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7.46KB ,
资源ID:56559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559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学考试复习资料12.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学考试复习资料12.docx

1、社会学考试复习资料12第一章 社 会1、社会构成要素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条件。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1)a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产活动的方式。b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c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2)a人口是特定地域内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b人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3)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社会的基本特征(1)群体性: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组成社会的人是靠在生产中的分工关系结成的,人们之间通过不同的关系结成不同的群体,从而建成构出社会。(2)制度

2、规范性 群体生活决定了制度规范出现的必然。行为规范和制度以约束人的行为、协调群体生活。人类与动物社会的制度区别是其精细性、创新性。(3)系统性 人类社会是由许多部分或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社会系统各要素、部分和子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4)能动性(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重要特征)人类及其社会能够不断地发明并调整社会系统的各种问题,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改造社会。3、社会的功能 (1) 整合功能:社会整合的主要功能包括五个方面 文化整合 规范整合 制度整合 意见整合(2) 交流功能:a社会创造了人类交往的工具,提供了人类交往的场所、条件和规范。人类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满足生活、感情的需要,繁衍

3、与发展人类自身b导向功能:社会通过统一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各种社会制度,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向并确定其思维定势。c继承和发展的功能:人类创造的文化通过社会得以继承和发展。4、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社会体系基本组成部分间的有机联系。 社会组成部分的特点及内部联系因社会不同而有别。 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制度(1)1.社会地位的含义: 任何具有从社会角度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位置。 社会地位通常根据财富、声望、权力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多寡作出的社会排列。 2.社会地位的意义: 一个人的地位决定了他在社会上生存的地点及其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方式。 3.社会地位的分类

4、先赋地位或既得地位:性别、年龄、种族等社会强加给我们的地位。后致地位或获得地位 :使自己成为大学生、艺术家、律师罪犯宗教徒等。(2)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的含义:为社会所期望和要求的、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2社会角色的意义: 社会角色是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人们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3、地位与角色的关系a社会角色决定于社会地位。b每个地位不仅有一个相关角色,而且有一组角色(角色丛)。c群体(第六章详细讲解) 广义:人们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 狭义:与正式的社会组织相对立的社会群体,一般又称为基

5、本群体。(4)社会制度(教材第八章) 社会制度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规定了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每个特定角色的权利、义务及行为方式。 社会制度是社会结构中稳定而重要的组成部分。5、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称。基本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在社会结构中揭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具体的社会关系:社会学从多种角度区分社会关系的类型。从社会关系的主体划分: 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从社会关系存在的形态上可分为: 静态社会关系:指社会

6、关系的构成模式。 动态社会关系:指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模式,也称社会互动。从交往的密切程度上分为:初级关系(首属关系):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最初接触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 次级关系(次属关系): 是以事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按照社会关系矛盾的性质分为: 对抗性关系:交往双方的利益不一致,发展方向完全相反。 非对抗性关系:交往双方的根本利益一致、发展方向大致相同,但局部和眼前利益上有不一致之处。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区分为: 血缘关系:是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地缘关系:是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7、6、转型社会(1)转型社会与社会转型 转型社会:发生结构性调整转变的特定状态下的社会。转型社会具有有别于常态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转型: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2)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 社会分化:社会结构系统不断分解成新的社会要素,形成新的结构及功能专门化的过程和现象。分化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一是群体类别增多,导致社会异质性增加。 二是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拉大,不平等状况发生变化。社会整合: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将社会结构不同的构成要素,互动关系及功能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高整个人类社会一体化制度的过程。社会结构分化与整合的意义 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与整合是转型社会转型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根本动力。7、中国社

8、会结构的演变中国社会自鸦片战争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变化主要集中在社会结构变迁、变革、转型和发展。社会结构变化的四个转折点: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章 文化1、文化的界定(大致有四种类型)与自然相对应:凡属人类创造的事物都是文化。 辞海:“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把精神与物质相对立:只有与人的精神相关的创造物及其表现形态(制度、组织等)才是文化,不承认有“物质文化” 典型表述“精神文化” 。 强调人类的内在意识和观念: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或社会的观念形态。毛泽东:“一定的文化是一

9、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文化多指教育程度或文学艺术。 这是一种更狭隘且带感情色彩和价值评判的用法。2.、文化的特征非自然性: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非自然存在, 它以非自然的方式去约束、规范人类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自然行为。 超越性(又称为习得性): 超越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由人们后天习得并创造的,而不是通过生理遗传获取的。 超个人性(又称为文化的共有性):文化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创造的,是为一个社会成员共同遵循和接受的。 复合性:很多文化现象既是包含有物质文化的成份又包含精神文化的成分,或者说是多种文化成份交融并存的,是一个复合体,单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不存在的

10、。 象征性:文化现象往往除了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外还有更多广泛的意义。传递性或传播性:文化一经产生就会扩散、传播,被模访被利用。3、文化的功能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上的区别。 文化塑造个人人格,实现人的社会化: 对个人来说,自我和人格要靠文化来塑造,思想和行动要靠文化来指导,意义和价值要靠文化来赋予。对群体而言,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为整合的作用 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材料与蓝图。有了文化,人们便有了行为标准。文化也使人们相互间的行为功能协调和相互配合。对社会而言,文化起着社会整和和社会导向的作用(1)社会整合维持社会秩序 文化整

11、合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整合。价值整合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文化整合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2)导向功能推动社会进步 导向功能主要包括提供知识、协调社会管理工程、巩固社会导向的成果 文化的负功能(文化滞后和负文化): 在文化变迁过程中,各部分变化的速度并不相同,文化的滞后部分对于整体所发挥的功能是非整合的负向功能。文化总体中存在着许多亚文化,这些亚文化是负文化,如犯罪团伙及其组织等,其发挥的功能对整个文化来说也是反向的非整合功能。4、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文明的含义:中国古籍:“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文明是光彩明亮的意思。 西方:“文明”一词源于拉丁文 civilis ,含有“

12、公民的”、“社会的”意思。后经长期衍化,其含义为人类社会将要达到的那种有教养有秩序的公平合理的高级发展阶段。2、文明与文化的关系 联系: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的进步有赖于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必然促进文明的进步。 区别:第一,文化现象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才出现的。文明是较高阶段的文化。 第二,文明是褒义词,表示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文化是中性词,不蕴涵价值判断,无所谓好坏。一、价值观1、价值观的含义:值观是一个社会或群体中的成员所共有的区分事物好与坏、对与错、有用与否、可欲不可欲、可行与不可行的观念,它是决定该社会或群体的理想和目标的一般的和抽象的观念。2、价值观的

13、特性:不同社会的价值观有差异,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价值观基本上是一致的。3、价值观与行为的关系:价值观一旦形成,往往成为限制人们的创造性行为的观念力量。 4、价值观与道德观: 道德观是人与人关系中好与坏、对与错的标准,是善的意识的集中体现。 凡是危及他人利益,造成他人痛苦和不适的行为往往都被看做是不道德的。价值观的外延则比道德的范围更大。它不仅指涉“善”、“正义”等道德观念,而且包括“真”、“美”等知识标准和艺术理念。价值观既能指导人与人的关系,又能指导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 5、价值观在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文化的其他要素都是围绕价值观展开的。规范是价值观的具体化和外在化。符号和意义体系是价值观

14、的客观化表达形式。物质文化是价值观的物质载体。二、规范1、规范的含义: 社会学家把对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应该怎样行动、思想和感受的期待叫做规范。 2、规范与价值观的关系 区别:规范是特殊的、具体的、受特定条件限制的,价值观是一般的、抽象的,而且常常是判断规范的尺度。 联系:规范在通常情况下和价值观是一致的。但也不总是这样,尤其是在社会大变革时期。 3、规范的主要内容(1)角色 规范总与具体的社会身份和角色相联系,是角色的实际内容。一个人占有一个社会身份,就要扮演与之相适应的角色,也就是按这个角色的规范去行事。 (2)习俗 社会习俗是一种没有强烈约束力的规范。 社会习俗是集中体现的群体规范,它最能反

15、映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道德 道德是那些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 社会习俗指导着人们在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前提下按常规行事,而道德则是要限制人的行为,使之不能在个人发展的同时侵犯他人的利益。(4)法津 A、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或其他具有绝对权力的机构颁布的人类行为规范。 B、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联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必须严格遵守的、限制人们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准则。 触犯了法律和道德规范,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区别:法律是具体的、特殊的,具有由成文法典所表述出来的明确的行为界限,并配合有标准化的制裁措施。 道德规范则是相对抽象的和一般的。 法律在总的倾向上和道德态度总是一致的,但有时

16、也发生矛盾。比如情、理与法的冲突。 (5)规范的不同层次的关系 A、角色规范指导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行为选择。 B、社会习俗指导着人的群体行为,促使人们形成群体的认同感和内聚力。 C、道德指导着人们在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的行为选择。 D、法律则严格限制人与人的冲突关系中的过激行为。 三、意义和符号 1、意义 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解释。 只有那些与人的生活发生联系并被人知觉的事物才对人有意义。 同一事物对于处在不同环境中的个人会有不同的意义。 随着人类的知觉手段和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延伸,被纳入人类生活的环境因素越来越多,人与人的关系结构越来越复杂,人类的意义体系也变得越加庞大。

17、2、符号(1)符号的含义 符号是指为社会认可的、代表其他事物的任何事物。 符号是人际交往和社会整合的工具,是文化表达和意义象征的媒介。 (2)符号的特点 A、代表性不仅可以表示具体事物,而且可以表示抽象概念 B、任意性 符号与其代表的事物没有必然联系,可自由创 C、符号是人类创造的 符号非先天遗传,是通过后天的习得与继承的。(3)符号的组成部分 A、能指 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即符号自身,比如,语言、文字、数字、图画、表情、姿势、仪式等。 B、所指 被代表的事物,即符号的意义,包括人、物、事件、情感、观念等。两者的关系是社会约定的,而非事物自身固有的。 (4)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符号和意义之间存在

18、着某种一致性,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5)符号与信号 A、信号的特点 第一,信号与其代表的事物之间具有因果逻辑关系,具有自然的属性第二,信号与其代表的事物之间通常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B、符合与信号的区别第一,符号是人类创造的,符号的应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第二,符号与信号的本质区别:信号没有符那么宽广的能指范围。第三,符号不同于信号,信号活动离开了一定的时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了。四、社会关系与社会组织 社会关系是价值观、规范、符合和意义产生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社会关系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创造文化的基础。 社会组织是保证社会关系运行的实体。五、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实际

19、的和艺术的人造物体,它反映了非物质文化的意义。 包括:机器、工具、衣服、房屋等等。 5、 文化的分类一、根据文化所包括的内容的性质划分1、二分法: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精神文化又称非物质文化,指一切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三分法 (1)表层(物质技术层)经过人类作用的第二自然物。即在自然物上打上的人类意志和活动的印记,所反映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2)中间层(心物结合层) 指人类精神产品的非物质形式的对象化。如:组织、制度等。有人将这一层次的文化称为制度文化或行为文化。 (3)里层(心理层) 包括人的价值观、心理状态

20、、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信念、民族精神等。 有的学者将这一层文化称为“深层文化”,它们是文化研究所关注的主要内容。 二、根据各种不同的文化在整个文化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划分 1、主文化(主流文化)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在封建社会,儒家文化曾经是中国的主文化。在美国,西欧的移民文化是主文化。 2、 亚文化(副文化或次文化)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美国社会中的印第安文化、黑人文化,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 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主文化与亚文化是能够共存共荣的,两者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关系。但在

21、一定条件下,主文化与亚文化也有可能互相排斥或者发生相互转化。 3、反文化 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对待主文化与反文化的态度: 依文化本身的性质 凡是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化,不管是主文化还是反文化都应当得到肯定;反之,则应当予以否定。三、根据文化所包括内容的复杂程度和范围的大小划分1、文化特质 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最小单元。文化的差异是通过文化特质体现出来的。既包括物质产品,又包括非物质产品。 2、文化丛 功能上相互整合的文化特质群。 文化特质往往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与其他的特质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类历史上,

22、一种文化特质产生出来后,伴之而来的会产生许多相关的文化特质。 3、文化模式 相互关联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结丛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 文化模式构成了某个民族或社会特定生活方式或制度的基础。 文化模式的表现形式: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模式。 日本文化、中国文化、美国文化等 一种具有独特特征的地域性文化 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 一种更大范围的跨国区域文化 西方文化、东方文化、海外文化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一种主题,一种主导观念,把各个分散的文化元素组合起来。 文化模式揭示出: 任何文化的发展变化都不是孤立的。都在功能上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的一致性,任何文化元素如果不

23、和一定文化模式相适应就不会被该文化模式所接纳;作为一种民族的文化模式都是围绕着一种中心观念而形成的,只要这种中心观念不发生变化,那么整个文化模式就很难发生变化。 四、按文化存在的地域范围划分为中心文化与边际文化 中心区是一种文化的发源地,保存着该文化最纯粹的东西。 在边缘区,中心文化的特征逐渐减弱,外来文化的影响较中心区强,两种文化逐渐混合成一种既非完全中心区的文化,又非完全外来文化的边际文化。五、按文化的价值划分 1、评比性文化 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比较容易鉴别其价值的文化。 2、非评比性文化 非评比性文化(又称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这类

24、文化多与人们的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相联系。六、根据体现的方式不同划分 1、理想文化 理想文化体现在人们声称所信仰的价值和规范中。 2、现实文化 现实文化体现在人们实际言行中 理想文化和现实文化中的差距是造成文化紧张的原因之一。6、文化的一致与差异一、文化的差异 :就是文化的多样性或相对性。 在空间上表现为不同国家、民族、社会集团、社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在时间上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二、文化的一致 尽管文化具有巨大的多样性,但世界上各种文化之间还是存在着显著的一致。 文化的共同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精神的统一 2、群体生活的需要 3、共同的问题 4、有限的解决方法 三、民族中心主义

25、 认为自己的群体在其中是一切事物的中心,每一个群体,培育本群体的骄傲和虚荣,吹嘘自己的优越性,抬高自己的神威,在客观上或有意识地轻视外界的人。 评价: 民族中心主义在温和的形式下是有益的,但是发展到极端,就会形成种族中心主义。四、文化相对主义 指不主观武断地用一种文化标准去衡量和评判另一种文化。 从文化相对论的视野看,人类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种文化只有在它特定的意义、态度、价值和自然社会背景下才能被理解和解释。 五、文化的未来 文化的未来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背景:以西方文化或者说工业文明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做为一种强势文化向其它文化渗透漫延,使得世界各地

26、的文化都有向工业社会的规范、价值观、社会结构发展的趋向,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极其相似的人类文明而不是相异的多样化的文明。 7、 文化的运行一、文化的积累与传递1、文化积累与传递的含义: 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积累起来的文化成就的基础上,吸取原有文化的积极成果,同时总结新的认识和新的实践经验,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然后再把这些成果传递下去。2、文化的积累与传递的重要性: 文化的积累与传递是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条件之一。3、文化积累与传递的两重性 继承性 选择性二、文化传播与渗透:文化传播与渗透是文化在横向上的运动形式。 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是在一种文化与外部文化的接触中产生并实现的。1、文化传播与渗透

27、: (1)含义: 一种文化中的文化集丛或文化元素从其发祥地扩散到不同地方而被模仿、采借和接受的社会现象和过程。(2)文化传播与渗透的途径: 移民、战争、入侵、通商、旅游、当代其它传播手段。(3)文化传播与渗透的过程:A、接触与显现阶段外来文化在一个社会中显现出来被人注意。B、选择阶段对显现出来的文化元素进行批评、选择、采纳或拒绝。C、采纳融合把决定采纳的文化融合于本民族文化之中。 三、文化融合与冲突 1、文化融合 (1)文化融合的含义 文化融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文化在相互接触后所发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现象。 (2)民族同化 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种民族同化现象。 (3)影响融合与

28、同化的因素 第一,不同民族之间文化性质和文化水平的差异, 第二,相互接触的文化层次(物质技术层容易同化,社会制度和伦理文化层则不容易融合。)2、文化冲突 (1)文化冲突的含义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在相互接触和影响过程中,原有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所发生的矛盾与对抗。 (2)文化冲突的内容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往往会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甚至对立。(3)文化态度会影响文化冲突的结果 文化原教旨主义往往把本土文化神化,进而排斥外来民族文化并加剧两者之间的矛盾。 文化的实用主义强调文化的适应功能和主张文化的调和,在文化冲突与对抗过程中逐渐接受外来文化,并融进本民族文化中。

29、 (4)文化冲突最激烈的形式是战争(十字军东征) 文化输出、文化渗透被一些政治家当作进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四、文化变迁1、含义 文化变迁就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2、文化变迁的种类 文化变迁可以分为无意识的变迁和有意识的变迁,后者又包括主动变迁、指导性变迁和强制变迁三种类型。3、文化变迁的原因 (1)自然条件:气候变化、人口变迁、资源匮乏等 (2)不同文化的接触,不同国家、民族在技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 (3)各种技术的发明、创造,各种科学原理和各类资源的发现4、文化变迁的特点 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 非物质文化

30、中制度首先变迁,其次是风俗、道德变迁,最后是价值观念的变迁。 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二、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三、继承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五、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 六、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第三章社会群体1、社会群体含义及特征广义: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 狭义:社会群体是指与正式的社会组织相对立的社会群体,一般又称为基本群体。社会群体的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31、 群体成员至少2人,是构成群体的主体基础。(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目标是群体功能的体现,是组织的灵魂。(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形成归属感、认同感 (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准则是保证群体有秩序、协调开展活动的条件。(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任何群体都是社会实体,占有一定的时空。2、社会群体的类型a、库利依据互动关系特征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首属群体)、次级群体(次属群体)(1)初级群体(首属群体) 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个人在初级群体中形成最初的社会关系。初级群体更多地体现为自然的赋予。A、初级群体的功能 个人社会化必

32、须加入的群体 拓展个人社会生活领域和增强活动能力 现代社会中的初级群体功能出现了衰退和外移的现象。初级群体成员关系松散 B、初级群体类型 家庭:由具有婚姻关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 邻里:在地缘关系基础上结成的友好往来、守望相助的共同体。 伙伴群体:以性格志向兴趣感情、个性等因素为纽带结合而的一种非正式群体。C、初级群体特征 第一,规模小;群体成员长期的、经常的面对面交往情感互动,认同感强烈。 第二,成员的人格特征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表现;成员之间的角色位置难以替代。 第三,习俗、伦理道德和感情等非正式手段在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次级群体(次属群体) 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与首属群体相对应的群体,是个人步入社会所必须加入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