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5.79KB ,
资源ID:56854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854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描写科举考试的唐诗赏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描写科举考试的唐诗赏析.docx

1、描写科举考试的唐诗赏析科举考试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1300多年,它的许多重要特征都在诗歌中有所反映。参加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正统的道貌岸然的儒士们说,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在一般读书人看来,这似乎太高尚、太严肃也太遥远了,他们现实的追求就是改变自己“寒士”的生存状态,进而一步步走上升官发财、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道路。对于寒士们的这一追求,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予以认可并给予引导鼓励的。宋真宗有一首劝诱士子读书应举的劝学诗,其中有诗句“书中自有千斤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些诗句在读书人中流传了1000多年。作为

2、一个皇帝,写出这样的诗句或许太“俗”了,但他毕竟没有故作高雅。也许正是因为这诗句道出了读书人的真实追求,所以由此又演变出了一句民谚:“少年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参加科举考试,有一举得中而洋洋得意的,也有久考不中而失魂落魄的。这在诗歌中都有所反映。唐朝诗人孟郊在科举考试中一再受挫,终于憋不住心中的郁闷写下了再下第诗:“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连败连战,终于在年已50岁时于贞元12年(公元796年)金榜题名。他兴高采烈地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今天,人们常用“春风得意马蹄

3、疾”来形容一个人在顺境中志得意满的神态。科举考试既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手段,也是统治者收获笼络文人的牢笼和圈套。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见新进士于榜下辍行,喜不自禁地对侍臣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确,大批文人都想通过铁砚磨穿、青灯熬干式的努力于科考中金榜题名,他们甚至老死科场也无怨恨,哪里还能有新鲜活泼的思想产生呢?哪里还会怀疑甚至反对当权者的统治呢?无疑,科举制度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这一点即使在当时,也曾被一些人彻底看透,因此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原文地址:描写科举考试的唐诗赏析作者:泥融沙暖 唐代读书人的主要出路,是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后就有可能做官。唐朝科举设

4、立的科目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明经与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贴经,考题是将儒家经典上的文字用纸贴掉几个,叫应考的人添上。这主要靠死记硬背,考不出水平。进士科则主要考诗赋,形式比较自由,使应考的人能显示自己的才学。同时,明经科录取名额多,约占十分之一、二,进士科就难多了,应考的上千人,录取不过二、三十人。因此,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唐诗中就有不少描写当时科举考试的诗,这里撷取几首赏析,既可了解科举考试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又能体会参加进士考试人的心情。 画眉深浅入时无考前问路 唐朝的进士考试,并不是密封卷。主考官除了看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更重要的,还要

5、看有无达官贵人的推荐。因此,参加考试的人,总要想尽办法使自己的诗文在社会上出名,或者走各种后门,找有势力或有名望的人向主考官举荐。这里就有一首向主考官自荐的诗: 闺意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的意思是:昨天晚上举行婚礼夫妇入洞房,第二天一早要到堂上拜见公婆。新娘梳妆完后羞答答地低声问她丈夫:我画的眉毛颜色身件合乎现在的流行式样吗? 如果不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谁都以为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闺房乐趣的诗歌。它的确写得很传神,尤其是第三句的“低声”二字和第四句的问话,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新嫁娘的娇羞形象。可再一细看诗的题名,就可以知道更

6、有其深意。此诗还有另有一个题名,叫做“近试上张水部”。意思是:最近要考试,作此诗呈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同时又是朝廷的现任官员。因此朱庆馀写这首诗呈送给他,希望得到他的赏识后,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使考试容易被录取。 在上面这首七绝中,作者自比为新娘,将张籍比喻为新郎,将主考官比作舅姑(公婆)。因此从作者写这首诗的本意看,应该结实成:最近即将参加进士科考试,考完后卷子就要由主考官评阅了。我虽然有信心考好这次试,但是还要向您请教,不知我写的诗文是否适合主考官的口味。 张籍读了这首诗后,立即写了一首七绝,作为自己的回答。 酬朱庆馀 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

7、曲菱歌敌万金。由这首答诗可以看出,张籍对朱庆馀的诗文是多么的欣赏。诗的意思是:你象刚妆扮好的越地美女一样出现在镜湖湖心,自己知道非常明媚艳丽可还有点犹豫不定。其实你何必不放心,即使是穿着齐纨(山东所产的细绢,以质佳著名)的浓妆美人,也并不值得珍贵,最可贵的是越女的风韵天然,歌喉宛转。她唱的一曲菱歌(指朱的诗文)才真是万金不换啊! 越地为春秋时越国故址,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唐时为越州。越国因出过西施这样的著名美人,因此在民歌、诗文中,经常用越地姑娘作为美女的代称。朱庆馀是唐越州人,故诗中用越女比喻他。镜湖即鉴湖,在绍兴县南,因湖水澄清如镜而得名。 自此以后,张籍向朱庆馀要来他的新旧诗文二十余篇,经

8、常向人推荐赞扬。当时张籍诗名很大,人们很重视,纷纷传抄诵吟。于是朱庆馀的诗名广泛传播,果然在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考取了进士。 广陌万人生喜色放榜看榜 靠考进士在唐朝是很重要大的事情,有关这方面的诗歌很多,例如每年正月、二月考试发榜,无数人赶来看榜,关于这个紧张的时刻,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两首诗: 放榜日 徐 夤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万里随便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话浮酒影彤霞灿,日照衫光瑞色鲜。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看榜日 刘 沧禁漏初停兰省开,列仙名目上清来。飞鸣晓日莺声远,变化春风鹤影回。广陌万人生喜色,曲江千树发寒梅。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酒杯。 第一首诗

9、的意思是:喧闹的车马声中人们准备上朝,听说考进士已发榜了。皇亲贵族们坐着饰有金凤凰的车子,大官们骑着快马(鸑鷟为凤凰别名;三台指位至三公的大官;玉连钱为骏马名),老远赶来看榜。新科进士们在花下欢宴,酒中映出灿烂如红霞的花影,那照在新进士衣衫上的太阳,也闪着吉祥如意的光辉。长安十二条大街的高落上,家家都卷起帘子来看这些神仙似的新科进士们。 第二首诗的意思是:天刚破晓,皇宫中更漏声听了(更漏为记时工具),秘书省的门大开。宫中颁布了新考中进士的名单。莺儿在旭日的柔光中飞鸣,轻拂的春风带来了回归的仙鹤。城内成千上万的人个个喜气洋洋,曲江池茂密的梅花正在盛开。进士们青云直上就在眼前,赶快酬谢朝廷的恩典。

10、切莫辜负这美好的时光快喝一杯吧! 由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唐代对进士的重视,连皇亲贵戚,最高品级的大官们,都纷纷赶来看榜。人们把新进士看得象神仙一样。他们衣服上的阳光也象是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全长安的人都伸长脖子,想看看新进士们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 金榜高悬姓字真登科及第 看榜的场面都这般热闹,那么,新考中的进士们自己呢?他们得意欢乐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例如,中唐时诗人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中进士后他写了一首诗登科后,心情是大不一样了。 登科后 孟 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首诗中,诗人兴高采烈地说:过去的穷愁潦倒不值得一谈了,今日

11、多么欢畅前途无量。在春风中我洋洋得意地骑着快马,一天内和同榜的进士们游遍了长安著名的花园。 诗人袁皓在唐懿宗咸通年间中进士,当时他写了一首七律及第后作,描写了自己从看见榜上有名而惊喜交集,然后感慨多年辛苦,如今跳过这一关的轻松愉快。 及第后作 袁 皓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诗的意思是:高挂的进士榜上真有了我的名字,多么的幸运啊!分得了这样一枝美好的春色。在这象蓬莱一样的长安会见了神仙般的同榜进士,不禁回想起在江上田间耕钓的友人。现在我象大鹏展翅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可这是在风尘中辛苦了十年的

12、结果啊!在这太平的时节又遇着主考官员公允,我不感到龙门是难于通过的险要关口了。 耻作明时失路人落第长安 考进士录取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落第的人们心情怎样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诗篇: 落第长安 常 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 豆卢复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前一首诗的意思是:家园是那样美好可我还留在长安,在这圣明的时代考不上进士真感到羞耻。回去恐怕故乡的花木鸟儿都会嘲笑我,还是在长安再暂住一年吧。 第二首诗的意思是:我这个在长安的旅客忧愁太多竟忘记了春天,偶然听见黄莺啼叫才知道柳条又发绿了。一

13、连几年都没考上,又要回东边的故乡去,真不好意思向长安旅店主人这个老熟人告辞啊! 唐诗人钱起,是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于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考着进士。根据他也写有长安落第这样的诗表明,他同样落过第。 长安落第 钱 起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此诗的意思是:重门深闭的宫殿中鲜花盛开柳丝低垂,对酒唱着悲歌泪水落满衣襟。不久后春光过去花谢了莺儿也换了羽毛,每一回春天来到,不幸的落第使人免不了又一次伤心。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科举制创立于:( )A、东晋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2、在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含

14、义是( )A、不管年纪大小都参加科举考试B、明经和进士是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C、人们都看不起明经科 D、人们普遍推崇进士科4、下列对唐朝科举考试不正确的说法是:( )A、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B、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C、它对参考者有严格的家庭出身和年龄的限制D、它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5、(2008年泉州市)唐朝时期,士人取得雁塔题名资格的途径是 ( ) A.参加科举考试 B.从事商业活动 C.建立战功 D.修炼德行6、下列各项制度中,为隋朝创立的有:郡县制 均田制 三省六部 科举制( )A、 B、 C、 D、7、(2008年淮安市)现今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一般采用笔

15、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下列皇帝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C.唐玄宗 D.唐高宗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刻画出的科考情况是( )A、秀才科 B、明经科 C、进士科 D、明算科9、自隋唐以后,读书人实现“朝为天舍郎,幕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 )A、九品中正制 B、推荐制 C、科举制 D、自荐制10、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 )A、策问 B、杂文 C、经史 D、诗词11、(2010年山西省)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A.唐政府不任

16、用权贵子弟 B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12、(09?揭阳)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1300多年初期在选拔人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最早诞生于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13、(08?玉林)隋朝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因其时间短促而忽视。下列属于隋朝在制度方面革新的是A.科举制度 B.行省制 C.厂卫制度 D.军机处14、(08?威海)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该皇帝是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15、(07?日照)有的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发明始于

17、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16、(06?潍坊)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17、(07?连云区)历史小话剧赶考途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地点:去京城赶考的路上人物:张公子、李公子、书童旁白:张公子,世家大族子弟,带着书童张二,去京城赶考。”该剧所反映的这一现象最早开始于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18、(09?连云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19、(2008徐州市)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九

18、品中正制 D.三省六部制 20、(2008年湛江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武则天对科举考试的创新有 使科举考试成为固定的制度 开创殿试 开创武举 实行诗赋取士 A B C D 21、(2008年聊城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22、(2008年莆田市)1、科举制度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科举制度?他创立于什么时候? (2)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请问哪一科相对容易些? (3

19、)有了科举考试,就有了考试作弊。请你就如何杜绝当今考试中存在的舞弊现象,提一点合理的建议。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请回答:(1)上述三则史料都与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系?(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3)材料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4、读句子,找答案下列句子中,有些与科举制有关,请把它们找出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20、”“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25、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唐人赵嘏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阅读后回答: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1分)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1分)什么朝代逐渐完善?(1分)对这种制度起着发展和完善作用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分)唐朝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2分)3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1分)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4分)26、(2010 湖北十堰,22)我国由隋代开创直至清末才被废除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A.禅让制

21、 B.世袭制 C.科举制 D.推举制27、(2010湖北黄冈,9)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逐渐完善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28、(2010山西省,2)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29、(2010湖南邵阳,3)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员的制度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看重

22、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30、(2010 江苏南京,5)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31、(2010山东聊城,5)“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D行省制32、(2010四川重庆,2)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朝 B康朝 C明朝 D清朝33、(2010年重庆江津区,2)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

23、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是A.辛勤耕作 B.作战立功 C.经商致富 D.参加科举考试34、(2010 福建莆田,26)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n f)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王定保唐摭(zh)言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u)中矣”。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4分)(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4分)(

24、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2分)(1)科举制度;隋唐时期。(4分)(2)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3)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愚天下之心”。(2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37、(2010江苏苏州,30)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

25、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一一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 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2分)(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1分) (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 (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