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35.88KB ,
资源ID:56850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850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横向整合纵向推进.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横向整合纵向推进.docx

1、横向整合纵向推进横向整合纵向推进 作者: 日期: 横向整合纵向推进-教师教育论文横向整合纵向推进 文/陈永伟 【摘 要】习题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教材上的习题,我们不能按步就搬,而是应该进行二度开发。第一,要通过化静为动、“画龙点睛”、以点带面等手段对习题进行横向整合,拓宽习题的广度;第二,要通过纵向推进、前后沟通、结论拓展等方法对习题进行深入挖掘,延伸习题的深度。 关键词 拓展;习题;广度;深度 习题是小学数学课最常用的训练方式之一,通过练习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智能、提升思维,又可以诊断教学实施状况。从教几年来,听了不少教师的公开课,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缺少

2、设计,整节课都是学生在不停的做练习;练习的形式单一,缺少生活化,尤其是计算教学;机械重复训练,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这些现象归根到底其实就是教师对“习题”的认识不到位造成的,他们认为习题只是巩固学生知识,提高技能的一种手段,而忽视了“习题”在拓展思维,促进数学思考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习题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练习的背景与效益,深入地挖掘习题中隐含的思维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的数学思维价值,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横向整合让数学习题具有思维广度 数学课本上的习题,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生以及教材容量等因素,在安排习题时,总是比较简单。但是教材只是一个

3、载体,所编排的习题也只是给我们唯一的范例,教学时,需要我们教师认真解读,挖掘蕴涵的思维价值,根据学生情况巧妙进行整合,以增强练习的广度。 (一)变静为动,扩散练习的“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必须通过儿童自己的动作。”教材的习题以文本的形式出现的,是静止的。在给学生安排习题的时候,如果能变静为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习题,将有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眼、手、脑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使学生在更好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启迪思维,发展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后,出示了这样一题“在一张长为10厘米,宽为7厘米的长方形纸上,能剪下几个半径是1厘米的圆形纸片?”有的

4、学生说:能剪70个,还要的学生说:只能剪15个,面对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张长10厘米,宽7厘米纸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纸上动手进行剪一剪,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很快得出结论。这样,教师将静止的习题,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变成了动态的习题,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做”数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二)“画龙点睛”,拉长练习的“线”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从新知探索到练习安排,教材多少篇幅都是有限的,所安排的习题也只能是笼统的,很多习题都融合在一起,如果教师就按照教材提供的习题,可能不能很好的发挥习题的作用,学生知识

5、点的掌握也不系统,如果教师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后,能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些练习“画龙点睛”,使得通过练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提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课时,教材提供的习题是这样的: 教材安排的这道练习,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个表格的填写,掌握百分数化小数、百分数化分数、分数化百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假如就按照这个表格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学生也能巩固百分数、分数、分数三者的转化方法。但对于学生系统掌握百分数、分数、分数的转化方法没多大帮助,不利于学生整体构建知识网络。为此,教学时,教师将这个表格进行适当的重组: 先按要求进行转化,再独立思考,填写你的方法。

6、教师改变了原有习题的形式,分类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并要求学生写写转化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去构建百分数化小数、百分数化分数、分数化百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虽然只是简单地改变了一下形式,但并不影响这道题目的功能,反而将练习的这根“线”拉长了,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百分数、分数、分数三者的转化方法。通过最后的交流,形成了具体的方法。重要的是这些方法都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印象深刻。 (三)以点带面,扩充练习的“面” 课本中的练习,通常比较简单,涉及的也知识那么几个知识点,都是基础知识的应用,不能忽略。为此,可以适当将该习题变形、扩充,使题的含量扩大,扩充练习的“面”,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7、。 例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以内数的认识”后,可以安排这样的练习: 排名次。淘气、笑笑、小明三位同学参加运动会跳绳比赛,淘气跳了85下、笑笑跳了78下、小明跳了90下,请同学们按照成绩排出他们的名次。 颁奖。第1名奖一个70元的书包,第3名奖一副25元的乒乓球拍。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奖品的价钱。 第2名奖励一个篮球,它的价格比第3名多得多,请你猜一猜多少钱?说说你的理由。 给一年级的运动员编号,如果笑笑是50号,排在笑笑前面的是几号?排在笑笑后面的是几吗?其它几节应该怎样编号呢?你能从笑笑开始数出后面5个号码吗?能说出前面5位运动员的号码吗? 在这一组练习中,教师以运动会位情境,将

8、百以内数的相关知识串在一起,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更加全面地掌握百以内数的读、写以及相对大小关系等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纵向推进让数学习题具有思维深度 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数学习题也蕴涵着数学思想,因此,教师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认真钻研教材,理解习题内涵,明确每一道习题的作用和功能,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充分发挥习题的思维价值。 (一)分层推进,深化有效训练的“点” 教材是死的,它给我们呈现地习题是不会说话的,而且是一道题一道题编排的。但是教师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挖掘每道题之间存在的联系,让每个练习的“点

9、”串成“线”。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课时,一位教师安排了这样的练习: 分组练习:7266和8477,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比赛。 引导学生观察商的位数。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两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你有什么发现? 初步得出:确定商有几位,看被除数的百位上的数,如果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商就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就是两位数。 请你不要计算确定商是几位数:4082、8406、7826、3899学生很快完成,而且正确率高。 完善:4044商是几位?由于学生刚才接触的都是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者小的情况,学生判断时稍微犹豫了下,但最后也能判断。这时教师

10、顺势提出:对刚才的结论还要完善吗?学生很快将“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和除数相等,商也是三位数”补充到刚才的结论。 强化:324,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几?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几? 在这个例子中,这一组练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并发现其中所蕴藏的规律,很多教师一般的做法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并从中找到规律,但容易成机械训练。但这位教师只让学生计算两道不同的题目,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通过在应用规律中进一步完善规律,最后通过填数练习提升思维。这样的练习安排层层推进,每一层次的练习都有不同的要求,每一层次的练习都有知识的延伸,学生通过练习都能获得不同的知识经验。 (二)前后沟通,连接知识联系的“

11、线” 教材中的习题虽然看似每题都是独立的,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联系的,习题也不例外,在安排练习时,教师一定沟通习题的前后联系,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把新的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熟练”的要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计算这一课后,教师为了沟通所学平面图形的联系安排了这样一道题目:长方形的长20cm、宽11.4 cm。有一个圆和正方形他们的周长都和长方形相等,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三个图形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 在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一课中,又用到了圆的知识,这时教师为了沟通立体图形的体积存在

12、的联系,先让学生再做一做这道题目,促使学生回忆起: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面积最大的圆。然后出示了本节课要练习的习题: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都相等,谁的体积最大?学生很快就利用六年级上册掌握的相关知识解决了这道题目。 这样,以习题方式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使六年级上册学得的规律,延伸到六年级下册的学习当中,达到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又把新知识融合到旧知识,完善了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拓展,深化思维训练的“面” 数学知识很多是以结论、概念、公式方式进行学习的,很多老师只要学生掌握了结论、概念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而

13、忽视了对数学结论进行拓展,以深化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后,学生已经知道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基本的练习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为了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10厘米。在它的边上减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后,剩下的纸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题目初看很简单,但是学生会按所学公式求解,而且受求剩余量用减法的思维定势影响,出现10440(厘米);(32)210(厘米);401030(厘米)这样错误的答案。这就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各种不同的剪法,再进行讨论才能求出不同的答案。 这样设计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数形结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和周密性。 总之,要使数学习题达到优化,必须正确处理教材、例题、习题之间的关系。做到将习题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起来,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关注学生数学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才能使数学课堂真正走向实效。 参考文献 1季小莉.注意暗示及时提醒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启发式策略.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1) 2王超.构建思维习题数学流光溢彩.青年教师,2008,(02) 3朱辉.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设计.数学教与学,2012,(16)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实验小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