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68.14KB ,
资源ID:56326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326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网络作业参考答案版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网络作业参考答案版要点.docx

1、网络作业参考答案版要点第1章 概述一、数据长度为100字节时,传输效率=100/(100+20+20+18)=63.3% 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时,传输效率=1000/(1000+20+20+18)=94.5%二、因为分层可以带来以下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容易处理的问题,使复杂程度下降。灵活性好:只要上下接口不变,内部可作任意修改,亦可跳层。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易于实现和维护: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变得易于处理。能促进标准化工作,通用性好。生活实例:与分层相关即可.三、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

2、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

3、。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四、答:所谓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便于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用的综合了OSI七层模型和TCP/IP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见下图所示:各层的主要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2)运输层运输层提供应用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因特网的运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的协议。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4、。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无连接服务则不能提供可靠的交付。(3)网络层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端到端逻辑通信。网络层主要任务即“选路转发”,负责为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4)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实现帧的无差错传输,实现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通信。(5)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输比特流。“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指实际电路传送后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五、分组交换的要点:分组交换 将要发送的信息在源结点划分为一个个等长的分组(包),各个分组通过不同途径传到目标结点,在目标结点重新装配恢复

5、后送目标主机,提高了信道利用率。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下图是分组的概念。通常我们将欲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message)。在发送报文之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例如,每个数据段为 1024 bit。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首部(header,其中包含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各个分组通过不同途径传到目标结点,在目标结点重新装配恢复后送目标主机。第2章 物理层1、(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给其服务用户(数

6、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2)物理层的主要特点:由于在 OSI 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 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2、物理层接口特性有:(1)机

7、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平时常见的各种规则的接插件都由严格的标准化的规定。(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4)规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3、由香农公式C=B*log(1+S/N)可得 35Kbps = 3100 * log2(1 + x); 35Kbps * 1.6 = 3100 * log2(1 + y);解得:x = 2503.4880 ,y = 274128.8678故 y/x = 109.50倍 当信噪比再增大10倍时,

8、可得此时的信道的信息速率为: 3100 * log2(1 + 274128.8678 * 11) = 66728.4952由 66728.4952 / (35000 * 1.6) = 1.1917 可得最大信息速率增加不能达到20% 。4、当 DTE-A 要和 DTE-B 进行通信时,就将引脚 20 “DTE就绪”置为ON,同时通过引脚 2 “发送数据”向 DCE-A 传送电话号码信号。 DCEB 收到铃流,将引脚 22 “振铃指示”置为 ON,表示通知 DTE-B 有人呼叫信号到达(在振铃的间隙以及其他时间,振铃指示均为 OFF 状态)。DTE-B 就将其引脚 20 “DTE就绪”置为 ON

9、。DCE-B 接着产生载波信号,并将引脚 6 “DCE就绪”置为 ON,表示已准备好接收数据。 当 DCE-A 检测到载波信号时,将引脚 8 “载波检测”和引脚 6 “DCE就绪”都置为 ON,以便使 DTE-A 知道通信电路已经建立。DCE-A 还可通过引脚 3 “接收数据”向 DTE-A 发送在其屏幕上显示的信息。 DCEA 接着向 DCE-B 发送其载波信号,DCE-B 将其引脚 8 “载波检测”置为 ON。 当 DTE-A 要发送数据时,将其引脚 4 “请求发送”置为 ON。DCE-A 作为响应将引脚 5 “允许发送”置为 ON。然后 DTE-A 通过引脚 2 “发送数据”来发送其数据

10、。 DCE-A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向 DCE-B 发送过去。 DCE-B 将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引脚 3 “接收数据”向 DTE-B 发送。 第3章 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功能包括:(l)链路管理 当网络中的两个结点要进行通信时,数据的发方必须确知收方是否已经处在准备接收的状态。为此,通信的双方必须先要交换一些必要的信息。或者用我们的术语,必须先建立一条数据链路。同样地,在传输数据时要维持数据链路,而在通信完毕时要释放数据链路。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就叫做链路管理。(2)帧同步 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是帧。数据一帧一帧地传送,就可以在出现差错时,将有差

11、错的帧再重传一次,而避免了将全部数据都进行重传。帧同步是指收方应当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在什么地方。(3)流量控制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必须使收方来得及接收。当收方来不及接收时,就必须及时控制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4)差错控制 在计算机通信中,一般都要求有极低的比特差错率。为此,广泛地采用了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有两大类。一类是前向纠错,即收方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帧时,能够自动将差错改正过来。这种方法的开销较大,不适合于计算机通信。另一类是检错重发,即收方可以检测出收到的帧中有差错(但并不知道是哪几个比特错了)。于是就让发方重复发送这一帧,直到收方正确收到这一帧为止。这种方法在计算

12、机通信中是最常用的。本章所要讨论的协议,都是采用检错重发这种差错控制方法。(5)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由于数据和控制信息都是在同一信道中传送,而在许多情况下,数据和控制信息处于同一帧中。因此一定要有相应的措施使收方能够将它们区分开来。(6)透明传输 所谓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巧出现了与某一个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收方不会将这样的数据误认为是某种控制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透明的。 (7)寻址 在多点连接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每一帧都能送到正确的目的站。收方也应当知道发方是哪一个站。2、信道速率为

13、4Kbps,采用停止等待协议,传播延时tp=20ms,确认帧长度和处理时间均可忽略,问帧长为多少才能使信道利用率至少达到50%?3、试证明:当用n 个比特进行编号时,若接收窗口的大小为,则只有在发送窗口的大小Wt=2n-1时,连续协议才能正确运行。证明分析如下:(1)显然 WT内不可能有重复编号的帧,所以WT2n.设WT=2n;(2)注意以下情况:发送窗口:只有当收到对一个帧的确认,才会向前滑动一个帧的位置;接收窗口:只有收到一个序号正确的帧,才会向前滑动一个帧的位置,且同时向发送端发送对该帧的确认。显然只有接收窗口向前滑动时,发送端口才有可能向前滑动。发送端若没有收到该确认,发送窗口就不能滑

14、动。(3)为讨论方便,取n=3.并考虑当接收窗口位于0时,发送窗口的两个极端状态:状态1时,发送窗口: 0123456701234567,全部确认帧收到 接收窗口:0123456701234567 ;状态2时,发送窗口:0123456701234567,全部确认帧都没收到接收窗口::0123456701234567;(4)可见在状态2下,接收过程前移窗口后有效序列号的新范围和发送窗口的旧范围之间有重叠,致使接收端无法区分是重复帧还是新帧。为使旧发送窗口和新接收窗口之间序列号不发生重叠,有WT+WR2n,所以WT2n-1;4、试证明:对于选择重传协议,若用 n 比特进行编号,则接收窗口的最大值受

15、Wr250,共有子网数=28-2=25416,能满实际要求。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答案可有多种,仅供参考)地点: 子网号(subnet-id) 子网网络号 主机I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1: 00000001 129.250.1.0 129.250.1.1-129.250.1.254 2: 00000010 129.250.2.0 129.250.2.1-129.250.2.2543: 00000011 129.250.3.0 129.250.3.1-129.250.3.2544: 00000100 129.250.4.0 129.250.4.1-129.250.4.2545: 000001

16、01 129.250.5.0 129.250.5.1-129.250.5.2546: 00000110 129.250.6.0 129.250.6.1-129.250.6.2547: 00000111 129.250.7.0 129.250.7.1-129.250.7.2548: 00001000 129.250.8.0 129.250.8.1-129.250.8.2549: 00001001 129.250.9.0 129.250.9.1-129.250.9.25410: 00001010 129.250.10.0 129.250.10.1-129.250.10.25411: 0000101

17、1 129.250.11.0 129.250.11.1-129.250.11.25412: 00001100 129.250.12.0 129.250.12.1-129.250.12.25413: 00001101 129.250.13.0 129.250.13.1-129.250.13.25414: 00001110 129.250.14.0 129.250.14.1-129.250.14.25415: 00001111 129.250.15.0 129.250.15.1-129.250.15.25416: 00010000 129.250.16.0 129.250.16.1-129.250

18、.16.254(2)根据需要16个子网,可确定子网掩码为255.255.240.0(4位子网号),16个子网地址分别为:129.250.0.0,129.250.16.0,129.250.32.0,129.250.48.0,129.250.224.0,129.250.240.0;每个子网能提供的主机数目均为212-2。3、总长度(字节)数据长度(字节)MF片偏移原始数据报4000398000数据报片11500148010数据报片2150014801185数据报片31040102003704、5、答案可有多种,提供一种作为参考:LAN1: 192.77.33.0/26LAN2: 192.77.33

19、.64/28LAN3: 192.77.33.80/27LAN4: 192.77.33.112/28LAN5: 192.77.33.128/29LAN6: 192.77.33.136/27LAN7: 192.77.33.168/27LAN8: 192.77.33.200/27WAN1:192.77.33.232/30WAN2:192.77.33.236/30WAN3:192.77.33.240/30(备注,有关第5题作业的,也可以是如下一种分析思路:)6、答:最短通路树:目的站下一站BBCCDCEGFGGGHGIIJIKI结点A的最短路由表如下:7、设某网络在某一时刻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已知节点C

20、到相邻节点B、D、E的时延分别为2,5,3,节点C收到从相邻节点B、D、E的时延向量表分别如下表所示,试用基于距离向量(即时延)的分布式路由算法为节点C计算到各节点的路由表(目的地、下一站、时延)(要求给出解题过程)。源节点目的地时延DA2B3C2D0E1源节点目的地时延EA5B4C2D2E0源节点目的地时延BA3B0C2D1E5解答:到目的节点A:通过B到A2+3=5; 到目的节点B: 直连到B=2;通过D到A5+2=7; 通过D到B5+3=8;通过E到A3+5=8; 通过E到B3+4=7;到目的节点D:通过B到D2+1=3; 到目的节点E: 通过B到E2+5=7;直连到D=5 通过D到E5

21、+1=6;通过E到D3+2=5; 直连到E =3;故节点C的路由表如下:源节点目的地下一站时延CAB5BB2CC0DB3EE3 第5章 运输层1、答:从IP层来说,通信的两端是两个主机,为了能够使两个主机通信,就使用IP地址,一个IP地址是用来标识网络中的一个通信实体,比如一台主机,或者是路由器的某一个接口。通过IP地址只能实现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但是还不够清楚,这是因为,真正通信的实体是在主机中的进程,是这个主机中的一个进程和另一个主机中的一个进程在交换数据,严格地讲,是两个主机应用进程互相通信,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为了能够进一步区分到底是主机中的哪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所以就引入端口(por

22、t)的概念,端口的意义可以用下图表示: 从上面叙述中可以看出IP,端口,进程,主机地址它们之间的关系,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通过IP地址区分不同的主机;而运输层是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通过端口号区分不同的应用进程。网络层是运输层的基础,是为运输层提供服务的,所以在通信过程中要结合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端到端的通信。2、答如下: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30个字节的数据。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确认号是1003)如果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试问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中的数据有多少个字节:80个字节4)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是多少:703、工作示意图如下: 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