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1. 下表是先秦时期关于人才选用的部分记述。据此可知记述出处“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墨子“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察能而授官。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战国策A. 基于不同史料可准确认知历史B. 现实需要推动了新的人才观的出现C. 记述者立场不同导致结论差异D. 职官制取代世官制成人才选用主流【答案】B【解析】墨子引文的大意是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孟子引
2、文强调选贤任能,韩非子战国策引文强调论功行赏。以上都一定程度上否定世官制,是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推动了新的人才观的出现,故选B;A中“准确”不当,排除;材料中结论大同小异,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意志,而且只是若干材料的比照,排除D。2. 汉高祖颁布的贱商令中有不准商人衣丝乘马、仕宦为吏的规定;惠帝和吕后时,不再限制商人衣丝乘马;文帝时实行“人粟拜爵”的方法,商人可以出钱买官。这一变化反映出A. 商人的社会地位已显著提高B. “休养生息”的政策名存实亡C. 豪强地主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 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恢复经济【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府奉行重农抑商
3、的政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但不可能改变抑商政策,故AB错误。材料没有豪强地主势力威胁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C;材料中“人粟拜爵”的方法,商人可以出钱买官说明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恢复经济,排除D。3. 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祖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据此可知当时A.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B. 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C. 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D. 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答案】A【解析】由材料“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祖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故选
4、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租佃双方毁约现象,排除C;材料无关土地兼并现象,排除。4. 明朝作为驱逐“外族”而重新恢复的汉族政权,大力扶持儒家学说。请朝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也十分重视。明清统治者对儒学的这一态度主要是为了A. 继承华夏正统B. 巩固政权统治C. 维持儒学地位D. 弘扬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明朝“大力扶持儒家学说”和清朝“对儒学也十分重视”,都是借助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故选B;清朝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无法体现继承华夏正统,排除A;汉代起,儒家思想是官方正统思想,排除C;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排除D。5. 1873年,船政大臣
5、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这一计划得到总理衙门的同意并实施。这一举措旨在A. 使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B. 增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C. 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D. 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答案】C【解析】材料“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是要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故选C;材料是“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 ,可见以上举措并非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排除A;材料的做法反而削弱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排除B;材料的旨意不是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排除D。6. “民族”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用于表达宗族和夷夏之
6、辩,然而作为与英文单词nation的对应概念,大规模、高频率出现是在1895年之后,从日文汉字借用而来。这一变化A. 源于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B. 表明宗法血缘观念的淡化C. 反映出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 顺应了当时革命潮流的兴起【答案】C.7. 下图是1945年9月重庆市民高举中、美、英、苏四国领袖的巨幅肖像游行的场面。据此可知A. 美国冷战政策影响波及中国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C. 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D. 国共内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1945年9月重庆市民高举中、美、英、苏四国领袖的巨幅肖像游行的场面”是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故选B;材料中“中、
7、美、英、苏四国领袖”并列,说明尚无冷战政策的影响,排除A;材料只是中国人民的游行,无关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C;国共内战始于1946年,排除D。8.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A. 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 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D. 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经济,顺应复杂经济成分,所以“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故选A;三大改造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8、排除B;材料无关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我国建国之初是要恢复和发展经济,排除D。9. 苏格拉底说自已经常“私下为人们出主意,奔走忙碌,在公共场合,却不肯走到你们众人当中,为城邦出主意”。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苏格拉底A. 不关心城邦政治事务B. 关注城邦的公共生活C. 把善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D. 重视培养民众的道德【答案】B【解析】由“私下为人们出主意,奔走忙碌”,可见苏格拉底关心城邦政治事务,排除A,选B;材料苏格拉底没有探讨道德问题,没有把善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排除C;材料无关重视培养民众的道德,排除D。10. 英国光荣革命前,内阁是国王的高级咨询机构,并无实权。威廉三世即位后任用两党人士入
9、阁参谋,但由于政见不同,内阁成为吵架的场所。1693年开始从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阁,提供咨询意见。这些变化A. 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手中B. 有利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 使内阁成为英国政治权力中心D. 体现了君主立宪制度的本质特征【答案】B【解析】由“内阁是国王的高级咨询机构,并无实权1693年开始从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阁,提供咨询意见”,可见这些变化有利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手中,排除A;光荣革命后,议会是英国政治权力中心,排除C;君主立宪制度的本质特征君主权力受法律限制,排除D。11. “浪漫”一词原指中世纪时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
10、成的诗歌或传奇,多以英雄冒险与奇妙经历为主。到了18世纪后半期,此词用来比喻与现实相区别的想象中的世界,和“野性”“幻想”“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浪漫”词义的演变反映出A. 批判现实成为社会潮流B. 启蒙运动推动文艺发展C. 西方重视历史文化传承D. 对“崇尚理性”的反思【答案】D【解析】由“浪漫”词义与“野性”“幻想”“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可见“浪漫”词义的演变反映出对“崇尚理性”的反思,故选D;十九世纪中期,批判现实成为社会潮流,排除A;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排除B;材料与历史文化传承无关,排除C。12. 下图是19602015年全球GDP和贸易平均增长率发展示意图。据图可以得
11、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A. 发达国家占据全球化主动地位B. 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 新兴经济体提升经济发展水平D. 经济全球化呈现逐渐放缓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不出发达国家占据全球化主动地位,排除A;材料反映全球贸易增长率和全球GDP平均增长率放缓的信息,故排除B,选D;材料没有反映新兴经济体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信息,排除C。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15世纪,英国的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农业经济收入锐减,农村的贫富分化加大,呢绒纺织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6世纪起,乡村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向专业业化方向发展,毛纺织业成为乡村工业的主体。
12、价格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集中经营的土地上使用大量雇工。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材料二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棉布成为大众消费品。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江南地区在明代后期年产棉布量在2000万匹以上,有170万0妇女从事棉纺织业。占劳动力的50%以上。丝织业发展迅进,明代后期,江南地区管营织机约有3500台,民营织机在15000台以上,织工达4万人之多,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十分普遍,服务于纺织业的辅助行业从业人数同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
13、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田面权、田底权分离,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经济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答案】(1)表现:封建经济逐渐瓦解;乡村手工业品市场扩大;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加强;商品货币关系的拓展;社会两极分化和流动性增强。原因: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农奴制的消亡;圈地运动的影响。(2)特点: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地位上升;专业性的工商业市镇兴起;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体;
14、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女性是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影响: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动。【解析】(1)由材料“英国的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反映了封建经济逐渐瓦解。由“农村的贫富分化加大”反映了社会两极分化和流动性增强。由材料“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向专业业化方向发展”,可见乡村手工业品市场扩大,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加强;商品货币关系的拓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答成: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农奴制的消亡;圈地运动的影响。(2)由“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
15、”“妇女从事棉纺织业。占劳动力的50%以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可以归纳。第二小问,可以从农村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作答.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2古代中国拥有完善的户籍制度而无明确的国籍法规,去海外之人被称为弃民,古代文献中虽有“国籍”一词,但主要是指国家的典籍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申请国籍、保护侨民的基本原则。自此,清政府开始参照“西方成例”处理“涉籍”事务1907年荷兰殖民当局以属地主义的原则规定凡生于荷兰属地的华侨皆为荷属殖民地籍,从而引起国内外华人、华侨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要求清政
16、府迅速制定并颁布一部“血统主义”的国籍法1909年大清国籍条例规定,“生而父为中国人者”,“生于父死以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均属中国国籍”整理自缪昌武、陆勇与近代“中国”观念的重塑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近代华人对国籍的认识与国家归属感。阐述:在中国封建社会,普通百姓与封建国家构成一种固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相对固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落后的交通条件造就的封闭环境限制了人口的流动,人们都拥有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念,也使统治者以“天朝上国”的
17、姿态俯视外部世界,脱离原籍的人大多被视为弃民;鸦片战争后,随着华商、华工外出的日益增多和西方势力入侵引发的“国籍”事件不断出现,传统的户籍制度在处理国籍事件上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清政府采用西方国籍法原则,维护海外侨民利益;而大清国籍条例)反映出海外华人的普遍心态以及海外华侨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意识。(也可以“列强侵略与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或“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与碰撞”为论题,展开阐述)【解析】根据材料,“由于缺失专门处理国籍问题的法律,在大一统国家近代转型中,国人逐渐出现对自身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危机”得出国人出现对自身“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危机;由“荷兰殖民当局以属地主义的原则制定荷
18、兰新订爪哇殖民籍新律,规定凡生于荷兰属地的华侨皆为荷属殖民地籍,从而引起国内外华人、华侨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要求清政府迅速制定并颁布一部国籍法”得出海外华人的强烈要求和西方法律的影响;由“更令清政府担心的是,这可能给排满的汉族民族主义者以借口,最终危及清政府在大一统国家转型中的合法地位”得出阻止“排满”革命。由“生而父为中国人者”“生于父死以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等信息可以看出体现血统主义原则;由此还可以推论出这一大清国籍条例体现了将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相结合。大清国籍条例是关于中国人的国籍规定,这首先是有利于保护海外华人、华侨的利益;同时对其
19、国籍的法律认可加强了海外华人、华侨对大一统中国的认同;从法律意识层面还可以说是强化了国人近代国籍观念和法律意识。所以,论题可以是近代华人对国籍的认识与国家归属感。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魏晋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屯田活动规模和范围都不及两汉,但却有所深化和发展。魏晋时期,西域的屯田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域东部的楼兰、高昌等地,屯田和统治中心从渠犁东移至楼兰地区。但其屯田体制在两汉基础上却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职官系统日臻完备。西域长史是魏晋统治西域的最高长官,属吏众多,比对内地郡一级行政机构设置。并且改变了以往以兵屯为主的单一局面,民屯比重日益上升。据记载,无论兵屯还是民屯,均
20、有西域少数民族参与其中。魏晋中原王朝以楼兰和高昌为中心长期派兵屯戍边塞要地,持续开设屯田区,以屯田与戍边相结合,将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传入西域,就地生产军粮,有力地支持了对西域的军政管辖,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内地与西域乃至中亚地区的联系和交流。摘编自王欣魏晋西域屯田的特点(1)根据材料,指出魏晋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屯田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屯田的影响。【答案】(1)特点:屯田范围缩小,屯田力度加大;屯田体制不断完备;屯田类型增多,民屯比重扩大;屯田人员趋于土著化;屯田戍边相结合。(2)影响:支持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军政管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21、维护了西域及河西地区的社会稳定,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促进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2)由材料“支持了对西域的军政管辖,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内地与西域乃至中亚地区的联系和交流”,可以归纳为:支持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军政管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维护了西域及河西地区的社会稳定,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促进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面对惨绝人寰的现代化全面战争,美国的知识精英与和平人士开始反思传统的和平运动,开始尝试新的手段来避免战争。一战期间,美国兴起了两种新型的和平团体。一种是国际主义团体,主张在战后建
22、立自由国家的联盟,按照美国的原则改造国际秩序,运用集体武力保卫和平。另一种是自由和平主义团体。他们认为国际暴力和战争源于大企业集团对海外殖民利益的争夺和对国家政策的操控,同时与国内不公正社会秩序密切相关,因此,不仅要改造国际秩序,还应当改造国内秩序,进行社会变革。美国的和平团体通过集会、出版报纸和书刊、游说政府以及游行、请愿等直接行动来开展和平运动,一方面对公众进行和平教育,另一方面督促政府支持和采纳提出的各种和平计划,以建立新的国际和国内秩序,成为20世纪20年代对外交政策最具影响力的利益集团。摘编自王立新等美国的和平运动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和平
23、运动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和平运动的影响。【答案】(1)原因:一战的残酷性;对传统和平运动的反思;美国实力的增强;垄断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操控。(2)影响:推动了国际和平和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推动了美国国内的社会改革。【解析】(1)由材料“惨绝人寰的现代化全面战争”“知识精英与和平人士开始反思传统的和平运动”“不仅要改造国际秩序,还应当改造国内秩序,进行社会变革”,可以答为:一战的残酷性;对传统和平运动的反思;美国实力的增强;垄断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操控。(2)由材料“一方面对公众进行和平教育,另一方面督促政府支持和采纳提出的各种和平计划,以建
24、立新的国际和国内秩序,成为20世纪20年代对外交政策最具影响力的利益集团。”,可以答为:推动了国际和平和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推动了美国国内的社会改革。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托马斯潘恩(1737-1809)出生于英国工人家庭,他1774年到达北美大陆,先后担任杂志编辑和地方议会秘书等职。1776年,他发表的常识一书在数月间行销50万册。他认为世袭制政府是违反理性的,是为个人谋私利的政体,被压迫者有权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它。代议制共和制是最合理的政体,共和政府是为了个人和集体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应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以理性为指导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
25、,政府权力来自人民的委托,政府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宪法不是政府的命令,而是人民组成政府的法令,共和政府的权力是依据宪法授予的,一切授予的权力都只是“委托”,随时可以收回。关于公民权利,他强调“公民权利是人作为社会一分子所具有的权利,每一种公民权利都以个人原有的天赋权利为基础”,选举权是不能剥夺和代替的,反对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摘编自周跃军试论潘恩的政治民主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政治思想主张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潘恩政治思想的贡献。【答案】(1)主要内容:建立理性政府,重视公共利益;认为民主共和制是最合理的政体;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等。(2)贡献:批判了英国的君
26、主政体,破除了北美人民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幻想;传播了启蒙思想,鼓舞了北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解析】(1)由材料“世袭制政府是违反理性的,是为个人谋私利的政体代议制共和制是最合理的政体,共和政府是为了个人和集体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政府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宪法不是政府的命令,而是人民组成政府的法令,共和政府的权力是依据宪法授予的”“公民权利是人作为社会一分子所具有的权利”,可以答为:建立理性政府,重视公共利益;认为民主共和制是最合理的政体;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等。(2)由“世袭制政府是违反理性的”实际是批判了英国的君主政体,破除了北美人民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幻想。而政治主张是传播了启蒙思想,鼓舞了北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长远来看,潘恩的思想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