理会无产阶级的饥寒交迫?那些愚钝小农,误以为自己的卑微意愿,或能借助上等人的报章,多少获得表达。到头来,他们得到的只是账单、抵押书、法院传票。按照阿尔都塞的意见,这并非什么真实再现,而是饱受意识形态支配的虚假意识(False Consciousness)。在福柯看来,那个混沌年代,连同它那些政论、法典、小说或教科书,统统是文化档案,是供他拆解的考古文本。6以这种鞭辟入里的批判眼光,去审视东西方关系,萨义德不由得大呼:它是一部东方文明如何被西方人强行扭曲的历史!且看,东方人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压迫,他们蒙昧无知,形同散沙,一如马克思笔下的法国农民。拙于表达的他们

13、,不但缺乏政治代表,更也少有文艺作品中的独立形象。而在西方文人眼中,他们是一群聋哑人、弱智者、没有个性的奴隶。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主人与奴隶关系譬如鲁滨逊漂流记里的星期五:他作为一个小野人,可以任由主子命名,随意驱使。又如福楼拜笔下的埃及舞女:她艳丽妙曼,野性难驯,洋溢着“尼罗河的原始冲动”。只可惜早早失掉了繁衍能力。我们知道,福楼拜在埃及书信中记述了一个名叫库加汉宁的埃及舞女。他喜欢看她跳LAbeille舞,然后与之上床。 福楼拜在埃及萨义德按:与西方经典中的埃及艳后、示芭女王一样,福楼拜在库加身上发现了“象征东方文明的情欲、腐败与不孕”。库加是福楼拜情感教育中,“同时拥有博学、感性、精致、

14、无心粗疏等特质的东方女性原型”。7 莎乐美与当代影视中的东方女性 然而,上述卑微客体的存在,不断巩固西方主体意识,促使它变成落后民族的代言人,乃至诠释东方文化的合法权威。显然,萨义德挑选东方主义命题,目的是要颠覆西方霸权、重塑东西关系。何谓东方主义? 简言之,它是西方主子有关东方奴隶的各种文化再现,是围绕欧洲中心论产生的一整套针对东方的学术原则、思想方式、统治制度。具体说,它包括如下三层含义:学术东方主义 又称东方学。持续百年的海外殖民,刺激了东方学的成熟。从表面看,作为西学的一个分支,东方学只涉及教学研究。然而其中渗透了殖民者的偏见与狂妄。举例说,地理学上的远近概念,本是英国人的发明:他们奠

15、定了以伦敦为中心的格林威治时间,绘制出航线密布的世界海图。顺着征服者的目光,从利物浦起锚,由近及远,逐步推进其知识兴趣与统治欲望,这便有了近东、中东和远东(Near,Middle & Far East)。打开西方殖民史,将它与东方学史并行阅读,我们不难发现:诸如埃及、印度、中国这样广袤神秘的东方国家,在它们沦为奴役对象的同时,何尝不也是西方学术竭力捕捉和肢解的目标? (萨义德79,2)想象东方主义 与东方学互为依托,产生一种作为“思想方式”的东方主义。其特点是从西洋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出发,将东西方文化一刀两断、对立看待,籍此形成一条根深蒂固的“西优东劣”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而自以为是,臆想天

16、开,杜撰出一套张扬其征服业绩、知识意志的话语体系。顺着西方文艺发展脉络,萨义德逐个解析但丁、歌德、伏尔泰,说明他们普遍“接受东西方概念区分,进而做出种种有关东方的精细理论、史诗、小说、社会描述和政治研究”。哪怕是在没有殖民利益的德国,东方学也促成一批浪漫文艺作品,其中不乏荒谬乱谭,以及一种潜在精神优越感。(3-4)作为话语系统的东方主义 学术与想象之外,还有一层东方主义,它就是福柯发现的话语权力系统,或一种兼有政治、经济、文化压迫功能的全球网络。这种东方主义无处不在、难以觉察。我们只能凭借话语分析法,对它实行层层剥离,以暴露其历史根源与物质性。 福柯论话语权力所谓物质性(Matrialit),

17、即话语系统中思想概念,逐渐物化成形,生成一套由权力技术支撑的机构。这套机构(Institution)包括大英博物馆、牛津、剑桥等东方学权威中心,也涉及美国之音、好莱坞、可口可乐一类文化部门。甚至牵扯到五角大楼,第七舰队,第82空降师。萨义德又说:作为一种话语系统,东方主义历时200余年,逐步形成制度,大致可分两阶段。首先是“英法阶段”,即从19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两个老牌殖民帝国横行海上,你争我夺,控制了大半个世界。其次为“美国阶段”,它指二战后美利坚合众国崛起,成为东方主义大本营和战略中心。(4)阶段虽说不同,任务始终如一。此即“运用一切方法对付东方”。这包括“对它发表见解、确立权威观念

18、、进行各种描述,教授东方学知识,以及如何去那里定居、并统治那块地方”。简言之,东方主义就是一种“为了主宰、改变并统治东方而形成的西方行为方式”。不了解这一庞大系统及运作机制,人们便无法判明“自启蒙运动以来,欧洲文化是如何控制东方、并不断从政治、社会、军事、意识形态、科学和想象性艺术等方面,制造出一个东方来”。(22)为描画上述过程,萨义德借鉴福柯知识考古学的作法,筛选历代积案,凸现东方主义谱系,暴露它赖以形成的历史语境与物化规律。像福柯一样,他对各类文本一视同仁,实行综合治理。在东方主义中,我们可以拜读洪堡、吉本、赫南的学术观点,欣赏拉马丹、福斯特的文学华彩,观看美国大片阿拉伯的劳伦斯。 福斯

19、特印度之旅 美国大片阿拉伯的劳伦斯我们甚至有机会了解相距百年的传教日记、政客讲演、海军部署,爬梳罕为人知的考古报告、英国皇家东方学会档案,乃至东印度公司的帐面收入。如同编织一幅花毯,作者广征博引,穿插比较,渐渐暴露出一番令人惊诧的历史全景。描绘全景的同时,萨义德并未忽略其中隐秘关键:即支撑东方主义话语系统的权威意识和战略位置。(20)我们已知,权威意识来自西方人自命优越的主体观念,也是他们难以克服的“整体意识局限”。萨义德指出:西方人有关东方的各种思考和行为,多少受到东方主义影响。其中轻者为潜在型,重者称明显型。权威意识的产生,乃是西方利益驱动结果。在此过程中,他们利用各专业领域的权威话语,不

20、断散布影响,加强权力机制,以达到支配全局的目的。所谓战略位置,涉及这种借助知识来建立霸权的技术方式。假设东方主义为一张巨大的知识权力网络,其中自然安装有各种管线、开关、阀门。这些调控机关的潜在作用,就是积累、发展并巩固西方人在专业领域里的战略优势,从而“把东方纳入西方的学术、西方的意识、以及西方帝国之中”。(203) 萨义德提醒我们:作为权威话语系统,东方主义的发展,始终脱离不了其征服对象。就是说,西方文明是通过压迫东方、描述东方、将自己同东方分割对立,才得以从中获取力量,确立自身主体与支配权力。因此,没有东方文明,就没有西方文化的权威心态与战略位置。由于这一权威建立在东方的屈辱之上,萨义德断

21、定:东方乃是西方的“潜在自我与替代物”。(3)欧美学界针对东方主义的批评,大致有二:1 东方主义叙事宏大。由于忽略中国和东亚,突出伊斯兰,有人挖苦它是阿拉伯主义(Arabianism)。 2 小萨很少论及东方民族解放,也不谈西方知识抵抗。他甚至说:“东方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一个思想和行动的自由主体”。(3)小萨的成功与局限,均出自多重人格:他借助西马和福柯,冲击西方中心论。可他同时也继承了前人的边缘立场。其中的主体意识缺失,导致其立场游移、方法紊乱。8 Arabianism 小说与帝国面对批评,萨义德积极应对。1993年他推出文化与帝国主义。此书广泛覆盖亚、非、拉美与澳洲,增加了抵抗与敌对一章

22、。但它仍以英、法、美三大帝国为主线。其中,英国小说得到了集中关注。为何强调英国小说?小说的兴起 根据卢卡齐小说理论,各时期的艺术,从史诗、悲剧、直到小说,均为“精神之不同外化形式”。 卢卡齐小说理论所谓精神,即黑格尔的理念,或现代性:它在历史中不断变形、显露自身。譬如荷马史诗一度再现人类原始丰盈的生命形态。可惜那个美好总体境界,已被资本主义粉碎了。本雅明讲故事的人,继续讨论这一命题。在老本看来:从史诗到小说的嬗变,对应生产方式更迭。农业社会中,老百姓一朝相逢,便欣然打开话匣子,此即口头叙述。 本雅明启示集中的讲故事的人资本主义兴起,印刷术普及,口头叙事让位给小说。与讲故事不同,小说代表工业文明

23、的生产与接受,再现资产阶级生活方式。9 萨义德按:西方文艺形式中,小说出现最晚,也最富现代性。小说不是天才发明,而是资本主义产物。卢卡齐重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因为他将口头叙事植入民族史,赋予小说一种“美学形式的历史化”。(萨义德03,107)萨义德又说:英国最依赖海外殖民,最擅长把殖民活动变成自己的文化属性。它对海外持续扩张的强调,又导致英国小说呈现如下特征:1 叙事缓慢稳定,拒绝革命与断裂。2 饱含主人优越感,及其对土著反叛的焦虑。3 “帝国主义与小说相得益彰、相互扶持”。就是说:大英帝国一面以武力征服世界,一面以其小说傲视天下,令法、德、美等国自愧不如。(96-97)帝国与叙事 根据英国史学

24、家霍布斯鲍姆,大英帝国于1914年达到顶峰:此时地球上85%的面积,已被贴上殖民地标签。10 萨义德感慨:当时“几乎没有一个生活层面不被帝国主义涉及。英国经济渴望获得海外市场,国防与外交需要大面积的远方土地,以及数目庞大的被征服的人民。”(8) 霍布斯鲍姆帝国时代围绕帝国主义,萨义德博览群书,从马克思、列宁,到熊彼德、阿伦特。从中他提出一个尖锐问题:帝国主义只是政治经济学吗?西马理论为何不足以分析小说叙事?在他看来,帝国主义在其扩张中不断制造幻觉,它“不仅关于士兵和大炮,也关于思想和形式、意象与想象”。(6)我们已知,法国结构主义刺激了叙事学发展。但学界一般看重小说的叙事形式,却无视它与帝国的

25、关联。萨义德称:“国家就是一种叙事。叙事模式的形成、及其阻止他人叙事的方式,对于帝国主义至关重要”。(序3)福柯证实:西方知识系统来自杂乱陈述:它们经过反复筛选、剔除与混淆,积淀成专业知识。然而,专业知识并不代表真理:它们全都掺杂了主观意志,而且离不开权力运作。(福柯98,23) 萨义德照葫芦画瓢:帝国主义向各大陆送去士兵、商人、罪犯、探险家。他们各自以其充满欲望的叙事,去描述海外世界。这些叙事“彼此冲突或补充”。由于权力整合,“他们的话语和意图,逐步汇成新的领土,并把它们变成了家园”。假如我们“低估这些相互关联的叙事,就等于忽略过去一百年的全球核心问题”。(萨义德03,序7,15) 福柯知识

26、考古学英文本帝国版图、叙事空间 受叙事学影响,我们习惯把小说结构看成由时间支配,却忽略小说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对叙事模式的支配功能。比如萨克雷名利场中的儿女婚嫁,无不牵扯海外财富。其中有一位赛利德先生,他脾气粗暴、脏话连篇,但又出手阔绰,挥金如土。据说这是他在遥远的旁遮普邦养成的毛病。简爱中,男主人罗切斯特风度翩翩,却在阁楼上关着一个来自西印度群岛的疯太太。11萨伊德发现:西马前辈中,卢卡齐看重小说的历史性,葛兰西却精于文化系统分析。他在论南方问题中,把意大利一分为二: 葛兰西狱中笔记英译本一面是米兰、都灵等工业城市,那里有发达工商业、战斗的工人阶级。另一面是贫瘠落后的南方山区,那里有农民、地主

27、、黑手党,以及根深蒂固的文化保守传统。如何完成革命目标?葛兰西称:改变文化结构,要比夺取政权更困难。它需要知识分子实行一种“有机突破”。12福柯说过:现代机构的“全景式”监控机制,俯瞰众生,一览无遗。可对于众人而言,它却秘不可见。(福柯99,224) 边沁1787年全景监狱图 卡夫卡城堡插图萨义德受到启发,发现小说与政治、经济、军事同步推进。它能以特殊的叙事,彰显帝国文化系统功能。这是因为;小说“作为一个虚构系统,只有在其边缘才是可见的”。(85)奥斯汀:等级与道德 “随着宏大地理框架的出现,产生了关于统治、控制、利益的观念”。这一叙事空间始终关系到大英帝国的文化认同。(70)从莎士比亚到奥威

28、尔,英国作家在其叙事中,都会按照帝国“文化授权”,讲述一个个动人故事。故事的叙事空间,大多安排在英国或欧洲。然后通过情节编排、动机设计,再把主人翁同遥远的边缘世界(牙买加、孟买、波士顿)勾联起来。西马在英国一讲,我们讨论过利维斯伟大的传统。此书赞美奥斯汀(Jane Autstin),说她体现“伟大道德关怀”,弘扬维多利亚价值。萨义德追问:道德何来?答曰:它们来自那些在海外拥有领地的强权人物:一旦拥有殖民地的财产权,便可建立“他们在本国的社会等级与道德优越性”。(84)以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为例,萨义德作文本细读如下:1 帝国对海外的控制,造成小说社会等级。波特兰公爵的财产,在庄园的静谧秩序中得

29、以延伸。 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2 这一空间反过来加强了家庭、财产、国家秩序。小说中的其他人,被迫认同秩序,并在婚姻与家政方面,保持相应的道德。例如那个遭人白眼的穷侄女范妮,也因为她接受这一秩序,最终时来运转,变成了庄园女主人。3 奥斯汀称庄园是一部“关于等级的小说”。萨义德按:她以一种“精雕细琢的叙事语言”,反复肯定等级秩序。故此,大英帝国也拥有一套可以输出的价值。(115)英国文学批评:一种虚空 福柯借助宫娥,分析西方人文主义缺陷:表征虚空。萨义德以同样手段,展示狄更斯的董贝父子:“地球是为董贝父子制造出来的;太阳月亮为给他们照明;河流和海洋为他们的船只航行;行星和恒星沿着他们的轨道运行,以

30、保持以他们为中心的体系不受侵犯。在他眼里,缩写字母也有新的意义:A.D.代表董贝父子公司。” 狄更斯董贝父子面对如此神来之笔,英国左派教授威廉斯,居然无动于衷。他说“这是一个新文明意识形成的时期”。什么意识?老威含混其辞。1989年,萨义德应邀去伦敦,主讲威廉斯讲座。他发现老威文化与社会,完全没有涉及帝国主义!面对质疑,老威承认他“一度搁置了帝国主义”。(88) 威廉斯(1921-1988)文化与社会关键词老威乡村与城市偶尔提及:19世纪英国小说浮现一层海外关系。只不过“它对英国想象力的影响,模糊到了难以觉察的地步”。13 萨义德说:看来英国批评“存在严重断裂。它让我们花费时间,去论述卡莱尔、拉斯金的美学理论,却不理会它们如何提供征服低等民族的权力”。(14) 老威“模糊”论,令萨义德感到一种虚空:从中他找不到“任何类似帝国版图的东西”。(114)虚空从何而来?萨义德发现它来自阿诺德、艾略特的文化信仰。 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帝国文化辩护士 还记得文化与无政府吗?马修阿诺德在书中说,所谓文化,只能是古希腊、希伯来式的贵族文化:这些以拉丁文写成的经典,具备“甜美与光明”的品格,能有效对抗野蛮与愚昧,抵制非利士人的市侩哲学。 另一位英国文化人拉斯金,1870年就任牛津大学教授时,也曾趾高气扬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