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1.63KB ,
资源ID:56680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680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化创新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化创新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docx

1、#文化创新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人教版文化生活(必修三)第五课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题。【课标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设计理念】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状况为主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3、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4、重视知识的构建和形成。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材分析】1、

2、内容分析本框题分为“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三个框题,主要阐释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等问题。其中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2、知识发展过程分析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了第三、四课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之后,必需解决文化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本节课以社会实践为中心阐释文化创新很好的回答了这些问题;立足社会实践、关注最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又为下一节课“文化创新的途径”奠定了基础。3、知识学

3、习意义分析 学习本节课,不仅能使学生在知识上对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初步树立实践观点、群众观点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创新的相关知识,但没有深入的学习文化创新。第三、四课学习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已经初步涉及到了文化创新,但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本节课要运用鲜活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创新,进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哲学知识,因此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本次授课对象为厦门学生,师生间较为陌生,这给课堂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因此,要做好教学预设工作

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新的主体。2、能力目标通过对陕北民歌变迁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设置“文化创新与普通人无关”等疑问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文化创新我参与”环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实践观点,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树立群众观点,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的文化需求,虚心向人民

5、群众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2、教学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利用“阿宝现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陕北民歌发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全面突破重难点。利用“十一五”文化创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文化创造、创新者。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4、案例教学法。利用“陕北民歌”贯穿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流畅。【学习方法】1、探究性学习法。整节课以学生的探究为主,突破重

6、难点,构建知识体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合作学习法。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以陕北民歌发展变迁为载体,探究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作用和主体,并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3、自主学习法。上课前按照学案的要求预习课文,阅读学案资料,初步思考探究问题。【教学思路】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加上学生哲学知识欠缺,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我以陕北民歌的创新发展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通过音频、视频等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创设多个情境,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开展课堂学习活动,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使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再一次的升华。整个教

7、学过程设计为 文化创新 我体验(感知文化创新的实例,初步思考文化创新。)文化创新 我思考(以陕北民歌为载体,全面突破知识和能力目标。)文化创新 我参与(以“十一五”文化创新成果为载体,突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文化创新 我感悟(学生谈收获,及时检查教学成效。)等四个环节。【教学过程】课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0.102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案 板书设计第五课第一框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实质 源泉动力文化发展 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 促进 推动 主体 人民群众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文化创新我体验课前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郭兰英)。你知道这

8、首歌的名字吗?本世纪又有一位男歌手重新演唱了这首歌,使得这首歌再次红遍大江南北,你知道是谁?(阿宝)播放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阿宝)。出示资料:阿宝对演唱这首歌的解释。阿宝为什么能让这首歌再次红遍大江南北?归纳出文化创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认真欣赏两个版本的陕北民歌,寻找不同点。初步认识到阿宝对陕北民歌进行的改动属于文化创新。思考文化创新与文化交流、传播、继承、发展之间的关系。初步思考什么是文化创新,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等问题。自觉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使用熟悉的歌曲导入新课,使学生感觉到文化创新就在生活中,拉近学生与教材知识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觉自主的进入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文

9、化创新我思考播放视频音频:陕北民歌及其发展 (教师解说)(1)陕北民歌介绍。(2)封建时代和军阀统治时期。(3)抗日战争时期。(欣赏东方红南泥湾等)(4)社会主义新时期。(欣赏歌舞剧山丹丹)出示合作探究问题(1)不同历史时期的陕北民歌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2)陕北民歌从远古时代一路走来,有一种力量推动者它不断创新,你能发现吗?这种力量是如何推动的?请举例说明。(3)有人说:民歌只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娱乐,对它进行创新没有太大的价值。请举例说说你的看法。(4)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为陕北民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有人说,文化创新是文化工作者的事,与普通人没有关系。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

10、理由。指导学生开展活动(1)指导学生划分合作探究小组,确定记录员和中心发言人。(2)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学案上的材料及教材。(3)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展开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协助解决小组探究中的难题。(4)对学生发言进行科学性激励性评价。1、欣赏不同历史时期陕北民歌精彩片段。比较陕北民歌在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进而思考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作用和主题等内容。2、各探究合作小组根据教材、学案中相关资料及自己搜集的事例,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提出本组独到的观点,由记录员记录。3、开展组际交流。探究合作小组交流讨论,相互之间提出问题,共同解决提高。4、各探究合作小组最终确定本组发言提纲,由中心

11、发言人展示合作探究成果,不足部分由本组其他成员补充。本环节为教学的重难点所在,通过“陕北民歌发展”这一条鲜明的主线,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体验文化创新的作用、思考认清文化创新的主体。教师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中体验“学习主人”的快乐。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将外部激励内化学生的自我激励,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文化创新我参与播放视频:辉煌十一五之文化创新(“十一五”期间,国家非常重视

12、文化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方面发展,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动力。)出示问题:1、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十一五”期间,我国为什么将文化发展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文化创新要从我做起,你准备怎样做?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对学生回答做出科学性评价,结束本节课知识的学习。1、欣赏视频资料。体验文化创新的作用和必要性。2、认识到当今时代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3、思考如何才能成为文化创造者创新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再一次提升,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认识到当今时代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关注人民群

13、众的利益需求,努力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创新者。文化创新我感悟引导学生谈收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纠正提高。 自由发言,谈一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通过学生的发言,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一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提高。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福建民歌的发展现状,并为其创新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 邱玉杰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具有了社会调查、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与追知欲,能够在教

14、师主导作用下,以协作探究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播方式,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交融的现象已有一定的认识,部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深,忽视自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对身边的传统历史文化视而不见,这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很不利,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由社会调查实践到感悟传统文化,由理解传统文化再到实践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内容简介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围绕材料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对待

15、传统文化的能力。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倡导“以学生为本”,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贯彻新课程这一理念。这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把课堂教学作为老师与学生互动与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材的知识和体系;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内容具有现实性、生动性;通过新旧知识联系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迁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涵义。2理解传统文化

16、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重点、难点: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传统文化的特点及要与时俱进的意义。教学方法:“情境问题”互动教学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结合的方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提问:这首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有

17、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观看青花瓷歌词。(二)新课一、什么是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含义学生活动: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活动总结、概念阐释: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教师强调:(1)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2)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3)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5)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2.传统文化的继承观看图片从中归纳出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在几个方面?播放八组图片,学生总结并完成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表现活动总结、教材梳理:

18、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例子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学生概括传统文化的特征: 1.传统文化的特征(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A.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稳定性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相对稳定性(2)继承性(3)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中国的传统节日典型(春节)(放鞭炮、贴春联、压岁钱等)。图示:中国二十四孝小小辩论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19、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思考:1、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为什么? 2、传统文化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学生两大组讨论回答:一组是正方观点“传统文化是财富”; 一组是反方观点“传统文化是包袱”。2.传统文化的作用总结: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

20、展的(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消极作用。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2)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4.正确态度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辩证认识,移风易俗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学生活动:列举一些积极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忠、义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三)、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学生谈今天的收获(四)、巩固练习(见学案)

21、含义表现特点作用意义态度(五)、板书设计传统文化的继承(六)、布置作业在“洋”节盛行的今天,该如何过好我们的“土”节?请你结合自身实际从传统节日这一角度,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反思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 邱玉杰本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主要围绕传统文化三个方面: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在处理上尽量简化,淡化知识掌握,重在感受。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完成了设定的目标。“情境问题”互动教学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结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激发了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文化内容重在感

22、受,结合基本内容我准备了大量的感受性材料。借助二十四孝的图片及相关内容作为启发性材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启发作用。达到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确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研究目的。在本课中我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考。作为互动教学,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歌曲的形式导入,选材取自周杰伦的青花瓷。主要是考虑到这样几点:1、周杰伦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开创了华语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先河,成功的把传统与流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其整个音乐风格与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传统文化的继承”非常吻合;2、青花瓷的歌词,潜藏着许多传统文化的“基因”,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援用大量古诗词的典型意境与词语,营造出一种

23、古典的氛围。如“帘外芭蕉惹骤雨”,中“惹”字的韵味,沿用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用的手法,与杜牧的“听夜雨冷滴芭蕉”意境相像。让学生还没学习本课的内容,就已能切身感受到继承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3、新课程教学理念有“四个贴近”的原则:即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周杰伦歌曲非常受学生们的喜欢。设计辩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更充分的参与课堂,真正当课堂的主体。通过辩论,促使思维碰撞,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更全面、客观的看问题,学会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继承观。通

24、过这次公开课的开设我在教育理念上又有进一步的认识和转变。作为老师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中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可以说给他点“阳光”,他就能“灿烂”。关键是很多时候教师成了“课霸”, 很少在课堂上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一方面是习惯、观念问题,可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能力问题。学生被“解放”后,教师可能就会“驾驭”不了课堂,学生展示出才华,教师可能会感到没面子。实际上,一个有眼光、负责任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成长感到骄傲。面对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应时刻倍感压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带出人格自由、精神独立、文化厚重、做事大气的学生。上一节好课不容易,成为一个有个性、有思想、有能力的教师更难。我想通过这节课我对自己在教育的追求和方向上有进一步的明确。也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