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195.23KB ,
资源ID:55780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780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docx

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2012年江西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卫生部办公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卫办妇社发【2011】19号)要求和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卫生厅关于下达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赣财社201121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项目范围(一)2012年中央补助地方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支持我省西湖区、青云谱区、南昌县

2、、新建县、修水县、乐平市、湘东区、芦溪县、贵溪市、定南县、袁州区、丰城市、玉山县、弋阳县、婺源县、泰和县、南城县等17个县(市、区)为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二)全省所有县(市、区)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提供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二、项目目标(一)17个项目县目标1、100%开展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2、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分别达到80%以上;3、每县配备1套专用计算机和传真设备,保证预防母婴传播网络直报系统运转顺畅;4、每县配备50套隔离防护设备和用品包,保证每

3、一个助产机构备有1套隔离防护用品。(二)全省目标1、预防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2、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3、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其他相关检测的比例达到70%以上;4、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达到90%以上;6、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80%以上;7、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达到80%以上。三、项目内容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应当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预防艾滋病、

4、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服务流程见附件1)。(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1. 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综合利用妇幼卫生项目资金,制作宣传栏、张贴宣传画,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以及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利用广播和电视、学校课程、节假日专题宣传、咨询等活动,为育龄妇女、农民工、青少年及其家庭发放宣传册、小折页、一次性纸杯、雨伞、塑料盆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材质群众实用的宣传材料,开展宣传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提高大众防治知识水平。2. 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妇产科、计划生育门诊、青少年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婚前保健门诊,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等多种服务场所开

5、展健康教育,结合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为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服务对象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服务的认识和利用。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帮助其制订适宜的家庭生育计划,指导其正确避孕、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和使用安全套,减少非意愿妊娠和疾病传播。建议梅毒感染妇女在梅毒治愈后计划怀孕。(二)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各项目县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在孕产妇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时,同时提供艾滋病、梅

6、毒和乙肝的相关检测,尽早明确感染状况,尽早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要确保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及时获得相关检测与咨询,并可获得干预服务。1. 检测前信息提供。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为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前咨询,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要求接收服务的孕产妇在检测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知情同意书见附件2)。2. 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为孕产妇提供规范的艾滋病抗体筛查,及时对艾滋病筛查结果阳性者进行艾滋病确认试验,尤其要确保临产孕产妇尽早获得艾滋病抗体筛查,以及时为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

7、程见附件3图2和图3)。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两类。采用其中一类试验对首次就诊的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者,需用另一类试验进行复检,确定其是否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见附件4)。为孕产妇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有条件的机构要为检测结果阳性者提供乙肝病毒病原体血清学(乙肝两对半)检测。3. 检测后咨询。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后的咨询服务。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

8、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三)实行属地管理,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全省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均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加强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服务。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家庭防护等方面的指导。为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

9、预防营养不良。(四)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1. 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前,应当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症状观察、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并对孕产妇的感染状况进行评估,确定临床分期,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病毒用药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方案:(1)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适用于艾滋病临床期或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2)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适用于艾滋病临床期或期

10、,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方案见附件5。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前和用药过程中,应当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持续的咨询指导及相关监测,提高用药依从性;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测,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在发现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时,孕期每3个月和产后46周对孕产妇各进行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同时在发现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时和孕晚期各进行一次病毒载量的检测,观察并评价孕产妇的病情,并提供必要的处理或转介服务。2. 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艾滋病感染孕妇及其家人提供充分的咨询,

11、告知住院分娩对保护母婴安全和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重要作用,帮助其及早确定分娩医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定点医疗保健机构),尽早到医院待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的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损伤性操作,减少在分娩过程中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机会。3. 提供科学的婴儿喂养咨询和指导。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医务人员应当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就人工喂养的接受性、知识和技能、负担的费用、是否能持续获得足量、营养和安全的代乳品、及

12、时接受医务人员综合指导和支持等条件进行评估。对于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者尽量提供人工喂养,并给予指导和支持;对于因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而选择母乳喂养的感染产妇及其家人,要做好充分的咨询,指导其坚持正确的纯母乳喂养,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改为人工喂养。4. 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随访与艾滋病检测。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对其进行随访,提供常规保健、生长发育监测、感染状况监测、预防营养不良指导、免疫接种等服务,并详细记录随访的相关信息。负责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儿童感染早期诊断检测

13、时间和技术要求采集血样,登记相关信息后,及时将血样转送到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幼保健院接收血样后转送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在得到检测结果后及时将结果反馈到各血样本送检单位。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在其出生后6周及3个月(或其后尽早)采血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流程见附件6)。如6周早期诊断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则之后尽早采集血样进行第二次早期诊断检测,两次不同时间样本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反应,报告“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阳性”,确定儿童感染艾滋病,及时转介婴儿至儿童抗病毒治疗服务机构(各级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两次不同时间(其中至少一次于婴儿满3个月后采

14、血)样本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反应,报告“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婴儿按照未感染儿童处理,继续提供常规儿童保健随访服务。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未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或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者,应当于12月龄、18月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以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儿童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见附件7)。5. 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对CD4+ 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细胞/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应用复方新诺明,以预防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当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 (1)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阳性;(2)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25%;(3)反复出

15、现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临床症状;(4)母亲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时间不足4周。复方新诺明用药方法、停药指征及注意事项等详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五)为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1. 为梅毒感染孕妇提供规范治疗。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梅毒感染孕妇提供全程、足量的规范治疗,以治疗孕妇的梅毒感染和减少梅毒母婴传播。根据孕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孕妇是否感染梅毒进行诊断,并对感染孕妇给予相应的规范治疗(治疗方案见附件8)。对于孕早期发现的梅毒感染孕妇,应当在孕早期与孕晚期各提供1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对于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当立刻给予2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2个

16、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当在孕晚期进行。对临产时发现的梅毒感染产妇也应当立即给予治疗。在孕妇治疗梅毒期间应当进行随访,若发现其再次感染或复发,应当立即再开始一个疗程的梅毒治疗。所有梅毒感染孕妇的性伴侣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及梅毒治疗。2. 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梅毒螺旋体经血液、体液母婴传播的危险,减少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感染梅毒的机会。3. 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对孕期未接受规范性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

17、疗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抗梅毒治疗的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预防性治疗;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没有临床表现的儿童也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治疗方案见附件8)。4. 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随访和先天梅毒的诊断与治疗。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定期随访,提供梅毒相关检测直至明确其梅毒感染状态(随访与感染状态监测流程见附件9),并记录相关信息。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且滴度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测到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的儿童诊断为先天梅毒;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

18、验阴性或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的儿童进行随访,对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有临床症状的儿童,或者随访至18月龄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持续阳性的儿童亦诊断为先天梅毒。对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给予规范的治疗(治疗方案见附件8),并上报先天梅毒感染的信息。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但有先天梅毒临床症状的儿童,应当先给予规范的治疗并随访,18月龄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者诊断为先天梅毒,上报先天梅毒感染的信息。(六)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

19、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和1剂10ug乙肝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要求,完成余下2剂次10ug乙肝疫苗接种。(七)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提供关怀和支持。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社区及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应当根据本机构服务的特点和能力,通过多种形式或渠道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相关咨询、避孕咨询指导、心理支持、综合关怀及转介服务等医疗保健综合服务,营造减少歧视的社会氛围,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

20、、儿童及家庭的影响。四、职责与分工(一)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与分工省卫生厅妇社处牵头负责全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厅医政处负责协调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的相关诊疗工作;厅疾控处负责艾滋病、梅毒相关检测的组织协调工作。各设区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承担本辖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以妇幼保健部门牵头,医政、疾控、规财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协作机制,抓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各项工作的落实。(二)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与分工1.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省妇幼保健院承担全省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

21、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配合省卫生厅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编写培训教材,进行师资培训,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价,负责全省相关信息的管理,组织经验交流和推广以及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等。各设区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成立本辖区专家技术指导组,承担本辖区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开展督查与培训工作,负责本辖区相关信息的管理,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分析和反馈等工作。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省艾滋病、梅毒相关检测的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等工作。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本辖区艾滋病、梅毒检测的技术指导,省、设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孕产妇及

22、其儿童的艾滋病确认试验、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工作。3. 各级医疗机构。省胸科医院承担全省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抗病毒药物应用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的采购、下发和保管,婴儿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省级保管工作。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结合常规孕产期保健、产科和儿童保健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医疗和技术服务。为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与咨询;对感染的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提供抗病毒药物应用、安全助产、喂养指导、儿童定期随访与检测、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婴儿早期诊断的血标本采集及转运

23、等服务和干预措施;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治疗,为其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及梅毒感染状况监测;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严格规范相关药品、试剂,特别是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存储和使用,保障其安全的使用和有效性。参与并接受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负责收集、上报相关信息资料。五、技术保障为全面、整合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保障各项干预措施的规范落实,各地应当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机构及人员的服务能力,规范医疗保健机构实验室检测技术,加强普遍性防护,减少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一)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各级卫生行政

24、部门应当规范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的资质和人员准入,加强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及实验室的建设。省级负责组织设区市师资及项目县骨干培训;设区市级负责县、乡级所有相关人员的培训。所有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相关人员都应当定期接受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二)规范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检测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充分整合并利用当地卫生资源,建立和健全符合本地区特点的、综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检测服务制度及流程。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开展相关检测服务;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加强

25、实验室管理,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保障工作顺畅运转。(三)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及应急处理机制,并与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联系。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进行暴露情况的报告和登记,及时采集暴露案例的信息,进行暴露评估,确定是否需要使用相应的预防性药物及进行流行病学监测。五、信息管理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资料收集、管理及

26、逐级上报制度。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工作。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管理及质量控制,确保信息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及管理能力。(一)信息数据的收集与上报全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记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咨询信息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时保健等相关登记;定期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检测、咨询信息;对检测发现的艾滋病或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随访和个案信息调查;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报表上报流程及要求(见附件10)及时填写和逐级上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及系列个案登记卡,并通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

27、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网络报告。对所发现的孕产妇、婚检妇女中艾滋病、梅毒感染者或乙肝患者,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二)质量控制在数据信息收集过程中,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认真核对各类原始登记与记录,确保相关报表信息符合逻辑、完整、准确;及时对报告的数据信息进行逐级审核与汇总,确保数据信息管理、利用与分析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本地区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行核查,定期组织开展信息漏报、重报等情况的专题调查,对相关报表中的错误信息进行修订,减少错报、重报及漏报,提高数据信息质量。六、经费安排(一

28、)经费预算中央财政安排我省2301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省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经费已下达省直相关卫生单位、各设区市和17个项目县(赣财社【2011】216号),具体安排详见附表。(二)资金管理各级卫生、财政部门应当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各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情况整合资源,统筹使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专项经费,有效整合利用妇幼卫生其他项目经费,避免重复投入和浪费。各项目执行单位要成立项目工作组,负责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不得挪用或改变专项资金的性质和用途,不得用

29、于与本工作无关的其他支出。经费支持的试剂、药品、设备等相关物资,应当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进行采购,严格管理。各设区市、各项目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制订各种补助经费发放管理办法,补助经费的发放要进行详细记录,便于检查。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将按有关规定对各地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七、项目执行时间2012年1-12月。八、项目管理(一)省级项目管理:省卫生厅负责制定省级监督指导及评估方案,全年组织省级专家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1次。(二)设区市级项目管理:各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工作计划和省级方案制定设区市级方案,每半年开展1次辖区内项目县监督指导和评估,并将评估、督导情况报省卫生厅。(三

30、)县级项目管理:各项目县要健全县级项目领导小组及发挥项目技术指导组作用,严格按规定使用项目资金,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目活动,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每季度开展1次自查及对乡级的监督指导和评估,并将评估、督导情况报各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九、有关要求(一)加强政府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科学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形成政府领导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加大财政经费支持,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安排资金,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各地应当建立以卫生部

31、门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各司其职,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要有效整合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母婴阻断工作资源,避免重复投入。(二)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广泛参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妇儿工委、广电、教育、人口计生、民政、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宣教、家庭参与、孕妇学校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关注疫情相对严重或偏远贫困地区人群、流动人口及青少年。为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三)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干

32、预效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准,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健全防治物品及时供应和合理应用制度,提高干预效果。 (四)扩大覆盖范围,促进常规开展各地应当不断扩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覆盖面,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早发现、早干预、早随访,使更多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家庭受益。各级卫生部门应当建立与常规妇幼保健工作相结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促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常规化和持续开展。 附件: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2.检测知情同意书3.孕产妇艾滋病抗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