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45.46KB ,
资源ID:56778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778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通信职场十年感悟.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信职场十年感悟.docx

1、通信职场十年感悟通信职场十年感悟瑞士军刀看了本版很多职场人的经验之谈,有的属于纯传销式的忽悠(本人也参加过类似的老鼠会,很容易看出来);有的是借人之口;还有的是抱怨。人都有发表的欲望,我也谈谈。 在通信行业里混迹了十年,只做到部门的中层,不喜欢成功不成功来衡量价值(说这话的人都不成功,呵呵)。真正的价值是在其中体验的过程,关系、见识、经验、收入等等一切。这一切的组合是我十年的全部。其实,技术发展与否,学到什么知识并没什么意思,有意思的是人的成长。王小波说过,做一个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人,比成功更有趣。而有趣的关键是我们本身的感受。工作本身不重要,感受重要。 1. 意义 很多人都有抱怨:生活没有目

2、标,事情没有意义。目标是什么,我问过很多人,不过有一种答案我很喜欢,生命的目标是什么,生命的目标不就是死亡吗?如果我们在晴朗的夜晚看星空,就有一种感受,宇宙眼中的我,如同我眼中的一粒尘埃一样没有意义。人类哪天消失了,海浪还是海浪,阳光还是阳光,地球也还是地球。所以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意义本身并不存在。意义是给人服务的,所以本来就不存在什么意义和目标,一切的目标都是消亡,或者热寂。很叔本华吧,那工作生活还有什么趣味呢? 过程,过程才是永恒。就如同虚无主义的人说的那样: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存在是以过程而存在的,因此,过程才有意义。记得我们在做一个咨询研究,做了很长时间,结果客户的需求消失了,感觉是白白

3、花了大把的时间,怨言、悲伤、愤怒接踵而至。其实仔细一想,真正有价值的并非达到的目标,而是过程。过程中结识了朋友,过程中体会了工作,过程中有了大量情绪的体验。 过程最有趣。工作就是享受过程。生命的一切都是享受过程。 体会过程这个事挺难,因为大量的过程带来的感受都是担心、悲伤、愤怒、鄙视等等,感受这个过程恐怕不是享受吧。那就做你感觉有兴趣的事吧。 2.兴趣 职业规划里,拿“兴趣”忽悠人最冠冕堂皇,也似乎最得人心。 兴趣这样的忽悠不知道害了多少年轻有为有抱负的一代代。 注意,我并不是说兴趣本身害人,而是现在用“兴趣”做忽悠害人。 这里提几个问题: 1.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吗? 2.为什么你对做A有

4、兴趣? 经常听说有程序员转学MBA读经济,最后还是回来做程序员的;他们说他们对经济学更感兴趣。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工作中读研究生换专业,说自己其实感兴趣的是B,不是原来的A。结果是发现做B也没兴趣,回来做A又不赶趟了。我本人也有过转专业做别的的念头,以为自己对那些感兴趣,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a. 想知道自己的兴趣并不容易; b. 对某个行业感兴趣,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了解它,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 c. 拿兴趣说事往往是我们逃避工作现实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借口; 我有一个同事,属于高级程序员了,但他在开发完一个软件后,跟我提过他不想编程。可是他写起代码来十分投入,以至于忘我,从他的表情中能够看出他的兴趣

5、还是代码,他所谓的“不想编程”可以翻译为“我需要休个假”。如果真的听他的,让他改方向去做市场忽悠客户,那恐怕对企业,对他个人,对客户都是灾难。 所以当对那些编程、优化、规划、工程乃至市场、销售、维护感到厌烦想换换的时候,先想想真的是没兴趣吗?人就是这样,沉浸于其中,却不知道自己喜欢。我们被社会、政治、文化等外因干扰的太厉害。 那怎么找自己的兴趣呢? 有人说我喜欢做医生,有人说我喜欢做老师,有人说我喜欢编程序,有人说我喜欢做销售,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兴趣。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这件事时,到底是以目的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 举个例子,如果说我想做程序员,是因为做这个行业能有稳定的收入,那就不是兴趣,

6、因为这是目的导向。 而如果说做程序员只是很享受写几万行代码,并将代码实现的那种过程,享受那种连夜调试之后调通的感觉,那就是过程导向,这是真有兴趣。 所以,话又说到第一部分了,还是过程有意义。 回到开始的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吗?回顾一下我们的人生,从小时候开始,做哪些事是出于目的导向(比如:钱、讨好父母老师、逃避惩罚),而做哪些事是过程导向(完全沉浸在过程中),大约能找到兴趣点(就是你的G点,呵呵),它不应该是一个行业,而应该是某一行为。比如:跟人聊天、玩游戏、看书、打球、打牌、开车、旅游似乎里边没有工作耶? 别忙,还没找到G点呢,只是找到了我们的敏感区,真正HIGH的地方得继续挖掘。

7、回到开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你对做A有兴趣? 为什么你对销售有兴趣?为什么对做网优有兴趣?为什么对做维护有兴趣? 你可能会回答:“这些狗工作,谁TM有兴趣了” 那我这么问:“为什么你对打麻将有兴趣?”你能回答上来吗? 说句老实话,四个人打麻将,都对打麻将感兴趣,但这四个人的“G点”可以完全不一样。没有几个人是为了赢钱地 A喜欢赢,每次他和了,他就会很爽。这是A,他喜欢“赢”。 B不是,B是个女孩子,打麻将时很爱说话:“张三家如何如何?李四家如何如何?”,他喜欢“关心” C也不是,C总爱问为什么,他不在乎输赢,但他很想知道怎么输的,怎么赢的,他喜欢“钻研” D也不是,D戴了一个1克拉的钻戒,她出牌

8、很有意思,出牌时要用左手甩一下再打牌,要让别人知道她戴了那东西,他喜欢“炫耀”。 所以,同样感兴趣的事物,原因可以完全不一样,你的原因是什么。注意,这个原因是从小就会有的,是天生的,这是我们兴趣的“G点”。 所以,有人说,我不想做网优,我喜欢做销售,那是没找到兴趣所在。如果你喜欢“炫耀”,做网优一样可以炫耀,炫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阅历,现在的社会给你好大的平台让你炫耀呢。(这里没有任何褒义贬义之分,一切兴趣都是中性的) 当然,有的行当也确实需要特殊兴趣的人,如果找一个爱“钻研”的做销售,他可能拿不下单,不过或许他会研究出一套销售模型,让那些爱“关心”的人更方便去拿单。 这是一个逻辑过程,遵循它你

9、总能找到个把“兴趣”的。想想工作中做哪些事是完全不追求目的,只是享受过程的,哪怕短短的一瞬,不觉得很HIGH吗?然后深入挖掘一下,就找到了。 另外,擅长和喜欢往往是一致的,因为喜欢就会一直做,做多了自然擅长。恐怕只有中国这种恶心的教育会造出擅长弹琴,但绝对不喜欢弹的人。 PS,那天有人问我,为啥有的人五音不全,还特喜欢唱歌呢?我说,你看他是更喜欢唱歌还是更喜欢发泄呢?他是喜欢一个人唱还是喜欢一堆人一起时唱呢?他喜欢唱那种歌,摇滚还是抒情呢?喜欢唱歌跟音乐有时一点关系都没有。3. 别羡慕蜂窝,蜂窝只是个传说懂点英语的人都知道手机的英文叫什么?CELL PHONE 或者 CELLULAR PHON

10、E,翻译过来叫蜂窝电话。几年前,“手机”这个词没流行时,技术文章里就是把终端叫“蜂窝电话”的。另外,对于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人员们又称其为“蜂窝网络”。毋庸置疑,蜂窝结构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根本。因此,移动接入网络规划设计里很关键的原则就是遵循蜂窝结构的原则进行网络规划和站址选择。当年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们提出了蜂窝结构的移动通信网是出于频率资源的困扰,本来用大区覆盖很靠谱,一个大区覆盖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但是用户容量蓬勃发展了,就必须要拥有更多的频率才能满足业务量。可频谱资源太宝贵了,贝尔实验室的热脸贴到了美国政府这个冷屁股上。政府不给频率了。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没得频率用,那可不可以把大区覆盖变小

11、一点,然后多建几个小区呢,贝尔的工程师提出了“分裂”的概念。可分裂所增加的成本就是多建小区花的钱,那就得算算经济账了,怎样才能最有效的花这个成本呢?于是乎我们就可以编出这样一个类似“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一天早上,一个工程师在喝蜂蜜时想到了蜜蜂,由此又联想到了蜂窝,于是被雷劈了一样地提出了蜂窝小区的结构。这是一个很科普的猜想:正六边形被认为是使用最少个结点可以覆盖最大面积的图形。因此当移动网络采用蜂窝结构,则效率最高,即用最少的站点覆盖最大的面积。这个猜想如此令人信服,以至于自打蜂窝结构提出之后,从规划到优化、从设备到天线几乎都无法回避蜂窝,小区扩容要遵循蜂窝来分裂;频率复用、码字复用要根据蜂

12、窝分簇,天线的方向图也是按照蜂窝的方式设计;说蜂窝渗透到了移动网络规划设计师的骨头里并不为过。如果哪个人敢在2G网络、3G网络里边不遵循蜂窝结构规划的原则,那是要被人耻笑滴。(图:蜂窝结构图 频率复用图,天线波瓣图)这个神奇的规划方式风靡世界三十余年,但是,现在的网络到底还是不是蜂窝的呢?答案恐怕有点尴尬。这个世界并不平,老人讲要人要接地气,可是那些在大城市忙碌的人们没几个人两支脚是接地的:上班在24层的办公楼里,回家又到了16层的居民楼。蜂窝结构的网络是怎么考虑垂直空间的呢?基站就像公共厕所,谁都离不了它,谁也都不愿意它离自己太近,即便我们用蜂窝的理想方式选择了站点,但到了现场就会发现在这个

13、理想点规划很困难。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哪个楼允许建设就选哪个楼。“遵循蜂窝原则?不好意思,我打酱油路过。”蜂窝结构的效率最高,站点性价比最高,这个论点很正确。但经济学里的边际成本理论告诉我们:建1000个站的成本并不比建1050个站的成本低多少。那么蜂窝结构所勾勒出的站址数量到底能节约多少比例的站点呢?至于未来移动网络的发展,微微小区、家庭基站、智能天线、自组织网络,这些林林总总都对蜂窝结构的原则提出了疑问:我们在进行移动网络规划设计时还要不要蜂窝原则?但是我还要说,蜂窝是移动网络规划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原因何在?原因跟地理地图有关。任何一个移动网络规划(或者说,无线网络规划)的一个核心工作就是对

14、地图进行布点,而只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六边形才能自我复制的无重叠覆盖整个地图,而站点覆盖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各向同性,那么只有圆才能保证各向同性。好了,在无重叠覆盖中最接近圆的就是六边形,即蜂窝。因此,蜂窝是初期布局所能遵循的最好原则,尽管存在上述所提的种种制约蜂窝的因素,在遵循蜂窝原则的同时就上述因素进行调整,之后再对天线方向按蜂窝原则进行调整,如下图(图略)。这是避免网络质量出现雪崩效应的最好方法。有道是“上工治未病”。有趣的是,在城市规划理论中也找到了六边形蜂窝原则的注脚。即“中心地理论”,在理想的地表之上,要满足商人赢利、生存与消费者为购买商品所出行距离之间的平衡,中心地向周围提供服务的范围

15、就会趋近于正六形状,其原因在于六边形分布可以使消费者都能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来获得服务。以北京为例,在城市的最中心天 安 门的周围,围绕着鼓楼、东四、东单(王府井)、天桥、西单、西四等6个繁华的商业中心。从略小比例尺的地图来看,丰台、大兴、通州、顺义、昌平、门头沟6 个区分别位列北京城区的6个方向,把它们用线段在地图上连接起来,就会出现一个围绕京城的六边形,这些城区为市中心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在其他城市中也能找到这样的现象。通信网络的规划同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都是地图,根本需求也都是为地图上的人群服务,所以两者规划所遵循的蜂窝原则相似也就不奇怪了。3. 目标 前几天看了挪威的森林,里边有一句话

16、讲的很哲理:”死不是生的对立,死是生的一部分。“ 在一开始已经说过了,一切事物的目标都是消亡,生命的目标是死亡,真正有意义的是过程,那职业规划为什么还要谈目标呢? a。目标不是过程的对立,目标是过程的一部分。 b。过程是战略层面,目标是战术层面。所以,之前对终极目标做了一番打击之后,现在还得搬回来。因为树立目标是人的本能,在心理学有个词能说明这种本能,叫“动机”。 享受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动机。同时,仔细的分析你所享受的过程,你会发现,你享受的还是由你的行为产生过程后所发生的反馈。这种预期的反馈就是目标。我们说追求过程是追求反馈,而我们真实确定的目标包括了内心的反馈和外界的反馈。 举个例子,我写这

17、篇BBS,这对我个人而言很享受过程,我的兴趣在于“表达”和“炫耀”(再次注明,个人兴趣无所谓好坏,炫耀这个词是中性词)。那我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1.把我心里要说的完整的表达出来。2.得到读者的反馈。(这里再注明,对于纯喜欢表达的人而言,正反馈、负反馈都能带来兴奋;) 好了,这里有两个目标,其实我们做的每个工作都至少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工作本身的目标状态,一个是后边的反馈(或者叫影响),当然还可能有给我们的好处(比如:挣到钱)。 是后边那些反馈,那些持续不断的反馈让我们很HIGH。因此,我们享受过程,实际是享受过程当中很多小目标的达成以及所出现的反馈。 那么职业目标是什么,职业目标就是享受过程中

18、一系列小目标和小反馈的集合。如果你很喜欢赢,那追求事业的成功完全可以做职业目标。想赢的人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什么专业,只要能赢,那就会很HIGH。 但如果你的G点根本就不是赢呢,比如是“完美”。那职业目标就可能是:自己做一桌子无可挑剔的满汉全席(这个提法其实属于愿景),或者,将一个重病患者完全治好,至于别人能否做成能否做的更强,没有关系。对吧。 所以,成功学的问题在于,它把我们所有的人当成了只有一种兴趣,只有一个地方有G点。 我必须强调,成功学的干扰太过强大,我看到很多对我的回复都并不是完全是对我写的内容感兴趣,而是对我的岗位和职业感兴趣。 我记得在面试时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设想一下10年后的你”

19、,这就是一个目标题。 或者说,这是一个愿景目标题。那些能很清晰的回答问题的人,一般都会在录取候选人中。 如果你想象不出10年后你所希望看到的你,那么就没有真正的目标集。 对于想进行职业规划的新手来说,这就是一个作业。想象一下10年后的你,描述一个景致,你在做什么,周围什么环境,你什么感觉,越细致越好。 之后,目标自然建立而成,就是把你在10年后达到这个状态抽象一下啊。 再次强调,这绝对不是成功学,你所希望10年后的你绝对不一定是作老板,或者做领导,很有可能是:提出一个有趣的软件架构,最终实现成软件;或者,在各个经理面前讲述产品,直接影响客户;或者,当网络出问题在大家都一筹莫展时,你提出了一种独

20、特的解决方案;又或者,生一堆孩子,看他们快乐的学走路,学说话; 以上是我对职业目标的看法。过程是一个个小目标达成后的反馈。目标就是一个个小目标的集合。目标之前得有个愿景,它是你希望看到的一幅图。关于目标,有点话还没说完,但确实是工作这些年总见到的一个现象,我定义叫目标转移,心理学称为“执着”。这个现象导致了多少人不能释怀,不能快乐。而又有多少人似乎还沉在其中不知道原委。 增补的就是这样一个略带荤的笑话: 飞机失事,幸存一个男人落到了大沙漠,他很绝望。所幸不远处有个绿洲,有水有食物,大快朵颐之后就是保暖思淫欲了。结果没的做,正好一只母骆驼来到这个绿洲。 于是他就想从后边上,结果够不着,于是他就堆

21、小沙丘,站在沙丘上上。但是每当他要碰,那个母骆驼就往前窜一下,搞的他还得堆沙丘,再爬上去,但骆驼还是不配合。 就这样绿洲周围出现了一连串沙丘。 这时又一架飞机失事了,掉下一个美女,他看见了。赶紧过去,人工呼吸,带她来绿洲吃喝,美女非常高兴,身子躺在绿洲上娇媚的说:“哥,我愿为你做任何事,任何事!” 这哥们马上正色道:“去,帮我把骆驼扶住。” 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多少骆驼,我们又堆了多少沙丘下一节讲讲“担忧”。4. 担忧在C114待了很多年,在论坛里边的文章背后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一个特别有趣的东西就是“情绪”。情绪是能量的流动,心理学家将情绪分成了几大类,大约是: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羞愧、

22、厌恶、释怀、惊奇、无聊。其余的情绪都是以上几类的组合,或者程度的不同。如果你多看几篇C114的文章,你会发现里边最主要的情绪是“恐惧”,有的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但根源还是恐惧。“我担心”“天天做维护,怎么办啊?”“出路在哪里?”“会不会有前途?”这是C114里经常出现的句子。担心,担忧,恐惧,很容易体会到。在通信行里干这么些年,我也常常恐惧,担心项目做完了没的做,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完全生疏的工作(比如,从做规划转到做市场,转到做测试,转到做管理,很多工作内容都是全新的),担心难以和某些同事相处,担心客户不满意,担心项目做失败了,很多担心。后来,读了一本书心灵的七种兵器,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推荐

23、大家都看看(绝对不是做广告,武志红确实写出了一些*)。那些在C114表达担心的朋友们,他们希望有人就某个事给个方法。可是你有没有发现,这是你的情绪,事情的方法解决不了情绪。所以给方法不能解除担忧,方法是后边的步骤。我们说要战胜恐惧,但恐惧本来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打败恐惧就是打败自己。所以战胜恐惧,只是把恐惧藏在了心里,等它以后长大了,会更狂暴的吞噬自己。那怎么办?心灵的七种兵器给了一个招,就是体验恐惧,沉浸在恐惧之中,这样你就会发现恐惧的原因,这种情绪就自然被接受。不信你试试。我们总说,我们担心什么,担心做这行没出路,担心在这个企业钱少,担心做这事会失败,担心后边跟着另一句话,那就是“如果我该怎

24、么办?”一问自己该怎么办,那就是感觉自己搞不定了,不是搞不定事,就是搞不定人。那什么是搞定呢?搞定就是控制。所以,很多话都可以翻译的,先翻译成“我担心A发生”,再翻译成“一旦A发生,我担心我控制不了”。恐惧来源于控制。可是真正的控制是不存在的,你一旦想控制了,就是制造了一个分裂。就自然会陷入恐惧。实际上,战胜恐惧本身,也是一种控制。放弃控制吧。放弃控制很难,有这么几个步骤:首先,是接受,接受你的一切情绪,接受恐惧,接受控制。之后,是专注,专注于你所担心的工作。比如,担心开车出事故,那就专注的开车。然后,是信任,如果是对人的恐惧,多给他一些信任。信任,是团队管理最重要的内容。PS,在心灵七种兵器

25、里边,作者提到,恐惧提醒你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或者愤怒,也许该是重新检视一下生活的排序了。5. 学习到这节了就该谈谈具体操作的东西了,那些不喜欢看虚头八脑的忽悠的可以看看。有本书叫第五项修炼,里边提到了学习型组织。于是中国的老板们就蜂拥的把自己的企业搞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里说的无非就是几条,企业和员工的愿景一致;员工改变心智,空杯,形成团队学习;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系统思考。国企里搞这个比较有水平的华为算一个。我所体会的学习还跟这个学习型组织不太一样。角度很多人跟我抱怨,“干这个项目什么都学不到”。估计不少人有这个感觉,我们做的很多工作在熟悉了之后就是惯性操作了,似乎什么都

26、学不到了。常常我也困惑于此。多数情况并不是事情本身的原因,而是我们看它的角度太定势了。举个通信的例子,比如说网络优化,网优靠的是经验,做过两年的人就有经验了,这时就会烦,又老出差,就会觉得没得学了,觉得是不是要转管理或销售了。其实如果你真的对“观察”和“钻研”感兴趣,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把网优经验积累起来,然后形成一个文档或者开发一个软件,甚至可以写书。有本书叫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就是搞网优的人写的,挺有料的。再比如说,网优会经常出差,看各种设备,各种环境,各种机房。如果你爱好摄影,可以把整个环境、设备、机房、天线全部拍下来,也许会很有用。还有有意思的,网优中很多小改动都可

27、以形成知识产权,华为那么多知识产权,好多就是网优出来的。你一年写5个知识产权,三年以后试试找工作,薪水不会太低。这些都是学习。(呵呵,把好多招都告诉各位了,我自己就没得玩了)再比如开协调会,或者评审会,里边可学的东西多了。牛人都怎么表达的?他们什么表情,强调什么?怎么写的PPT?老学老学,你就会这么牛。所以学习就是对事物多角度的看待,翻过来掉过去观察,然后总能找到可以学的地方。学习另外,学习是两个字组成,学是模仿,习是练习。我们罪恶的教育制度让我们学的太多,习的太少。那种填鸭式教育都是模仿。甚至有教数学的老师让学生回去背解题步骤的荒谬事情。所以有的学生上学时分挺高,到了工作里就坏菜了。教育体系

28、的原因。以后有小孩别太关心他的成绩,关心关心他喜欢什么,然后好好培养才是正果。你看工作当中,全是靠熟练,因为工作要讲效率。同样一个活,别人干一星期,你干两天,那你给企业创造的就多,日久天长,你拿的自然就多。那你靠什么就干两天啊,靠熟练。熟练就是习来的。或者说的更直接一点,时间堆出来的。那怎么堆时间呢,第2节不是说了吗?找兴趣点。没任何兴趣点的堆时间肯定很没意思。那兴趣点做习,那肯定越来越强,这就是你的强项,以后就靠它吃饭。“那弱项怎么办,怎么通过学习来补上?”总有朋友问这个问题,并佐以木桶原理来辩解,说短板决定木桶的装载。什么原理都有个范围,木桶原理可不是用在个人成长上地。在个人成长上是完全相

29、反。尽最大可能加长你的长板,短板就别考虑了。沟通不论你做什么,沟通都要学。你没发现那些个沟通好的人都活的很滋润。那些个喜欢沟通的人都很自在。这个社会是人群社会,而人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人不是大老虎,大老虎可以独来独往。人不行,打从猩猩那会就是群居动物了。既然是群居动物,那就必须得沟通。所以人天生就要沟通。那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沟通,喜欢一个人搞呢?个人感觉是小时候体验过什么了,就是受什么刺激了。否则人人都会沟通,你要是出国发现美国人就都爱沟通,爱表达。所以在中国混比在美国混容易,在中国你会沟通,那你很容易挣的多。在美国人人都会,没招了吧?还是得强调,沟通跟你的性格没关系,不是非得外向的人才沟通好,

30、内向的人就不行。也不是说沟通就是忽悠。做销售的基本功是沟通吧,但你发现没有那些真正销售做的好的人,其实说话并不多,也不见得性格就外向。还是那句话,别被成功学忽悠了。内向有内向的优势,内向说明你更在乎自己的感受,道家讲真正牛的人都比较内敛,庄子讲过呆若木鸡的故事就这意思。你看比尔盖茨的面相,是不是挺内敛的。它山之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话用在工作里简直就是速成武功秘籍。现在学科都是综合学科。专精于一处、而臻极致的人肯定能活的不错。但是还一种人也很滋润,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来自其他行业,而且是一用就灵,至少是客户满意。这就是它山之石。记得C114有个爱立信的兄弟写诗写的好的,他就说他是做通信里边写诗写的最好的,同时是写诗的里边最懂通信的。两边吃的开。所以该学的多了,学不过来。 5.自信 在C114发的帖子里很大一部分都显示自己不自信,迷茫,不知下一步怎么办, 自信这个词有意思,我一直以为它是个褒义词,然后觉得自己应该自信,觉得别人不自信时很悲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自己不自信时也很反感自己。但当我看了李子勋写的一篇文章以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