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6.93KB ,
资源ID:57028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028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

1、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第 二 单 元5.古诗两首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理解内容、欣赏品析古诗文的语言美,而且在读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边读边感悟和想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准备:风景画、录像、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场景设置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二、导入1、引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

2、说说看。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设问置疑、思考哲理三、读后理解,学生质疑1. 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

3、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学生自主谈一谈) 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 四、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 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五、朗读古诗、体验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六 、默诵古诗 七、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 1小组交流苏轼的诗并说一说自己

4、的理解。 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游山西村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读诗,整体感知1. 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 个别读。3. 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全班讨论、交流 a.理解字词;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上网查资料b.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古诗、升华情感1.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5、村”的意思;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3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4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5.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a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b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 四、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 1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

6、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布置作业2.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五、作业 1自己出一期手抄报。 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板书设计: 5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横 侧 莫笑农家腊酒浑, 远 近 高 低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识 只缘 山重水复疑无路, (多角度、全面认识)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反思:6 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

7、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 理解和想象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谜语: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教师提问: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

8、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3.对课题质疑。二、检查预习: 1. 学习生字新词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解释生字词。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2)课文除了写爬山虎的脚还写了什么?四、品读第二自然段 .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课文写爬山虎

9、的脚,为什么要写第、自然段? ()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 重点指导朗读第、句。 .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自然段。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五、品读课文35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3-5段,思考:(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2. 全班讨论交流:(1)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a. 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b. 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

10、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c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 d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3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 、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 课后作业七、课外拓展: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 二、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

11、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 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 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2)同位之间把爬

12、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 三、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 四、读“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 谈启示、说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六 、小练笔 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教学反思:7 蟋蟀的住宅

1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

14、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昆虫吗?你们捉过蟋蟀养过蟋蟀吗?你听到过蟋蟀的鸣叫吗?哪位同学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一说。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读课文时还要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 三、小组交流、集体修正 1利用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的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生词,也可把自己圈画出来的生字、词让小组的同学认读和理解,有争议的或不会得再问老师。 2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选取两名同学汇报小组的交流所得,然后集体修正和补充。 四、分段朗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 1分别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

15、样建造自己住宅的”两部分。 2把自己作为蟋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一读。 五、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1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 2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 3.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 a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 如: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是怎样选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b小组交流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随时介入讨论,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16、 六、整理问题、留作预习任务。 1记录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问题,在小组内找一个合作伙伴,利用预习时间共同解决这些疑问。 2观察一种小动物,记录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求两个同学合作解决,大家遇到困难了吗?那么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住宅一般指谁居住的地方?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住宅”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在其他作品中见过这样的写法吗?你使用过这种写法吗? 问: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过程艰辛、工具简单) 二、读课文、画“住宅” 1带着问题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

17、上反复的读一读。 2老师出示一张有错误的蟋蟀住宅图,让大家找一找它的毛病在哪儿。 3拿起画笔,画出正确的住宅示意图,注意体现蟋蟀住宅的特点。 4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以“我的家”为题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内容。 4师生进行评议,并把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三、品味重点词语的作用 1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 (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关键词进行体会) 2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 3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四、品读句子、体味情感、领略文章内涵 出示句

18、子。 假如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先体会这一句该怎样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教师范读。(读出赞美) 2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 (1)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3)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写的那样形象、具体呢? 3解决问题 步骤:(1)读课文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并说一说这些工具的作用。 (2)把自己当作蟋蟀,想象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小组内说一说。 (3)听完了介绍,交流一下感受。 (4)体会朗读,读出对蟋蟀不辞劳苦建造住宅的赞美之情。 4用作者的话和自己的话分别赞美蟋蟀。 步骤:

19、(1)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蟋蟀的评价。 五、学习“资料袋” 读“资料袋”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六、小练笔 借鉴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有关小动物或小昆虫的短文。 睁大观察的眼睛 述说感悟的心灵板书设计:课后小记: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

20、地理知识。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三、反馈自学情况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2按自然段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

21、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五、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1. 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2.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六、课堂小结: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八、留作业: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2课下

22、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语文园地二学习目标:1. 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2. 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4. 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5. 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课前准备:1. 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2. 准备“爬山虎”图片。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一、读读写写1. 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自由读记,读中正音。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2. 取长补短

23、,再次识记。3. 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住宅住址隐蔽隐藏洞穴倾斜平坦宽敞均匀重叠空隙痕迹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二、读读记记1. 读中正音。指名读词,随时正音。按顺序齐读。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2. 解释说话。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三、我的发现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读“小林”“小东”的话。四、成语故事1. 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 读故事。

24、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3. 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五、日积月累1. 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2. 读句正音。3. 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4. 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一、激趣。 1. 听音乐谈感受。 2. 结合生活实际说“看“。 二、主题学习 1. 同桌搭档: 给出第一幅图,瞬间看,记录下看到什么,同桌交流说。指名说。 再次出示图,观察后,同

25、桌交换意见。 指名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两次看到的一样吗? 2. 小组合作: 出示第二幅图,仍然是记录下第一眼看到的,小组里交换意见。 再次出示图,给出足够时间看,小组内统一意见。 推荐一名组员汇报看到的结果。 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指名说是怎样发现的?怎么看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补充,并做重点板书。 看 仔细、反复、多角度 说 看到的、想到的 3. 比赛看说: (1)给出第三幅图, 先:初看说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 然后细看仔细看看到了 再反复看,多角度看看到想到 从看到再看到看出想到(2)比赛规则:看得仔细、发现最多、最有趣、先举手、讲得大声、 讲得清楚、讲得

26、精彩听得仔细者都有奖。 单设:慧眼奖,巧嘴奖 三、拓展:善于发现的乐趣。 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仔细观察的乐趣。师现场创设观察的情境,激起观察和说话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入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二、说作文1. 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你喜欢哪个题目

27、,为什么。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1)相交: 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1.圆的定义: 三、学生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四、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五、 修改或批改集合性定义:圆是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叫做圆心,定长叫做圆的半径,

28、圆心定圆的位置,半径定圆的大小,圆心和半径确定的圆叫做定圆。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7 4.94.15 有趣的图形3 P36-41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一、佳作展示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2. 出示本次习作中的好作文,讨论、交流: 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2.正弦: 优秀习作的赏析。 二、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誊写习作。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