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64.51KB ,
资源ID:56769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769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语读书报告共10篇doc.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语读书报告共10篇doc.docx

1、论语读书报告共10篇doc论语读书报告_共10篇范文一:论语读书报告一、书名:论语二、著者:孔子三、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四、读后心得:一本书在不同的时候去阅读都应该有不同的收获吧,这次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总觉得有些句子、有些道理,虽然隔了千年依然对我们很有帮助。学而第一: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

2、文】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句话给我感触很深,因为现在我们不难在社会中看到:许多学生出国留学之后都留在了其他国家而没有选择回来。他们拥有很高的的学历却没有尽力献身国家,如果我们将孔子的话反过来理解,那么他们虽然拥有很高的学历,却没有受到很良好的教育。我们在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的同时,是否还缺少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或许教育该注重的并不应该只有学位和分数,我们为何而学?学而何用?我想这该是我们在接受教育之前应该明白的。为政第二: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应该是大家耳熟能

3、详到不愿再提起的句子,讲的也是极其通俗的道理,可是我们明白了它的意思,却常常没有按照这样做。我们有时会因为做的实验失败了但不愿重做就去抄同学的数据,或是因为实验为差太大而偷偷的修改实验数据?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有时求学需要的真的只是一种最基本的求实精神。八佾第三: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译文】孔子说:“对领导尽礼,人们认为是谄媚。”这应该是很客观的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正常心理吧,然而现在这种心理却变化成了一种真实。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向领导谄媚、行贿,可以说是“事君尽礼,谄也。”也许以前我们应该批评的是有这样心理的人,然而现在我们真的应该批评这种为了自己利益而“事君尽礼”的

4、人。里仁第四: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译文】孔子说:“父母有错,要好言相劝,听不进时,要尊重他们,要任劳任怨。”这句话我想现在很多的青少年都应该好好读一读的,因为我们在这方面做的确实很不够,我们会因为父母的唠叨而不耐烦,顶撞他们,甚至跟他们大吵大闹而离家出走,对父母的尊重似乎已经变得虚无缥缈。平等,不代表我们可以不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美德,应该千年不变。公治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三思而行应该是很多人做事的箴言,但是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机会一纵即逝,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未必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可行与否。因而我们也应该适时

5、的冒险,果断的抓住机会。三思而行没错,但优柔寡断必将使我们后悔不已。雍也第六: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应该是说明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与爱好,因而有不同的收获。我想说的是,不同的人应该也具有不同的才能,因而我们在选择人生的道路时也应该不同的方向。别人认为好的,别人做得好的,未必对自己是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应该认识自己而决定方向,而不是随大流。述而第七: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说:“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品德、心怀仁慈友爱、陶冶高雅情操。”我觉得这似乎是孔老夫子对我们现代青少年提的人生目标,也是我们现代青少年应该努力的方向

6、。这应该足以与“四有”相媲美,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应该配亚宾馆自己的情操,仁慈友爱,学会感知生活的美好,享受生活。泰伯第八: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觉得这样的思想对于生长在信息社会的我们应该适当摒弃,我们应该尽量多的去接触各个领域的知识,全面的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正确地决定自己前进的方向。子罕第九:子绝四:毋臆,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杜绝四种弊病:不主观臆断,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这是我们也应该杜绝的,我们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多与别人交流意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不自高自大,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先进第十一:颜渊死,门人

7、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吾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颜渊死,学生们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作父亲,我却没把他当作儿子。不是我要这样,是学生们背着我干的。”孔子的这种表现不禁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中那些老师的感人事迹,他们把自己的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呵护他们,真的是如蜡烛一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许老师就是我们的第二父母吧。颜渊第十二: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子张问提高品德、明辨是非。孔子

8、说:“以忠信为宗旨,弘扬正义,就可以提高品德。对一个人,爱的时候,就希望他长生不老;恨的时候,就希望他马上去死。既盼他长生,又盼他快死,这就是不辨是非。这样做对自己没好处,只能使人觉得你不正常。”子路第十三: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读了许多书,让他干工作,却完成不了任务;让他搞公关,却完成不了使命。这样的人,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这对我们可以说是一种警醒,现在的我们学了许多的知识,却不知道怎样在现实中去应用它。例如我们学了六七年的英语,却在面对外国友人的时候不知所措。我们现在该做的不仅是学习的知识,还应该学会如何去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9、,不致学而无用。宪问第十四: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到而没做到很可耻。”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如此,不轻许诺,许诺就应该做到,一诺千金。这是一个人为人的态度,言必行,行必果,不浮夸,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是否接受任务,以免因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完成任务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是金子总会发光,我们不怕没有机会出现,怕的是机会出现了自己却无法把握。我们不该在机会没出现之前碌碌无为,而是要为机会的到来做准备,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有错失机会的那种悔恨。卫灵公第十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必须时刻警觉。为自己的将来考虑,不满足现状,不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我们面对的不仅仅只有现在,将来是我们的挑战,我们必须谨慎对待。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说:“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现在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但自身的能力也十分重要。因为在一个合作的群体之中,每个人都是孤立的,你自己的任务是要靠自己完成的,如果因为你的能力太弱而影响了整个群体的进度,你就会被淘汰。因而求人不如求己未必不是一条好的箴言。季氏第十六: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11、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朋友是我们生活中社交的极大组成部分,也是离我们最近的、最可能对我们造成影响的人。因而朋友的选择,有时可以影响我们的一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应该谨慎交友,敢于与损友决裂,与益友真心相待。阳货第十七: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孔子说:“四十岁还让人厌恶的人,一辈子都完了。”一位哲人曾说过:“你可以不为你30岁以前的相貌负责,但你完全要为你30岁以后的相貌负责。”因为你30岁以后的相貌是你自己

12、在30年中的性格培养,文化背景,人生态度等构成的。因而,你的前半生的生活决定了你的后半生。子张第十九: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这是很多人的弊病吧,因为我们都习惯了去解释、掩饰自己犯的错误,生活中太多的事情让我们变得没勇气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我们怕,这应该是我们性格中的弱点,我们有太多顾忌,以致我们甚至违背自己的意愿。总结:在中国文化日益走向世界的今天,论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从,它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儒家经典,它足以作为一本指引我们人生处世的哲学巨著。时而阅读一下,总会拥有不同的收获。范文二:论语读书报告(2)我读论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华民

13、族的同一种独特文化心理定势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文化,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不可能延续五千年。而作为一本中国传世经典丛书,论语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宗教、艺术、医药、民俗等各个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源远流长、内容宏富的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之精华。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心存不满,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于是有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春秋战国之交的“百

14、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即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以上是论语出现的历史背景。下面来谈一下论语书名的含义: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汇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概括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里的“论”是“论篹”之意,“语”是“语言”之意,“论语”即指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篹”成书。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

15、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但是,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孔子本人的思想其实本身不是那么单一的,也是具有它自身的逻辑上的冲突的,下面首先我会结合论语来阐述一下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纠结点。“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句话并不难理解,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

16、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从中不难看出,孔子提倡节俭为民,这一点无疑是符合正统思想的,更是我们所极力宣扬之处。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仍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表现出对颜回安贫乐道精神的大加赞扬,另外一句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更是表现出孔子与在乎物质追求者的势不两立,着力渲染了一种“贫贱不能移”的高尚节操。然而,同样出自于论语一书,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很显然,孔子本人其实还是很追求物质生活,最最起码也是很注意吃的方面的讲究的。其实

17、很显然,孔子似乎既不愿意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也提倡具备不以贫穷为耻的德操,而我认为,实现了前者,后者的具备与否其实根本就是没有区别的,因此而言,孔子在外部条件上,还不是如宣扬的那样彻底坚决。正如他所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意思就是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可见,孔子本身是贪图财富的,这样的孔子,说难听点,确实是有点虚伪的,而他虚伪的地方不仅仅是表现在贪图富贵却倡导“安贫乐道”,还表现在好多方面。以下来依依介绍孔子“虚伪”的地方:说完贪财,我们来谈谈孔子的“贪权”,孔子在宣传仁德的时候,无不慷慨激昂、清高得纤尘不染,但孔子周

18、游列国,目的很简单,就是为自己谋个一官半职,当子张问孔子如何取得并保持官职俸禄,孔子说:“对有疑问的东西多听多学,谨慎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对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要多看多学,对自己会做的事小心谨慎地做,这样就少有懊悔。言论上少出错误,行动中少有懊悔,官职俸禄就在其中了。”(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意思就是说,要看长官的脸色行事,放弃原则做官,圆滑做人,只要没有伤害到私利。可能是我有些偏激,解读有误,但孔子确实是对等级制度及其推崇的。而等级制度的实质就是特权和官本位,如此一级压一级,一级侍候一级,每

19、个人是上一级的奴才,又是下一级的主子。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社会和权力结构,从底层向上仰望,看见的是冷冷的屁股;从高层向下望去,看见的是奉迎的嘴脸。“官大一级压死人”、“媳妇熬成婆”这种等级既使人压抑得要死,但又让人看到了希望,从而达到奴役百姓的目的。孔子在那个年代虽然提出了“有教无类”这个思想,但是其实他自己并没有做到“有教无类”,他教学生是必须要收学费的,他认为交不起学费的学生是没有资格跟着他学习的。孔子曾经说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就是说,只要带了见面礼我就教诲他。可是,孔子还是把见面礼作为了他教学生的前提条件。孔子那时提出的另一个关于教育的先进思想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

20、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的意思与现今提倡的“因材施教”是等价的,但是孔子真的做到因材施教了吗?宰予在大白天睡觉。孔子骂他说:“朽木无法雕琢成器,粪土堆成的墙无法装饰使之华美。对于宰予,我还能骂什么呢?”(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孔子对弟子的赞扬可以理解,但对咒骂却无法理解。孔子不是会因材施教吗?怎么就不能发掘出一个弟子的长处,反而是恶毒地咒骂呢?其“师德”是值得怀疑的。孔子说话的恶毒还有其他体现,“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口中不离“礼仪道德”的人,居然大骂一个儿童小时候就不懂礼貌,长大了一事无成,说这个儿童老不死,

21、是个害人精,这是何等恶毒的言语!谈到教育,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老师的绝顶聪明,因为他很善于表扬自己的学生,他的表扬倒不一定是真正的表扬,而在于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如此的“炒作”,既抬高学生,更抬高自己。孔子说子贱:“此人真是个君子啊!鲁国如果没有君子,他的君子品德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表面上看,孔子是在夸鲁国的人杰地灵,实际上是在夸耀他自己。子贱是个真正的君子,那么给子贱以君子品德的是谁呢?当然是孔子,他才是鲁国的大君子。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更胜一筹呢?”子贡回答:“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颜回闻一知十,而我听到一

22、点只能推知两件而已。”孔子说:“不如他。我你都不如他的。”(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颜回就是那个其他弟子都跑去听少正卯讲课而唯一留下来,给了孔子面子的弟子。颜回敬爱孔子如父,孔子周游列国时与颜回走失了,几天之后才找到孔子,孔子看到他就说:我以为你遇害了呢?颜回回答说: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先死呢?对这样忠心耿耿的弟子,孔子最为欣赏、推重,并树为众弟子的榜样,这是谁也知道的事情。子贡敢和老师树立的典型比高下吗?当然不敢!孔子还特别强调:你和我都不如他。孔子敢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囚禁在狱中的公冶长,敢于把

23、哥哥的女儿嫁给有争议的南宫适,并不能说明孔子有多高尚,而恰恰是孔子的一种战略“投资”。南宫适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孔子说他“统治者有道,南容不会遭到废置;统治者昏乱,他不会遭到冤刑。”(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可见,南宫适是一个很会“做人”的人。孔子能把女儿和侄女嫁给公冶长、南宫适这样的人,说明只要投到孔子门下就能得到某种保障,因此,孔门就会成为无数学子心目中唯一的“名牌”。这正是孔子超越凡人之处。在孔子的弟子中,敢于和孔子唱反调的是子路,并多次使孔子面露尴尬。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

24、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老天讨厌我吧!老天讨厌我吧!”)如果没有歪心,为何见她,而被子路揭穿后却仍不承认。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可见孔子自夸到了何种程度!所以,孔子经常在背后说子路的坏话,“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子路啊,他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子曰:“衣敝縕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25、孔子说:“穿着破旧衣服,与穿着狐皮貉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惭愧的人,大概只有子路吧?不嫉妒不贪婪,有何不好?”子路终身记着这话。孔子知道后,又说:“这是应该做到的,怎值得满足?”)就算略略表扬一下子路,最终也会以批评结尾。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骞在旁侍奉时,一副正直而恭敬的样子;子路侍奉时,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侍奉时,一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乐了,说:“象子路这样,恐怕不得好死。”)作为一个众人宣扬的“大圣人”,居然骂子路不得好死,可见孔子刻薄到何种程度!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26、!”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说:“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执政,您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孔子说:“一定是纠正名分呀!”子路说:“是这样的吗?你太迂腐了,纠正名分有什么用?”孔子说:“你太粗野了!君子对于不懂的事情,一般都采取保留意见。名分不正当,说话就不合理;说话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法律就不能深入人心;法律不能深入人心,刑罚就不会公正;刑罚不公正,则百姓手

27、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领导做事必须说得通、说话必须行得通。领导说话,绝不随便、马虎。”)这里不仅表现出孔子对子路跟他唱反调的不满,他只希望自己的学生都像颜渊一样生活在他的翅膀之下,还能展示出孔子的迂腐,孔子极其注重“名”。虽然孔子喜爱他的学生颜渊,但与“名”比起来,颜渊就要被抛到一边了,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颜渊死,颜渊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车给颜渊做椁。孔子说:“有才无才,都是儿子。我的儿子孔鲤死时,有棺而无椁。我不卖车步行为他做椁,因为我做过大夫,不可以步行。”)而颜渊死的时候,孔子

28、大呼:“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噫!天丧予!天丧予!”)难道他的“命”都比不上他的“名”吗?当然了,以现如今的多元思想如我般来评判一个几千年前的古人,未免太过苛刻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儒家思想作为数千年了统治中国的主流思想,造成的消极影响也绝不占少数,以上就是我读完论语后对其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地方的浅薄评论,不当之处还望大家不吝指正。范文三:论语读书报告从论语中看现代公共关系思想“公共关系”一词是英语“publicrelations”的中文译称,是指一个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促使组织与相关社会公众的双向沟通,为本组织树立良好公众形象,从而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公共

29、关系于19世纪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公共关系正式进入中国大陆。但在这之前的古代中国就客观存在着类似现代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其时周王室微弱,诸侯虎视王位,争霸天下,黎民生活涂炭。孔子兴私学、弘仁道,以期推行贤人统治,平息纷乱,共赴大同。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行,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实质上就是公共关系活动或对这种活动的评价。论语一书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底子的言论。本文将从“仁”、“义”、“信”、“礼”、“和”这五个组成孔子思想的重要方面谈关于论语和公关思想的联系。1.“仁”与“公众第一”“仁”是孔

30、子继承西周、春秋时“重人”思想,总其大成而创立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精髓,也是社会中处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孔子的“仁”是一种多层次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孔子思想中对正人君子的最高标准,这在颜渊篇中有所体现。孔子对“仁”做出了解释,“克己复礼为仁”、“仁者,其言也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三句的白话分别是“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具备仁的人,言语谨慎”、“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他人”。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仁”是组织需要具备的素养,一方面要体现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要表现互惠的理念。具体来说,组织进行公关活动时,要意识到

31、公众是构成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离开公众再谈公共关系,只能是缘木求鱼。作为具有“仁”的组织,要尊重每一个个体以及个体组成的公众,真正做到“爱人”。孔子在子罕篇中说“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保持人格尊严,重视主观精神,肯定了人的独立人格、意志、价值。此外,孔子还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忠恕之道,这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贯彻“爱人”的原则。公共关系的任务是协调行为主体与各类公众之间的关系,任何公共关系的策划者和实施者都必须始终确立公众利益至上的信条,才能取得成功。公共关系的出发点是先利己后律人,在实施过程中绝不能只顾及组

32、织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内外部公众的利益,更不能把自己不愿做的事强加给别人。美国的公关之父艾维李在他的原则宣言中说过:“公众第一”。从事公关活动强调以互惠为原则。一个组织或机构与和它有关的组织或个人之间不是以血缘、地缘为基础,而是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一个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得到相关组织或个人的支持,必须奉行互惠原则,既要实现本组织的目标,又要让公众得益。当本组织的利益与公众利益产生矛盾时,社会组织应着眼于长远效果,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只有这样,社会组织才能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使合作长久。这种理念并不是说组织不考虑自身利益,而是要求其在制定、实施公关计划以及在解决与公众的矛盾中,尊重公众的意愿和利益,舍弃“一方吃掉另一方”的观念,而是通过协调与沟通,接纳、包容对立双方并求的双方的相互理解共同发展。比如浙江的一家生产“清风”品牌纸巾的企业,一直宣称企业所有的工厂从选址到加工废料的处理,每一步骤都和当地的环保局、工厂周边群众、社会环保组织商量过,充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