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4.84KB ,
资源ID:56385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385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理解人的本质的六个角度.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理解人的本质的六个角度.docx

1、理解人的本质的六个角度理解人的本质的六个角度我所知道的人智学作者 思如花语文章摘要:本文认为,关于人的本质,人智学提供了六个理解的角度:1.精神、心灵和身体;2.十二感觉;3.意志、感觉和思考;4.人的四种气质,5.生命的节奏、和谐;6.个人成长的五个阶段、五个系统。关键词:人智学 人的本质 认识工具 华德福教育的理论依据是鲁道夫.史代纳创立的人智学。这个理论体系很庞大,它的运用范围很广泛,教育仅仅是它应用领域的其中之一。到目前为止,人智学还没有全部翻译成为中文。理解并且运用人智学的理论精髓,也许是实施华德福教育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我个人认为,关于人的本质,人智学提供了六个理解的角度

2、: 一. 精神、心灵和身体人的三元本质,生命的九层次等。“人智学”对人的解释,除了一般发展心理学所提的生理、心理发展之外,更重视第三元素:“精神存体”。主张人的本质由身体body、精神spirit和心灵soul结合的。因此要重视一个人的意志willing、感觉felling、思考thinking的培育,这是生命成长的动力。人经由“身体”来认识他所属的世界,经由“精神”来建立他自己的世界、经由”心灵”来建立达到更完美世界。是史代纳教育的目标就在于促进个体的三元素之全面发展。 二.十二感觉苹果妈妈的笔记:随着身体的增长,心灵,精神就在不断地进驻到身体。张老师举了个例:就象司机开车,司机就是心灵和精

3、神,车就是我们的身体,如何掌控好我们身体这辆车,就是由我们的心灵和精神所决定的。精神是我们出生的时候,胚胎就已经存在,我们只是在以后的岁月中去唤醒它,而心灵是由意志力,情感,思考这三方构成。0到7岁,本能的活动,与生俱来的力量,意志力在构造身体的阶段,这个时段的孩子是一种无意思的内在的驱动力让孩子去工作,去做事。7到14岁,是孩子情感价段,建立“我”与“他”各种社会关系。14到21岁是思考的价段。了解了这些规律,老师和家长的任务就很清晰,就是帮助孩子的心灵,精神进驻到身体。怎样才能做到保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精神灵心呢,我们就要了解到人的十二感觉:基础感觉有触觉,生命感,运动感,平衡感。这是构造身

4、体的意志力。中等感觉有:视觉,味觉,温暖感,嗅觉这四种感觉通过土,水,火,空气来建立与外界特别是自然界的关系,构造着人的情绪。最高级的感觉有:听觉,语言感,思想感,自主感(是对他人的察觉)。这四种感觉是对人对社会,对他人的感觉,构造着人的思考触觉通过皮肤为媒介让我们有了界限:我与他人的界限,我与环境的界限。小孩子的摸东西,打人都是一种主动的触觉,而触觉过多,就会多动,踢打别人,使他们没有了界限(家长对孩子暴力,重度拖、拉就是过度触摸的表现)。触觉过少,则会冷漠,我们可以用按摩,拥抱,裹小孩来培养。(张老师举例说在月子里包裹小孩就是一种很好的触摸,因为孩子在子宫里很温暖,被包的很紧,而出生后现在

5、都是直接跟孩子穿衣服其实是不好的,应该象以前那样把孩子很好地包裹住。)触觉总是跟焦虑感有关的。而多动就是焦虑的表现,焦虑感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感特别是内脏器官,让我们感受到累啊,饿啊,提醒我们注意自己,保护我们的生命,生命感和恐惧感紧密相联。特别注意不要去恐吓小孩子,那样就很容易造成生命感的缺失。自然界最有生命力的是植物,所以要多跟植物,多跟大自然接触,增加生命感。有三种人是吸气的,她们是小小孩、老人和病人。(张老师举例说有些全职妈妈跟孩子在一起老觉得很累,等一旦出来工作马上就觉得人精神来了,就是因为小小孩吸走了妈妈的生命力,所以小小孩的妈妈要注意哦,多增加自己的生命感。)破坏生命感的方式有:生

6、活没有规律 过多的家长之间的争执 恐吓 过度思考(让他提早思考、选择,或给他过多的信息)运动感让我们获得时间和空间的自由。从无意识的运动到有意识的运动,从孩子能抬起头,看这世界。爬行的交叉,到行走运动的交叉到视觉的运动交叉都在影响着到以后的读、写能力的运动,特别一些轻度自闭症的孩子,就可以让孩子充分运动,滋养身心的运动,以后获得社交运动。所以我们要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运动,并给孩子做有意运动的模仿典范。发自内在力量的运动才能滋养孩子。身体的自由以后会演化成思想的自由。平衡感可以给我们带来时间和空间的平衡,从而引发自己内心的平衡,到达对外观点的平衡。孩子的爬行,行走,走街沿,过小木桥,都是在自己

7、去发展平衡,我们大人千万不要介入,让孩子自己去构造自己的平衡。影响平衡感的有:情绪的大起大落 家长过度悲观 家庭的不和谐 触觉和自我感,生命感和思想感,运动感和语言感,平衡感和听觉分别紧密联系着。一个经常被聆听的孩子也会去聆听别人。孩子是用身体用四肢用感觉系统在吸收。(张老师举例说现在西方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普遍都晚了,有的孩子甚至三岁四岁都不开口。老师觉得晚点用嘴反而能更好地用身体去感受这个世界。(反省一下,我觉得自己的废话挺多的)思如花语的感受:人智学认为,人有十二感觉。这一点从黄晓星老师的理论书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可以看到。但是,十二感觉之间

8、的有着非常密切关系,这是我今年10月参加成都华德福学校中小学教师第四期培训班学习的最大收获。 人智学认为,人有十二感觉。从生命形成开始,人的十二感觉依次诞生,大致如下: 触觉生命感运动感平衡感 嗅觉味觉视觉温暖感 听觉语言感思考感自我感 在0-7岁阶段,人侧重发展的是触觉、生命感、运动感、平衡感。在7-14岁阶段,人侧重发展的是嗅觉、味觉、视觉、温暖感。在14-21岁阶段,人侧重发展的是听觉、语言感、思考感、自我感。 十二感觉的纵向联系0-7岁阶段的感官与7-14岁、14-21岁阶段的感官发育存在着纵向的密切关系。人的感觉在成年时期是否得到完善,取决于他的感觉在早期阶段是否得到充分的发育与舒展

9、。比如,人最早诞生的触觉与最后出现的自我感联系特别紧密。而生命感与倒数第二出现的思考感联系却又特别紧密。依次类推。人的成长有着前后相随的因果关系。 因此,从孩子诞生下来,人智学和华德福学校就已经为他(她)一生的健康成长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策划。那是一个空前宏大的图景。 关于十二感觉纵向的前后关联,本杰明老师讲课的时候列举了不少实际例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语言感与运动感的关联。他用个人表演诠释了一个没有运动状态的说话过程,双手下垂,身体僵硬,两眼发直,呆若木鸡,感觉非常幽默。难怪人们讲话的时候经常伴随有很多的动作手势出现。 十二感觉的横向联系依据果敏老师的分享,我看到了十二感觉的横向联系。那是

10、在一个圆圈上,十二感觉顺时针依次排列。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他们之间建立起数个三角关系。于是,我们看到内在联系密切的四组感觉:一组是触觉、嗅觉、听觉,另一组是生命感、味觉、语言感,第三组是运动感、视觉、思考感,最后一组是平衡感、自我感、温暖感。这些三角形把十二感觉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了。也许研究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也许有助于我们修复自己的感觉,或有助于我们发现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 首先,自我感、平衡感,温暖感这一组感觉的内在关系,是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比如,以前我的自我感不太好,不协调,很难把握自我与他人的界限,无法洞察别人的内在需要,与朋友交流辞不达意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时期甚至毕业之后我有个阶段就是

11、那样。后来我是从瑜伽修炼中得到治疗,逐渐获得自信的。而在瑜伽中得到最大强化的是我的平衡感。真正温暖感的获得是在我儿子出世之后。那是一种没有理由难以解释的奇妙感觉。我相信这些帮助了本人的自我感最终走向成熟。所谓自我感,也许涉及自己与外界事物的界限,同时涉及一个人的自信、自尊、自爱,还有他的自我定位。比如 他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自己在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的位置。 自我感的缺乏,如何弥补?也许通过对平衡感,温暖感的滋养,自我感可以获得调整和完善?也许平衡感,温暖感的得到适当满足有助于自我感的建立与完善。 其次,我感受比较深刻的是思考感、视觉、运动感这一组。直到大学毕业,我的思考力都不是很完善的。写毕

12、业论文实在是力不从心。当时的确无法解释。我只是喜欢看小说三国演义才选择了历史系。从来没有想过要写论文。工作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养成一个习惯,每当心烦意乱或心情郁闷的时候,我就蹬着自行车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走,感觉内在的思绪随着马路的延伸得到拓展。现在看来,是运动激活了我的思考力。记得以前小时候看电影,那些国民党的将军被共产党军队打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就来回踱步。后来,我的思考力终于上了一个新台阶,那是在掌握了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之后。那是一个典型而有力的图形思考工具。我的思考力在获得视觉支持之后得到快速的提升。图形思考的习惯保持到了现在。可以确认的是:我的思考根本无法离开视觉的支持。这些

13、都是我有真切体会的经验。对于另外两组感觉的内在关联度,目前我的感受不多,容我以后再说。也欢迎各位朋友参与研究,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 三.意志、感觉和思考Jiaoyu在XX的桃花缘尽吧说: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意识不可能直接去领略心灵体会,更多时候,是靠感觉来体验心灵活动。因此,如果心灵活动控制了身体的本能和人的欲望,这种心灵活动就会成为自我意识。如果人的自我意识能控制这个心灵活动,从而也就控制了人的本能和欲望,那么这种更高的意识就变成了人的动机。这个高级动机的形成来自于自我的真人性的展开,真人性的展开需要经过深入灵魂的善、美、真的教育来达成。深入心灵的教育是儿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心灵训练,在自我

14、(Ego)影响下进行自身改造,无意识地改造了自己个人的习惯、气质、个性和记忆力,以达到改造整个生命体的目的。 人与世界的联系是发生在意志、感觉和思考这三个方面的心灵反映上,保持这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是华德福教学方法的基础。 *意志(willing) 意志存在于人的本能,不必思考的反应。人的生物构造左右影响着身体本身具有的本能,人的欲望(指低级的欲望)也可以变成本能。也就是说,身体里面的意志是本能反应的结果。当人在睡觉的时候,虽然思考停止了,但意志还在工作。如新陈代谢系统、呼吸系统和肌体系统还在本能地工作着。人在清醒的时候,思考不能进入意志,假如思考能进入意志进行分析和判断,新陈代谢系统、呼吸系统

15、和肌体系统该如何运作,需要多少能量,这样是否对身体整体健康有利等等,那么意志无法处于“睡眠”状态,结果,意志就不能发挥对身体的作用,人在清醒的时候都会动不了身体。所以说,思考和意志是分开的,思考不能为身体动作而工作。教育是通过儿童的意志欲望,渗透到儿童处于“睡眠”状态中的意志中。不断地重复良好的行为、动作和习惯,最终达到无意识的行为、动作和习惯,而成了直觉的反映就是意志,意志的反映成了心灵的反映。如骑自行车遇到危险时,刹车的那瞬间,动力不是来自于思考。 因此,华德福学校的教室,也是孩子们的娱乐室,坚持寓教于乐为原则,但是孩子们的玩是有目的和有意义的玩。经验丰富的华德福教师安娜在给四年级的孩子讲

16、一个北欧的海盗故事,当她讲到海盗船时,她让一部分孩子用身体来搭构出一艘海盗船,一部分孩子在划这艘“船”。当船出海之后,突然刮起很大的风,这时有一些孩子扮演风,一些孩子扮演海浪,“风”和“海浪”相呼应,“船”也开始颠簸起来。随着故事不断地发展下去,孩子也要不断地变换角色。一个惊人的现象是,安娜没有给孩子安排角色,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孩子们之间的角色变换和高度协调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感觉(feeling) 感觉来自于意志的直觉反映,介于思考和意志之间。因此,在有节奏的重复下,迎合了意志的发展,从而唤醒了感觉。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节奏系统,如有节奏地呼吸,心脏有规律地跳动,休眠和工

17、作之间有规律地交替等。有节奏的重复实际是迎合了这个系统的工作,如重复朗诵一首诗歌,演奏同一段名曲,举办同样的庆典活动和仪式等。但是,有一些东西需要在重复的过程中带来一些新意才不会让孩子感到厌倦。 人的成长过程和自身的结构是一种动态平衡,这个动态平衡跟自然界的结构与动态平衡一脉相通。如人的躯体中包含了物质世界中绝大部分的、天然的有机和无机物质,生命体中发生的物理现象跟植物界、动物界以及天然发生的物理现象非常相似,人心理发生的情绪体跟宇宙发生的现象一样深不可测,如自我意识仍然是人们研究的永恒课题。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物质科学也许永远不能正确地解读造物主的意思,但是造物主给了人们一个心,人们可以用心去

18、感觉人和宇宙的奥秘。华德福教育个课程就是根据人的动态平衡和宇宙的动态平衡的和谐发展设置的。 *思考(Thinking) 这里所指的思考不是简单的大脑活动,而是心灵深处对生活印象的判断和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七岁以前的思考是一种图像化的想象,所以儿童的世界如童话般美好。儿童对生活和自然界奥秘的抽象概念,也是在形象化的寓意中形成,儿童的思考必须像内心世界那样,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自然地发展起来。在七岁到青春期的年龄阶段中,智力只是一个协调的角色,主要是总结感觉活动和体验,接受这种现实的自然状态,不能让判断突然涌出来并占据首要位置。正是这个原因,在青春期之前,应该让儿童接触

19、关于认识事物的所有各种理论,华德福教育的主要做法就是让儿童用心灵直接地接触和体验生活。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儿童的情绪体非常活跃,通过情绪体对外自由地发展,儿童的思考能力在心灵体验中发展起来,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这时可以向儿童敞开抽象的概念世界,发展判断力和独立的思想。青春期到来的时候,儿童的判断力趋向成熟,对于曾经学过的东西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也能够对生活上的问题和知识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但是没有任何事情比过早地刺激这种独立的判断力更糟糕的了,因为在没有收集到足够的感性材料来进行比较和分析之前,不宜做出任何判断。如果在没有判断之前就做出结论,他的结论就缺乏基础,而且一旦对事物形成了判断,以后

20、也会受这个判断所左右,而无法接受一个应有的、新的体验,更不能做出与之有关的新判断了。对于事物的认识,应该在所有的心灵能力都领会以后,才能做出理性的分析。 总之,每一个人都有来自于意志的行动的愿望和动力,也有来自于内心对各种事物的美好感受,对美的感受升华为思考行为,并表现在对美的执着追求行为上。接近真理的行为是来自于内心的美好感受,是对善和美的追求,也就是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思考必需是建立在美好、善良和道德的想象(Moral imagination),以及对事物、生活的美好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才有意义,人的行为才是理性的行为,伴随而来的是履行自己的使命以及对他人责任。 四.生命的节奏、和谐人的呼吸

21、是最基本的生命节奏。昼夜的转换,每个星期的七天,月亮的盈亏,一年的四季生命中的七年一个阶段。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要遵循这些节律进行设计。五. 人的四种气质“气质”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急躁型、冷静型、忧郁型、活泼型。“气质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文化,在华德福教育中,了解孩子的气质是教师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只有了解孩子,才能给与恰到好处的帮助。六.个人成长的五个阶段、五个系统 这里所说的个人成长包括五个阶段:第一阶段07岁,物质的身体形成。第二阶段714岁,生命构造形成。黄晓星说的生命体形成。第三阶段1421岁,心理动力形成。黄晓星说的星芒体形成。第四阶段2128岁,自我意识形成。第五个阶段28岁以后的

22、毕生全部时间。有两个情况:一种人的成长停滞不前,没有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历史。另一种人能够自我成长,他们将进入更高级的精神范围。史代纳似乎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大概从21岁开始,直到28岁的时候才基本成熟。假如以自我意识为载体的“我”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学习高级思想和高级观念来丰富内心世界,改造自己的低级范围(也就是物质身体的心理动力、生命构造、躯体),就可以进入三种高级精神范围,这是比自我意识更高级的人类范围。由此,人生将更加文明高尚,人生将更加善良美好接近真理,人生将变得更有意义。假如没有这样的自觉成长历程,那么,向精神世界迈进的历史将是一片空

23、白。 个人成长是在五个系统里持续完成。第一个系统,由个人与自己构成。第二个系统,由个人与社会构成,包括家庭及周围的各种人际关系。第三个系统,由个人与植物构成。第四个系统,由个人与动物构成。第五个系统,由个人与矿物构成,矿物大致是指世界上生命以外的其他部分包括空气、土地等宇宙万物。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五个系统里生存与发展的。在华德福学校,作为家长和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在0岁到21岁的三个成长阶段里,学会和谐地处理五大系统中的各种关系,最终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为21岁之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精神独立自由作准备。 区分阶段设计教育的理论依据是人类的文化纪元与个人意识的发展史代纳认为大约从1413

24、年开始,人类的意识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个文化纪元”(The Fifth epoch)(注:在人智学中,史代纳根据人类的意识发展来划分历史发展阶段,一种意识发展的阶段称为文化纪元,大约2900年为一个文化纪元)。在这“第五个纪元里”,个体意识已经觉醒,每一个人都可以独立地发展自己的精神生活,并有能力通过自己的修炼而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人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成为精神发展的首要条件。这种意义的自由和独立是超越个人情感、血缘、地缘、政治、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影响和限制的,而精神自由和独立是必须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自我改造来达成,华德福教育体系就是建立在人智学这样的理论基础上。 华德福教育的课程设计以历史为线

25、索,以文学和艺术为操作工具贯穿整个教学大纲,其奥秘是根据人的意识发展,从历史的文化纪元(Culture epoch)中折射出人的意识在一生中的阶段性发展。人的意识进化就如人类的人的意识发展那样,从一个模糊和到清晰,从集体到个体,从身体支配人的行动(野蛮)到精神支配着人大额行动(文明)的过程。一人作为一个精神体从精神世界进入肉体中,要通过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来确定自己的存在和位置。人出生以后的一段时期里,还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在三岁之前的生活和经历未能留下任何记忆,其精神个体和精神世界仍然有直接的沟通。人类社会存在的历史,人类的意识就如早期历史如童话和神话故事中讲的那样,“很早很早以前,在森林里

26、或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国王”,非常模糊的时间和地点,那时候人类的意识像三岁之前的孩子那样,人类活动没有可以考证的时间和地点,童话和神话就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的真实面貌,童话和神话故事就是儿童早期的历史课。当人类活动在地球中进一步发展,人类的心灵和物质世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历史记载中出现了部分可以考证的,和部分不可以考证的人名、地名和时间,这样的历史表现在传说和宗教故事中,如用“五千年前,在加里里海”来描绘时间和地点。这段人类历史就像一个人对自己三至七岁的记忆那样,隐隐约约和似是而非。于是,口叙史、传说和宗教故事就是二至三年级的历史课程。当人类历史发展到可以考证的史实,人作为精神个体和物质世

27、界完全分离开来,成了“我”与“世界”的二元关系,人类发现了自然世界的美,不但通过艺术、诗和歌来表达其精神活动(或精神世界),而且还不断地研究探讨自然世界和人,如何开始,真实存在,未来如何。人认识和了解自然界并把它当成参照物来确定自己的存在、位置和未来,于是,人们开始有了记载的历史。十岁以后,人的自我意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的精神开始独立于物质世界,并以独立的、主观的态度来审视和认知物质世界。因此,在华德福教育中,四年级(十岁左右)开始学习有记载的历史课。 假如认真分析华德福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我们就会发现或多或少,都会有上述的理论内容蕴涵其中。假如仔细观察华德福学校的每一个教师,我们就会发现或隐或现,都会有上述理念表现出来。2009年1月22日参考资料:1. 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作者: 黄晓星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