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54.49KB ,
资源ID:56344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344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电大刑法学 期末考试答案小完整版 精品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电大刑法学 期末考试答案小完整版 精品推荐.docx

1、最新电大刑法学 期末考试答案小完整版 精品推荐1、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即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3、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以是否为各种犯罪必备的要件为标准,可以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两种。4、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5、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6、教唆(未满十八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7、(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

2、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9、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判断题1、非法拘禁他人,具有殴打情节的,才构成非法拘禁罪。()2、妇女不可能成为强奸罪的主体。()3、任何犯罪必然给犯罪对象造成一定损害。()4、连续犯不能以数罪论,是因为主观上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5、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危害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6、丧失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某甲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屋,其行为虽构成犯罪,但不能对他判处刑罚。()7、对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也可以适用假释。()8、王某与李某有仇。一日,王某趁李某不注意,将一包砒霜投入李的水杯内。李饮后死亡。王某

3、的行为构成了投毒罪。()9、刑罚适用的对象主要是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人。()10、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来源:考试大-自学考试5、被告人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但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且未过追诉时效。对张某的处理应该是(B)A、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B、撤销缓刑将前罪与后罪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C、对后罪处以刑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6、下列犯罪中,_的犯罪对象是该罪构成的必要要件。(A)A、破坏交通工具罪 B、投毒罪C、盗窃罪 D、破坏集体生产罪7、放火罪的既遂标准是(C)A、引火物接触被烧财物 B、着手点燃被烧财物 C、引

4、起被烧财物的独立燃烧 D、已烧毁财物8、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C)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联系9、副乡长李某见其妻与邻居王某扭打一起,遂将王某拖回王的娘家,王某骂李是流氓。数日后,王某与其弟弟一块到公安局控告李某利用副乡长职权强奸她。后经公安机关调查,王某与其弟的控告纯属虚构。王某与其弟的行为构成(C)A、伪证罪B、报复陷害罪 C、诬告陷害罪D、诽谤10、伪证罪的主体是(D)A、国家工作人员 B、司法工作人员C、任何公民 D、特定案件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1、包庇罪与伪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5、ABC)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的时间不同 C、犯罪的内容不同 D、犯罪所庇护的对象不同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ACD)A、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B、犯罪是危害国家工作人员利益的行为 C、犯罪是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D、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3、我国刑法规定,法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的情节有(AC)A、未遂犯B、从犯 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的教唆犯 D、中止犯4、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有(BC)A、犯罪对象B、犯罪的共同要件C、犯罪的主观要件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5、犯罪中止的特征有(ABD)A、自动地停止犯罪B、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C、自觉地挽回损失D、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6、下列

6、犯罪告诉的才处理的为(ACD)A、虐待罪B、重婚罪C、侮辱罪D、诽谤罪7、导致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因素有(AD)A、行为人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B、行为人又聋又哑C、行为人系醉酒人D、行为人患精神病8、破坏军人婚姻罪与重婚罪的主要区别有(AB)A、犯罪的直接客体不同B、犯罪行为有所不同C、犯罪主体不同D、罪过形式不同9、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是(BD)A、非法拘禁罪B、刑讯逼供罪C、非法搜查罪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10、在我国,不适用死刑的犯罪人包括(BC)A、精神病人B、未成年人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D、初次犯罪的人3下列哪些情节属于影响量刑的法定情节( AC ) A、累犯 B、坦白

7、 C、自首 D、犯罪动机4撤销缓刑的条件是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 ABC ) A、犯新罪 B、发现漏罪 C、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 D、轻度的违法行为5对于累犯以及因杀人、( ABCD )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A、爆炸 B、抢劫 C、强奸 D、绑架 6下列情节中,属于酌定情节的有( AB ) A、犯罪动机 B、犯罪手段 C、侵害对象 D、犯罪时间 7我国刑法将累犯分为( AB ) A、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 B、一般累犯 C、同种罪累犯 D、异种罪累犯8依法量刑是指( AB ) A、依照总则的规定 B、依照分则的规

8、定 C、依照国家政策 D、依照形势的需要9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有以下几种情况( ABC ) A、判决以前犯有数罪的并罚 B、判决宣告后发现漏罪的并罚 C、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 D、判决执行完毕后又犯罪的并罚10刑法上的时效分为( ACD ) A、追诉时效 B、行刑时效 C、时效中断 D、时效延长5、张某向邻居王某兜售毒品,被王某拒绝。张某就假意将一支掺有毒品的香烟递给王某吸食,王某因此染上毒瘾,后来主动上门要求购买毒品注射,在一次王某再次上门时,张某发现王某携带有大量现金,便心生夺财之念,故意给其注射大剂量毒品,致王某昏迷。乘机掠走王某身上的现金。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CD )A

9、、欺骗他人吸毒罪 B、盗窃罪 C、贩卖毒品罪 D、抢劫罪11、斡旋受贿行为构成受贿罪的条件是( ABC )A、行为人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B、行为人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而非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权力C、行为人必须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D、行为人必须是主动索取请托人财物12、信用卡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有( ABCD )A、使用伪造的信用卡 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C、冒用他人信用卡 D、恶意透支的行为多选题: 下列犯罪中,可以依法获得假释的是( AB )。 A. 乙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B. 甲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C. 丁刑满释放后又犯诈骗,构成累犯,依法被从重处

10、罚徒刑10年 D. 丙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21.多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总则的规定,下列哪些罪犯应当被剥夺政治权利? ADA. 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 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 C. 累犯 D.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22.单选题: A国公民在公海上空将B国民航客机劫持到C国,该犯罪嫌疑人被我国司法机关依法逮捕,则我国对该犯罪嫌疑人行使管辖权的依据是:( D )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主义原则 D. 普遍管辖原则 23.单选题: 刑法中的从重处罚是指( B ) A. 在法定刑最高限以上判刑 B. 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比没有该从重

11、处罚情节时相对更重的刑罚 C. 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最重的刑罚 D. 在法定刑中间线以上判刑 24.多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地包括(CD ) A. 罪犯被捕地 B. 罪犯住所地 C. 犯罪行为地 D. 犯罪结果地 25.多选题: 洗钱罪中的“钱”是指下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ABCD )。 A. 毒品犯罪 B.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C. 走私犯罪 D. 贪污犯罪 26.多选题: 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 ABCD) A. 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 B. 假想防卫 C. 防卫挑拨 D. 互相殴斗 27.多选题: 甲乙两人

12、持枪一起去谋杀丙,见丙后两人同时开枪,甲击中丙心脏而乙击中丙的右臂,丙当场死亡,该案中,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B ) A.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 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 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 乙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既遂) 28.单选题: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 D )执行。 A. 监狱 B. 公安机关 C. 人民法院 D. 犯罪分子原所在单位或居民委员会 29.单选题: 下列行为可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C ) A. 甲让不知情的汽车驾驶员将大量的毒品运到某地 B. 两个驾驶员同时因疏忽致汽车翻倒 C. 乙与丙合谋抢劫银行 D. 甲向一建筑物投掷

13、火把,而同时乙在另一处也向该建筑物点火,二人并无联系 30.单选题: 某甲在某乙的发廊理发,忘带走放在发廊内的公文包。某乙见内有现金5000多元,便予藏匿。不久,某甲回来寻找,某乙称未见有任何公文包,某甲只得无奈而去,某乙的行为构成(B )。 A. 诈骗罪 B. 侵占罪 C. 类推为盗窃罪 D. 盗窃罪 31.单选题: 某甲对某乙的钱财垂涎已久。一日趁某乙一人在家之机将其杀死,后拿走其家中现金5万元,对某甲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B ) A.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B. 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 C. 按故意杀人罪处理,取财行为可作为一个情节考虑 D. 故意杀人和抢劫两罪,择一重罪处断 32.多

14、选题: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当日晚上,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甲进入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抢劫了丙的1万元现金。对本案应如何认定?( BCD ) A. 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 甲成立抢劫罪,乙成立盗窃罪 C. 甲与乙都成立抢劫罪 D. 甲乙在盗窃范围内构成共犯 甲某得知朋友乙某家中被盗、并怀疑是邻居男孩丙某(15岁)所为,自称可以帮忙。甲某不是警察,却身穿一身警服、携带公安专用书信稿纸,到村委会,出示假公安工作证,谎称是公安接到乙某报案、前来调查。甲让村委会主任叫丙某到村委会来问问情况。丙某来后,见到穿警服的就十分害怕。甲某拿出纸笔,装模作样地讯问

15、丙某。在3个小时的时间里,不停的威胁引诱丙某承认盗窃。丙某因为年少害怕,被迫承认偷了乙某的东西,并写了保证归还的字句。丙某回家后因想不开而自杀。据查,甲某多次以此方法为人“破案”,每次收取报酬500元。甲某的行为:(B)A 构成敲诈勒索罪B 构成招摇撞骗罪C 构成刑讯逼供罪D 构成非法拘禁罪 刑法学名词解释2018年第一章 1 刑法:即一个国家规定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广义刑法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和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附属刑法规范)。狭义刑法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2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我国刑法典分

16、为总则分则附则. 3. 立法解释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第二章 1.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体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2.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刑事责任相适应,罚当其罪. 4.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任何人犯罪,适用法律一律平等,不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也是我国宪法的原则。.第三章 1.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即刑法适用的时间、地方、人及其是否具有朔及

17、力. 2.刑法溯及力刑法生效后,对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 3.刑法的时间适用范围,又称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一部刑法生效、失效以及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保护原则(保护管辖原则)在本国领域内、外犯罪的本国人、外国人,凡侵犯本国利益的都适用本国刑法。第四章 1.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集体所有或公民私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民主和其他权利,以及其它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危害*行为,都是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犯罪构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

18、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3.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违反刑事法律义务的行为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的一种应有的、体现国家根据刑法对该行为人否定性道德*评价的承担标准。 4.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的不正确的理解.第五章 1.犯罪客体: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关系 2.刑事责任能力行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必需的,行为人必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3.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4.犯罪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的结果,希望或

19、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5.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6.犯罪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7.意外事件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主观上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事件。. 8.不可抗力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情形,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9.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了犯罪而事先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10.危害行为,是指人在自己的意识支配下实施的

20、有害*的身体的动静。第六章 1.犯罪集团: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2.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3.胁从犯: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4.教唆犯: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的犯罪分子。 5.想象竞合犯: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而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 6.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发生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结果以外的加重结果,刑法因而对其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 7.连续犯:行为人出于同一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而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 8.结合犯:是指法律上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犯罪行

21、为结合在一起,并规定为一个新的犯罪的情况。 9.牵连犯:是指行为人以实施一个犯罪为目的,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 10.结果犯不仅要有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11.犯罪既遂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特征主观上行为人特定的犯罪意图已经借助犯罪行为的实施全部展开或得到实现;客观上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已经在主观犯罪意图和意志支配下达到法定终点,即完成犯罪的状态第七章 1. 正当行为:也称排除危害性行为或阻却违法性行为,某一行为在形式上符合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基于特殊情况而实质上没有*危害性,不构成犯罪。

22、 2.正当防卫: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的侵害行为. 3.特殊防卫权刑法20条3款: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4.紧急避险: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较小合法权益保全较大合法权益的紧急避让行为。 5.避险过当避险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使避险行为客观上超过必要限度,造成合法权益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对避险过当,应减轻或免除处罚。第八章 1.刑罚: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惩罚犯

23、罪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罚是刑法规定的、法院代表国家对犯罪行为人适用并由特定机构执行的强制方法。第九章 1.刑罚体系:由刑法规定并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刑罚方法总和。 2.主刑(基本刑)对犯罪行为人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的主要刑罚. 3.拘役:短期剥夺犯罪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就近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 4.罚金:法院判决犯罪行为人或单位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 5.剥夺*权利:剥夺犯罪行为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其作为附加刑可单独或附加适用。 6.没收财产:将犯罪行为人的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第十章 1.刑罚裁量的酌定情节法律没有明文规

24、定,由法院根据立法精神和审判实践,灵活掌握的情节. 2.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行为人。 3.一般自首犯罪行为人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4.特别自首(准自首或“以自首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5.缓刑: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的刑罚具体运用制度。我国刑法的缓刑法院对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决,确实不至再危害*,在规定的考验期内,未犯新罪,未被发现漏罪,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安部

25、门关于缓刑的监管规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的制度。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6.非刑罚处理方法:法院对犯罪行为人适用刑罚以外的其他处理方法的总称。第十一章 1.减刑: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由于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自觉接受教育改造,却有悔改或立功表现,因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刑罚执行制度。 2.假释:被判出有期、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可附加一定条件提前释放的刑罚制度。 3.赦免:国家对罪犯宣告免于追诉或免除执行刑罚的一部或全部的法律制度。可分为大赦和特赦.第十二章1.罪状:犯罪的状况,即按照

26、犯罪构成的条件进行的具体描述。2空白罪状:没有规定罪状而是说明这种罪状的特征在其它法律中已有规定。3.法定刑:刑法对某种犯罪所规定的应判处刑罚的标准。即刑法分则及其它刑事法律中的分则性规范对各种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刑罚的刑种与制度。第十三章1.间谍罪一般主体(中外公民、无国籍人)主观故意,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第十四章1.危害公共安全罪:一般或特殊主体主观故意或过失,实施危害不特定多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2.放火罪一般主体主观故意放火烧毁公私财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与放火,爆炸、投毒、决水

27、、或其他危险方法故意或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4.交通肇事罪一般主体主观过失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5.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能,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第十五章1.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般主体(个人或单位)的食品生产、销售者主观故意违反国家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2.内幕交易、泄漏内幕交易信息罪特殊主体证券内幕信息知情人或非法获取证券内幕信息人员主观故意,在涉及证券发行、交易或其他重大影响证券价格的信息尚

28、未公开前,买入或卖出该证券或泄露该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3.虚报注册资本罪:是指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4.逃汇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情节严重的行为。5.伪造货币罪:是指仿照人民币或者外币的图案、形状、色彩等,使用各种方法,非法制造假货币的行为。6.洗钱罪一般主体(单位或个人)明知是毒品、走私、黑*性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收益性质和来源的行为。7.信用卡*罪一般

29、主体主观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或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或恶意透支进行*,数额较大的行为。8. 集资*罪一般主体(单位或个人)主观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复杂客体同时侵犯投资人的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国家金融管理制度。第十六章1.重婚罪一般主体(重婚者和相婚者)主观故意,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2.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赃物罪:是指行为人事前明知是犯罪所得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的行为。3.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第十七章1.侵占罪一般主体主观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占有为他人保管的财

30、物或他人遗忘物、埋藏物,数额较大且拒不交出的行为。2.职务侵占罪特殊主体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3.挪用资金罪特殊主体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或进行营利、非法活动的行为。第十八章1.伪证罪特殊主体刑事诉讼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行为。2.医疗事故罪特殊主体医务人员主观过失,在医务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3.招摇撞骗罪一般主体主观故意,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的行为。4.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5.妨害*管理秩序罪:一般或特殊主体主观故意或过失,妨害国家*管理活动,破坏*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第十九章1.危害国防利益罪:是指违反国防法规,侵害国家的国防利益,依照法律应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第二十章1.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2.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支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