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6.42KB ,
资源ID:5566578      下载积分:12.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665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加快培育“123”百亿级产业集群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gj****cr)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加快培育“123”百亿级产业集群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

1、加快培育“123”百亿级产业集群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快我县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建设步伐,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布局,立足我县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兴产业引培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重,着力建设国家级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区,重点谋划构建以临港装备产业为核心,改造提升汽模配、纺织服装两大传统

2、优势产业为重点,培育发展功能材料、绿色能源、海洋生物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的“123”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单项冠军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为“聚力一二五、奋力上台阶”提供强劲动力支撑。(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县在高端装备、功能材料、绿色能源、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引培和关键技术环节研发创新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汽模配、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实现较大提升,培育形成临港装备1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汽模配、纺织服装、功能材料、绿色能源、海洋生物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五年翻一番、挺进千百亿”的总体目标。规模体量更大。以“抓主导、促新兴”

3、为导向,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生产规模,到2025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246”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结构层次更优。以“抓转型、促升级”为导向,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化,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3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创新动力更强。以“抓创新、促活力”为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5年,实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0%以上。

4、质量效益更高。以“抓产出、促质效”为导向,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345”项目绩效评估准入制度(建立“345”项目绩效评估准入制度,落实新引进工业项目亩均税收30万元/亩、投资强度400万元/亩、亩均产值500万元/亩准入制度),到2025年,规上亩均税收达到35万元/亩,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8万元/人年。二、建设“123”百亿级产业集群(一)临港装备产业。以风电装备、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海洋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装备、智能装备、化工装备、食品装备等为重点方向,打造具有特色的临港装备产业集群,到2025年,临港装备产业达到规模产值500亿元。风电装备。落实浙江省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

5、,引进发展先进风电技术、智能电网成套装备,培育核心风电装备和关键部件,推进中船海装、日星铸业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建设,提升风电铸件产能产量和工艺水平,支持建设风电装备专业园区,打造风电装备制造高地。海工装备。加快培育和发展深海勘探装备、海洋空间综合立体观测网、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环保装备、海洋钻井平台以及海上应急抢险救助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及制造,积极引进仿生鱼、水下机器人、深海探测设备等重大产业化项目,推动中油重工等项目建设。高技术船舶。支持船舶生产企业加快推进智能船舶、生态环保船舶、高技术远洋渔业船舶、LNG特种船舶、海洋作业支持船等高技术船舶研发和生产总装,探索深水钻井船、起重

6、铺管船、大型豪华游船等高技术船舶系列的引进研发生产,支持发展船用发动机、动力系统、发电设备等船舶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以及维修服务。海洋电子信息。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海洋领域拓展趋势,引导市内外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进入海洋经济,引进培育一批涉海电子信息龙头企业,打造以雷达、船舶海洋工程电子等产品为主的产业链,推动形成器件-数据通信-数据采集-运营应用的应用链。航空航天装备。谋划培育航天航空装备产业链,依托宁波航天智慧科技城,发展火箭、卫星、地面设备等商业航天关键核心元器件和装备制造,拓展卫星测控运、卫星大数据应用、工业互联网等数字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云制造示范基地,引进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7、大型试验设施等创新载体,推进科技型企业孵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智能装备。支持发展数字化冲压设备、智能数控机床及其主机、主轴、定子转子等关键核心部件,着力打造智能装备专业园,支持企业开展集工业机器人、智能冲压设备、在线故障检测、远程维修等全流水线智能制造为一体的交钥匙工程和解决方案。化工装备。完善重载码头等临港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天翼装备整合项目建设,支持发展大型压力容器设备、换热设备、挤压造粒机、反应釜、塔器等化工装备,配套发展泵、阀门、管件、仪器仪表等核心零部件。食品装备及其他。加快打造食品机械装备新型产业生态,争取中国精酿啤酒装备生产基地授牌,推动企业向装备服务商转型,促进“设备制造+

8、设备服务+文化运营”跨界融合发展。提升发展电梯设备,支持重点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二)汽模配产业。转型提升传统汽车零部件,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延伸拓展模具和关键基础件,打造以华翔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和合力国家强基项目为引领的汽配及铸造模具特色产业基地。到2025年,汽模配产业达到规模产值300亿元。提升发展传统汽车零部件。谋划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着力提升零部件研发、工艺水平和附加值,引导内外饰件等传统企业向零部件模块集成、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紧盯国家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零部

9、件,积极打造西周汽车轻量化特色产业园,发展车载智能终端、传感器、操作系统、通信模块等核心技术和产品,培育驱动电机、控制器、氢燃料电池以及质子交换膜等核心部件,扩大产业发展增量。延伸发展模具和关键基础件。推进模具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拓展汽车轻量化模具、新能源汽车模具、动车、高铁模具等领域,向上加速推进模具钢进口替代,向下探索模具产业“模具+产品”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支持紧固件、密封件、轴承、特种电机等核心基础部件发展。加快发展汽模配供应链集采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依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合力模具等高能级平台建设产业检测检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三)纺织服装产业。以

10、新技术(设计)、品牌建设、市场营销为重点方向,依托爵溪“时尚小镇”打造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平台基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纺织服装产业达到规模产值150亿元。主攻研发设计。发挥针织研究院作用,加强与杭州圣马丁服装学院、中国美院等专业院校合作,支持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研发新型非织造、多种材料多层复合等关键技术,力争在高端面料研发、织造关键技术、创意设计上取得新突破,提高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及绿色制造水平,拓展复合面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加快品牌建设。以时尚为引领,品牌提升为支撑,围绕品牌推广,加快“时尚小镇”“创意设计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11、、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实现由贴牌生产向自主设计织造转变,着力打造“象之恋”等区域品牌。突破市场营销。加强市场营销推广,实行内外贸并举、线上线下同步的发展战略,巩固欧美和日韩市场,开拓南美洲、非洲等海外新市场,支持外贸转内销,建设纺织服装电商服务体系,加快爵溪针织品市场电商化改造,鼓励“互联网+生产+贸易”等模式,支持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打造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四)功能材料产业。以功能膜材料、新型应用材料、海洋新材料为重点方向,联动新材料科技城,整合完善创新资源,推动重大工程应用,着力打造功能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基地。到2025年,功能材料产业达到

12、规模产值100亿元。做强功能膜材料。依托中化膜材料研究院和膜应用研究院,重点打造以水处理分离膜、医疗透析膜为主的高分子功能性分离膜材料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基地;通过企业开展全球产业链招商,全面推进中化膜产业园建设。同时依托激智、勤邦等企业,加速发展扩散膜、增亮膜、光学基膜为主的光学膜材料产业,通过政企联动打造形成一个百亿级的以高性能分离膜材料为主、光学膜材料为补充的功能膜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应用材料。围绕汽车、临港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布局汽车轻量化材料、高强高模碳纤维、特种稀土合金、特种摩擦材料等材料。培育发展生物基新材料,积极引进生物可降解材料、环保改性材料等产业化项目,支持建设生物

13、基新材料专业园区和研发中心。培育海洋新材料。引导发展防生物污损涂料、海洋重防腐涂料等海洋防护涂料,玻纤复合材料、高效吸油材料等海洋环境复合材料,以及船舱和海上平台用阻燃材料等海洋功能材料。(五)绿色能源产业。谋划建设清洁能源岛,大力引进绿色能源开发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商业项目与试验示范项目,打造集能源装备制造、总装基地、风电场建设为一体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到2025年,绿色能源产业达到规模产值200亿元。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氢能等绿色能源,以全国海上风电规划为契机,充分利用我县海上风电场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国电海上风电场和中广核涂茨海上风电场等重大项目

14、建设,积极推动核能项目启动建设。做精能源设备。积极推进海上风电装备、逆变器、保护装置、蓄电池等整机及关键核心部件研发制造,推进锦浪12万台分布式组串并网逆变器新建项目建设,支持光伏发电交钥匙方案,推广应用智能变电、输变电设备状态诊断、智能巡检等智能电网技术,引进海底电缆、塔筒、连接件等配套项目,加快建设海上风电智能化装备产业园。(六)海洋生物产业。围绕海洋生物制品、海洋保健品、海洋创新药物等重点领域,引进培育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打造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到2025年,海洋生物产业达到规模产值100亿元。做精做深海洋生物制品。以远洋生物的精(深)加工、高值化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强与专业院

15、校的合作,加快生物工程、膜分离等技术应用,积极探索海洋活性天然产物大规模高效制备技术,推广鱼糜加工废水蛋白回收等低值海产品高值化,发展高值海产品。支持发展海洋生物酶制剂,重点开发药物酶、工具酶、饲料用酶等产品。积极发展海洋保健品。加强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活性糖类功能食品、活性蛋白功能食品等海洋功能食品,支持开发深海鱼油、DHA、深海鱼钙等产品,重点开发有辅助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增强免疫力、增加骨密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减肥等功能保健食品。培育发展海洋创新药物。强化与梅山、舟山、青岛、上海等地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产业发展联盟,研发海洋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等关键技术,引进抗心脑血管病、

16、糖尿病、肿瘤等海洋药物产业化项目。发展海洋生物疫苗,着力提升水产生物育苗育种与健康养殖水平。三、主要任务(一)实施产业平台提升行动1加强产业集群布局规划统筹。以国家级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区建设为统领,以新一轮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为契机,以“123”百亿级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为重点,其它产业空间布局为补充,加强统筹部署力度。结合现有产业布局现状和岸线资源优势,以经济开发区为主平台,统筹兼顾各镇乡(街道)工业集聚点,理清思路脉络,画出产业集群平台规划地图,一张蓝图画到底。(责任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招商发展中心、县科技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宁波

17、象保合作区管委会,各镇乡街道)2打造产业集群平台园区。加强产业平台功能整合,推进平台能级提升,引导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以港湾、环石浦港湾为主要产业发展带的“两湾多园组团”的空间布局,各集聚区聚焦1-2个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高标准整合提升经济开发区、象保区区域功能,优化相关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推进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布局,构建引领“123”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引擎。高起点建设特色产业园,全力打造一批各具产业特色的专业园区和特色小镇,全面谋划中化膜产业园建设,加快万洋众创城落地,继续推动大徐小微企业园区、国能置信、宁波浙东表面处理中心等小微企业园建设,打造一批三星级以上园区。

18、(责任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招商发展中心、县科技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宁波象保合作区管委会,县工投集团、各镇乡街道)3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依托大目湾新城、象保合作区、宁波(中国)水产城等城市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各大园区在制造功能基础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动建滨海工业园的蓝领公寓,推动海创园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在资源要素整合、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构建集创新创业产业、生产服务功能产业、生活服务功能产业、城市品质功能产业等为一体的生态体系。(责任单位:县发改局;配合单位: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自然

19、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大目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宁波象保合作区管委会,各镇乡街道)(二)实施产业链群提量行动1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依托我县良好码头、港口、岸线等资源优势,围绕县域链群建设规划,编制产业链招商路线图,明确招商的重点目标、具体路径,开展定向招商。紧抓航天科工集团、中化国际等落户建设契机,利用现有日星铸业、中石化天翼、易锻精机等企业基础,招引一批海工装备、能源装备、智能装备等项目,以及一批航空航天项目、膜产业链项目、国家专项产业化项目的落地动建,推动我县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到2025年,每年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10亿以上项目5个。(

20、责任单位:县招商发展中心;配合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经信局、县工投集团、各镇乡街道)2加大工业有效投入力度。实施县级领导全程领衔服务项目制度,坚持“谋划一批、前期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见效一批”,滚动式抓好在建项目进度。做好招商项目的落地转化服务工作,对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实施工业项目全流程50日审批制,促进国电海上风电、中船风电装备园、易锻二期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促进龙育机械、众辰机械、中化膜一期等项目早日试投产。到2025年,主导产业集群工业投资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新增工业有效投资40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经济开

21、发区管委会、各镇乡街道)3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全面梳理产业链群现状基础,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计划。建立汽模配、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链断链断供问题清单和“急用先行”项目清单,谋划实施一批防范断链断供的“短平快”产业化项目,组织实施国产替代和本地替代计划。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本地企业配套力度,做强县内产业链条。鼓励大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以高效的产融结合方式开展跨区域并购、战略联盟合作,带动做强产业链,做深价值链。支持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并购国内(除关联企业外)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以及参与县内承债式并购重组。(责任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经济

22、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乡街道) (三)实施产业动能提效行动1打造高能级服务平台。以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中化膜研发创新中心、国家级云制造示范基地落户为契机,云朵数据小镇、国能置信、赛帆创业园等项目为补充,加快打造智造谷、创新中心。围绕先进工程材料、先进制造、智能制造、高档数控装备、临港重装等五大领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一批高端装备技术创新平台、先进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南方中心宁波孵化平台,建设一批汽模配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焊接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室,为产业集群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技术咨询、标准检测、成果转化等技术服务。加快模具云、针织云等行业云平台建设,推动乐惠-阿里云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建

23、设,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发展。做强做大软件园、37度湾、海创园、电子商务园、文化创意园(橙堡空间)等产业孵化平台,全力推动我县产业与平台的对接融合。(责任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县科技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等四大科研院所,做强行业公共研发平台,攻坚破解行业技术难题,引进培育一批行业技术团队和创新人才,支持龙头企业突破一批核心关键的“卡脖子”技术。围绕产业链提升创新链,加快建设纺织、水产品加工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重点加强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优化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加大科技金融支

24、持力度,做大做深科技信贷,引进补齐我县产业链短板的项目。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0家、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突破3.4%。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0%以上。(责任单位:县科技局;配合单位:县税务局、县经信局、县统计局)3推动制造业人才提升。落实省“鲲鹏行动”、市顶尖人才倍增行动,深入实施“半岛英才海纳”引才计划,推动籍院士智力回归、项目回归。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构建引才机构战略合作目录,全力引进智能制造、功能材料、绿色能源、军民融合等领域高端人才。实施百名博士集聚行动,支持企事业单位建设博士后工作站,提高博士后在站补助、科研

25、资助、留象补贴标准。加强支撑性人才培育,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创新校企合作、订单班、云招聘、顶岗实习等方式,提升“乐业码”服务功能,注重名家大师技艺传承,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到2025年,建成博士后工作站15家,新增博士100名,新引进国家级引才计划专家2名、省级引才计划专家10名、市“3315系列计划”团队(人才)20个,新增大学生实践基地100家,新增就业大学生1.5万名,硕士以上人才突破800人。(责任单位:县委人才办、县人力社保局;配合单位: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四)实施产业主体提质行动1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等培

26、育工程,在产业集群中培育一批竞争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贡献突出的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加快制造业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进程,完善制造业领域拟上市企业库建设,重点选择质地优良、成长性好、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上市指导和服务。到2025年,千亿级企业达到1家,百亿级企业2家,50亿级企业3家,力争上市企业达到10家。(责任单位:县金融工作管理中心,配合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人行县支行、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各镇乡街道)2开展单项冠军培育。以宁波市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为统领,按照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培育与提升相结合、示范引领与总结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

27、育专项行动。建立单项冠军培育库,遴选一批符合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方向,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专用高端产品的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实施示范类、培育类等分类培育,动态监管;加强示范引领和政策支持,带动和培育一批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企业,提升我县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底,筛选培育县级单项冠军入库培育企业30家左右,国家级、省市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达到20家。(责任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各镇乡街道)3深化企业梯队建设。实施抓大壮小扶微计划,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骨干、高成长、科技型“小巨人”、小升规培育等工程。以“123”百亿级产业集群

28、为重点,建立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动态培育库,每年选择23家龙头企业,由县政府与其开展战略合作,推行产业基金+龙头企业+专业配套企业的发展模式,以联合技术开发、资本投资、创业孵化等方式,加快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产业融合、协同发展”进程。到2025年,规模企业达到80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达到3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150家。(责任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工投集团、县统计局,各镇乡街道)(五)实施产业质效提速行动1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实施新一轮智能化大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智能制造技术补助力度,以纺织服装、汽模配、临港装备等产业为重点,实施智能化诊断和“

29、机器换人”改造,推进合力模具、申菱机电、日星铸业、恒大针织等数字化车间建设,引导乐惠国际、易锻精机等整机生产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智能装备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鼓励企业参与两化融合贯标,促进ERP、MES、PLM、CRM等系统在优势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推进“企业上云”,加快培育上云标杆企业。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和系统集成商,对重点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化诊断服务和技术改造服务。加快电商换市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爵溪针织品市场线上线下齐共同发力的新零售方式。到2025年,打造产业集群数字化车间1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每年达到15%。(责任单位:县经

30、信局;配合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商务局、各镇乡街道)2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实施质量管理行动,支持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推广应用管理标准和先进企业管理经验,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树立一批管理创新试点示范企业和质量标杆企业。实施品牌建设行动,落实品牌指导站星火计划,重点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创牌。实施标准化行动,支持企业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等标准制(修)订工作,支持优势企业实施“浙江制造”认证,支持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到2025年,品字标企业达到20个以上;新增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0个以上;获得市级以上政府质量奖2个以上。(责

31、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各镇乡街道)3深化企业绩效评价。未来几年全力破解土地亩均效益低、投产未达效等问题。探索工业建设项目用地联合复核验收制度,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通过追加投资、转让出租、并购重组、有序清退等方式推动低效企业改造提升。建立低效用地收储回购机制,鼓励国有企业参与低效闲置厂房收购,收储一批落后产能企业土地、厂房,根据县内产业规划布局集中成片联合开发专业园,推动低效企业和僵尸企业出清。到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35万元亩,亩均增加值达到125万元亩,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年均分别提高4%以上。(责任单位:县经信局;配合单位:县税

32、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工投集团、县金融工作管理中心、国网县供电公司)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工业强县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对接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协调解决“123”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牵头研究对应举措。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加强统筹指导和协调服务。建立产业集群、重点任务推进工作专班制度,制定产业集群培育年度工作方案,强化统计监测,将产业集群培育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工作督查评估和阶段性总结评价。(二)强化要素保障。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高金融、土地、能源等要素的保障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123”百亿级产业集群的信贷投入和产品创新,探索建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发展能力,力争五年内制造业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 30%以上。科学保障工业用地,探索工业建设项目用地联合复核验收制度,出台低效工业项目评估处置办法,确保全县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35%用于工业。做好重大项目的能源保障供应工作,最大程度确保我县工业发展的用电用热需求,特别是加大能源指标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