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5.19KB ,
资源ID:56202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202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文档中医眼科题库考试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文档中医眼科题库考试复习资料.docx

1、精品文档中医眼科题库考试复习资料 1. 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的平均值是:A. 14mm B. 24mmC. 20mm D. 12mmE. 28mm4. 角膜位于眼球壁外层的前方, 占整个外层的比例应是:A. 1/3 B. 1/4 1 C. 1/5 D. 1/6E. 1/75. 巩膜在眼外肌的附着处最薄, 其厚度为:A. 3mm B. 0.3mmC. 1mm D. 0.1mmE. 2mm6. 正常瞳孔大小范围为:A. 12.5mm B. 23mmC. 45mm D. 2.54mmE. 56mm7. 睫状体扁平部( 平坦部) 是多种眼内手术的理想部位, 是由于:A. 扁平部含丰富血管, 伤口易于愈合

2、B. 扁平部感觉神经少,手术时不痛C. 扁平部以外的睫状冠上有悬韧带, 手术时易被伤及D. 扁平部血管少,无重要组织E. 扁平部无睫状肌,不会伤及肌肉影响调节8. 睫状体在炎症时疼痛明显, 其原因是:A. 睫状体内色素细胞多 B. 睫状肌收缩疼痛C. 含有丰富神经 D. 睫状体悬韧带牵拉所致E. 睫状突十分敏感9. 视网膜脱离发生在哪个部位:A. 在玻璃体与内界膜间 B. 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间C. 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 D. 视网膜与玻璃膜间E. 色素上皮层与视网膜细胞层之间11. 眼的附属器包括:A. 眼睑、角膜和眼眶 B. 视路、眼睑、泪器C. 眼眶、玻璃体、结膜 D. 眼外肌、晶状体E

3、. 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12. 关于眼外肌的起止部, 正确的说法是:A. 四条直肌和上斜肌起于眶尖部,下斜肌起自眼眶壁B. 四条直肌起自眶尖部,两条斜肌起自眼眶壁C. 两条斜肌均起始眶尖部,四条直肌起自眼眶壁D. 四条直肌及两条斜肌均起自眶尖部E. 六条眼外肌均起自眼睑四侧壁14. 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营养范围是:A. 整个眼球 B. 眼球前半部C. 眼球后半部 D. 视网膜外层组织E. 视网膜内层组织15. 黄斑中心凹的细胞组成是:A. 只有锥细胞B. 只有杆细胞C. 大部分为锥细胞,但有少量杆细胞D. 大部分为杆细胞, 但有少量锥细胞E. 锥细胞杆细胞数量各半16. 支配眼睑闭合的神

4、经是:A. 面神经 B. 动眼神经C. 交感神经 D. 三叉神经E. 滑车神经17. 支配提上睑肌的神经是:A. 视神经 B. 三叉神经C. 交感神经 D. 动眼神经E. 面神经19. 脉络膜的血管主要来自什么动脉:A. 睫状后长动脉 B. 睫状后短动脉C. 前睫状动脉 D. 视网膜中央动脉E. 后结膜动脉20. 黄斑中心凹视力最敏锐是由于:A. 黄斑中心凹神经纤维较密集 B. 黄斑中心凹有大量杆细胞C. 黄斑中心凹有大量锥细胞 D. 黄斑中心凹离视盘近E. 黄斑中心凹是神经纤维汇总之处21. 正常人眼底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约为:A. 21 B. 23C. 32 D. 12E. 1322. 中医

5、眼科解剖名词“眼带”是指现代眼科中的:A. 悬韧带 B. 晶状体C. 视神经 D. 眼外肌E. 睫状体23.“目系”一词, 出自中医古籍:A.黄帝内经 B.诸病源候论C.秘传眼科龙木论 D.审视瑶函E.医宗金鉴24. 中医眼科名词“黄仁”指现代眼科哪一解剖部位:A. 虹膜 B. 瞳孔C. 晶状体 D. 玻璃体E. 黄斑25. 目系又称“目本”, 是指现代眼科中的:A. 视神经 B. 视网膜C. 视神经及球后血管 D. 球后血管E. 眼外肌26. 司明视觉和色觉的细胞是:A. 色素上皮细胞 B. 神经节细胞C. 双极细胞 D. 锥细胞E. 杆细胞27. 感受弱光的细胞是:A. 杆细胞 B. 水平

6、细胞C. Mller 细胞 D. 锥细胞E. 无长突细胞28. 光照患者左眼引起双眼瞳孔缩小, 而光照右眼时双瞳孔不缩小, 其病灶多存于:A. 左侧视神经 B. 右侧视神经C. 左侧视束 D. 右侧视束E. 右侧动眼神经30. 正常眼球向前平视时, 眼球与眶缘的位置关系是:A. 与外侧眶缘平行 B. 在外侧眶缘之后25mmC. 突出外侧眶缘1214mm D. 在外侧眶缘之后1214mmE. 突出外侧眶缘25mm31. 中医将黄仁中间之圆孔称为:A. 瞳孔 B. 晶珠C. 神孔 D. 视孔E. 瞳神32. 泪小点在中医眼科相当于:A. 泪泉 B. 泪湖C. 泪腺 D. 泪道E. 泪窍33.“神膏

7、”相当于西医眼科解剖名:A. 晶状体 B. 玻璃体C. 房水 D. 视网膜E. 视神经35. 属眼球内容物的是:A. 脉络膜 B. 视网膜C. 晶状体 D. 视神经E. 巩膜36. 构成眼球壁外层纤维膜的是:A. 球结膜 B. 脉络膜C. 巩膜 D. 视网膜E. 睑结膜 1. B 2. B 3. D 4. D 5. B 6. D 7. D 8. C 9. B 10. C 11. E 12. A 13. A 14. E 15. A 16. A 17. D 18. E 19. B 20. C 21. B 22. D 23. A 24. A 25. C 26. D 27. A 28. B 29. E

8、 30. C 31. A 32. E 33. B 34. E 35. C 36. C4.眼科阐微的作者是:A. 邓苑 B. 黄庭镜C. 顾锡 D. 马化龙E. 黄岩5. 白内障针拨八法记载于:A.外台秘要 B.审视瑶函C.目经大成 D.秘传眼科龙木论E.秘传眼科纂要6.审视瑶函将眼病归纳为:A. 72症 B. 108症C. 81症 D. 82症E. 160症10. 第一部全国统编教材中医眼科学出版于:A. 1956年 B. 1958年C. 1960年 D. 1962年E. 1964年13. 现存古医籍中从医学观点提出眼病症名者, 首见于: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陶氏疗目方

9、E.疗耳眼方14. 首次把眼科有关内容列入正式教学科目是在:A. 南北朝 B. 唐代C. 宋代 D. 元代E. 明代15. 顾锡著银海指南, 又名:A.目经大成 B.银海精微C.眼科大成 D.眼科百问E.证治准绳16. 据史书记载, 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是:A. 陶弘景 B. 张仲景C. 扁鹊 D. 王叔和E. 皇甫谧17. 下列史籍中, 有关我国割治“目瘤”的最早文献见于: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C.山海经D.淮南子E.晋书18. 有关对“胬肉攀睛”进行“割烙法”治疗的记载首见于:A.外台秘要 B.千金要方C.龙树菩萨眼论 D.太平圣惠方E.圣济总录19. 首次将中医眼病分类为内、外障的

10、现存中医古籍是:A.黄帝内经 B.龙树菩萨眼论C.外台秘要D.千金要方E.秘传眼科龙木论21. 我国最早记载用药物治疗眼病见于:A.诸病源候论 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 D.山海经E.千金要方22. 我国最早记载有关眼病的病因病机、解剖生理的古医籍是:A.说文解字 B.诸病源候论C.外台秘要 D.秘传眼科龙木论E.黄帝内经23. 首先提到金针拨障术的医籍是:A. 隋唐千金要方B. 宋代太平圣惠方C. 唐代外台秘要 D. 宋代圣济总录E. 清代目经大成25. 中医眼科成为独立学科始于:A. 明代 B. 唐代C. 宋代 D. 清代E. 新中国成立后26.原机启微言“热积必溃之病”是指:A. 风赤

11、疮痍 B. 睑弦赤烂C. 胞肿如桃 D. 漏睛E. 针眼27.伤寒杂病论中提及的“狐惑病”是指:A. 口腔溃疡 B. 阴部溃疡C. 红眼病 D. 白塞综合征E. 角膜溃疡 1. C 2. B 3. B 4. D 5. C 6. B 7. D 8. A 9. B 10. C 11. C 12. D 13. A 14. B 15. C 16. C 17. E 18. C 19. E 20. D 21. D 22. E 23. C 24. E 25. C 26. D 27. D 28. C 第三章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 眼与脏腑和全身其他组织器官保持密切联系依靠的是:A. 气血 B. 经络C.

12、神经 D. 先天之精E. 后天之精2. 眼之能够明视万物, 辨别颜色, 有赖于:A. 肾精充养 B. 脾气温养C. 肝气条达 D. 肝血升运E. 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3.审视瑶函认为: 心神在目, 发为神光, 神光位居于:A. 神水之中 B. 黄仁之中C. 神膏之中 D. 瞳神之中E. 黑睛之中6.审视瑶函在论述目内神膏的形成时, 认为神膏是由:A. 心血上输于目而成 B. 肝血升运于目而成C. 胆中渗润精汁升发而成 D. 脾输精气上凝而成E. 肾精所化生7. 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论述眼与脾的密切关系时说: 脾者, 诸阴之首也, 目者:A. 胃气之所也 B. 气血之海也C. 精气之府也 D. 血脉

13、之宗也E. 肝血之源也8. 因眼与肺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故灵枢决气中说: 气脱者:A. 目不明 B. 络不畅C. 血不行 D. 肠不通E. 水不利9.证治准绳七窍门认为目内所涵神水是由:A. 心血所生 B. 肝血所生C. 津液所生 D. 后天之精所生E. 三焦而发源10. 在现存古代医籍中, 最早记载五轮学说的是:A.灵枢大惑论 B.诸病源候论C.太平圣惠方 D.证治准绳E.审视瑶函12. 黑睛后方与黄仁相邻, 两者之间充满:A. 透明之神膏 B. 透明之神水C. 透明之津液 D. 透明之精气E. 透明之营气13.“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 筋之精为黑眼

14、, 血之精为络, 其窠气之精为白眼, 肌肉之精为约束, 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 上属于脑, 后出于项中。”上述论述引自:E.灵枢大惑论14. 白睛为眼珠之外壁, 质地:C. 致密而坚韧 19. 在五轮辨证中, 睑弦红赤湿烂当属:C. 脾胃湿热 20. 五轮辨证中, 胞睑肿硬, 并见白睛红赤, 应属:A. 肝胆火盛 B. 肝胆湿热C. 脾胃湿热 D. 心火亢盛E. 肺脾实热21. 五轮辨证结合脏腑生克关系对先发白睛红赤, 继而出现黑睛星翳, 应属:A. 土壅木郁 B. 肾水克脾土C. 肺金乘肝木 D. 肝木克脾土E. 心火乘肺金1. B 2. E 3. D 4. C 5. A 6. C

15、7. D 8. A 9. E 10. C 11. D 12. B 13. E 14. C 15. E 16. E 17. A 18. B 19. C 20. E 21. C 22. D 23. A 24. C 25. A 26. B 27. D 28. E 29. E 30. C第四章 病因病机1. 六淫致眼病中, 最多见的是:A. 风、火、燥 B. 风、火、湿C. 风、寒、火 D. 湿、燥、火E. 风、寒、湿2. 风邪犯目, 如客于经络, 则可致:A. 胞睑下垂,目偏视,口眼?斜B. 胞睑赤肿,视正为斜,肿痛麻木C. 目涩作痒,风牵偏视、黑睛起翳D. 口眼?斜,肿痛麻木,视物昏蒙E. 胞轮振

16、跳,目劄, 视正为斜3. 湿邪致眼病, 临床表现多为:A. 胞睑红赤,眵泪胶黏,目涩作痒B. 眼睑糜烂,眵多黄稠,视物不爽C. 湿痒并作,怕热畏光,涕泪交加D. 白睛黄浊,眵泪胶黏,胞睑糜烂E. 肿痛生疮,黄液上冲,眵多黄稠4. 七情过度变化中对眼危害最大的是:A. 喜、恐、惊 B. 忧、怒、悲C. 喜、思、忧 D. 思、怒、喜E. 忧、思、恐6. 饮食不节所致的常见眼病有:A. 暴风客热,天行赤眼,青风内障 B. 胞生痰核,睑弦赤烂,瞳神紧小C. 疳积上目,针眼, 睑弦赤烂 D. 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高风内障E. 疳积上目,瞳神紧小,胞生痰核11. 气虚气陷在眼部的表现为:A. 能近怯远,目

17、睛隐胀,目痒时作 B. 云雾移睛,能远怯近,绿风内障C. 头目眩晕,眉棱骨痛,眼内水肿 D. 视力疲劳,目内出血,目睛干涩E. 胞睑下垂,青盲, 眼内水肿12. 外感邪热或脏腑郁热侵入血分致眼病, 可表现为:A. 焮赤肿痛,赤脉粗大,白睛溢血B. 焮赤肿痛,血脉紫赤,目睛干涩C. 视力疲劳,视一为二,血灌瞳神D. 眼内出血,血脉紫赤,目?如无所见E. 视盘充血水肿,眼内出血,晶珠混浊13. 肝气郁结, 疏泄失职或久郁化火, 气火上逆则可发生:A. 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黄液上冲B. 目珠胀痛,视盘充血水肿,视力骤降,聚星障C. 黑睛生翳,瞳神紧小,疳积上目D. 目珠胀硬,视力骤降E. 青风内障,

18、火疳, 瞳神紧小14. 之所以说眼病与肝关系密切, 是由于:A. 肝主藏血,肝开窍于目,且黑睛属肝,足厥阴肝经连目系B. 肝肾阴虚,肝火犯肺,肝病传脾等均可造成眼病C. 绿风内障,青风内障,凝脂翳等常见致盲眼病均因肝病变所致D. 眼病常与气滞血瘀有关E. 肝主疏泄,肝郁化火常致目病27. 湿邪所致眼病的特征是:A. 胞睑红赤,眵干涩痒 B. 胞睑浮肿,流泪作痒C. 胞睑湿烂,痒臃肿涩并作 D. 眵泪热如汤,焮热肿痛E. 胞睑肿硬,冷泪长流28. 六淫所致外眼病多兼邪而见, 尤以:A. 风寒为患居多 B. 寒湿为患居多C. 寒暑为患居多 D. 风热为患居多E. 风湿为患居多1. B 2. A 3

19、. D 4. B 5. C 6. C 7. D 8. A 9. D 10. C 11. E 12. A 13. B 14. A 15. E 16. D 17. C 18. D 19. A 20. B 21. E 22. D 23. E 24. A 25. B 26. D 27. C 28. D 29. A 30. D 31. C 32. A 第七章 眼睑疾病 1. 胞生痰核与针眼的区别在于前者:A. 胞睑红肿,可扪及局限性硬结, 与皮肤粘连B. 睑皮肤正常,可扪及核状硬结,与皮肤不粘连C. 重者可于睑内形成脓点,脓成破溃,排脓始愈D. 患部皮肤红肿,触痛明显E. 若病变发生于近眦部者,可引起眦

20、部白睛赤肿2. 针眼脓肿成熟, 脓头位于眼睑皮肤面者, 治疗应:A. 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平行, 以免损伤眼轮匝肌3. 沙眼期指的是:A. 睑结膜严重充血, 血管模糊B. 病变部位大量乳头增生、滤泡形成C. 大量角膜血管翳,并有明显刺激症状D. 病变部位瘢痕化, 结膜表面光滑E. 出现睑内翻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4. 对针眼未成脓者, 局部治疗( 外治)应:A. 及早切开,使其早愈 B. 施以挤压,令其消退C. 局部湿热敷以助消散 D. 针挑患部, 挤出黏液或血水E. 挑开患部皮肤,用紫金锭磨汁频涂5. 胞生痰核相当于西医学的:A. 霰粒肿 B. 麦粒肿C. 皮样囊肿 D. 眶脓肿E. 睑脓肿

21、6. 胞生痰核的证治要领为:A. 本病多由风邪客于胞睑引起,故治宜祛风散结B. 本病常因疫毒聚于眼睑所致, 故治宜解毒散邪C. 水湿停留胞睑是本病最主要成因, 故应温化水湿D. 本病源于气血郁聚, 故行气活血是治疗常法E. 本病根源于痰湿结聚,故治宜化痰散结7. 一眼突发上胞下垂, 并有眼球偏斜, 复视等症状者, 其病因为:A. 交感神经麻痹 B. 副交感神经麻痹C. 滑车神经麻痹 D. 动眼神经麻痹E. 面神经麻痹8. 治疗沙眼可选用的眼药水为:A. 阿托品眼药水 B. 毛果芸香碱眼药水C. 利福平眼药水 D. 可的松眼药水E. 地卡因眼药水9. 风赤疮痍应注意与下列何种眼病相鉴别:A. 睑

22、内结石 B. 睑弦赤烂C. 胞生痰核 D. 胞轮振跳E. 胞肿如桃10. 睑内结石, 渐长突起, 自觉涩痛者, 其外治方法为:A. 局部麻醉后切开刮除 B. 局部麻醉后压榨法挤除C. 表面麻醉后针挑法剔除 D. 内服药渣薰洗拭除E. 涂抗生素眼药膏令其消除11. 针眼屡发, 面色少华, 倦怠无力, 舌淡苔白, 脉细数, 内治宜:A. 银翘散加黄连、黄芩 B. 泻黄散加天花粉C. 内疏黄连汤加石膏、知母 D. 六君子汤加蒲公英、皂角刺E. 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12. 针眼肿痛增剧, 引发头痛, 恶寒发热, 便秘溲赤, 白睛红赤肿胀嵌于睑裂, 舌红苔黄, 脉数, 内治宜:A. 祛风清热,泻火解毒

23、 B. 清热生津,泻火解毒C.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D. 健脾益气, 托里排脓E. 滋补肝肾,养阴清热13. 睑弦赤烂与风赤疮痍鉴别的关键是:A. 两者病因不同 B. 两者病机不同C. 两者证型不同 D. 两者病位不同E. 两者治疗方药不同14. 沙眼, 眼内刺痛灼热, 沙涩羞明, 胞睑厚硬, 睑内红赤显著, 颗粒累累成片, 黑睛赤膜下垂, 内治宜:A. 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B. 清脾胃散风邪,方用除风清脾饮加减C. 凉血散瘀,方用归芍红花散加减D. 健脾除湿,方用五皮饮加减E. 清热利湿,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20. 眦部睑弦红赤, 刺痛皲裂出血, 可用:A. 1%阿托品眼药水点眼 B. 1

24、%毛果芸香碱眼药水点眼C. 0.5%硫酸锌眼药水点眼 D. E. 0.5%地卡因眼药水点眼 1. B 2. A 3. D 4. C 5. A 6. E 7. D 8. C 9. B 10. C 7 5 1 11. D 12. C 13. D 14. C 15. D 16. B 17. A 18. C 19. A 20. C 第八章 两眦疾病 一、选择题 ( 一) A型题1. 六淫所致两眦疾病中, 尤以:A. 风邪为患居多 B. 寒湿为患居多C. 风湿为患居多 D. 火热为患居多E. 风燥为患居多2. 冷泪长流, 拭之又生, 泪水清冷稀薄, 多因于:A. 肝肾两亏,约束无权 B. 肝经实热, 泪

25、窍失利C. 肝血不足,外感风邪 D. 脾肾阳虚,收摄失司E. 肺经虚热,泪泉失约3. 目无赤痛, 无时泪下, 清冷稀薄, 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 心悸健忘, 舌淡苔黄, 脉细弱, 以下列何方为宜:A. 八珍汤 B. 托里消毒散C. 左归丸 D. 白薇丸E. 右归丸4. 内眦溢脓, 不红不肿, 压之不痛, 指压脓出, 多属:A. 脾虚有湿 B. 心经郁热C. 心肺风热 D. 脾经风热挟湿E. 肝胆实热7. 漏睛的严重危害是:A. 溢脓流泪B. 下睑外翻C. 如角膜上皮轻微擦伤,相染成凝脂翳D. 晨起“眼眵”封住上下眼睑E. 演变为漏睛疮8. 治疗两眦疾病的原则为:A. 实者泻火清火,虚者补心养肺

26、 B. 实者泻火清火,虚者补益脾胃C. 实者清热解毒,虚者滋养肾水 D. 实者清热解毒,虚者养血补心E. 实者泻心清火,虚者滋养肾水9. 胬肉攀睛的病因是:A. 火疳缠绵不愈,渐侵及黑睛而成B. 黑睛表面损伤,复感外邪所致C. 恣嗜烟酒,过食炙煿而生D. 屈光不正,白睛涩痛所致E. 风沙阳光长期刺激而成11. 在手术治疗胬肉攀睛方面综合了千金要方的割法和外台秘要的烙法, 从而提出了割烙法的是:A.审视瑶函 B.龙树菩萨眼论C.秘传眼科龙木论 D.银海精微E.医宗金鉴13. 漏睛疮属于风热上攻型, 症见大眦角处红肿疼痛, 头痛泪多, 恶寒发热者, 选何方为宜:A. 黄连解毒汤 B. 千金托里散C

27、. 驱风散热饮子 D. 驱风一字散E. 竹叶泻经汤14. 眦帷赤烂, 症见眦角红赤发热, 湿烂刺痒, 脓汁胶黏, 痂壳积聚, 兼见脘腹痞满, 便溏溲赤, 舌苔黄腻, 脉濡数者, 以下列何方治疗为妙:A. 黄连解毒汤 B. 导赤散C. 泻脾除热饮 D. 除湿汤E. 驱风散热饮子19. 在漏睛与漏睛疮的鉴别上, 主要点为:A. 对视力的影响 B. 发病部位C. 患者年龄 D. 患者性别E. 局部红肿疼痛20. 漏睛疮溃后漏口难敛, 脓汁稀少, 面色苍白, 神疲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宜用:A. 黄连解毒汤加减 B. 托里消毒散加减C. 驱风散热饮子加减 D. 白薇丸加减E. 明目羊肝丸加减 1.

28、D 2. A 3. A 4. A 5. B 6. D 7. C 8. E 9. E 10. D 11. B 12. C 13. C 14. D 15. C 16. C 17. B 18. B 19. E 20. B 第九章 白睛疾病 6. 暴风客热多因:A. 风热之邪外袭 B. 外感疫疠之气C. 风热湿邪 D. 疫毒之气E. 痰湿内蕴7. 暴风客热可见:A. 白睛红赤B. 白睛点状或片状出血C. 抱轮红赤D. 白睛表面灰白色小颗粒, 周围绕以赤丝血脉E. 黑睛表面凹陷,羞明流泪8. 天行赤眼多因:A. 风热之邪外袭 B. 外感疫疠之气C. 风热湿邪 D. 肝肺热盛E. 痰湿内蕴9. 火疳的常见

29、症状是:A. 骤然发病,白睛红赤,眵少泪多B. 发病较急,白睛红赤并突起结节,压痛明显。病变多在睑裂部C. 骤然发病,抱轮红赤,黑睛翳障如星D. 起病急骤,抱轮红赤,瞳神缩小,羞明流泪E. 以上都是10. 金疳的临床表现为:A. 胞睑内有黄豆大小的结节, 质硬不痛B. 睛明穴下方结节状隆起,不时泪下C. 白睛表层灰白色小泡,其周围充血D. 白睛深层紫红色结节, 明显压痛E. 黑睛上颗粒状小泡,赤脉追随缠布11. 脓漏眼, 即西医学所称之:A. 病毒性结膜炎 B. 衣原体性结膜炎C. 真菌性结膜炎 D. 淋菌性结膜炎E.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12. 金疳的中医病机是:A. 肺经燥热,宣发失职 B. 心火亢盛,上搏白睛C. 肝血虚少,白睛失养 D. 脾虚酿成疳积E. 以上都是13. 金疳的中医治疗, 总宜:A. 治肺为本 B. 清心火为先C. 养肝明目 D. 健脾消疳E. 以上都不是14. 火疳的治疗大法, 应:A. 以泻脾解毒,兼以祛风为主 B. 以清泄心火,兼以明目为主C. 以清热利气,兼以散结为主 D. 健脾消疳, 消积散结E. 清热利湿,消疳散结15. 患火疳, 白睛上紫红色结节隆起不甚, 眼痛较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