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9.11KB ,
资源ID:56121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121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如何关爱学生.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如何关爱学生.docx

1、教师如何关爱学生教师如何关爱学生我感觉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一、 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教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

2、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教师应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二、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在诸多爱生的美德中,尊重是爱之核心。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复杂程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方能动、另一方被动的生产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但是,现在的

3、学生知识面宽,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在考虑过程中,对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错误认识,若是对他们的设计,不管正确与否,都全盘接受;对他们作为,不管是否得体,都鼓掌喝彩,必然会导致学生错误思想的蔓延。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体现个性的原则。 三、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行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

4、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教师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 四、关爱学生定要“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可解释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于托付。首先,在对待全体学生上,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任导之;其次,在对待后进生上,同样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能抱有成见,学生犯错误,应当心平气和地让他坐下来,想方设法让他开口说话。然后顺势进行引导,最终使之幡然醒悟。再次,在对待班干部上,要坚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5、”,充分调动全体班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它们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壮而健康地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只要教师用心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后,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专题讲座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梁永增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市级骨干教师) 这门课程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座部分,讲座主要是想为大家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第二部分是研讨部分,研讨的核心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第三部分是为大家布置的作业,作业的内容为:每位学员编制一份以收集、分析数据为主的小学科

6、学课的教学设计。 通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学习,期望大家能进一步明确什么是数据、什么是数据分析;理解用科学数据支持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了解数据分析的过程;了解指导小学生收集、记录、分析数据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编制以收集分析数据为主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设计,并据此进行课堂实践。 在讲座的开始,我想先与大家达成这样的共识,也是我在其它讲座中反复讲的:能力的形成需要实践,只有大量的实践才能使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我们在平时的科学课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多为学生创造收集、记录、分析数据的实践机会,或者说,要经常在科学课上,让学生通过收集、记录、分析数据完

7、成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相信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经常参与数据分析的实践,数据分析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下面,我就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大家交流。 在讲座中,我主要讲解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数据; 什么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与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数据(一)数据的内涵与外延 所谓数据是指在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所获得的和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等的数值。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数据的来源,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活动获取的数值是数据;其二是数据的应用,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等

8、活动所使用的一些数值,同样也是数据。获取数据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有人将当今社会称为数字化社会,也有人称为信息化社会,都同当今对数据的需求密不可分的。举个例子,大的方面,科学研究上,宇宙飞船从研发到发射,再到回收改进再发射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数据;经济方面,炒股票,没有对股市行情的分析,对股市数据的掌握,也是不行的;生活方面同样也需要数据。可以说,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政治、军事、科学、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对数据足够的认识和把握,很难在当今和未来社会的竞争中获胜。我这里讲的意思是,我们教师应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数据,应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当然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必须渗

9、透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而不是喊口号。 数据是承载、记录信息的符号。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获取数据的目的是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有价值的信息指导工作。数据只是一些符号,要想让人们了解这些符号所承载和记录的信息,就必须将符号转化为人们能够读懂的语言。要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首先要获取数据,数据获取后,并不等于就获取了信息,要将数据变为信息,还必须对数据背景进行解读,只有对数据背景解读清楚了,再经过一系列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信息了。 什么是数据背景呢?数据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即当接收者了解符号序列规律,知道每个符号和符号组合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

10、以获得一组数据所载荷的信息。数据转化为信息,可以用公式“数据 + 背景 = 信息”表示。 21 .78 、 21.45 、 20.87 ,这些数字也可以叫数据,但如果没有数据背景,就没有任何的意义,而只是一个个干瘪瘪的数字。如果将这些数字放在运动会铅球比赛这样的背景中,这些数字就有了承载运动会铅球比赛成绩的信息了。比如,这三个数据可以告诉我们男子铅球比赛前三名的信息:第一名 21.78 米,第二名 21.45 米,第三名 20.87 米。除了这三个数据,如果再有以往运动会铅球比赛的数据,就可以告诉我们铅球比赛历史最好成绩,世界纪录、运动会记录、国家记录信息等。 数据不单单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

11、以成为数据,计算机代码也是数据。这层含义不难理解。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介质的总称,是用于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字、字母、符号和模拟量等的通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主要以数字数据为载体,因此关于计算机代码数据等,我就不多谈了。 (二)数据分类 数据按性质分为:定位数据,如各种坐标数据;定性数据,如表示事物属性的数据;定量数据,即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或重量、速度等物理量;定时数据,反映事物时间特性的数据,如年、月、日、时、分、秒等。按表现形式分为:数字数据,如各种统计或测量数据;模拟数据,由连续函数组

12、成,又分为图形数据(如点、线、面)、符号数据、文字数据和图像数据等。按记录方式分为地图、表格、影像、磁带、纸带。按数字化方式分为矢量数据、格网数据等。 在科学课中,从表现形式上,使用数据主要是测量数据。性质上是定量的数据,即长度、面积、体积、重量、速度等。 归纳起来,小学科学课重点指导学生获取、分析诸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速度等支持探究活动的测量数据。 前面我与大家交流了“什么是数据”,我谈到,数据有了数据背景就可以承载信息了,我们通过了解数据背景就可以读懂这些数据,因为这些信息是外显的。但是那些隐藏在数据之中的信息如何读懂呢,如何从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集中、萃取和提炼信息,以找出所

13、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呢? 二、数据分析(一)什么是数据分析 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藏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数据分析是有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数据分析就是在探究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最终发现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 (二)数据分析的类型 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以及验证性数据分析。其中,探索性数据分析侧重于在数据之中发现新的

14、特征,而验证性数据分析则侧重于已有假设的证实或证伪。 (三)数据分析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主要活动由识别信息需求、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评价并改进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四部分组成。我讲的第三个大问题“数据分析过程与教学实践”将围绕这四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三、数据分析过程与教学实践(一)识别信息需求识别信息需求是确保数据分析过程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可以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清晰的目标。在分析数据前,首先应确定数据的有效性与目的性,二者缺一不可,即为什么收集数据,通过收集数据要达到什么目的,收集的数据是否有效。对无目的、无效果的数据,即使分析也没有一点意义,只能劳民伤财。要使收集数据具有目的性,收集的是有

15、效数据,在我们的科学课中,教师应怎样做呢? 1 、探究情景和学生的有效假设是确保数据目的性的关键。 我以“磁铁的性质中建构磁极的概念”的教学为例,来说明这一点。本课的教学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 1 )探究磁极的概念。知道磁铁两端磁力强,中间磁力弱;从两端开始向中间,磁力越来越弱。知道磁铁上磁力最强的两端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 )能够根据研究问题主动搜集数据,并根据分析数据所得到的信息对问题进行合理恰当的解释;能在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如实记录;能实事求是地进行交流解释。( 3 ) 初步具有乐于探究、实事求是、细心操作的科学态度。 目标的描述是决定采取何种方法的关键,在

16、目标( 1)中,要让学生探究出“ 磁铁两端磁力强,中间磁力弱;从两端开始向中间,磁力越来越弱”,必须收集相应的数据。是否借助数据进行探究活动,是基于教学目标而定的。 在导入环节,教师 出示一个装有水的烧杯,水里有一个曲别针。提问 1 :要将杯中的曲别针取出,有哪些办法?(意图:发散思维训练,激发兴趣,了解该班学生的前概念,即对磁极的概念了解到哪种程度)当学生回答完毕,教师让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用磁铁从水中取出曲别针。在演示完成后,教师提问:为什么用磁铁可以把曲别针从水中取出来呢?学生一般都能回答磁铁能吸铁或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紧接着教师再提问:老师发现在取曲别针时,用的是磁铁的一端,而没有用正

17、中间的,也没有用其它部位的,这是为什么?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能够回答磁铁两端能吸,其它位置不能吸。通过前面的活动和提问,教师基本上了解了学生对磁铁概念的认识,即知道磁铁两端磁力强,但对磁铁的其它部位的吸铁能力,学生的认识模糊。这时教师适时地用总结谈话的方法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总结: 同学们大多数认为磁铁两端能吸,其它位置不能吸,换个表达的方式,就是说,磁铁两端有磁力,其它部位没有磁力,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刚才的说法,只是猜想,要让大家信服,必须拿出证据。拿出怎样的证据呢?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情景与猜想假设在选择研究问题方法上的重要性。不同的问题和猜想对研究方法具有导向性。同时教师的

18、总结对学生方法的选择具有强化和指导作用。对于我们今天交流的话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景,学生的猜想和老师的总结,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要获取数据进行研究的概念。 2 、实验的设计是数据有效性的前提 我还用磁极的例子解释这个问题。学生在开始环节中对通过数据要达到的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如何收集到有效的数据就成了关键,要使学生获取到有效数据,收集证据前的实验设计是保证和前提。 在如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讲座中,我对实验设计讲了一些方法。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设计一个比较周详的实验方案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应以启发为主,有时可辅助一些启示。教师的启发以问题的形

19、式,启示则常常用实物来引起学生的联想。在设计实验开始时,先让学生讨论,要证明磁铁各个部位的磁力情况,我们应如何做。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通过这样的问题给学生启发:首先应该做些什么?(准备磁铁、被吸引的东西曲别针,即必须有物质条件)还要做些什么?(选择吸引点)你们认为选择几个点合适?(不少于五个点)用各个点吸引曲别针时,要注意些什么?(一个一个往上加,连成串,直到吸不住为止)每个点要多吸几次?实验结果怎样处理?(要记录)记录要注意些什么?(真实、准确、清楚、不涂改)实验完成后做些什么?(整理实验材料,分析实验现象,归纳结论)等。常言道:事在事前。要使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到有效数据,收集数据前的准备必

20、须重视,包括思想准备即明确目的,物质准备即创造条件,方法准备:如何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的准备充分了,其它的事情就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二)数据的收集收集数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我们知道做一件事情都有先后顺序,有开始有结尾的。在此过程中,前面的活动是后面活动的基础,后面的活动是前面活动的延伸。前面我谈到获取数据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将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好了,真正的收集数据的活动就相对简单了。这就是基础的重要性。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也必须打好每一步的基础,不做夹生饭。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或者在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以小组合作的

21、方式进行。在学生收集数据前,教师应提出一些规范学生实验行为的要求 (有条件的放置在投影屏幕上或写好粘贴在学生能够看清楚的地方)实验要求: “按实验设计有条理地进行实验、记录;组内须分工合作,合作愉快;实验应抓紧时间,禁止拖拉,实验时间为 10 分钟;实验数据必须真实可信;实验应注意安全。”有了前面的基础,相信学生会按照要求,基于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和收集记录数据的活动,这时应把绝对的时间留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作用。 再一个需要强调的就是在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把绝对的时间给学生,那么教师做什么呢?在学生活动中,我们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大有可为。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三、二、二

22、。三为三多:多看、多听、多想;二为二少:少说、少指挥;另一个二为二做,即做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做信息的收集者。 解释一下教师做的两件事。第一是“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有的孩子在收集数据时,目的非常明确,做得特别认真。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的促进作用就是鼓励或激励,我们可以拍拍他们的肩膀,或者对他们点点头。 通过老师的鼓励或激励,他们会越做越好。第二层意思,有个别的孩子或个别的组,他们可能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听明白或听清楚要做什么或怎么去做,这 时老师的促进作用就在于告诉他们做什么、如何做。老师在孩子活动时可以走到他们当中去,询问询问怎么回事?是不是不知道要干什么?

23、这时就可以告诉孩子怎么去做。第三层意思,有些孩子多动或比较淘气,上课不认真上,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的促进作用是让他们做,除了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外,还要督促他们完成任务,不妨站在或坐在他们旁边和他们一起做。这样,通过我们的促进作用,使能够认真做的孩子,越来越敢做,越来越会做;不明白或不知道怎么做的孩子,学会做;不爱做、不想做的孩子,让他们尝试着去做,再到会做。这是老师的促进作用。 老师还有角色叫“做信息的收集者”。孩子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做得如何、遇到了哪些困难、有没有设计中的问题等。通过教师的观察就会获取这些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教师就可以灵活处理突发问题。等到学生活动结束汇

24、报时,教师就会心里有数,就会知道孩子可能要说什么、会说什么。这样无论孩子怎么说,我们都能做到应对自如,都能对孩子进行恰当地指导或评价。 第三我要强调的是如何记录的问题:记录的方法一般采用在记录表上记录的方法。记录表的设计也应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低年级的记录单应简单,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复杂。有的记录单可以是图,比如对植物的观察,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可以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记录,都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认真细致,清晰工整,项目齐全。 (三)分析的数据所谓分析数据是将收集的数据通过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其转化为信息,在科学课中通常用表格、线形图、柱状图帮助分析。关于如何画表格、线

25、形图、柱状图,在小学数学课中已有教学。因此,如何画表格、线形图、柱状图不是我们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而是把它们作为工具,重点应放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探究科学问题上。在数据分析方面我重点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1 、分析数据,应从低年级抓起。 分析数据不应该只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事,而是从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课时起。只不过学生刚刚学习科学课时让他们分析的数据是简单的,分析出的结果是浅显的,教师的指导是具体的。通常低、中年级以分析表格为主。 例如:分析某地某日(夏季)气温变化的数据 时间 (时) 6-8 8-10 10-12 12-14 14-16 16-18 气温 (摄氏度) 28 30 34 37 36

26、 32 这张表中的数据是学生实际测量出来的,因为低年级的学生还没学习过小数,因此表中的数据均为整数。通过这张表格学生就可以分析出一天中气温最高、最低的时段,还能分析出气温变化的趋势等。 到了中高年级分析的数据相对复杂,而且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有时可以采取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更多的是引入线形图、柱状图帮助学生分析。举个例子,“磁铁各个部位的吸铁能力是否相同”实验记录单: 例 1 :“磁铁各个部位的吸铁能力是否相同”实验记录单 磁铁部位 A B C D E 第一次 7 2 0 2 6 第二次 6 2 0 2 7 第三次 5 2 0 2 5 平均数 6 2 0 2 6 像这类实验

27、的数据搜集得比较多、比较凌乱,学生不便于分析,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通过整理的数据再去分析就容易了。 下面的数据表示的是某地区一年中每个月份的平均气温。 ( 1)请你利用此表的数据画出一年的气温变化折线图; ( 2)根据绘制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这个地区的气温变化特点。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10 7 10 15 20 27 30 32 27 25 18 12 这里的数据比较多,如果从表格中进行分析比较困难。这时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柱状图或者线形图。通过柱状图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这一地区一年中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

28、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还能够看出一年中这一地区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 2 、利用分析数据的环节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表达能力的强弱是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的,通过数据分析的环节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但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在这一环节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结合研究的问题、数据收集的过程以及所得到的结论,让学生完整地进行叙述。例如:磁极的教学,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这样描述:我们研究的问题是“磁铁的各个部位吸铁的能力一样吗?”我们在条形磁铁上选择了五个点,分别在这五个点上悬挂曲别针,我们每个点悬挂三次,最后各个点悬挂曲别针的平均数分别为 6 、 2 、 0 、

29、2 、 6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磁铁的各个部位吸铁能力不同。通过实验我们还知道磁铁两端吸铁能力最强,中间最弱。 如果经常指导学生这样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各种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和提高。需要和大家交流的是,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达到这样的水平,也不是这样就是最高的目标,而是我们老师应有这样的意识,有这样的标准,对孩子借此这样去训练。 3 、无论是表格、线形图,还是柱状图,一定要求学生力求美观、大方、精准。 关于对数据的分析我想就谈这么多,我们科学教师平时应翻阅一下小学数学教材,了解一些数学课是如何教学生收集、分析数据的。这样可为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数据分析过程的改进数据分析过程的

30、改进,用现在时髦的术语就是反思。在工作中,数据分析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讲,对数据的有效性的评估尤为重视。管理者通过数据分析过程的改进,适时对数据以及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估,使数据分析更有效地为管理服务。在科学课教学中的数据分析过程的改进,一般情况下用得比较少,这是因为在教学中的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也是在教师的关注下完成的,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一过程可以省略。我想是不是这样,教师应有这样的意识,即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是力求完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能完美,需要不断改进这一过程。这样,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出现数据分析的问题,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应对数据分析的过程进行适时改进,以完善过程。教师有可能的话,还可设计类似的教学活动。 前面我从两个大方面,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具体作业:设计一个小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分析数据的能力。活动要适合你所指导的年级和年龄的学生,要明确活动过程的导向目标,如“对与的相关数据进行解释”。然后给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