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心理学讲要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管理心理学讲要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充分开发人力资源(2、3) (二)研究群体心理、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的艺术(4)(三)研究领导心理、提高领导水平和效能(5)(四)研究组织心理、促进组织的变革、发展和完善(6)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3、研究方法:是系统地研究一个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4、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政治学等与人的行为有关的
2、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 5、研究目的:是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在日常无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2、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3、调查法。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访谈法和问卷法。4、测量(测验)法。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一)信度和效度 1
3、、信度。是指多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程度。 2、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程度,即测验能测量出预计项目的准确性程度。(二)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分析(三)相关分析第二章 人性假设人性假设 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需要、劳动态度和工作目的的基本估计:即对劳动者追求什么的基本看法。(一)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 Man)(二)社会人(Social man) (三)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 man)(四)复杂人(Complex man)经济人1观点(Rational-economic Man)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者都是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2管理措施 1
4、)管理的重点是提高生产率,只注意正式群体、结构、职权划分规律制度) 2)工人的责任即干活,听从管理者指挥,管理是少数人的事。 3)主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对消极怠工的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社会人1)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物质和追求,而是人的全部社会需求, 2)人际关系的社会影响力比报酬更为重要,工人的工作效率随上级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变化。2 相应的管理措施1)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2)管理人员在指挥、监督、控制上,更应重视培养,形成归属感、整体感。3)提倡集体奖励制度,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4)管理人员在制度计划、但在工序上应在职工和上级之间起联络作用。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与Y理论
5、1观点人不仅乐于接受任务,主动的寻求责任,人群中存在着广泛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麦格雷戈后总结提出了Y理论内容:1)一般人都很勤奋;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知道和自我控制;3)一个正常人不仅会接受责任且会主动寻求责任;4)人群中广泛存在高效凝聚力;5)人的活动只用了一部分。复杂人的假设与超Y理论70年代由莫尔斯、史克恩提出(Complex man)1观点1)人的需要多种多样随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而改变;2)人在同一时间有各种需要、动机,综合成复杂的动机模式;3)条件改变时,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在不同的单位或不同的部门会产生不
6、同的需要。Z理论、超Y理论 或权变理论2、相应的管理措施(因一(人/时/地)而异)1)组织形式的研究2)能力方式的研究。3)观察力的培养与研究(管理者善于观察个别行为)第三章 人际认知与印象管理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一 知觉的概念1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反映形式的基础。2 知觉(perception) : 是把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个别部分和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二 知觉的过程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可具体分为: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应等阶段。三影响知觉的选择因素(一)知觉者(二)知觉对象(三)情景四
7、知觉的组织过程(一)知觉对象与背景(相对性)(二)知觉归类(整体性) 知觉归类就是利用连续性、封闭性、接近性和相似性的原理将各个刺激组织成为有意义的知觉形式。(三)知觉形成的理解性(四)知觉形成的恒常性第二节 社会知觉一 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二、社会知觉的种类(一)对他人的知觉(person perception)是指通过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1对他人知觉内容(1)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2)对他人人格的判断(二)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动机、价值系统去知觉他人,同时观察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8、和态度,并以此来修饰自己的行为与反映。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相互攻击等 (三) 因果关系知觉(attribution perception)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断其原因的过程。1F海德的归因理论情景归因(外)。指判断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如个体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其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强制作用、外部奖赏或惩罚、运气、任务的难易等。个人倾向归因(内) 。指判断个体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个体本身的特点,如人格、品质、动机、心境、态度、能力、努力及其他一些个体所具备的特点。2H凯利的归因理论 区别性:在不同情境下其他刺激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高(外)普遍性:个体行为的发生同一刺激,
9、不同时间点高(内)一致性: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他人是否一致高(外)(四)角色知觉(role perception) 是指对他人或对自己的地位、身份及行为规范的认识与判断,这对占有某一社会位置的人应有的行为模式 。1、角色构成 (1)角色认知 ;“应该如何”(2)角色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3)角色行为; (4)角色评价。2角色知觉的实践过程 (1)寻求明确的自我形象; (2)调整角色行为; (3)检验角色,形成角色认知。3皮格马利翁效应(五)自我认知(self- perception)第三节 自我认知一 自我知觉(一)定义:就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及自己与他人关系是认识
10、。 自我要素自我认识与评价自我追求行为物质自我 对己身体、衣着、仪表、家庭等追求身体外表、欲望的满足。如装饰、打扮、爱护家庭 社会自我 对社会地位、名誉、财产及与他人关系引人注目、讨好别人、追求名誉、爱与归属 精神自我 对智慧、能力、道德水准自卑与优越追求智慧、宗教、道德与良心 精神自我是个体自我认知的核心第四节人际印象的偏差人们对他人的知觉、判断时出现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偏差 1 首因效应:指与他人接触时,最初得到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最大,会影响以后一系列特性的认识。 2 近因效应:指与他人接触时,最后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作用很大,会影响以后一系列特性的认识。 陌生人的知觉中,首因效应比较
11、大;在熟人或分别很久的人认知中,近因效应所起的作用较为明显 3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一系列特性上即所知觉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的特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4 定势效应:指在人们脑中存在某种固定化想法影响着对人的认识和评价。5 投射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性,即把自已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无意识与有意识)6后视效应:指人们在回忆自己的判断时,倾向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实际上是一种真正记忆歪曲,是个体在社会知觉中不由自主地倾向与肯定自己的判断的反映。7自我中心效应:对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
12、,人们常常有自我夸大的倾向。第五节 自我印象管理一、 印象管理 指人在际交往中,通过自己的表现(选择服饰、采用一定的言行),有意式无意的影响和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而付出的努力 三 印象管理的策略1寻求一致的策略 指组织管理者根据个体为搞好自己的印象管理寻求一致的心理,向个体提出要求(1) 踢门槛效应(得寸进尺效应) 小大(2) 留面子效应:对于一个自我形象很好的人来说,拒绝了他人的一个大要求,或者做了损坏自己形象的事,会转过来接受他人的小要求。2讨好的策略(ingratiation)1)称赞:一个人有意投其所好来增加他人的喜欢,从而获得良好的印象。 2)附和:个体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示与他人相同。
13、多数情况附合可增加他人对你的好感。3)施惠:个体给他人物质上的好处。 3 自我表现的策略1)SOLER模式(1977社会心理学家艾根)S-stand “坐(或站)要面对他人”O-Open 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Leaning 表示“身体微微的前倾”E-Eye 表示“目光接触”R-Relax 表示“放松”2)适宜暴露自我3)虚无呈现自我4)放大呈现自我5)收敛呈现自我6)巧妙塑造能干的形象7)满足上司优越感8)必要时采取惊人之举第四章 个性差异与知人善任 第一节 个性的特征与类型 一、个性的含义及特征(一)定义personality 在一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质倾向
14、的总和。1、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2、个性品质倾向:需要、态度、理想、信念。(二)个性的特点 1、独特性(差异性) 3、稳定性 2、综合性 4、可塑性二、个性类型(一)按心理活动倾向:外倾和内倾型(二)按个体独立性:独立型和顺从型(三)按对已或对他人行为结果的归因倾向: 内控型和外控型(四)按理智、情绪和意志在个性结构中所占优势: 理智型、情绪型、 意志型和混合型(五)按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 粘液质、抑郁质 (六)按收集、评价信息的不同维度: 感觉情感型、直觉情感型 感觉思维型、直觉思维型第二节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一、个性的成因是先天神经类型和后天社会环境的“合金”。(一)先天
15、高级神经活动影响(二)自我教育(三)家庭的影响(四)学校教育(五)社会影响二、气质现指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性。 1、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它不决定一个人是否活动,也不决定他的活动具体方向。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是显露在外的动力特点,如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自身内部)等方面的特点。2、是个性心理特性中受人体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一部分。(巴浦洛夫) 气 质 类 型 1.胆汁质(Choleric temperament)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主动性。脾气暴躁、好挑衅,但态度直率、精力旺盛。能以极大
16、的热情埋头工作,并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但有时表现出缺乏耐心,当困难太大而需要持续努力时,有时显得意气消沉、心灰意懒。他们的可塑性差,但兴趣较稳定。2.多血质对一切吸引他注意的东西,做出生动的、兴致勃勃的反应。这种人行动敏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善于交结新朋友。一般属于外倾,情感易发生,姿态活泼,表情生动。言语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他们具有较高的主动性。在活动中表现出精力充沛,有较强的坚定性和毅力等。有时候,他们在平凡而持久的工作中,热情易消退,表现出萎靡不振。3.粘液质反应性低,感情不易发生,也不易外露。态度持重,交际适度,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大自制力,心理反应缓慢,遇事不慌不忙。可
17、塑性差,表现为不够灵活。这一方面使他们能有条理地、冷静地、持久地工作;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容易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他们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内倾。对外界的影响很少做出明确的反应。 4.抑郁质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其心理反应速率缓慢,动作迟钝,说话慢慢吞吞。多愁善感,情绪易发生,但表现微弱持久。一般内倾,不善交往。在困难面前常优柔寡断,在危险面前出现恐惧和畏缩,在受挫以后,常心神不安,不能迅速转向新的工作。主动性较差,不能把事情坚持到底。常富于想象,比较聪明,对力所能及的任务,表现出较大的坚忍精神,能克服一定困难。 三、性格(一)什么是性格1、概念。指个体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18、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1)气质和性格的生理基础不同。前者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而后者则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与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的“合金”。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人在后天形成的各种复杂的条件反射。(2)性格影响人活动的方向和性质,而气质则影响活动的方式和效率。(3)性格有好坏之别,而气质则无好坏之分。第三节 个性测量与管理一、个性测量(一)自陈法即编制个性测验量表,让被试独自完成。(二)投射法 通过分析调查对象对非结构化、模糊的、不明确的情节的回答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第四节 能力差异与合理用人 一、什么是能力 (一)定义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绩效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含义 1、智力:一般基本能力,即资质水平。 2、性向:个体可以发展的潜在的能力。 3、成就:个人通过教育和训练对学识、知识和技能方面所达到的较高水平。能力的测量(一)测验法又称智力测验,即通过一套比较系统的测验题目,用数值表示智力水平。如智商。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天赋素质、知识和技能、教育、社会实践、勤奋、兴趣三 管理方法1、能职相配,合理用人。 能力水平与工作难度; 能力类型与工作性质。2、优化组合,互相补充。3、处理好能力与知识、学历的关系。 4、注意能力的年龄差异。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