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1 ,大小:317.15KB ,
资源ID:567571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757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圆满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 供参考.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圆满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 供参考.docx

1、大圆满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 供参考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一讲 思考题答题 1、你对大圆满前行有哪些认识?堪布仁波切在课前提的两点要求,你自己能否做到?答:1)这个法在藏传佛教中极为殊胜,它汇集了各大传承上师的教言,犹如装满宝藏的仓库般,只要一开启,每个人均能各取所需,得到与自己相应的调伏烦恼之法。所以,能有幸学习这么好的论典,应该是自己莫大的福报。2)两点要求为:一、希望大家学习期间善始善终、圆满传承,明白大圆满前行从头到尾到底讲了什么,每个词句的含义是什么,它所表达的意义自己能否做到这些方面详详细细去思维。二、要修持大圆满前行,不能只是文字上听了、意义上懂了,更需要在实际行动中,把它的内容贯穿于心,

2、通过修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来调伏自己,让自己的相续得以转变,变成一个真真正正的修行人。3)愿我时时祈祷三根本及三宝:“请赐予我加持,愿我学这个法传承圆满,自相续与法完全相应,与往昔持明传承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始终以这种虔诚的心祈请一切出世间圣者,他们智慧的光芒定会照射到自己信心信心的白莲,令其超越一切违缘而绽放,并散发出开显解脱的芒香。 2、解释题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 答:大圆满:是藏传佛教中至高无上的法。谁能通达轮涅所摄的万法摄于自己心中,光明的心与空性的心无二无别,谁就证悟了大圆满。龙钦宁提:传承历史上,大圆满的分类特别多,概括而言,有布玛心滴、空行心滴、龙钦心滴。

3、其中龙钦心滴,是将布玛木扎的布玛心滴、莲花生大士的空性心滴归纳起来的甚深窍诀。前行:修任何一个法,无论是显宗、密宗哪个教派,只要你想得成就,首先必须具备最初的前导,否则,不会有趋入正行的资格。引导文:就像去往某地需要向导一样,我们要想修前行法门,则需依靠本论文字作指引。通过学习它的词句和内容,能明白很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找到真正的解脱方向。普贤上师:华智仁波切对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有极大信心,认为上师与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言教:此引导文是依如来芽尊者口传教科言,不增不减记录下来并汇集成文,是前行教言的一个备忘录。 3、当今时代,很多人不修前行就直奔大法,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修持前行,对一

4、个修行人来讲有何必要?请谈谈你自己的感想。答:这种直奔大法者有时依靠上师的加持,当时感觉不错,似乎通达了密法或禅宗的最高境界,但由于没有稳固的前行基础,尤其是缺乏共同加行中的看破今世,以至于处处贪图暂时的名闻利养,这样下来,修行绝不会长久,最后有些出家人还俗了,有些居士生邪见了,很容易误入歧途。有些人上半生修行非常好,但因为没有打好前行基础,到了下半生,很可能对佛法生邪见,自己尚且无法解脱,更不要说以大悲心去利益众生了。反之,若一开始就把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修得非常圆满,那么上上的功对三宝的信心、利益众生的菩提心、积累资粮、忏悔业障等,自然而然可以显现出来。前行基础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但有此上

5、师显现上不是特别重视。其实,除了个别利根依靠上师加持可速得成就以外,对大多数人来讲,还是需要修前行。修持前行能把基础打得扎扎实实,并完全依此而成就。法王如意宝的弟子那么多,弘法利生的能力如是强,却不会让世人产生邪见、毁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上师合格的传承弟子很谦虚,不会到处宣扬自己证悟了、能看到他人的前世后世。而这一切如法的言行举止,归根结底来源于前行的修持。 4、华智仁波切在造论之初,为什么写那么多顶礼句?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答:为了在造论过程中遣除一切违缘、增上一切顺缘作者作这么多的顶礼句。这些上师具足通达一切万法的智慧与利益一切众生的大悲,而智慧与大悲又是一切功行之根本,所以,这些上师该有

6、的功德都具有了,作者在他们足下恭敬顶礼。作为后学者,通过随学顶礼祈祷这些传承上师,相续中的烦恼通过上师的加持即可遣除,智慧和大悲无形中会自然出现。为此,我们应时常祈祷上师三宝。 5、请详细解释什么叫“三大传承”?为什么要了解这些?你平时是如何祈祷传承上师的?答:1)所谓的“三大传承”,即是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如来密意传:佛陀以无言语、无表示的方式传授诸法,使如海眷属现前了实相密意,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别。持明表示传:持明上师不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法,仅仅以身体的表示,比如直指虚空等,就能使弟子证悟法性,上师的境界全部融入弟子心中。初特伽罗耳传:莲花生大士来藏地之后,依靠语言、文

7、字来口耳相传,令弟子领受法义,依此实修而成就。2)饮水思源,我们一切的改变和证悟,其加持的来源无非包括在三大传承中,因此,对三大传承上师一定要以虔诚信心恭敬顶礼。科学家发明一件只利于今生的东西,后人在使用的过程中,常会随念他们恩德,而传承上师给我们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今生的快乐,而且是生生世世的快乐,有远见、有智慧的人更要有强烈的感恩之心!3)时常会祈祷根本上师,祈祷时观上师为上师诸佛菩萨的总集,三宝的总集。第二讲思考题答题 6、大圆满前行的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是否只是前行法?为什么?答: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共同外加行、不共内加行,以及教言的支分捷径往生法。此引导文圆满包含了释尊八万四千法门的精要

8、,从理论和实修相结合的角度讲,也囊括了两位全知所传下来的论典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和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比如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很多道友也都学过,华智仁波切在窍诀金钥中赞叹道:“如来诸宗无谬具,如此善说前未有。”它圆满具足佛教各宗各派的无谬教言,如此善妙的论典,在人类历史上旷古绝今、前所未有。他还说:“九乘佛皆居此。”所有九乘次第的佛法都居于心性休息中。而这些论典的窍诀精要,全部汇集于大圆满前行中。故本论是一切佛法的精要、一切佛法的总纲,依靠它,今生就能获得圆满正觉佛果。所以不要以为“这个法是前行啊,不一定殊胜”,实际上它具足一切圆满的教言,既可以算是前行,也可以算是正行。 7、本

9、论是华智仁波切怎么样造的?你对此有哪些感触?答:这部论典不是华智仁波切随随便便臆造的,而是他按照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的传授,一字不漏记录下来的。他在结文中也说:“我原本十分精通繁冗的词藻学,也十分善巧绘制诗韵的彩虹图,可这些并非大恩上师的口传教言,故而在我的论中未掺杂自己分别念所造的文字。”因此,所有内容均是如来芽尊者的无谬口传,华智仁波切在其座下听闻二十五遍以后,才汇集成了这一部大圆满前行。古大德的闻法精神与我们确实不同。现在有些人不要说听二十五遍,仅仅听了三四遍,再听就觉得不耐烦了“怎么要讲大圆满前行呀!”这种心态是不合理的。对本论,你也许文字上过得去,但内容不一定完全通达,反复听闻还是必要

10、的。 8、有些人认为,闻思太多了只会增加分别念,故而听一两部法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否正确?请以你自己的体会进行说明。答:这种想法没有必要。在蒋扬钦哲旺波尊者的传记里,说他一辈子听法七百多函!短暂的一生中,很多人不要说七百多函,连七十函也没有;不要说七十函,连七本书的传承也没有圆满过。有些人学一两部论典就满足了,这种心态要不得,学佛应该有强烈的渴求心,不能得少为足。若是世间的妙欲,大可知足少欲,有一间房子就够了,没有必要贪太多,但是对于佛法,应该欲望越大越好学了一本书肯定不行,还要学一本;这法听过一次不行,还要再听一次;五十万加行修了一次不行,还在再修一次、两次、三次佛法是相融相通的,不可能相违

11、,有些道理闻思一次不一定能生起定解,而通过反复闻思或闻思不同法对同一问题的诠释而得能全面的了知,或者以前某些方面不清楚,而其它论典又专门对此进行剖析阐述的,道理越听闻愈明白,这样经验大多数人都会有。第三讲思考题答题 9、发菩提心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请一一说明。你是不是这样发菩提心的?答:一、缘众生的大悲。就是发心利益一切有情,即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二、缘佛果的智慧。就是愿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观察自己,平时行持善法,也常能以这种菩提心来摄持,为此,也随喜并愿更好地行持。但也时常发现无记的状态或不如理的状态,愿皆能完全转为正法,如理以行持大乘佛法。 10、怎么样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请以窍诀的

12、方式阐明。你这样观想之后,自相续有哪些改变?答:我们要这样思维:身处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做父母时,他们都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我、恩宠我,最好的食物先给我,最好的衣服先给我穿,十分慈爱地抚育我成长。但他们虽然拼命地追求各种快乐,却不知奉行快乐之因十种善业,虽然不愿意遭受任何痛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业,为此在轮回之中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我们现在拥有人身的时候,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同时那些迷茫的老母有情生起大悲心,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通过如是观想,确实有对老母有情拔苦予乐的强烈愿望。 11、什么叫做三殊胜?行持善法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你今后能否做得到?答

13、:三殊胜: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行持善法如果不以三殊胜来摄持,善根很容易耗尽,所生果就像入行论中的比喻一样,像巴蕉树果一样,只成熟一次。没有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很容易被贪嗔痴心所摧毁。而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不但功德大,而且善根永远不会耗尽,并蒸蒸日上。因此,所有善行以“三殊胜”摄持必不可少。“三殊胜”应作为有生之年不忘的修法。 12、善行是大是小以什么来决定?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答: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善法功德大不大,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倘若相续中掺杂很多烦恼,对别人有竞争心、炫耀心,即使你修了十三层楼的经堂

14、,这个功德也不大;但若能以菩提心摄持,有些善根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功德无量无边。就像贤愚经中贫女供灯的故事一样,那个贫女费了很大的劲,好不容易得到一点油,发菩提心供灯之后,声闻圣者(阿罗汉)也没办法扑灭。所以,我们平时哪怕有一点点钱财,遇到一点点机会,也应以菩提心摄持来行持善法。比如,自己实在业力深重,没有因缘听完全部的佛法课程,那即使只听一堂课,最初也要发菩提心,中间专心致志地听,最后以圣者金刚语所造的回向偈来作回向。或者,没有钱长期作上供下施,但偶尔赚了一点钱,也可用来买一包奶粉,刚开始时发菩提心:“为了众生获得无上佛果,我用它来供养僧众。”供僧众的时候一心一意,很快的时间就处理了,最后再

15、作一个回向。如此,这件善事就有头有尾了,其功德在你的菩提道路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四讲思考题答题 13、请以教证概述密宗有何特点?请具体阐明密宗哪方面与显宗相同,哪方面比显宗超胜?对此你有什么认识?答:关于密宗的特点,诚如三相灯论所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如颂词中所说的“一义”,是指密宗与显宗在究竟成佛的目标上没有差别,都承认通过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二大资粮,最后能现前色身与法身双运的佛果。然而,在见解、修行、行为、根基方面,密宗确实超胜于显宗。密宗在四个方面胜过显宗,具体而言分别是:()“不昧”:见解方面不愚昧。见解分为胜义、世俗两种,在抉择胜义时,显宗虽

16、然依中观理论承认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如实抉择光明如来藏的本体;在抉择世俗时,显宗虽然承认万法如幻如梦、现而无自性,但并不没有像密宗一样,通达一切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所以在这方面,显琮不如密宗。()“不难”:行为方面不难。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方便多”:修行方面具有诸多方便。密宗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等许多不共修法,生起次第又分有相、无相之别,圆满次第又有风、脉、明点的观修方法,同时,上师们的窍诀开示也不胜枚举。这些方便方法,在显宗经论中并不明显,只是以隐藏方式叙述的。()“为利

17、根”:根基方面是利根。“根”分为涅槃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最根本的是信根。如果对上师和密法有强烈信心,弟子当下即可开悟,这类现象在密宗历史上非常多。密宗揭示的是显宗的隐藏义,若不借助密宗的窍诀,很难以揭示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显宗甚深经典的隐藏义。一个人如果只精通显宗,不可能解释得了密宗;但一个人如果精通密宗,肯定能把显宗讲清楚。 14、密宗有许多不经苦行即证佛果的甚深方便,归根结底主要依赖于什么?你打算如何观修?答: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15、观清净心应避免何种错误观念?这是否唯一是密宗的修法?为什么?请引用公案进行说明。答:应避免将本来不清净的东西强行观为清净。这并非唯一是

18、密宗的修法,实际上一切万法本来清净,显宗了义经典中也提到了这方面的道理。例如,显示维摩诘经就有一个具髻梵在的公案,在大幻化网中曾引用过:一次,佛陀给大众开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当时舍利子听后,心生怀疑:“如果说心净则佛土净,那世尊因地时心岂非不清净,要不然他的娑婆世界怎会如是杂乱秽恶?”佛陀知道他的心念,问:“盲人看不见天上的日月,是日月的过咎吗?”舍利子回答:“不!是盲人自己的问题,非日月之过。”佛陀说:“同样,我的佛土非常清净,只是众生见不到而已,并非如来的过咎。”此时,螺髻梵王(具髻梵天)对舍利子说:“你不要认为娑婆世界不清净,在我的眼中,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清净无垢,宛如自在天宫

19、。”舍利子不相信,说自己所见的全是泥石瓦砾、丘陵坑坎等。于是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呈现出无量的功德。舍利子见后叹为稀有。佛陀说:“我此佛土恒常清净,只不过你没有见到罢了。譬如天人享用同一食物,由于各自福德不同,所感受的味道千差万别,同样,众生因为业力各异,有些人见不到此土功德庄严。心清净的人,才能见到诸法清净。”佛在华严经中也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因此,华严经、维摩诘经、入楞伽经等显宗经典的观点,跟密宗所提倡的观清净心完全一致。 16、听闻佛法的时候,应当怎么样观清净心?请一一阐述不同的明观方法。你会用哪一种?答:按照有些上师的观点,其明观的方法是:要么

20、,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鹿野苑,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五比丘与八万天子,闻法时间观为佛陀成道四十九天后,所传之法是第一转法轮四谛法门。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灵鹫山,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舍利子目犍连等五千比丘、众生主母等五百比丘尼、给孤独施主等优婆塞、萨嘎玛等优婆夷及其他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二转法轮般若法门。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广严城、王舍城、人间天界等不定的地方,传法上师观为要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共同和不共的天龙夜叉等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三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转法轮分别法门。或者可按密宗所说,把传法之处

21、观想为远离一切戏论、无法用语言描述、诸法自性清净的密严法界宫;传法上师观为一刹那于自现获得证悟的法身普贤王如来;闻法眷属观为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为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传法上师明观为莲花生大士;闻法眷属观成八大持明、君臣二十五尊及勇士空行的自性。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为东方现喜刹土;传法上师观为报身金刚萨埵;闻法眷属观成金刚部尊众勇士勇母、男女本尊的自性。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为西方极乐世界;传法上师观成无量光如来;闻法眷属观想成莲花部尊众的自性。 17、什么叫做“本来常有清净轮”?明白这一点,对你有哪些帮助?答:所谓“本来常有相续轮”,是密宗不共

22、法语,意为永不间断。也即是说佛陀没有出世与涅槃,正法也没有兴盛与隐没,一切都是恒时存在,这就叫“本来常有相续轮。”从其中能了知密宗的殊胜性,对修学密法更具信心。第五节课思考题答题 18、请以上师为例,说明一切万法本来清净。并具体分析,上师是三宝、三根本、三身、三世佛的总集。答:上师是三世诸佛之本体。佛在经典中也说,上师是诸佛的化现,其本体与佛陀无二无别。比如佛陀示现涅槃之际,曾对阿难等有缘眷属说:“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这个教证亦可说明,一切具有法相的上师,全部是佛陀化现,与佛陀的本体无有差别,就像大海与波浪的关系一样。关于此理,下面详细阐述:1、上师是

23、三宝的总集。上师身是僧众的本体:上师的身体住于清净的戒律,令无量众生的身心暂时趋入善法,究竟得到无上解脱。这与僧众的特点相同。上师语是妙法的本体:上师的语言宣讲三藏十二部等殊胜的教言,给无量众生的相续中种下善根,最终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与妙法的作用一致。上师意是佛陀的本体:从自性住佛性来讲,每个众生的心与佛陀无别,上师也不例外;从修增长佛性来讲,上师的心已远离一切戏论,恒时住于无离无合、本来光明的境界中,这即是佛陀尽所有智与如所有智的本体。2、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上师身为上师:一切诸佛在引导众生时,化为人的形象进行饶益,这就是上师的身体。上师语为本尊:上师口里说出的语言,如果依教奉行,就

24、能获得成就。这如同修持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本尊而得成就一样。上师意为空行:凡是证悟大悲、空性的圣者佛母,均称之为空行。如云:“空性的虚空中,大悲的妙力任运行持上。”由于上师始终安住于大悲、空性的境界中,故上师的密意就是空行。3、上师是三身的总集。上师身为化身:上师的身体在孩童时代,纵然跟其他小孩玩耍嬉戏,这种行为也能给他人植下解脱的种子;在年轻或中年时,通过转妙法轮,可令许许多多众生感悟获得解脱;最后示现圆寂,能让无量众生感悟无常之理。因此,上师的身体是完全利益众生的一种幻化身。上师语为报身:语言清净和风清净时,在所化清净众生面前所现之身,就是报身。而上师的语言清净,在证得圣果的有情(登地以上

25、)面前,全是与报身无别的一种妙力,这种妙力即是所谓的报身。上师意为法身:上师的心识与法界光明无二无别,而法界光明的智慧实际上就是法身。所以,上师是法、报、化三身的总集,而且上师的三身遍于整个法界。4、上师是在世佛的总集。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中观庄严论释说,如理如法地讲经说法的上师,其实就是佛陀的化身。佛陀不一定以自己身体来佛法,他可以在人面前化为人的形象,动物面前化为动物的形象,地狱众生面前化为地狱众生形象所以在人群中,佛陀一般以普通上师的形象来渡化众生。上师是未来诸佛之源泉:上师讲经说法之后,众生的相续会得以成熟。若没有上师开示,劝众生发出离心、菩提心,未来那些佛显现上也不可能出现。上师是

26、现在诸佛之补外:十方世界的诸佛现在住于清净刹土,上师是他们的补处或代表。因为弘扬佛陀事业者肯定是佛,如果不是佛,一般凡夫人不可能利益那么多众生,弘扬那么大的事业。因此,上师是在世诸佛之本体。 19、惹琼巴梦中去邬金净土时,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对你有哪些启示?答:在梦中,不动佛给大众宣讲了过去诸佛菩萨稀有、微妙的精彩传记,接着又讲了帝洛巴、马尔巴三位上师的感人事迹。要散会的时候,不动佛对大家说:“一切传记中最稀有、最伟大和最动人的,要算是米拉日巴的传记,明天你们再来听吧!”惹琼巴听到几个人私下议论:“米拉日巴尊者如今在什么地方啊?”米拉日巴尊者吗?他不在东方现喜刹土,就在普贤如来的常寂光

27、刹土”他心里暗想:“尊者现在明明是在西藏,为什么说在清净佛刹呢?”后来惹琼巴从梦中醒了过来,那时天已快亮,他心想:“这次到邬金刹土去听法,完全是上师的加持中。那里的人说上师在常寂光土或现喜净土,我人却以为是在西藏,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一样过着人的生活。哪里知道上师早已成佛,与十方诸佛等无有差别,法身遍满宇宙,报身,化身的变化更是不可思议。我们自己业障深重,见圣人亦如见凡夫,真是诬蔑了圣者!”他转念又寻思:“昨夜的梦,不是一个寻常的梦,是空行叫我向上师请法的暗示,我一定要祈求上师宣说稀有传记!”于他向上师请求,米拉日巴尊者就开始叙述自传通过这个公案可知,上师无论于你面前显现何种形象,其本体实则与

28、十方诸佛无别,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度化众生。因此,对上师理认观清净心,了知上师绝非一般凡夫人,只不过因为我们有无明烦恼的病,看到再清净的东西也觉得不清净。实际通过教证和理证来观察,外在的环境也好,传法上师、听法道友也她,全部都是清净的,这是最强有力的事势理。 20、为什么说上师的恩德胜过诸佛?有人认为这只是密宗的片面之词,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为什么?答:并不只是密宗的观点,显宗中也乏其数。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过显宗无垢虚空经的一个教证:“阿难,诸如来非于一切众生前显现,而现为善知识宣说佛法,令播下解脱种子,故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这已经非常明确地说了,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因

29、为在末法时代,如来不可能于众生面前显现,而上师在娑波世界中,可以见解脱、闻解脱的方式跟众生结缘,最后令其获得成就。 21、我们应当怎么样对道友观清净心?这是基于什么理论?请引用教证加以说明。答:应视道友为佛菩萨。闻法道友表面上虽有贪嗔痴等各种过失,但每一个人无不具足如来藏。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云:“一切诸众生,皆具如来藏。”弥勒菩萨通过三个理证成成立“故说诸众生,具有如来世藏”。同时,他们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具法相的善知识,承蒙善知识以方便摄受,拥有听受佛法的机缘,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未来佛。未来佛和现在佛本体上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时间尽早而已。喜金刚二观察续亦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

30、遮,垢净现真佛。”众生本是相好圆满的佛陀,然而犹如天空被乌云遮盖一样,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障蔽了,所以在轮回中显得愚笨、迷茫、有烦恼,实际上若能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马上就可以现前佛的一切功德。因此,我们不要将道友看成是坏人,理当互相观清净心。 22、在闻法时,什么叫做法器之三过?此三过如何依次障碍闻、思、修?你平时具有哪些?今后打算怎么做?答:法器三过: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听法三种过失,依次障碍闻、思、修:第一种过失,是障碍闻慧,耳朵若没有好好专注,佛法不可能听进去;第二种过失,是障碍思慧,如果一点都没有记住,已经全部漏光了,则无法如实地思维法义。第三种过失,

31、是障碍个修慧,若杂有贪嗔痴烦恼,修行的智慧就无法现前。第六节课思考题答题 23、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五个阶段?其各自有什么特点?请以比喻一一说明。答:闻、思、修、行、果五个阶段。一、闻听闻佛法。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有些野兽酷爱听琵琶声,猎人为了将其捕获,一个人弹奏乐器以吸引其注意,另一个人则乘机向它射毒箭,可它根本不发觉,仍旧怡然专注地听着。同样,我们在听受佛法的过程中,无论在上师面前还是电视面前,也要力求做到如此全神贯注,对法一定要有极其虔诚、纯洁的信心。二、思思维佛法。听完上师所讲之法后,理应逐字逐句地思维,就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羊到春天,褪旧毛换新毛,人们把旧毛从下到上全部剪光,绝不会留下一只前腿或后腿不剪。以此说明,我们在思维法义时,要将上师所讲的道理全部细细分析,没有什么好取舍的。三、修观修佛法。观修的时候,应该像愚人品尝美味一样,有感觉却说不出来。愚人吃酸甜苦辣的东西时,明明品尝到了味道,决定有这种感受,但就像哑巴吃糖一样表达不出来。我们修行也应该如此,譬如观想“人身难得”,若只是绝思绝虑,闭目坐一会儿,这不会有什么收获,理应再三思维人身怎么样难得,从而找到一种感觉,这时候才算尝到佛法的美味。四、行行持佛法。行持时,应当如理如实地做到,而且一定要有强烈意乐。就像饥饿的牦牛找到一片草地,它会饥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