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9 ,大小:1.56MB ,
资源ID:568223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822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二矿地质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二矿地质报告.docx

1、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二矿地质报告贵州赤天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桐梓县花秋镇花秋二矿生产地质报告设计(核定)生产能力60万吨年 编制:地测部 二一八年十月名 称:贵州赤天化能源桐梓县花秋二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制单位:贵州赤天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桐梓县花秋二矿负 责 人:陈 红编制人员:尹 阳 王 平 郑 飞 资料处理:尹 阳 王 平 郑 飞 审 核:总工程师:矿 长:编制日期:二一八年十月3.3 构造 14 3.4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18桐梓县花秋镇花秋二矿生产地质报告1.绪论1.1 目的、任务及依据1.1.1.目的其目的是根据花秋二矿的生产现状,总结分析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地质资料,查清煤矿的现有保有资源

2、量,为煤矿今后的发展提供地质依据。1.1.2.任务 1. 基本查明煤矿煤层厚度变化情况、可采情况和稳定情况。2、查明煤矿可采煤层的煤质变化及工艺性能情况。3、查明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矿井充水因素。查明开采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评价矿井水文的利用可能性及途径。4、详细研究开区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煤的自燃趋势、煤层爆炸性等开采技术条件,并做出相对应的评价。5、详细调查老窑、小煤矿和生产矿井的分布情况,划出其采空范围,对老窑的采空区尽可能地控制,并评述积水情况,详细调查生产矿井、小煤矿的涌水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分析其充水因素。6、基本查明其

3、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7、估算各可采煤层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资源量。1.1.3.依据1、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花秋二矿建井地质报告;3、矿井地质勘探报告4、矿井隐蔽致灾普查报告5、瞬变电磁法探测报告6、花秋二矿水文地质类型分类报告7、矿井收集其他地质资料1.2 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1.2.1位置花秋二矿位于桐梓县西部,隶属于贵州省桐梓县花秋镇、九坝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6091064200,北纬280600281108。花秋二矿于2016年10月取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520000*3202,矿区范围由52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表1-1。长约12.5

4、km,倾斜宽约3km,面积30.6786km2,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开采深度由1200.0米至0.0米标高。井口坐标为x=3116159.880, y=36367126.160, z=+853.00m。表1-1 矿 界 拐 点 坐 标拐点号横坐标(X)纵坐标(Y)拐点号横坐标(X)纵坐标(Y)13118056.89836372250.442273114273.39436364021.13923116671.39736372235.542283114942.29436364301.63933116689.09736370598.341293115216.29436364577.7394311

5、6227.19636370593.341303115366.49436364906.93953116236.09636369774.741313115425.59436365125.93963115774.29636369769.641323116187.99536365789.53973115778.79636369360.34133316124.89536365925.33983114855.09536369350.241343115844.69536366195.13993114859.59536368940.841353116028.19536366306.339103114397.6

6、9536368935.741363115808.69536366658.740113114406.79536368116.941373115807.19536366794.940123113944.89536368111.841383116018.79536367152.340133113953.99436367293.040393116478.19636367375.740143113030.29436367282.841403116785.49636367433.740153113039.49436366463.940413117181.99636367765.640163111192.0

7、9336366443.241423117177.79636368147.640173111201.29236365624.240433117424.19636368150.340183110277.59236365613.941443117543.99636368451.840193110286.79236364794.840453118309.49736368842.340203109653.99136364736.940463119378.19836369672.640213111163.99236362461.939473119336.39836370681.741223112127.6

8、9236362686.139483119210.59836370925.941233112148.09236363587.339493119082.09836371415.641243112600.69336364411.539503118527.49836371436.841253113986.19436364427.239513118523.09836371846.142263114192.89436364020.139523118061.29836371841.142交通210国道、川黔铁路及崇遵高等级公路从桐梓县城经过,井田内有桐梓至花秋公路经井田中部穿过,距桐梓县城48km,各村均有

9、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见图1-2交通位置图。 图1-2 交通位置图1.2.2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井田地处黔北高原,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地形切割剧烈,山高坡陡,沟谷纵横。龙潭组含煤地层沿槽谷延伸,上覆地层呈陡坎或陡坡。总的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北面关岩矸,海拨1348.8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部J3线至4勘查线河床面及东面条塘河,海拨高为725.00m,相对高差623.80m,含煤地层一般海拨标高为800-1200m。二、气候井田内属温带高原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据气候资料,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36.3,最低气温-6.9,相对湿度在68-87%之间,年平均降雨

10、量为1062.90mm,雨季相对集中在5-7月份。三、水系井田南部的桐梓河系长江水系的四级支流,全长100km,平均坡降7%,河面宽30-50m,河谷交呈“V”字型。平均流量3.65m3/S。支流与主干河流在平面上构成“树枝状”。四、环境地质井田内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五、地震该井田未做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亦没有地震资料记载。据贵州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1993年4月颁布的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井田地震烈度小于度。1.2.3矿区四邻关系矿区浅部老窑较多,主要分布于含煤地层之浅部,开采历史悠久,桐梓县于2003年8月对境内的非法小窑进行了清理封闭。该区在勘探过程中,调查和实

11、测了生产小煤窑41个,其中实测生产窑4个,调查老窑37个,区内可采煤层及大部可采煤层,均有开采的生产窑,尤以9、16号煤生产窑为最多。开采最大垂深约60m,巷道最大长度为200m,一般巷道长度多数小于100m。矿井北西部与桐梓县仙岩煤矿相邻,该矿为高瓦斯矿井,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中等。矿井南部有桐梓县鲁黔煤矿,现正在生产,开采16煤层,该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1.3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矿区浅部老窑较多,主要分布于含煤地层之浅部,开采历史悠久,桐梓县于2003年8月对境内的非法小窑进行了清理封闭。该区在勘探过程中,调查和实测了生产小煤窑39个,其中实测生产窑1个,调查老窑38个,区内可

12、采煤层及大部可采煤层,均有开采的生产窑,尤以9、16号煤生产窑为最多。一般采用斜井开拓,沿煤层倾向采掘,采掘方法为锹镐作业,人力运输,油灯照明,自然通风,自然排水,用木材作简易支护或不支护。顶板一般较稳固,底板很少有膨胀或鼓底现象存在,开采最大垂深约60m,巷道最大长度为200m,一般巷道长度多数小于100m。通过巡查,在目前开采范围内未见到老窑向外出水情况。该矿井北部与桐梓县仙岩煤矿相邻,该矿为高瓦斯矿井,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中等,属正常生产矿井。该矿井南部有桐梓县鲁黔煤矿,现正在生产,开采16煤层,该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花秋二矿自生产以来,回采工作面有1302、1303、1304等

13、3个3煤工作面,1个9煤工作面即1901工作面,还有2个16煤工作面:11604和11605工作面。形成采空区面积约为8.2万m2。经过排查,所有工作面均为下山回采,由于局部存在褶皱,巷道局部存在积水,现存的采空区仅1302工作面采空区中部有积水,积水量约为2300m3 。1.4 煤矿生产概况花秋二矿于2012年投产,矿井为斜井开拓,三条斜井为主、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主采煤层4层,为3、5、9、16煤层。目前矿井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三个掘进工作面。2. 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2.1煤田勘察工作1957年4月至1957年12月,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地质大队七分队对桐梓地区的煤炭资源进行查勘,面积为2

14、562km2(1:10万)。同年提交桐梓煤田地质查勘报告。1978年4月至1979年12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测大队在该区进行了1:5万地质填图,并提交了桐梓地区普查找煤报告,面积为1503km2,对含煤地层做出了初步了解。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探矿权人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联合贵州省西能煤炭勘查开发有限公司、贵州能发电力燃料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对桐梓县花秋勘查区(约60km2)进行了普查。投入普查工程量见表1-2。2004年2月提交了贵州省桐梓县花秋勘查区煤矿普查地质报告,普查地质报告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评审认定,(黔国土资储函200422号文),核实截止2004

15、年4月13日,勘查区3、5、9、15、16号煤层原煤资源量为35352万吨,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20093万吨,预测的潜在资源量(334)?为15259万吨。此外,全硫大于3%的资源量31320万吨。2004年8月至2005年9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对本区进行了煤炭勘探工作,于2005年7月该院提交了贵州省桐梓县花秋井田二矿煤炭勘探地质报告,该报告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委托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且通过,评审意见书为国土资矿评储字2005130号,备案文号为国土资储备字2005280号。普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1、发现了区内落差大于30m断层21条。2、对区内

16、煤层进行了详细对比,查明了可采煤层层位、厚度、结构。确定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四层(3、5、9、16)。3、了解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4、了解了可采煤层的瓦斯成分、含量,对小煤矿、老窑进行了调查。5、估算了3、5、9、15、16煤层资源量共获得资源量35352万吨,全硫大于3%资源量31320万吨。 2.2.井下探测工作2010年4月,我矿委托长城基础公司对我矿首采区(面)进行了瞬变电磁法物探工作,共完成测线26条,控制区域2600550m,实际完成366个物理点。主要成果:1、基本查明了首采工作面煤层顶板长兴组灰岩及煤层底板下伏茅口组灰岩的富水情况,划分、圈定了富水区范围,并绘制了含水

17、分区图。2、对测区内已知断层进行了含水性分析,并推测了DF1、DF2、DF3、DF4等22条断层。2.3.煤矿地质工作矿区位于周市坝向斜北西翼,地层走向NESW,倾向SE,倾角1050,一般为16,整体为一单斜构造,次一级褶曲不发育,其构造主要以断层为主。 区内断层发育,主要集中在5勘探线至11勘查线,走向为NESW,大致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且在剖面上地层形成阶梯状构造,共发现断层32条,其中落差大于20m的21条,落差小于20m的11条,孔内隐伏断层11条,其中F903-2与F1102-2是同一条断层落差为7080m。3. 地层构造3.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较齐全,自震旦系上统至第四系沉积中,除

18、泥盆系、石炭系缺失外,均有出露。总厚度约9900m。其中以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分布最广。 下第三系、第四系仅在桐梓附近零星出露。全区地层31个组,见表2-1。1、震旦系:仅有上统灯影组,零星出露在桑木场背斜轴部的河坝、润南一带,面积为6平方公里,岩性为灰色白云岩、纹层状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磷块岩。图2-1 区域构造图 1-背斜 2-向斜 3-压性或压扭性断裂 4-背斜 5-向斜 6-压性或压扭性断层背斜 7-背斜 8-向斜 9-压性或压扭性断裂 10-扭性断层 11-张性断层 12-张扭性断层 13-注记一图为相对下降盘 14-地质界线 表21 地 层 简 表系统地 层 名

19、称厚 度(m)主要岩性名 称代 号第四系Q0-10坡、残积亚砂土、亚粘土、冲积泥砾下第三系E15砾石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900长石石英砂岩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730-1122砂岩、泥岩互层中统遂宁组J2sh375-578泥岩、砂岩、长石石砂岩上沙溪庙组J2s871-1239下沙溪庙组J2x261-377中下统自流井群J1-2zl290-476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i209-373岩屑石英砂岩中统狮子山组T2sh0-177灰岩夹白云岩松子坎组T2s152-295白云岩、泥、页岩下统茅草铺组T1m416-530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夜朗组Ty310-504泥页岩、夹灰岩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

20、2c36-65灰岩、粘土岩、夹煤层龙潭组P2l50-112下统茅口组P1m182-351灰岩、底部有粘土岩绿泥石栖霞组P1q130-180志留系下统韩家店组S1h600页岩、钙质砂岩、夹生物碎屑灰岩石牛栏组S1sh龙马溪组S1l奥陶系上统五峰组Q3w110泥质灰岩、瘤状灰岩夹炭质页岩涧草沟组Q3j中统宝塔组Q2b十字铺组Q1sh下统湄潭组Q1m380粘土岩、页岩夹灰岩红花园组Q1h145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桐梓组Q1t寒武系上中统娄山关组2-3ls458白云岩中统石冷水组2s30白云岩、砂岩高台组2g下统清虚洞组1q35白云质灰岩、白云岩金顶山组1j45砂页岩夹灰岩明心寺组1m牛蹄塘组1n震旦

21、系上统灯影组Zbdn6白云岩2、寒武系:寒武系地层在桑木场背斜轴部发育齐全,在九坝背斜及其余地区仅出露上中统类山关组群,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岩性为灰绿色页岩、粘土岩、砂岩、灰色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熔塌角砾岩及石英砂岩。3、奥陶系:主要分布于南东部背斜两翼,面积约630平方公里,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砂岩、龟裂纹灰岩等。4、志留系:中、上统缺失,下统出露在南东部背斜核部地段或两翼,面积600平方公里。岩性为灰色灰、生物碎屑灰岩、灰黑色页岩砂质岩及紫红色页岩、透镜状灰岩。5、二叠系:发育较齐全,分布在背、向斜翼部,面积约850平方公里,岩性为上二叠统浅灰色厚

22、层灰岩、深灰色微粒灰岩、含燧石灰岩、透镜状灰岩及绿泥石。上二叠统龙潭组为砂岩、硅质岩、灰岩,夹2-23层煤;长兴组为深灰色薄-厚层状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及团块。6:三叠系:出露较广,分布于向斜核部地段或褶皱两翼,面积约1630平方公里。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砂岩、石英砂岩、白云质灰岩、溶塌角砾状白云岩等。7:侏罗系:主要分布于各向斜核部地段,面积约1304平方公里。岩性为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等。8:白垩系:上统类关组分布于区内北西部,面积约为1175平方公里。岩性为岩屑石英砂岩,夹砂岩及泥岩,底部为钙质泥岩。9:下第三系:仅分布于桐梓县城鞍山粮管所对面的小山包边缘,面积仅百余平方米

23、,岩性为浅褐色-浅紫色砾岩。10:第四系:多沿河谷地带及山麓坡角零星分布,面积约5平方公里。为残坡积物、堆积物、冰渍等。井田内出露地层由下至上分别为下二叠统茅口组(P1m),上二叠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下三叠统夜郎组(T1y)和茅草铺组(T1m)以及第四第(Q)。各地层见表3-3。 表3-3 地层简表系统组段代号厚度(m)平均(m)第四系Q0-156.00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第二段T1m2出露不全不详第一段T1m1189.16-246.26224.73夜郎组九级滩T1y3264.16-311.08281.61玉龙山T1y284.42-159.19128.79沙堡湾T1y11.30

24、-9.225.10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54.40-69.9459.21龙潭组P2l67.51-99.2279.12下统茅口组P1m出露不全不详现将各地层岩性、特征由下至上分述如下:一、二叠系(P)(一)下二叠统茅口组(P1m)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岩性为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晶结构及晶粒结构,含少量燧石条带或结核,岩溶裂隙发育,出露于井田边界外,产蜓、腕足类等动物化石。厚度不详,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二)上二叠统龙潭组(P2l)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其岩性为灰色、浅灰色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间夹石灰岩,呈水平纹理、波状层理及交

25、错层理,含星散状、结核状及细条带状黄铁矿。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含煤12层左右,含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5层,产腕足类、瓣鳃类及腹足类等动物化石以及羊齿类植物化石。厚度为67.51-99.22m,平均79.12m,与下伏地层呈假合接触关系。(三)上二叠统长兴组(P2c)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夹少量泥质粉砂岩条带及粉砂岩薄层,晶粒结构、生物屑结构,产腕足类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厚度为54.40-69.94m,平均59.21m。二、三叠系(T)(一)下三叠统夜郎组(T1y)灰紫、灰黄、灰绿色,薄层状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灰岩。度为398.41-458.8

26、4m,平均431.49m。按岩性具体分为三段:1、沙堡湾段(T1y1):灰黄、灰绿色,薄层状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底部常含1-3层薄脱石泥岩薄层,产瓣鳃类、头足类、蛇菊石等动物化石。厚度1.30-9.22m,平均5.10m。2、玉龙山段T1y2):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岩性为石灰岩、泥灰岩、泥晶质结构,具蠕虫状及缝合线构造,上部含鲕粒,底部为薄层状泥灰岩。厚度为84.42-159.19m,平均128.79m。3、九级滩段(T1y3):灰紫色、暗紫色,薄层状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石灰岩。其上部为灰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呈水平纹理及小型交错

27、层理,产瓣鳃类、腕足类动物化石。中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具鲕粒结构。下部为灰紫色、暗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呈水平纹理及小型交错层理。全段厚度为264.16-311.08m,平均281.61m。(二)下三叠统茅草铺组(T1m)灰色,中厚层状岩性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以及浅紫色似层状溶塌角砾岩。区内出露不全,按岩性分为二段。1、第一段(T1m1):灰色,中厚层状岩性为石灰岩,泥晶质及晶粒结构,具蠕虫状、锯齿状及缝合线构造,底部为浅灰色泥质灰岩,顶部含13.72-45.99m,灰色或紫灰色白云质灰岩,产舌形贝等动物化石。度为为189.16-246.26m,平均224.73m。2、第二段(T1

28、m2):灰至浅灰色,中厚层状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以及浅紫色似层状溶塌角砾岩,底部为0.18-1.20m灰色、灰绿色、黄灰色粉砂质泥岩,井田内出露不全,厚度不详。三、第四系(Q)以残积物、堆积物或坡积物为主,多为风化后产物。厚度为0-15m,一般6.00m 。3.2.含煤地层龙潭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岩性由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石灰岩、铝土质泥岩、高岭石泥岩等组成,其中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煤,按其各类岩石在含煤地层垂直剖面中所占的比例大约分别为:泥质粉砂岩23%,粉砂岩19%,粉砂质泥岩16%,煤14%,细砂岩13%,其次石灰岩7%,泥岩5%,高岭石泥

29、岩1.5%,铝土质泥岩1.5%。含煤地层的宏观特性如下:1、颜色:一般为绿灰色、灰色,少数浅灰色和灰黑色。2、层理:常见层理为水平纹理、波状层理、水平互层层理以及小型交错层理,少数脉状层理。3、结核:以黄铁矿结核为主,菱铁矿结核次之,少量硅质及燧石,分布在含煤地层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煤中,其它岩石中也相应有少量分布,结核大小不一,多数形状为圆球状、椭圆状,似层状及不规则状。内部结构为同心圆较多。4、古生物:古生物种类较多。动物化石有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蜓类及海百合茎等,大多数分布在标志层或标志层上下岩性中。植物化石有:栉羊齿、单网羊齿等,分布在煤层的顶底板岩石中,保存不够完整,多数为碎片存在。3.3.构造区域位于周市坝向斜北西翼,地层走向NESW,倾向SE,倾角1050,一般为16,整体为一单斜构造,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