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9.08KB ,
资源ID:56591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591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学的自信与超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学的自信与超越.docx

1、文学的自信与超越文学的自信与超越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变成了世界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文学也被迅速地推到了世界文学的聚光灯下,与各国文学展开了彼此面对面的交流。经历了新时期30年的改革开放,这种交流既水到渠成,同时也难免躁动与误读。2006年,德国汉学家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的评价即是个典型的事例。此后,面对着世界文学的庞然大物,“唱高论”与“唱衰论”论争不已,非常激烈。这种激烈的理论争鸣,不但澄清了有关中国文学的若干谬见,而且还高度自信地昭示了它的独特存在,以及是如何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和未来的。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性地证明了中国当代文学正在自信地迈向

2、世界舞台,其中,有多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中国论文网 /5/view-4338840.htm一、人之表现的自觉 高尔基所提出的“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在新中国的不同历史阶段都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更使我们意识到:文学对人的表现应该是自由的、全方位的。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文学对人的表现也经历了一个由规范到开放的过程,至新世纪文学才真正地实现了人之表现的自觉,如历史的天空、大漠记、英雄时代、张居正、秦腔、湖光山色、蛙、你在高原等作品,从梁大牙和陈墨涵、孟八爷和猛子、史天雄和金月兰、张居正和万历皇帝、张引生和白雪、暖暖和旷开田、姑姑和宁伽等人来看,在表现对象方面获得了空

3、前的自由,从底层的芸芸众生到高居权力之巅的皇帝,从柔弱的小女人到乡村奉行男权主义的粗蛮的庄稼汉,从不同职业、三教九流到新兴的社会群体,等等,中国文学以庞大的触角,几乎囊括了当今社会方方面面的人物。 同时,人又是复杂的,这些作品仿佛人性的解剖书,不但静态地摹写了主人公的社会属性与生物属性、自然属性,而且还不约而同地探讨了各色人等的共同人性;不但深刻地摹写了人的本质,还抽象了人类本性的多层次性,从而深刻地展示了人性的多姿多彩;而且还动态地描述了在不同的环境之下人性的蜕变与毁灭的过程,在小引中,鲁迅曾这样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挖掘:“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者在堂

4、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人在所揭发的污秽中阐明那埋藏的光耀。这样,就显示出灵魂的深。”新世纪文学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在不同人物性格的混融中,色彩缤纷地展示人性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悖论及其辩证法,上述这些人物形象,就成了复杂人性的标本,也“解密”了复杂人性的内在构成。 在对人的不同角度的切入中,人的丰富性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但中国当代文学对人的表现并非停留于此,而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以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为鹄的,立足于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在对人的立体的展示中,又担当了更为崇高的使命,凸显了深刻的中国品格;还通过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与碰撞,从而个性化地实

5、现了与它的深度融合。 二、价值建构的自信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形形色色的价值取向不断地蛊惑着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在质疑和变奏中,中国文学不但在新世纪初步地建构了独具特色的价值体系,而且还指向了广阔的未来。从获得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的大河遗梦、天高地厚、星光下的乌拉金、国家订单、雪豆、银狐、L形转弯、家乡的泸沽湖、非常小子等作品来看,它们概略地描绘出中国文学价值体系的轮廓,也形成了个性化的、多层次的价值探求。 1. 正统价值。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要求作家具有鲜明强烈的社会主义价值意识和崇高的审美理想,要以广阔的胸怀、磅礴的气势、绚丽的色彩

6、去描绘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排除干扰、战胜困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天地的光辉历程,要表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真理。由于强烈的政治性和时效性,“正统价值”容易触及当代社会某些敏感的、尖锐的矛盾、问题甚至阴暗面。这就需要作家站在党性立场,具备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感,勇敢地干预生活,不受其迷惑,也要防止“主题先行”的概念化与公式化。这类作品通常会以直面现实的“巨大勇气”和意识形态表现的重要性而得到肯定拔擢,也会遭到“固守传

7、统”的批评。 2. 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旨的正面价值。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遍的表现形态,要求作家在书写正统的价值之外,还要以历史的、世界的、现代的眼光审视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所取得的辉煌业绩、为人类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所创造的丰富、灿烂、深厚的华夏文明,她的聪明、勤劳、俭朴、坚强、英勇的子民,她奉守和平、不屈外敌、学习先进的精神;审视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百年(1840-1949)革命,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改革开放的大手笔与大气魄,加入世贸、积极应对全球化、成功申奥等世界形象的塑造;审视以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际关系,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8、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审视生活变迁、个人的命运浮沉、心灵的净化等历史逻辑、社会规律及时代发展趋势。与“正统价值”的表现相比,“正面价值”更能包容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学。总之,以民族复兴为主旨,当代文学又充满了凝聚力。这类作品因参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工程而颇受意识形态推重,也因表现的广泛性和多样化,获得人们高度期许,茅盾文学奖也因此有了更宽泛的思想标准和评选对象,如长恨歌最终获奖,就得益于评委会能突破对“正统价值”的狭隘理解。 3.“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追求。当代中国所进行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文学实践,最终目的在于解放“人”,使“人”能够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人”

9、的解放主要是以以上的论述为基础、有序地升华的。脱离当代文学的具体性来奢谈“人”的最高追求,或者止于当代文学的具体性而取消“人”的最高追求,都是无意义的,茅盾文学奖与“主旋律”价值也在互动中促进这类作品的涌现。 总而言之,中国文学的价值建构还是坚守真善美的本位,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基本质素,辩证地汲取了其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还以肯定性价值为基础,以批判性价值为杠杆,并在特色与普遍、个性与共性的结合中,表现了这样一幅图景:它根植于当代文学实践,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对话于世界的多样性,从而自信地显示了它的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 三、艺术创造的自然 自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一直存在着一种巨大的精神焦

10、虑,这便是“影响的焦虑”;摆脱影响、寻求创新,一直是“新时期”文学潮流变更迭现的内在动力;从最早的现代派与伪现代派的争论,再及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等,都在殚精竭虑地突破中国文学的表达技术。这种“追新立异”尽管付出了“必要的代价”,但也从语言、思维、结构等多个方面促进了它的艺术开放。 经过了20多年的躁动与历练,新世纪文学的艺术创造开始走向圆融与自然。无论是了一容的挂在月光中的铜汤瓶、冯艺的桂海苍茫、刘醒龙的天行者,还是李洱的花腔、杨志军的藏獒、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莫言的檀香刑、曹文轩的细米、李东华的猪笨笨的幸福时光,以及娜夜诗选、喊山、山南水北等作品,我们都可以看到别样的艺术形式旗

11、帜飞扬。它们风华正茂、姹紫嫣红、百花齐放、风采依然。如果从艺术层面来看,这些作品已超越了学习、模仿而进入到了自我创造的阶段,走向内在的自然。 这种自然化主要表现为艺术样式的平等化。经过了30年的探索,在文学作品中,已经不可能只存在某种单纯的艺术表现技巧。它们不断地融合、碰撞、交流,从而发生现代转型,变得更为复合化。我们很难找出西方的黑色幽默、印象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某种艺术手法在某部作品中独占风骚,也很难界定某种原汁原味的艺术手法。它们与中国的传统表现技巧混合在一起,不同比例地进行搅拌,创新成了今天某种难以归类的文学样式。而且,无论是表现对象还是作者的艺术选择,在应对现实的需要

12、中,他们都展开着公平地竞争并实现了良性的循环。 还有艺术样式选择的自主化。尽管来源于市场的压力以及订单写作,可能会对某些艺术形式的选择形成冲击,但在根本上,艺术样式的选择还是源于创作对象之需要,以及与创作主体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等因素之切合。艺术形式与表现内容在对话中实现了良好的协调;在不同的艺术样式之间,也通过“多方会谈”,以对话的形式抉择着其起承转合,从而使创作的主体和对象找到了双方融合的最大可能性。 在与科技、现实和其他学科的结合中,艺术样式自我增值能力也得到了根本的强化。它们不再是被动的和封闭的,而是在作家的动态运用过程中,不断地获得了灵性,在裂变中不断地自我创新,甚至达到了主体化的高

13、度。当然,新世纪文学艺术创造的自然化并不是无序的,在具体的文学实践中,它形成了这样的流向以新现实主义艺术为主体,以其他技巧为先锋的艺术探索潮流和差序格局。也可以这样认为,中国文学的飞速发展,使艺术形式也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全面走向变革,并显得越来越大气、娴熟,在多个方面实现了中国立场与世界因素、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本土化与民族化的多重超越;并在终极意义上开启了中国文学的艺术之门,生动地建造了自我的主体哲学。 任何文学的变革都是没有止境的,新世纪文学通过艰难的探索,终于获得了自我的信心与尊严。任何时代的前进,也会给文学带来崭新的机会与挑战,与时俱进是保持中国当代文学繁荣昌盛的内在动力。就让我们在当前的民族复兴与文学复兴的际遇中,满怀热情地期待着:壮丽多彩的文学正在前头。 注释: 鲁迅: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32页。 冯宪光:文学价值的追求,四川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 任东华:真相、局限及意图实践的可能性关于茅盾文学奖的“思想标准”及其它,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责任编辑 陈善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