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8.59KB ,
资源ID:570216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7021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整理生化11糖代谢.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整理生化11糖代谢.docx

1、整理生化11糖代谢第三章 糖代谢第一节 概述一、 特点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与合成两方面,前者包括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后者包括糖的异生、糖原与结构多糖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还有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糖代谢受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组织,其代谢情况有很大差异。脑组织始终以同一速度分解糖,心肌和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降解速度较低,但当心肌缺氧和骨骼肌痉挛时可达到很高的速度。葡萄糖的合成主要在肝脏进行。不同组织的糖代谢情况反映了它们的不同功能。二、糖的消化和吸收(一) 消化 淀粉是动物的主要糖类来源,直链淀粉由300-400个葡萄糖构成,支链淀粉由上千个葡萄糖构成,每24-30个残基中有一个分

2、支。糖类只有消化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主要的酶有以下几种:1. -淀粉酶 哺乳动物的消化道中较多,是内切酶,随机水解链内1,4糖苷键,产生-构型的还原末端。产物主要是糊精及少量麦芽糖、葡萄糖。最适底物是含5个葡萄糖的寡糖。2. -淀粉酶 在豆、麦种子中含量较多。是外切酶,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1,4糖苷键,放出-麦芽糖。水解到分支点则停止,支链淀粉只能水解50%。3. 葡萄糖淀粉酶 存在于微生物及哺乳动物消化道内,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1,4糖苷键,放出-葡萄糖。可水解-1,6键,但速度慢。链长大于5时速度快。4. 其他 -葡萄糖苷酶水解蔗糖,-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二、 吸收D-葡萄糖、半乳糖

3、和果糖可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二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肠细菌分解,以CO2、甲烷、酸及H2形式放出或参加代谢。三、 转运1. 主动转运 小肠上皮细胞有协助扩散系统,通过一种载体将葡萄糖(或半乳糖)与钠离子转运进入细胞。此过程由离子梯度提供能量,离子梯度则由Na-K-ATP酶维持。细菌中有些糖与氢离子协同转运,如乳糖。另一种是基团运送,如大肠杆菌先将葡萄糖磷酸化再转运,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能。果糖通过一种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转运。需要钠的转运可被根皮苷抑制,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被细胞松驰素抑制。2.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肌肉和脂肪组织是通过被动转运。其膜上有专一受体。红细胞受体可转运多

4、种D-糖,葡萄糖的Km最小,L型不转运。此受体是蛋白质,其转运速度决定肌肉和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心肌缺氧和肌肉做工时转运加速,胰岛素也可促进转运,可能是通过改变膜结构。第二节 糖酵解一、 定义1. 酵解 是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它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酵解生成的NADH则经呼吸链氧化产生ATP和水。缺氧时NADH把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2. 发酵 也是葡萄糖或有机物降解产生ATP的过程,其中有机物既是电子供体,又是电子受体。根据产物不同,可分为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乙酸、丙酸、丙

5、酮、丁醇、丁酸、琥珀酸、丁二醇等。二、 途径共10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是放能阶段,三碳糖生成丙酮酸,共产生4分子ATP。总过程需10种酶,都在细胞质中,多数需要Mg2+。酵解过程中所有的中间物都是磷酸化的,可防止从细胞膜漏出、保存能量,并有利于与酶结合。 磷酸化 葡萄糖被ATP磷酸化,产生6-磷酸葡萄糖。反应放能,在生理条件下不可逆(K大于300)。由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需要Mg2+或Mn2+。己糖激酶可作用于D-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是糖酵解过程中的第一个调节酶,受6-磷酸葡萄糖的别构抑制。有三种同工酶。葡萄糖激酶存在于肝脏中,只作用于葡萄

6、糖,不受6-磷酸葡萄糖的别构抑制肌肉的己糖激酶Km=0.1mM,肝脏的葡萄糖激酶Km=10mM,平时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时5mM,只有进后葡萄糖激酶才活跃,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葡萄糖激酶是诱导酶,胰岛素可诱导它的合成。6-磷酸葡萄糖也可由糖原合成,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生成1-磷酸葡萄糖,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催化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此途径少消耗1个ATP。6-磷酸葡萄糖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水解,此酶存在于肝脏和肾脏中,肌肉中没有。 异构 由6-磷酸葡萄糖生成6-磷酸果糖反应中间物是酶结合的烯醇化合物,反应是可逆的,由浓度控制。由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催化,受磷酸戊糖支路的中间物竞争抑制,如6-磷

7、酸葡萄糖酸。戊糖支路通过这种方式抑制酵解和有氧氧化,pH降低使抑制加强,减少酵解,以免组织过酸。 磷酸化 6-磷酸果糖被ATP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是酵解的限速步骤。是别构酶,四聚体,调节物很多,ATP、柠檬酸、磷酸肌酸、脂肪酸、DPG是负调节物;果糖1,6-二磷酸、AMP、ADP、磷酸、环AMP等是正调节物。PFK有三种同工酶,A在心肌和骨骼肌中,对磷酸肌酸、柠檬酸和磷酸敏感;B在肝和红细胞中,对DPG敏感;C在脑中,对ATP和磷酸敏感。各种效应物在不同组织中浓度不同,更重要的是其浓度变化幅度不同,如大鼠在运动和休息时ATP含量仅差0.8ug/g肌肉,不能改变PF

8、K活力,而磷酸肌酸浓度变化大,效应也大。 裂解 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由醛缩酶催化,有三种同工酶,A在肌肉中,B在肝中,C在脑中。平衡有利于逆反应,由浓度推动反应进行。生成西弗碱中间物。 异构 DHAP生成磷酸甘油醛DHAP要转变成磷酸甘油醛才能继续氧化,此反应由磷酸丙糖异构酶催化,平衡时磷酸甘油醛占10%,由于磷酸甘油醛不断消耗而进行。受磷酸和磷酸缩水甘油竞争抑制。以上反应共消耗2分子ATP,产生2分子3-磷酸甘油醛,原来葡萄糖的3,2,1位和4,5,6位变成1,2,3位。 氧化 G-3-P+NAD+H3PO4=1,3-DPG+NADH+H+由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产物是混合酸酐,

9、含高能键(11.8千卡)。反应可分为两部分,放能的氧化反应偶联推动吸能的磷酸化反应。酶是四聚体,含巯基,被碘乙酸强烈抑制。砷酸盐与磷酸竞争,可产生3-磷酸甘油酸,但没有磷酸化,是解偶联剂。NAD之间有负协同效应,ATP和磷酸肌酸是非竞争抑制剂,磷酸可促进酶活。肌肉收缩开始的几秒,磷酸肌酸从20mM下降到10-5mM,使酶活升高;随着乳酸的积累,ATP抑制增强,酶活下降。 放能 1,3-DPG+ADP=3-磷酸甘油酸+ATP由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需Mg。是底物水平磷酸化,抵消了消耗的ATP。 变位 3-磷酸甘油酸变成2-磷酸甘油酸由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需镁离子。DPG是辅因子,可由1,3-二磷

10、酸甘油酸变位而来。机理是DPG的3位磷酸转移到底物的2位。DPG无高能键,可被磷酸酶水解成3-磷酸甘油酸。红细胞中有15-50%的1,3-DPG转化为DPG,以调节运氧能力。在氧分压较高的肺泡,亲和力不变,而在组织中亲和力降低,可增加氧的释放。 脱水 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由烯醇酶催化,需镁或锰离子。反应可逆,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产生一个高能键。F可络合镁离子,抑制酶活,有磷酸盐时更强,可用来抑制酵解。 放能 生成丙酮酸和ATP由丙酮酸激酶催化,需镁离子,不可逆。是别构酶,F-1,6-2P活化,脂肪酸、乙酰辅酶A、ATP和丙氨酸抑制酶活。有三种同工酶,L型存在于肝脏中,被二磷酸果糖激活,脂

11、肪酸、乙酰辅酶A、ATP和丙氨酸抑制;A型存在于脂肪、肾和红细胞,被二磷酸果糖激活,ATP和丙氨酸抑制;M型存在于肌肉中,被磷酸肌酸抑制。丙酮酸激酶受激素影响,胰岛素可增加其合成。三、 能量变化C6H12O6+2Pi+2ADP+2NAD+=2C3H4O3+2ATP+2NADH+2H+2H2O有氧时2个NADH经呼吸链可产生6个ATP,共产生8个ATP;无氧时生成乳酸,只有2个ATP。在骨骼肌和脑组织中,NADH进入线粒体要经过甘油磷酸穿梭系统,在细胞质中由3-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将磷酸二羟丙酮还原生成3-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后再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返回细胞质。因为其辅酶是FAD,所以生成FA

12、DH2,只产生2个ATP。这样其还原当量(2H+2e)被带入线粒体,生成FADH2,进入呼吸链,结果共生成6个ATP。其他组织如肝脏和心肌等,通过苹果酸穿梭系统,在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还原草酰乙酸,生成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后再氧化生成草酰乙酸。不过草酰乙酸不能通过线粒体膜,必需经谷草转氨酶催化生成天冬氨酸和-酮戊二酸才能返回细胞质。线粒体中苹果酸脱氢酶的辅酶是NAD,所以可生成3个ATP。四、 丙酮酸的去向1. 生成乙酰辅酶A: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水和CO2。2. 生成乳酸:乳酸菌及肌肉供氧不足时,丙酮酸接受3磷酸甘油醛脱氢时产生的NADH上的H,在

13、乳酸脱氢酶催化下还原生成乳酸。LDH有5种同工酶,A4在骨骼肌,B4在心肌。A4以高速催化丙酮酸的还原,使骨骼肌可在缺氧时运动;H4速度慢并受丙酮酸抑制,所以心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生成乳酸,而是将血液中的乳酸氧化生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还可由肝脏氧化生成丙酮酸,再通过糖的异生转变为葡萄糖,供骨骼肌利用,称为乳酸循环或Coli氏循环。3. 生成乙醇:在酵母菌中,由丙酮酸脱羧酶催化生成乙醛,再由乙醇脱氢酶催化还原生成乙醇。五、 其他单糖1. 果糖:可由己糖激酶催化形成6-磷酸果糖而进入酵解。己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比果糖大12倍,只有在脂肪组织中,果糖含量比葡萄糖高,才由此途

14、径进入酵解。肝脏中有果糖激酶,可生成1-磷酸果糖,再被1-磷酸果糖醛缩酶裂解生成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甘油醛由三碳糖激酶磷酸化生成3-磷酸甘油醛,进入酵解。2. 半乳糖:在半乳糖激酶催化下生成1-磷酸半乳糖(需镁离子),再在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催化下与UDP-葡萄糖生成UDP-半乳糖和1-磷酸葡萄糖,UDP-半乳糖被UDP-半乳糖4-差向酶催化生成UDP-葡萄糖。反应是可逆的,半乳糖摄入不足时可用于合成半乳糖。3. 甘露糖:由己糖激酶催化生成6-磷酸甘露糖,被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催化生成6-磷酸果糖,进入酵解。第三节 三羧酸循环一、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一) 反应过程:5步,第一步不可逆。1

15、. 脱羧,生成羟乙基TPP,由E1催化。2. 羟乙基被氧化成乙酰基,转移给硫辛酰胺。由E2催化。3. 形成乙酰辅酶A。由E2催化。4. 氧化硫辛酸,生成FADH2。由E3催化。5. 氧化FADH2,生成NADH。复合体有60条肽链组成,直径30nm,E1和E2各24个,E3有12个。其中硫辛酰胺构成转动长臂,在电荷的推动下携带中间产物移动。(二) 活性调控此反应处于代谢途径的分支点,收到严密调控:1. 产物抑制:乙酰辅酶A抑制E2,NADH抑制E3。可被辅酶A和NAD+逆转。2. 核苷酸反馈调节:E1受GTP抑制,被AMP活化。3. 共价调节:E1上的特殊丝氨酸被磷酸化时无活性,水解后恢复活性

16、。丙酮酸抑制磷酸化作用,钙和胰岛素增加去磷酸化作用,ATP、乙酰辅酶A、NADH增加磷酸化作用。二、 三羧酸循环的途径:8步。曾经怀疑第一个组分是其他三羧酸,故名三羧酸循环。也叫Krebs循环。1. 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由柠檬酸缩合酶催化,高能硫酯键水解推动反应进行。受ATP、NADH、琥珀酰辅酶A和长链脂肪酰辅酶A抑制。ATP可增加对乙酰辅酶A的Km。氟乙酰辅酶A可形成氟柠檬酸,抑制下一步反应的酶,称为致死合成,可用于杀虫剂。2. 柠檬酸异构化,生成异柠檬酸由顺乌头酸酶催化,先脱水,再加水。是含铁的非铁卟啉蛋白。需铁及巯基化合物(谷胱甘肽或Cys等)维持其活性。3. 氧化脱羧,生

17、成-酮戊二酸第一次氧化,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生成NADH或NADPH。中间物是草酰琥珀酸。是第二个调节酶,能量高时抑制。生理条件下不可逆,是限速步骤。细胞质中有另一种异柠檬酸脱氢酶,需NADPH,不是别构酶。其反应可逆,与NADPH还原当量有关。4. 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A第二次氧化脱羧,由-酮戊二酸脱氢酶体系催化,生成NADH。其中E1为-酮戊二酸脱氢酶,E2为琥珀酰转移酶,E3与丙酮酸脱氢酶体系相同。机制类似,但无共价调节。5. 分解,生成琥珀酸和GTP是唯一一个底物水平磷酸化,由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琥珀酰硫激酶)催化。GTP可用于蛋白质合成,也可生成ATP。需镁离子。6. 脱氢,生

18、成延胡索酸第三步氧化还原反应,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生成FADH2。琥珀酸脱氢酶位于线粒体内膜,直接与呼吸链相连。FADH2不与酶解离,电子直接转移到酶的铁原子上。7. 水化,生成苹果酸由延胡索酸酶催化,是反式加成,只形成L-苹果酸。8. 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第四次氧化还原,由L-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生成NADH。反应在能量上不利,由于草酰乙酸的消耗而进行。三、 总结1. 能量情况:每个循环产生3个NADH,1个FADH2,1个GTP,共12个ATP。加上酵解和丙酮酸脱氢,每个葡萄糖有氧氧化共产生36-38个ATP。2. 不对称反应:四、 回补反应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是许多生物合成的前体,如草酰乙酸和

19、-酮戊二酸可用于合成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卟啉的碳原子来自琥珀酰辅酶A。这样会降低草酰乙酸浓度,抑制三羧酸循环。所以必需补充草酰乙酸。1. 丙酮酸羧化:与ATP、水和CO2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需要镁离子和生物素。是调节酶,平时活性低,乙酰辅酶A可促进其活性。2. PEP+ CO2+GDP=草酰乙酸+GTP 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催化,需Mn2+,在脑和心脏中有这个反应。3. 由天冬氨酸转氨生成草酰乙酸,谷氨酸生成-酮戊二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生成琥珀酰辅酶A。五、 乙醛酸循环六、 许多植物和微生物可将脂肪转化为糖,是通过一个类似三羧酸循环的乙醛酸循环,将2个乙酰辅

20、酶A合成一个琥珀酸。此循环生成异柠檬酸后经异柠檬酸裂解酶催化,生成琥珀酸和乙醛酸,乙醛酸与另一个乙酰辅酶A缩合产生苹果酸,由苹果酸合成酶催化。然后与三羧酸循环相同。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一、 作用 在细胞质中进行(一) 产生NADP,为生物合成提供还原力,如脂肪酸、固醇等。NADPH还可使谷胱甘肽维持还原态,维持红细胞还原性。(二) 产生磷酸戊糖,参加核酸代谢(三) 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从CO2合成葡萄糖的部分途径二、 途径(一) 氧化阶段:生成5-磷酸核酮糖,并产生NADPH1. 葡萄糖-6-磷酸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并产生NADPH。是此途径的调控酶,催化不可逆

21、反应,受NADPH反馈抑制。2. 被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酶水解,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3. 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氢、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并产生NADPH。(二) 分子重排,产生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1. 异构化,由磷酸戊糖异构酶催化为5-磷酸核糖,由磷酸戊糖差向酶催化为5-磷酸木酮糖。2. 转酮反应。5-磷酸木酮糖和5-磷酸核糖在转酮酶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7-磷酸景天庚酮糖。此酶也叫转酮醇酶,需TPP和镁离子,生成羟乙醛基TPP负离子中间物。3. 转醛反应。7-景天庚酮糖与3-磷酸甘油醛在转醛酶催化下生成4-磷酸赤藓糖和6-磷酸果糖,反应中酶分子的赖氨酸氨基与酮糖

22、底物生成西弗碱中间物。4. 转酮反应。4-磷酸赤藓糖与5-磷酸木酮糖在转酮酶催化下生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5. 总反应为:3核糖-5-磷酸=2果糖-6-磷酸+甘油醛-3-磷酸如细胞中磷酸核糖过多,可以逆转反应,进入酵解。第五节 糖醛酸途径一、 意义(一) 解毒:肝脏中的糖醛酸有解毒作用,可与含羟基、巯基、羧基、氨基等基团的异物或药物结合,生成水溶性加成物,使其溶于水而排出。(二) 生物合成:UDP-糖醛酸可用于合成粘多糖,如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三) 合成维生素C,但灵长类不能。(四) 形成木酮糖,可与磷酸戊糖途径相连。二、 过程(一) 6-磷酸葡萄糖转化为UDP-葡萄糖,

23、再由NAD连接的脱氢酶催化,形成UDP-葡萄糖醛酸。(二) 合成维生素C:UDP-葡萄糖醛酸经水解、还原、脱水,形成L-古洛糖酸内酯,再经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氧化成抗坏血酸。灵长类动物、豚鼠、印度果蝙蝠不能合成。(三) 通过C5差向酶,形成UDP-艾杜糖醛酸。(四) L-古洛糖酸脱氢,再脱羧,生成L-木酮糖,然后与NADPH加氢生成木糖醇,还原NAD+生成木酮糖,与磷酸戊糖途径相连。第六节 糖的异生一、 意义(一) 将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以维持血糖恒定,满足组织对葡萄糖的需要。人体可供利用的糖仅150克,而且储量最大的肌糖原只供本身消耗,肝糖原不到12小时即全部耗尽,这时必需通过异生补充血糖,

24、以满足脑和红细胞等对葡萄糖的需要。(二) 将肌肉酵解产生的乳酸合成葡萄糖,供肌肉重新利用,即乳酸循环。二、 途径 基本是酵解的逆转,但有三步不同:(一) 由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 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此酶存在于肝和肾脏的线粒体中,需生物素和镁离子。镁离子与ATP结合,提供能量,生成羧基生物素,再转给丙酮酸,形成草酰乙酸。此酶是别构酶,受乙酰辅酶A调控,缺乏乙酰辅酶A时无活性。ATP含量高可促进羧化。此反应联系三羧酸循环和糖异生,乙酰辅酶A可促进草酰乙酸合成,如ATP含量高则三羧酸循环被抑制,异生加快。2. 草酰乙酸过膜:异生在细胞质中进行,草酰乙酸要转化为苹果酸才能出

25、线粒体膜,在细胞质中再氧化成草酰乙酸。这是由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的,同时带出一个NADH。因为线粒体中还原辅酶多,NAD+/NADH在细胞质中是500-700,线粒体中是5-8。3.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催化草酰乙酸生成PEP。反应需GTP提供磷酰基,速度受草酰乙酸浓度和激素调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肝脏中的酶量,胰岛素相反。总反应为:丙酮酸+ATP+GTP+H2O=PEP+ADP+GDP+Pi+H+反应消耗2个高能键,比酵解更易进行。(二) 果糖二磷酸酶催化果糖-1,6-二磷酸水解为果糖-6-磷酸。需镁离子。是别构酶,AMP强烈抑制酶活,平时抑制酶活50%。果糖2,6-二磷

26、酸也抑制,ATP、柠檬酸和3-磷酸甘油酸可激活。(三) 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需镁离子。此酶存在于肝脏,脑和肌肉没有。总反应为:2丙酮酸+4ATP+2GTP+2NADH+2H+4H2O=葡萄糖+NAD+ +4ADP+2GDP+6Pi三、 糖异生的前体(一) 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如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等。(二) 大多数氨基酸是生糖氨基酸,如丙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等,可转变为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参加异生。(三) 肌肉产生的乳酸,可通过乳酸循环(Cori循环)生成葡萄糖 。 反刍动物胃中的细菌将纤维素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等,奇数碳脂肪酸可转变为琥珀酰辅酶A,

27、参加异生。第七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一、 分解代谢(一) 糖原磷酸化酶 从非还原端水解-1,4糖苷键,生成1-磷酸葡萄糖。到分支点前4个残基停止,生成极限糊精。可分解40%。有a,b两种形式,b为二聚体,磷酸化后生成有活性的a型四聚体。b也有一定活性,受AMP显著激活。(二) 去分支酶:有两个活性中心,一个是转移酶,将3个残基转移到另一条链,留下以-1,6键相连的分支点。另一个活性中心起脱支酶作用,水解分支点残基,生成游离葡萄糖。(三)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1-磷酸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经1,6-二磷酸葡萄糖中间物。(四) 肝脏、肾脏、小肠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生成葡萄糖,补充血糖。肌

28、肉和脑没有,只能氧化供能。二、 合成:与分解不同(一) 在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作用下,1-磷酸葡萄糖生成UDP-葡萄糖,消耗一个UTP,生成焦磷酸。(二) 糖原合成酶将UDP-葡萄糖的糖基加在糖原引物的非还原端葡萄糖的C4羟基上。引物至少要有4个糖基,由引发蛋白和糖原起始合成酶合成,将UDP-葡萄糖加在引发蛋白的酪氨酸羟基上。糖原合成酶a磷酸化后活性降低,称为b,其活性依赖别构效应物6-磷酸葡萄糖激活。(三) 分支酶合成支链。从至少11个残基的链上将非还原端7个残基转移到较内部的位置,形成1,6键分支。新的分支必需与原有糖链有4个残基的距离。分支可加快代谢速度,增加溶解度。三、 衍生糖的合

29、成(一) GDP-岩藻糖GlcGlc-6-PFru-6-PMan-6-PMan-1-PGDP-ManGDP-岩藻糖(二) UDP-葡萄糖胺Fru-6-P葡萄糖胺-6-PNacG-6-PNAcG-1-PUDP-NacG(三) CMP-唾液酸UDP-NAcGN-乙酰神经氨酸-9-磷酸N-乙酰神经氨酸(唾液酸)CMP-唾液酸第八节 糖代谢的调节一、 酵解的调节:三个酶。通过能量与生物合成的原料调节。(一) 磷酸果糖激酶是限速酶。其调节物有:1. ATP是底物,也是负调节物,可被AMP逆转。当细胞中能荷(ATP/AMP)高时,酶对6-磷酸果糖的亲和力降低。2. 柠檬酸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产物,其浓度增

30、加表示生物合成的前体过剩,可加强ATP的抑制作用。3. 氢离子也有抑制作用,可防止乳酸过多引起血液酸中毒。4. 2,6-二磷酸果糖是别构活化剂,可增加对底物的亲和力。由磷酸果糖激酶2合成,在果糖二磷酸酶催化下水解成6-磷酸果糖。这两个酶称为前后酶或双功能酶,组成相同,其丝氨酸磷酸化后起磷酸酶作用,去磷酸则起激酶作用。(二) 己糖激酶控制酵解的入口,因为6-磷酸葡萄糖的用处较多,参加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和糖原合成等,所以不是关键酶,由产物反馈抑制,磷酸果糖激酶活性降低则6-磷酸葡萄糖积累,抑制己糖激酶活性。(三) 丙酮酸激酶控制出口。1. 1,6-二磷酸果糖起活化作用,与磷酸果糖激酶协调,加

31、速酵解。2. 丙酮酸转氨生成丙氨酸,别构抑制,表示生物合成过剩。3. 其三种同工酶调节不同,肝脏的L型同工酶受ATP别构抑制,且有可逆磷酸化。血糖低时被级联放大系统磷酸化,降低活性,而肌肉中的M型不受磷酸化调节,血糖低时也可酵解供能。A型介于两者之间。二、 三羧酸循环的调控由三个酶调控: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酮戊二酸脱氢酶。第一步是限速步骤,受底物浓度影响和ATP的抑制。ATP还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ADP起激活作用。NADH对三种酶都抑制。琥珀酰辅酶A与乙酰辅酶A竞争,抑制柠檬酸合成酶和-酮戊二酸脱氢酶。草酰乙酸浓度低,是影响三羧酸循环速度的重要因素。三、 酵解、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给高速酵解的细胞氧气,则葡萄糖消耗减少,乳酸堆积终止,称为巴斯德效应。原因是有氧时丙酮酸氧化,产生大量ATP,抑制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三者都由能荷控制。四、 糖异生和酵解的协调(一) 高浓度的6-磷酸葡萄糖抑制己糖激酶,促进异生。(二) 酵解和异生的控制点是6-磷酸果糖与1,6-二磷酸果糖的转化。ATP和柠檬酸促进异生,抑制酵解。2,6-二磷酸果糖相反,是重要调节物。(三) 丙酮酸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转化,丙酮酸羧化酶受乙酰辅酶A激活,ADP抑制;丙酮酸激酶被ATP、NADH和丙氨酸抑制。(四) 无效循环:由不同酶催化的两个相反代谢反应条件不同,一个需要ATP参加,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