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32.29KB ,
资源ID:56378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378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安徽省泗县重点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安徽省泗县重点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届安徽省泗县重点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2020届安徽省泗县重点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方国臣民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西周以后,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也都逐渐属于周王所有。这一变动A. 巩固了中央集权B. 确立了贵族特权C. 强化了统治秩序D. 冲击了封建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商朝和西周还没有中央集权制度和封建统治,排除AD;贵族特权并不是始于西周,排除B;材料反映原来只属于地方方国的臣民也成为周天子的臣民,由此可知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强化了统治秩序,故选C。2.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时期酿酒画像砖拓

2、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据此判断图中描绘的是A. 西周工商食官的经营方式B. 战国时期个体的家庭副业C. 东汉豪强地主的手工作坊D. 元朝世代相袭的匠籍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及材料“似为监视劳作”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中东汉时期的田庄经济,根据劳动场景可以看出是手工业相关的内容,田庄经济主要是以地方豪强为主,自给自足。故C项正确;工商食官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官府经营,单从图片及材料的信息无法判断得出是否是官营,排除A项;个体的家庭副业规模很小。达不到材料中的规模,也无需有人“监视劳作”,排除B项

3、;材料中无法得出与匠籍制度有关,排除D项。3.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的制瓷业特点。两者的兴盛时代不一致,邢窑白瓷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这一现象说明A. 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B. 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C. 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D. 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唐代邢窑白瓷在安史之乱后衰落,越窑青瓷代之而兴盛,这一变化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密切关系,故C项正确;社会动乱影响了南北交流,但不是阻断,故A项错误;B项错在“全面衰退”,不符合史实,故错误;休养生息政策是在唐初,故D项错误。4.下图为北宋行政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

4、宋代行政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 完善决策机制以提高决策质量B. 克服前代弊端以维护政治稳定C. 明确各级职责以提高行政效率D. 强化权力制衡以促进廉政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宋代在地方行政设置当中的分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克服前代弊端以维护政治稳定,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分权,不是完善决策机制,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明确各级职责以提高行政效率,而是强调宋代行政设置的基本出发点,故C错误;宋代行政设置的基本出发点也不是促进廉政建设,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宋代地方行政设置的分权措施,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维护

5、统治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南宋临安城内同类商品的经营有了更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一处或数处,称之为“团”、“行”或“市”,如:花团、青果团、布行、销金行、米市、珠子市等。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商品交换活跃B. 城市消费趋向奢华C. 工商业市镇兴起D. 政府加强市场管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南宋临安城”“同类商品的经营有了更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一处或数处,称之为行、团、市”主要体现出的是市场专业性强,这反映出宋朝商品交换比较活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城市的消费特点,故B项排除;C项是明清时商业发展的特点,排除;宋朝政府放松了对市场的管理,故D项错误。【点

6、睛】“南宋临安城”“同类商品的经营有了更多相对集中的区域,或一处或数处,称之为行、团、市”是解题的关键。6.永乐三年,郑和开始远航。据不完全统计,在永乐年间,有60个国家245次访问中国,其中尼八剌(今尼泊尔)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等6个国家的国王多次访问中国。材料说明,明朝在郑和开始远航后A. 注重平等外交B. 中外交往非常频繁C. 废除“海禁”政策D. 形成朝贡外交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永乐三年,郑和开始远航,在永乐年间,有60个国家245次访问中国”可知,这说明郑和远航后中外联系进一步加强,中外交往频繁,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外交往是平等外交,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

7、知识可知,明朝在郑和开始远航后,“海禁”政策并未被废除,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朝贡外交体系的形成,故D项错误。7.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人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A. 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B. 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C. 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D. 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叙述了关于翰林院职能的演变,唐朝时是“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初翰林院学士入值文渊阁称内阁,成为皇帝的咨询顾问并办理日常公务;材料表明清朝“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体

8、现出翰林院地位的上升,这主要是适应了明清时期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翰林院职能的演变与科举制度无关,排除;C项,丞相制度的废除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排除;D项,皇权极端加强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排除。8.丹麦史学家汉森在分析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构成时认为,当时并无律师制,“一个案件就像是一部有三个角色的喜剧,这三个角色都是业余的。他们是提出诉讼的公民、被抽选出来主持法庭的法官、听取案情并作出裁决的众多陪审员”。他描述的这一状况说明A. 注重戏剧性的转折成为雅典法律常见现象B. 当时司法流于形式且存在大量错判的问题C. 公民素质的低下造成直接民主制的随意性D. 口述演讲在当时公

9、共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汉森以业余喜剧演员的比喻来描述雅典公民法庭的构成,突出了当时法庭口头发言的重要性,起诉人需像舞台演员那样当众直接表达,而陪审员对整个案情的了解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陈述;由于没有律师,法庭内的三种角色直接进行交流,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演说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并未强调戏剧性的转折对雅典法律实施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雅典司法流于形式及误判现象,排除,C项,题干未强调雅典公民素质对于直接民主的影响,排除。9.古罗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

10、,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这表明A. 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B. 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C. 罗马法拥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D. 法律制定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特征【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古罗马法关于所有权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说明罗马法具有适用性,故A项正确;CD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古罗马法的影响,故B项排除。【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0.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一年后,英国代表璞鼎查认为“在中国的某些高级官员中又逐步地恢复了那种对外国人的傲慢和排拒的态度”,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则强调必须强迫中国尊重英国人。这反映了当时A. 清政府

11、对外来侵略予以坚决回击B. 清朝君臣的华夷观念仍根深蒂固C. 英国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D. 英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受到抵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只是反映中国的某些高级官员对外国人的傲慢和排拒的态度,但没有反映清政府对外来侵略的反击措施,排除A;材料“对外国人的傲慢和排拒的态度”说明清朝华夷观念观念根深蒂固,故选B;由材料可知,南京条约已签,所以英国已强迫中国打开大门,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英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受到抵制的信息,排除D。11.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一切鬼话、怪话、妖

12、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 认识到解放民众思想的重要性B. 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C. 冲击到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D. 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起义的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仍然属于宗教迷信思想,谈不上“解放思想”“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排除A、B;太平天国并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封建等级、特权思想还是很严重,排除D;“毁孔庙,砸孔子牌位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反映了对封建统治思想儒家思想的冲击,故选C。【名师点睛】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需要明确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农民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

13、革命纲领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太平天国起义的指导思想是宗教拜上帝教,因此太平军“毁孔庙,砸孔子牌位”等行为不能称之为“解放思想”“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12.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A. 支持中国革命B. 反对中国革命C. 舆论导向谨慎D. 认清了起义前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叛乱”是贬义词,是站在统

14、治者的立场上说的。“革命”是对推翻统治的一种赞扬和肯定,是站在起义者的立场是说的。“起义”相对来说是中性词,不能反映媒体的态度。从对这两个词语的推敲可以看出泰晤士报对舆论导向谨慎,选C项。A、B项说法都具有片面性,D项错误,材料中明确的交代不能看清起义的前景,所以才用的起义二字。因此ABD三项背离了材料意思。考点:辛亥革命点评: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它是以武昌起义作为开端的,最终引发了全国的独立运动,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但是建立的新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

15、的背景也需要掌握。13.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 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B. 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C.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洋务派在中国相继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说明当时中国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故选A项;虽然中国建立了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但还远远没有建立起近代

16、工业体系,故排除B项;题意反映的是洋务企业的发展,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故排除C项;根据题意无法推断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故排除D项。【点睛】洋务派企业,是指19世纪60年代后期,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僚为强化地主阶级统治,有限度地采用西方生产技术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近代企业的开始。14.1913年9月15日大公报报道:“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求离婚,实繁有徙,此皆前此未有。”期间,女性诉讼案占据多数。但从讼离结果来看,有相当多的诉离案却以失败收场,并不令诉离者十分满意。这一报道内容说明A. 大众媒体促进观念变迁B. 妇女地位得到明显提高C. 男性法律

17、地位高于女性D. 传统观念阻碍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只是提及了大公报对社会现象的客观陈述,未体现其对观念变迁的作用,故A排除。B选项妇女地位有所提高,但未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排除。诉离结果失败,无法体现男女法律地位的差异,故C排除。材料体现了婚姻自由等新观念,但能否诉离成功还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传统观念社会习俗等,故D正确。15.下图为1913-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构成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A. 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B. 国际环境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C.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 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在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

18、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从1913-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发展趋势,其中包括一战结束后,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是在1912-1919年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决定”一词过于绝对,错误;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期官僚资本所占比例仍保持一定的份额,不能说明其开始崩溃,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6.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赤白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白区商人。这些

19、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A. 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B. 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C. 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D. 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措施都是为了保证与国统区之间顺利的贸易往来,结合当时革命根据地受到国民政府的包围和封锁,可知其主要作用要打破敌人的封锁,故选A;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是要给农民解决土地问题或者是减少农民的赋税负担就可以实现的,与题干中的贸易措施无关,故排除B;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是有不同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而题干中的贸易措施没法起到这一作用,故排除C;D也与题干中的贸易措施无关,故排除D。17.蒋介石曾在某战区作战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

20、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该战役的历史作用是A. 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B. 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C. 扭转了抗战初期局势D.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答案】D【解析】由材料“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可知,该战役是淞沪会战;由材料“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D项正确;A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排除;淞沪会战时国民政府“以时间换空间”的持久抗战意图并不明显,也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B错误;“扭转抗战初期局势”说法错误,淞沪

21、会战后中国军队仍处于防御阶段,故C错误。18.阅读“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员构成”表,这种人员构成类别副主席副总理政务院领导成员总人数6421民主人士数3211A. 有利于加快民主革命的胜利B.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 保证了“一五”计划的实施D. 体现了政治协商的民主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员构成”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是1949年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员中民主党派所占比例状况,这体现出政治协商的民主原则,故D项正确;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故A项排除;1956年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故B项排除;一五计划

22、是1953-1957年,故C项排除。19.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的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一国两制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改革开放【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分别是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是处理港澳台的问题,

23、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经济体制模式,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属于新时期重大经济决策,与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0.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新中国代表团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的签订;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A. 表明了新中国制止新殖民主义的决心B. 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C. 打破了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D. 有利于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新中国代表团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的签订,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有利于为中国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

24、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减少了与周边国家的矛盾。综上,这些措施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故D正确;材料反映了通过外交活动创建和平的周边环境,与制止新殖民主义无关,排除A;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提出,B错误;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是1971年的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21.下图是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机器人的想象画。此想象画客观上反映了A. 人们对动力革命向往B. 工业化导致劳动力缺乏C. 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D. 新型交通工具革命完成

25、【答案】A【解析】【详解】由漫画信息可知,为机器人提供动力的是蒸汽,这说明19世纪中期人民希望将蒸汽动力运用到更为广阔的领域,这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们对动力革命的向往,故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的实质,故错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但这不是漫画体现的信息,故C项错误;漫画反映的不是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故D项错误。22.1830年在工业中心伯明翰成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在其宣言中提出了改变“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几乎全无代表的状况”的要求。其他工业城市也提出类似要求。这种要求推动英国A. 发动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 进行殖民扩张发展海外贸易C. 鼓励技术革新促进工业发展D. 开展议会改革调整议席

26、分配【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1830年”“改变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几乎全无代表的状况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工业革命后,材料中的要求推动英国开展议会改革调整议席分配,故D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殖民扩张,故B项排除;题意中没有涉及鼓励技术革新的内容,故C项排除。23.宪法规定总统与国会间的外交权争议应由最高法院来裁决。但自美国成立以来,最高法院一直以这一争议属于“政治问题”,司法裁决不应介入为由,采取回避态度。在非做判决不可的几个涉及外交权的案例中,法院做出的判决对总统比较有利。这表明美国A. 分权制衡导致行政效

27、率低下B. 1787年宪法得到理性实践C. 联邦法院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 三权分立体制已经被打破【答案】B【解析】【详解】最高法院没有轻易行使1787年宪法赋予的裁决权,说明美国对于宪法的实施也是根据政治实践作出理性选择,是根据现实需要审慎实践宪法的规定,而不是完全照搬宪法的规定。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行政效率,排除A项;美国三权分立互相制衡,联邦法院不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C项;最高法院仍然拥有法律规定的裁决权,没有打破三权分立体制,排除D项。24.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

28、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B.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 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D. 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工人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党,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承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共和国的建立为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了可能,而不是将要发生无产阶级革命,A项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材料反映的是共和国的建立为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了可能,而不是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D项错误。25.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

29、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A.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B. 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C. 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D. 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政治模式。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公社是由“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均由“选举”产生等字眼均是在强调巴黎公社的政治模式是民主的、是人民自治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

30、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也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政治模式26.下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并配有标题“美国人领取救济在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牌下,美国人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该照片最早出自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的新闻报道,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 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B. 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C. 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巨大冲击D. 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答案】D【解析】

31、【详解】美国难民领取救济并没有体现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因此无法说明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故排除A项;根据“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可知图中难民领取救济是由于遭受了洪灾,并不能说明是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故排除B项;经济危机确实给美国人民带来巨大冲击,但图片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即难民领取救济是由于遭受洪灾,而不是由于经济危机,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将“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的图片放在讲述经济危机的内容中说明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故选D项。27.下表为18901938年部分大国的能源消耗量(单位:相当于百万吨煤)(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可知A. 能源消耗量反映了工业化水平B. 除煤炭以外的能源利用极其有限C. 大萧条对法德苏三国冲击较小D. 二战前美国工业产量超过欧洲总和【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中数据来看,1890年英美的能源消耗量遥遥领先;此后美国仍居首位,德国到1910 年、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