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9.06KB ,
资源ID:560795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079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516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516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

1、1516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西安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

2、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

3、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

4、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看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选自2010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B.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C.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

5、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C.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B.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

6、,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D.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

7、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拔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

8、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拔(f):大盾。堕:毁坏;拆毁。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

9、。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孔子摄相事 摄:代理B. 必具官以从 具:具备,具有C. 为坛位,土阶三等 等:台阶的层级D. 齐有司趋而进曰 趋:跑,疾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B 齐有司趋而进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吾尝终日而思矣D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 C 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敛赀财以送其行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 )(2分)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以会遇之礼相见,

10、揖让而登。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文章先从孔子任宰相写起。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于是,他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B. 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惧怕而省悟,并以退还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郓、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C. 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众孔子的建议,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

11、山不狃等人的武力阻扰。D. 公敛处父认为,如果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险中。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3分)(2)景公心怍,麾而去之。(3分)(3)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两道小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简析颈联中的“分”和“挂”字的妙用。(4分)(2)分析说明“愁

12、倚两三松”一句中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名篇名句默写(十题任选六题,共6分)(1) ,则远怨矣!(2)岁寒,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4)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造次必于是, 。(5)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6)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莫也, 。(7)民为贵, ,君为轻。(8)居天下之广居,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9)大小多少, ,图难于其易, 。(10)民之从事, 。 ,则无败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14分)怀旧的成本韩少功房子已建好了,有两层

13、楼,七八间房,一个大凉台,地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由于我鞭长莫及无法经常到场监工,停停打打的施工便耗了一年多时间。房子盖成了一个红砖房,也成了我莫大的遗憾。在我的记忆中,以前这里的民宅大都是吊脚楼,依山势半坐半悬,有节地、省工、避潮等诸多好处。墙体多是石块或青砖组成,十分清润和幽凉。青砖在这里又名“烟砖”,是在柴窑里用烟“呛”出来的,永远保留青烟的颜色。可以推想,中国古代以木柴为烧砖的主要燃料,青砖便成了秦代的颜色,汉代的颜色,唐宋的颜色,明清的颜色。这种颜色甚至锁定了后人的意趣,预制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似乎只有青砖的背景之下,竹桌竹椅才是协调的,瓷壶瓷盅才是合适的,一册诗词或一部经传才

14、有着有落,有根有底,与墙体得以神投气合。青砖是一种建筑象形文字,是一张张古代的水墨邮票,能把七零八落的记忆不断送达今天。大概两年多以前,老李在长途电话里告知:青砖已经烧好了,买来了,你要不要来看看?这位老李是我插队时的一个农友,受托操办我的建房事宜。我接到电话以后抓住一个春节假,兴冲冲飞驰湖南,前往工地看货,一看竟大失所望。他说的青砖倒是青的砖,但没有几块算得上方正,一经运输途中的碰撞,不是缺边,就是损角,成了圆乎乎的渣团。看来窑温也不到位,很多砖一捏就出粉,就算是拿来盖猪圈恐怕也不牢靠。而且砖色深浅驳杂,是杂交母猪生出了一窝五花仔。老李看出了我的失望,惭愧自己的大意,很不好意思地说,烧制青砖

15、的老窑都废了,熟悉老一套的窑匠死的死了,老的老了,工艺已经失传。他买的这窝五花仔,还是在邻县费尽了口舌才请窑匠特地烧出来的。老工艺就无人传承么?他说,现在盖房子都用机制红砖,图的是价格便宜,质量稳定,生产速度快。红砖已经占据了全部市场,凭老工艺自然赚不到饭钱。我说,那就退货吧。他更急了,说退货肯定不行,因为发货时已经交了钱,人家吃到肚里的钱还肯吐出来?建房一开局就这样砸了锅,几万块砖钱在冒牌窑匠那里打了水漂。我记得城里有些人盖房倒是在采用青砖,打电话去问,才知道那已经不是什么建筑用料,而是装饰用料,撇下运输费用不说,光是砖价本身已经让人倒抽一口冷气。我这才知道,怀旧是需要成本的,一旦成本高涨,

16、传统就成了富人的专利。我曾经在一个座谈会上说过:所谓人性,既包含情感也包含欲望。情感多与过去的事物相联,欲望多与未来的事物相联,因此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是求新。比如一个人好色贪欢,很可能在无限春色里见异思迁这就是欲望。但一个人思念母亲,决不会希望母亲频繁整容千变万化。即使母亲到手术台上变成个大美人,也纯属不可思议,因为那还是母亲吗?还能引起我们心中的记忆和心疼吗?这就是情感,或者说,是人们对情感符号的恒定要求。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无法减速和刹车的经济狂潮正铲除一切旧物,包括旧的礼仪,旧的风气,旧的衣着,旧的饮食以及旧的表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使我们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向往太多而记忆太少,一

17、个个都成了失去母亲的文化孤儿。然而,人终究是人。人的情感总是要顽强复活,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冬眠的情感种子破土生长。也许,眼下都市人的某种文化怀旧之风,不过是商家敏感到了情感的商业价值,迅速接管了情感,迅速开发着情感,推动了情感的欲望化、商品化、消费化。他们不光是制造出了昂贵的青砖,而且正在推销昂贵的字画、牌匾、古玩、茶楼、四合院、明式家具等等,把文化母亲变成高价码下的古装贵妇或古装皇后,逼迫有心归家的浪子们一一买单。对于市场中的失败者来说,这当然是双重打击:他们不但没有实现欲望的权利,而且失去了情感记忆的权利,只能站在价格隔离线之外,无法靠近昂贵的母亲。 (选自作家出版社山南水北八溪峒笔记,有

18、删节)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意。(4分)怀旧是需要成本的。无法靠近昂贵的母亲。(2)请简要分析第段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4分)(3)作者不惜笔墨写自己希望用青砖建房而最终“打了水漂”的事,请简要分析其用意。(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埏(yn)埴 色厉内荏(rn) 举一返三 喟然长叹B户牖(yu) 呺(ho)然大也 发奋忘食 见危受命C易泮(pn) 粢盛(chng)既洁 礼崩乐坏 杀身成仁D累(li)土 暴虎冯(pn)河 耰而不辍 祸起箫墙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近年来,鉴于

19、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B社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应是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主要推动力和重要受益者,诸如学校、医院、媒体、行政机关等应是互联网服务的引导者和领先者。C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本科院校。D每一位求职者是否都希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兴趣、性格、能力的职业,使自己的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呢?心理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满意的答案。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在诗圣的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石破天惊

20、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17秒时间可以干什么?“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今年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的这位考生的确不同凡响,该篇作文立意暗合时代主旋律,行文不蔓不枝,语言犀利凝练,个性化色彩浓厚。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中学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烟消云散。当看到小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他们怀念的沈浩不仅是一位村官,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中国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21、。A BC D15.用“儒学”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关键词不得删),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这是与深受儒学“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形成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分不开的。答: 。 五、写作(40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1)古人尚且“吾日参省吾身”,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已习惯于对别人的所作所为说三道四,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比如上课迟到推门而入径直走到座位上去,比如面对走来的熟悉或不熟悉的老师低头而过,比如搬动桌椅发出可以避免的声响,你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吗?(2)当你听说,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

22、桶在此”是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提示语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看到,网上的留言者对没有什么过错的人污言秽语、百般挖苦、人身攻击和下流调戏,动辄用“硫酸”般的恶言毒语泼向人家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感到,SARS病毒曾给我们这个国家罩上恐慌带来萧条时,你又会想到什么?当你醒悟,除了在某个纪念日我们才提到所经历的战争苦难时,你又会想到什么?反思,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的不良行为,也可以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成绩及荣誉;其实,对任何事情都可以进行反思,该反思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请就“反思”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编故事等。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

23、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C解析: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2.B解析: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3.D解析:A项中,“中国固有的学问”是比“儒道两家”大得多的概念,二者不可混淆,且“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为“主要是讲人生哲学”。B项中,原文无“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这一说法;C项“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4.B 具:配备5.B. A 项,前者是副词,将要;后者是连词,表转折。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C项,前者是介词,用;后者是连词,表目的,来。D项,前

24、者是副词,于是,便;后者是代词,表领属关系,你的。6.A. 句说的是孔子在鲁国受到重视而被屡次提拔;句说的是两国君主在夹谷见面的情景;句是齐国有司的话。7.A. “中都宰”是指中都的地方官,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宰相”。8.(1)于是(齐)派人出使鲁国,告诉鲁国举办友好的会盟,会盟的地点定在夹谷。(得分点:乃,好,句意)(2)景公心里惭愧,就挥手让乐人下去了。(得分点:怍,麾,句意。)(3)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虚礼文辞来谢罪。君主如果心里不安,就用实际行动去谢罪吧。(得分点:质、文、悼,句意)9. (1)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

25、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2分)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像看到陡峭的山峰上,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2分)(2)“愁倚两三松”描写了诗人在松树之间徘徊的情形(1分);表达了诗人访道士不遇之焦躁不安的心绪和怅然若失的愁情,也侧面折射出诗人对道士的渴慕(1分)。10.略11.(1)【参考答案】“怀旧”意为对旧有事物的怀念,在文中指“我”希望用青砖建房一事,这里面包含了人们对情感符号的恒定追求,也是人们对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记忆的怀想;“母亲”指我们的情感和文化归宿,“昂贵的母亲”意思是商家发现了情感

26、的商业价值,不断推高人们怀念传统文化情感记忆的成本,让人们无法靠近。(共4分)【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词句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句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2)【参考答案】引用,借自己座谈会上的一段发言表达自己对怀旧的认识;对比,鲜明表现人性中的两面;类比,证明人们对怀旧情感符号的恒定要求;反问,强烈(强调)表达情感求新的不可思议。(共4分)【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

27、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3)【参考答案】将青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情感记忆的符号,使所怀之“旧”具象化并具有感染力;让怀旧的高成本(价格隔离线)表现得具体真实可感;使“浪子”有心归家而无钱买单,从而只能失去某种情感记忆权利的遗憾与愤懑表达得更真切;为后文有关人性中欲望膨胀而情感缺失的议论以及无奈心情的表达张本(提供具体的材料依据)。(答出一点记2分,答出意思即可,未尽之处能言之成理亦可。共6分)【试题分析】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用于塑造人物和抒发感情。结构方面,为下文作铺垫。12.C13.D(A成分残缺,删去“鉴于”。B搭配

28、不当,“社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与“受益者”搭配不当。C杂糅,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14.C【解析】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不同凡响:凡响即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此处用于人错误。烟消云散:比喻某些思想、情绪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能指人)。休戚与共:彼此之间的幸福和祸患都共同承受。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甘共苦。陈陈相因:比喻处理问题因袭旧法,毫无改进,应为“口口相传”,前后矛盾。15.儒学“和为贵”思想深深影响了中

29、国人民,使中国人民形成了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从而在国际商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要重组这个句子,就要对原句句与此同时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清楚。“中国人民互相尊重”是果,直接原因是“形成一贯分不开的”而“传统”的形成又是因为“深受影响”。【参考译文】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都的地方长官,孔子才到职一年就很有绩效,各地都效法他的治理办法。孔子便由中都长官提升为司空,又由司空提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与齐国和解。到了夏天,齐国大夫黎鉏对景公说:“鲁国起用了孔丘,势必危及齐国”。于是齐景公就派使者告诉鲁国,说要与鲁定公行友好会晤,约定会晤的地点在夹谷。鲁定公准备好

30、车辆随从,毫无戒备地前去赴约。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正好代理宰相的职务,他对定公说:“我听说办理外交必须要有武装准备,办理武事也必须有外交配合。从前诸侯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带齐必要的官员随从。请求您安排左、右司马一起去。”定公说:“好的。”就带了左、右司马一道去。定公在夹谷与齐侯相会。在那里修筑了盟坛,坛上备好席位,设置了三级登坛的台阶,用国君相遇的简略节相见,拱手揖让登坛。双方互相敬酒的仪式完毕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快步上前请示说:“请开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乐”。齐景公说:“好的。”于是齐国的乐队以旌旗为先导,有的头戴羽冠,射披皮衣,有的手执矛、戟、剑、楯等武器也跟着上台了,喧闹着一涌而上。孔子

31、见状赶忙跑过来,一步一阶快步登台,还差一级台阶时,便扬起衣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国君为和好而来相会,为什么在这里演奏夷狄的舞乐,请命令管事官员叫他们下去!”主管官员叫乐队退下,他们却不肯动,齐景公心里很惭愧,挥手叫乐队退下去。过了一会儿,齐国的管事官员又跑来说道:“请演奏宫中的乐曲”。景公说:“好的。”于是一些歌舞杂技艺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都前来表演了。孔子看了又急跑过来。一步一阶往台上走,最后一阶还没有迈上就说:“普通人敢来胡闹迷惑诸侯,论罪当杀!请命令主事官员去执行!”于是主事官员依法将他们处以腰斩,叫他们来个手足异处。齐景公大为恐惧,深深触动,知道自己道理上不如他,回国之后很是慌恐,告诉他的大臣们说:“鲁国是用君子的道理来辅佐他们的国君,而你们却仅拿夷狄的办法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国国君,这该怎办呢?”主管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向人家道歉认错;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谢罪。您如果痛心,就用具体行动来表示道歉吧。”于是齐景公就退还了从前所侵夺的鲁国郓、汶阳、龟阴的土地,以此来向鲁国道歉并悔过。鲁定公十三年(前497)的夏天,孔子对定公说:“臣下的家中不能收藏武器,大夫的封邑不能筑起高一丈长三百丈的城墙。”于是就派仲由去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