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9.97KB ,
资源ID:570263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026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吉林省省情概述.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吉林省省情概述.docx

1、吉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吉林省省情概述吉林省省情概述自然状况吉林省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长白山脉连绵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82.8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2.03,列全国第位;其中林地面积788.2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0.19,列全国第8位。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8.18亿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林木年均生长量2324.36万立方米,生产率2.88;森林覆盖率为42.1。全省最高点为长白山白云峰,海拔2691米。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的矿藏136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8种。有2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量也很丰富。吉林省山地资源丰富,尤以长白

2、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最。吉林省是闻名中外的“东北三宝”- 人参、貂皮、鹿茸的故乡。灵芝、天麻、不老草、北芪及松茸、猴头蘑、田鸡油等都在国内外很有影响。 松辽平原平均海拔在110米-200米之间。吉林省土质肥沃,气候条件优越,平均年降水500-600毫米,日照2200-3000小时,无霜期120?160天,具有雨热同季特点,对各种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特别适宜种植粮豆、油料、甜菜、烟、麻、薯类、人参、药材、水果等各种作物。播种面积为395.9万公顷。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盛产 玉米,大豆,水稻等。 西部地处松嫩草原中心,

3、是我国著名的草原之一,以盛产羊草而驰名中外,生长以多年生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占优势,覆盖率达50?70,属平原草甸草场类。也是国家北方商品牛、细毛羊主要产地之一。吉林省草原可利用面积达437.9万公顷,主要集中于西部和东部地区。地理位置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131、北纬4146之间。全境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为邻。吉林省是边疆近海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

4、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东部珲春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省会长春市位于东北亚十字交通线的交汇点上。 全省总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为272799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246587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26212万人,增长1063,平均每年增加253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98。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8163万人,占909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4636万人,占903。与1990年第四次

5、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6752万人,增长了1208;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540万人,下降了214。全省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13438万人,占493;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41126万人,占1508;接受初中教育的97354万人,占3569;接受小学教育的91655万人,占3360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154人上升为4926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2701人上升为1507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6308人上升为3568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5327人下降为33598人。全省人口中,文盲人

6、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12476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049下降为457,下降了592个百分点。 城乡总人口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3552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37272万人,占总人口的5032 据省人口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次公布的是初步汇总数据,其中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气候气候特征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

7、,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6,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200,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全省年降水量一般在400900毫米,自东部向西部有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差异。全省无霜期中部以西150天左右,东部山区130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气候特点吉林省气温四

8、季变化显著。冬季(1月),是最冷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在-11以下。春季(4月),中西部平原区平均气温为68,东部山地在6以下。夏季(7月),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东部山地在20以下,长白山天池一带为8。秋季(9月),西部平原降至68,东部山地多在6以下。全省气温年较差为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夏季最小,春秋季最大,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在3438间,最高(1965年)的白城市为40.6。年极端最低气温,中部的长春为-36.5, 1970年桦甸最低为-45。吉林省的霜期东部山区早,西部平原晚。长白山天池一带初霜出现在8月末至9月初,平原地区出现在9月下旬。西部平原终霜在4月下旬,中部和东部在5

9、月上、中旬。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10160天。全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夏季最多、冬季最少,西部较多、东部较少。吉林省各地年降水量一般在4001300mm,东南部降水多,西部平原降水少。长白山天池的年降水量最多,为1349mm,镇赉年降水量最少,为389mm。这种空间分布造成省中西部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东南部地区经常出现洪涝灾害。受季风气候影响,吉林省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45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3%。因此吉林省春旱发生频率很高,尤其西部地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吉林省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害、干旱、洪涝、霜冻为主,其次有冰雹及风灾。由于全

10、球性的气候变暖和西部草原的破坏,土地的盐碱化和沙化逐年加重,东部地区的森林采育失调,生态失去平衡以及河流水域遭受污染等原因,吉林省自然灾害频率增加。民族吉林省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在43个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为世居民族。1999年末,少数民族人口251.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2%,其中朝鲜族118.2万人,满族104.8万人,蒙古族15.7万人,回族12.3万人,锡伯族3476人,壮族1293人,苗族478人,达斡尔族396人,土家族376人,白族293人,维吾尔族253人,赫哲族232人,彝族185人,瑶族143人,侗族121人,布依族

11、103人,藏族100人,其他少数民族都在百人以下。 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市;蒙古族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市;满族、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 全省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4个民族自治地方。有34个民族乡(镇),其中蒙古族乡10个,满族乡(镇)10个,朝鲜族乡(镇)7个,回族乡2个,满族朝鲜族乡3个,朝鲜族满族乡2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和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位于全国第9位和第位。宗教吉林省是全国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20

12、04年统计,我省有信教群众107万余人,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其中佛教45万余人,道教0.9万余人,伊斯兰教13万余人,天主教7万余人,基督教39万余人;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802处。其中,佛教寺庙110处,道教宫观17处,伊斯兰教清真寺89处,天主教堂73处,基督教堂、点1513处;各种宗教教职人员1939人。其中佛教僧尼1292人,道教乾坤道士71人,伊斯兰教阿訇、刀师傅、海里凡208人,天主教神甫、修女、修士156人,基督教牧师、长老、教士212人;各种宗教团体97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35个,县级56个。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吉林区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先秦开始,吉林就

13、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在汉朝时就设置了郡县,唐朝的渤海及后来的辽、金、元各代也都设立府、州、县。明朝设立都司、卫所。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是吉林省建置之始。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改称宁古塔将军。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吉林建城,史称“吉林乌拉”(满语译音“沿江”之意),吉林由此得名。公元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自此以后,“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制称吉林省。清前期,吉林一直处于封禁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清中后期逐渐开禁,经济有了发展。二十世纪初,东北成为俄、日帝国主义

14、进行殖民扩张的角逐之地。在“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后来“五卅”运动的影响下,吉林大地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风潮。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具有近代规模的城市相继出现。伪满洲国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将长春改为“新京”,定为伪满洲国“首都”。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光荣革命传统勇敢坚强的吉林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荣传统。面对俄、日等殖民主义

15、、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吉林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抗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特别是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斗争中,吉林人民奋起抗日,英勇杀敌。从沦陷初期的王德林、唐聚伍、王凤阁等抗日义勇军的崛起,到杨靖宇、魏拯民、王德泰领导的东北抗联一路军的浴血奋战,吉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2005年2月28日,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在通化市隆重召开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大会,缅怀这位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后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吉林大地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等战役,成为扭转东

16、北战局的关键。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东北人民解放军包围长春,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国民党驻守长春部队向解放军投诚。至此,吉林全境获得解放。行政区划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行政区划几经调整。建国初期,吉林省仅辖2个市、2个专区、1个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原属吉林的乾安县共同组建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同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至长春市。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1县1旗划归吉林省,

17、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从此,吉林省行政区域延续至今。全省现有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60个县(市、区),765个乡(镇),241个街道办事处。长春市市辖区朝阳区、宽城区、南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市榆树市、九台市、德惠市县农安县吉林市市辖区昌邑区、龙潭区、船营区、丰满区市桦甸市、蛟河市、舒兰市、磐石市县永吉县四平市市辖区铁西区、铁东区市公主岭市、双辽市县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市辖区龙山区、西安区县东风县、东辽县通化市市辖区东昌区、二道江区市梅河口市、集安市县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白山市市辖区八道江区市临江市县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江源县松原市市辖区宁江区县长岭县、

18、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区、乾安县、扶余县白城市市辖区洮北区市洮南市、大安市县镇赉县、通榆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市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县汪清县、安图县吉林民族风俗吉林省共有49个民族。除汉族外,48个少数民族人口为245.34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9.15%,主要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由于历史上的不断互相交往,形成了各民族既杂居、又聚居的状况。吉林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以及33个民族乡(镇)。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2004年,民族

19、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达到315.59亿元。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唯一连续3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称号。全省民族工作综述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有朝、满、蒙、回、锡伯等48个少数民族。近年来,我省民族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批政策性文件,为民族地区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紧紧抓住不放,切实保持了快速、

20、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1.4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315.59亿元,年均增长10.7%。与2000年相比,2004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增加了361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68元,比2000年增加622元。把发展少数民族各项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相继制定了关于加强民族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吉林省少数民族教育条例,(下转第三版)从政策上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民族地区已经形成了包括幼儿教育、民族中小学校、民族中等师范学校,以及民族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民族特殊教育等较为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通

21、过对少数民族考生报考高校适当降低录取分数、在省属高校中举办少数民族预科班等措施,使更多的少数民族青年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全省民委系统还开展了“民族情”助学活动,筹措社会资金,每年资助一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每年为一批边境民族地区学校购置微机,改善了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民族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加强了民族文化设施建设,以边境文化长廊、朝鲜族群众艺术馆、满族民俗馆、查干花草原文化馆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设施,初具规模。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活动不断开展,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批少数民族题材作品获得国家奖励。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延边歌舞团大型歌舞欢腾的长白山,获得创

22、作、表演、舞美3个金奖及组织奖等4项综合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先后举办了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在第七届全国民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我省始终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制定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规划,加大了培养力度。党校、干校都把培训少数民族干部纳入重要日程,列入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各级党委积极创造条件,对优秀的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组织上挂下派,加强实践锻炼,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大胆提拔使用,形成了一支讲政治、讲团结、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目前,全省有少数民族干部9万多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9.6%。其中,省部级干部占同级干部的9.3%;地厅级干部占同

23、级干部的8.08%;县处级干部占同级干部的7%;乡科级干部占同级干部的13.7%。我省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全省各市(州)普遍成立了领导小组,坚持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使民族团结进步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同时,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办法,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开展了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活动。延边自治州连续3次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前郭、长白、伊通3个自治县,也被命名为模范自治县。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巩固和发展。全省各地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一大批民族团结进

24、步模范典型,已经形成一个具有强大感召力的优秀群体,影响和促进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坚持把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民族法制建设的主线来抓,不断加大民族立法工作力度。目前,全省已经制定出台了有关民族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百个。延边自治州和长白、前郭、伊通3个自治县,都制定了自治条例。近两年,我省又相继制定了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地方法规,制定了贯彻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民族乡行政工作若干规定等政府规章,关于进一步贯彻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协调民族关系奠定了法制基础。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吉林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1个自治州和3个自治县,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前郭尔罗斯

25、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全省还有33个民族乡(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位于中国东北部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图们江地区,是中国吉林省的边疆近海地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1952年9月3日,延边朝鲜自治州成立,现辖6市2县,州府所在地延吉市。总面积427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18.55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38.76%。延边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这里有圣洁的长白山,高耸入云的白头峰、清澈深邃的天池、轰鸣壮观的瀑布、丽质天成的冰雪、雄奇俊俏的大峡谷皆是长白山的神奇之处。因为她的圣洁,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并选入中华

26、十大名山。还有“一眼望三国”的边境风光,素有“小黄山”之称的仙景台。都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延边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大力支持。2002年3月,国务院批准延边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这是党和国家关怀支持边疆建设、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延边经济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机遇。西部是投资的热土,延边是创业的乐园。延边218万各族人民将会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推动下,求稳定,谋发展,团结奋进,积极为海外各界朋友创造良好的投资、旅游观光环境。延边的发展充满希望,潜力巨大,我们真

27、诚地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到延边投资开发,兴办实业、体验浓郁的朝鲜族风土人情、领略长白山的神奇秀美、品位大自然的清新怡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这里有碧蓝的查干湖,鱼儿畅游,鸟儿飞翔;这里有广袤的松辽平原,油井林立,稻花飘香;这里有勤劳的人民,热情好客,豪情奔放。美丽富饶的前郭尔罗斯人杰地灵,这里是每位有识之士大展宏图的好地方。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辽平原东部,松花江流域地区。南距长春148公里,东北至哈尔滨220公里,行政隶属松原市。总幅员6980平方公里,总人口56.7万人,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5.04万人,占

28、人口总数的8.9%。前郭县与松原市共处一城,是松原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吉、黑两省交界的重要通道,处于吉林省对外开放东西通道战略支撑点的位置,具有南联北拓、东进西挺的地域优势。长白铁路贯穿南北,松原火车站是客货运输二级站。图乌、明沈、开方3条国省干线公路和18条县乡级公路交织纵横,早在1999年就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松嫩两江航道畅通,铁路、公路、水路相配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通优势,公路可与全国各地相通,水路可至吉林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松花江并入黑龙江后直通俄罗斯伯力港。前郭县资源丰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条件。全县有草原面积270万亩;林地面积2

29、25万亩;水面积98.6万亩,其中查干湖水面60万亩,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是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和天然旅游胜地;地下有丰富的石油、矽砂、油母页岩、膨润土、矿泉水、紫砂陶、玛瑙石、天然气、高岭土、泥炭、石英、硫磺、以及各种中草药材322种。自治县成立49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在创新中推进思想观念、基本素质、工作机制的全面进升,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国500家粮棉大县之一)、良种细毛羊基地县、黄牛生产基地县、草原建设基地县和“三北”防护林工程重点县。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县,1993年被吉林省委、

30、省政府确定为建设经济强县的重点培育县,1994年、1998年连续两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县”称号。2001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国家级荣誉称号。2002年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国家级荣誉称号。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县”。2004年在全省“学、做、创”活动中,县委、县政府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创一流业绩领导班子”。进入新世纪以来,前郭县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了“打好三张牌、主攻三个重点、破解三个难题”(简称“三个三”)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民族特色经济,以工业强县、旅游拉动为重点,突出地方特色,面向全球市场,努力扩大总量,吸引

31、增量,调整结构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工业活力和总体经济实力。前郭县为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委、县政府相继制定并实施了2003“项目和招商年”计划、2004“项目和招商速度年”计划。到2004年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58819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0200万元,全县招商引资任务完成12亿元,现已开始全力组织实施2005 “项目和招商效益年”计划,进一步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举世闻名的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一市五郡”隔江相望,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森林面积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5.4%,林木蓄积量近2300万立方米。依附森林母体,生活着东北虎、梅花鹿、紫貂、水獭等300多种野生动物, 分布着1200多种野生经济植物,其中野山参、天麻、红景天等名贵药用植物890多种,是天然的绿色立体宝库。境内江河纵横,水利资源丰足。已探明的矿产有硅藻土、高岭石、煤、金、铜、铁等30多种,其中硅藻土远景储量达2亿吨,品位居亚洲之首;高岭石又名长白石,是金石篆刻的上品;煤炭储量也居全省前列。这里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