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目录前言6第一章准确把握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形势8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8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的挑战15第三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机遇17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20第一节指导思想20第二节基本原则21第三节主要目标22第三章维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打造山水魅力24第一节构筑生态空间保护格局25第二节保护重要生态系统27第三节治理修复生态退化区域29第四节保护生物多样性31第四章持续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低碳33第一节加快生态特色产业体系建设33第二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36第三节开展碳排放达峰工作37第四节全面提
2、高资源利用效率38第五节努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40第五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生态宜居42第一节系统治理水生态环境43第二节精准施策治理大气环境污染46第三节协同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48第四节科学有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50第五节不断强化防治管控噪声污染52第六章防范化解环境领域重大风险,打造环境安全56第一节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56第二节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管理58第三节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59第四节强化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60第五节防范化解环境领域社会稳定风险61第七章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智慧生态62第一节构建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63第二节提高生态环境精准治理能力64
3、第三节提高生态环境科学治理能力66第四节提高生态环境依法治理能力67第五节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69第六节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71第八章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72第九章健全规划保障措施74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台账(20212025年度实施项目台账)76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台账86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亮点台账89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启动山清水秀美丽建设的首个五年规划期。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4、,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执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及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开放活县、旅游兴县”战略,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努力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和发挥“三个作用”的示范区县。为深入打好县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系统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制定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本规划聚焦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深入
5、实施“生态立县、开放活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着力生态保护修复、绿色高质量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重点任务,在“碧水青山、绿色低碳、和谐宜居”生态文明县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生态小康、宜居宜游”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制定相关专项规划、行动方案、政策措施时应当加强与本规划的衔接,落实本规划的要求。规划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准确把握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形势“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生态文
6、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深入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任务,深入推动、积极融入“一区两群”及长江经济带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启动山清水秀美丽建设的首个五年规划期,必须要克服困难,抢抓机遇,落实要求,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坚持率先垂
7、范高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深化。县深学笃用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总书记对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高位推动,持续加强对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在成立生态环境委员会基础上,成立县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领导小组,制定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出台“三线一单”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推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发生根本性转变,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大环保体系逐步形成。“十三五”期间,持续培育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累计发放宣传折页20000余份,全面提升
8、全县生态文明知识知晓率,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城市名片更加响亮,为推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县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逐步成为社会自觉。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以来,全县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聚焦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以及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五
9、水共治”,实施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县内主次河流水域功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大宁河干流域区以上段及主要支流常年保持II类水质标准,城市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1.6%。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7天,PM2.5年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创下自2013年执行新空气质量标准以来最好水平。完成全县12个水稻点位、16个马铃薯点位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5%。严格控制社会生活、交通、施工等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2.5分贝,交通主干道噪声61.9分贝,夜间功能区噪声达标
10、率66%,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全县农药施用量为65.52吨,同2015年相比下降9个百分点;农用化肥施用量为2.7万吨(折纯),同2015年相比下降0.6个百分点。累计完成10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和608户养殖场(户)综合整治,全县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扎实推进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并完善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全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6.54%以上。全县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积极稳步推进高质量
11、发展,绿色发展示范作用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县强化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单位GDP能耗为0.369万元/吨标准煤;建成花台八龙2000亩柑桔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成凤凰镇木龙村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0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现“零”突破,贫困村耕地灌溉比例明显提高;全县以绿色低碳项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猫儿背风电项目、页岩气勘探重大项目,备案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881户,总装机7943千瓦,总投资6300万元,年均发电量846万千瓦时;制定了全县限制类产业36个及禁止类产业3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积极实施生态地票交易,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打造
12、生态旅游支柱产业,建成了最具吸引力的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带,积极融入并大力推动了长江三峡“奉巫巫城”旅游一体化建设,成功创建古路观峰、红池云乡2个国家3A级景区,稳步推进红池坝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国家5A级景区工作;古路镇观峰村、红池坝镇茶山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充分挖掘巫文化、盐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生态资源等,大宁盐场遗址获批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造了大宁河一线观光探奇之旅、兰英大峡谷一线高山峡谷观光之旅、徐家一线山野乡村体验之旅精品路线。“十三五”以来,全县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发展创新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基本构建起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单
13、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碳排放量持续降低,绿色循环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之美更显成色。扎实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县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十三五”以来,全县全力守护生态屏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104平方公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龙头山危岩、凤凰山等40余个地灾重点生态治理保护。以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建立了县、镇(乡)、村和县林业局、林场、管护站两条三级监测网络,充分发挥片区林业执法队员、乡镇(林场)林业人员、村护林员等兼职测报员的作用,有效保护了流域岸线、山体、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加快实施西溪河、后溪
14、河等小流域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全县营造林162万亩,实施新(改)造林、封山育林99万亩、森林抚育39万亩、特灌林改培16万亩、幼林抚育8万亩。累计完成治理石漠化面积64.56平方公里,治理岩溶面积168.1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2平方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6.43平方公里,保持湿地面积2282.58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63.6%提高到2020年的69.7%,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6%以上,人均绿地面积30.7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2平方米。大宁河、柏杨河、湾滩河、汾水河等干流自然岸线保有率稳步提升,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轮廓显现,山水自然之美逐步
15、展现,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强力推进督察整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推动督察问题整改,印发环保督察群众举报投诉件办理情况“回头看”实施方案,制定县贯彻落实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实施方案,县整改办多次专题研究中央、市级环保督察交办问题,督察累计反馈整改问题136个,完成整改销号119个,17个正在按序时进度推进整改。督促完成河道违规采砂、渝溪水泥厂粉尘污染、羊桥河污染、娱乐场所噪声污染、餐饮油烟等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建成一批城乡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保体制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
16、力有效形成。“十三五”以来,县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完成了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有效实现了执法重心的下移。同时,创新性的建立了跨区域环境监察机构,完善了环境监察体系。健全生态法治体系,制定了环保与公安机关执法衔接实施办法和协作机制,完善了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现场调查取证及证据移送等规定,加强了环境保护与检察院、法院衔接,不断提高案件调查、取证实效,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犯罪行为,移交公安机关环境违法案件两件,形成了“刑责治污”的氛围;强化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排污许可证、排污权交易管理,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生态环境监察能力,推进物联网信息化建设,强化水生态环境监测
17、,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统一行使职责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初步构建起“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走上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提升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总体来看,“十三五”各项目标和指标基本完成,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方面成效突出,特色鲜明。但生态保护红线占幅员面积的比例指标尚未完成,由于全市作出了调整,在原2016年发布方案的基础上,2018年进行了修订,2020年又相继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的评估调整,导致整个面积占比发生变化(2018年全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972.71平方公里,2019年7月启动评估调出现行生态红线保护面积为13
18、0.47平方公里,调入面积为262.14平方公里,调整后生态保护面积为2104.3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52.34%。)。专栏1县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类别指标名称2015年2020年目标属性指标完成情况生态空间1生态保护红线占幅员面积的比例(%)-57.4约束性52.342.耕地面积总量(万亩)7551.28约束性74.513.林地面积总量(万亩)453490约束性495.54森林覆盖率(%)63.670约束性69.75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9.1110约束性10.026净增建设用地总量(公顷)125850约束性853节约低碳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m3/万
19、元)80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参考性858单位GDP能耗下降比例(%)3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约束性3.39二氧化碳排放强度(kg/万元)-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约束性112.810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5参考性75.8811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78.2380参考性80环境质量12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类的比例(%)100100约束性1001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100100约束性100乡镇96100约束性10014建成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364(API)311(AQI)3约束性34715PM2.5年均浓度(g/m3)3435约束性2816耕地土壤质
20、量调查点位达标率(%)73.573.5参考性73.7污染治理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吨)化学需氧量3290.52全面完成市级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约束性每年完成了市级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COD:571.3氨氮:59.74二氧化硫:454.7氮氧化物:610.9氨氮407.71二氧化硫3631.83氮氧化物1866.53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18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8.895约束性951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898约束性98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的挑战水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全县部分次级河流减排工程实施难度较大,如羊桥河等流经乡镇的次级河流,由于各乡镇资金缺乏、建设施工难度大等
21、问题,水环境保护存在压力。集中污水处理及管网配套建设短板突出,多数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与污水处理能力及覆盖范围不配套,部分城区镇雨污混流,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较重。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大。特别是冬季空气流通性差,污染不易扩散,与传统煤烟型污染带来的复合型污染特征显现,县城空气污染浓度较高,新城建设和交通道路建设扬尘污染加大了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难度。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有待加强。污染场地和农用地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底数不清,有关土壤污染的数据信息零碎,无法了解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污染土壤地块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生态环境修复存在差距。自然保护地监管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辖区自然保护地划定不科学、历
22、史遗留问题多、人类干扰活动强烈、监管能力不足;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重叠现象突出,出现多头管理、跨地域管理难等问题。森林生态补偿滞后,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力度亟需加强。农村环境污染不容忽视。畜禽养殖污染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水产养殖污染,长溪河支流桐元河,2020年监测COD超标,主要由于水产养殖导致水质超标。农村露天焚烧秸秆、乱烧乱倒垃圾、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尚需加强。全县齐抓共管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智慧化管理能力尚需进一步增强,综合管理、精细化和高水平管理依然薄弱。全县与周边区县在开展项目
23、会商、预警预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有时会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环境监管能力有待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第三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机遇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环保工作提供行动引领。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书记强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为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县始终坚持深学笃用生态文明思想,出台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等纲领性文件,全面部署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各项工作,进一步制定了路线图、明确了
24、施工表。国家发展战略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重要机遇。总书记对提出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中央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位及对市发展定位要求,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空前机遇。*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地在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政策共商方面将深化合作、改革创新,必将推动全市绿色发展进入新阶段。地处三峡库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区,拥有体量居全市前列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面积居全市前列的森林资源。县是
25、大宁河、汤溪河、梅溪河等汇入长江的重要支流发源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等重要战略机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对县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释放生态红利,促进生态产业发展,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等领域产生极大促进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一区两群”协同发展,对县蕴含着“补齐短板、破解发展瓶颈”的战略机遇、“发挥优势、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深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机遇。发展定位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一直以来,县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长江三峡旅游新高地、渝陕鄂川边区改革开放重要门户、全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四大发展定位,始终保持加强
26、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全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和谐共赢,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窗口。近年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保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投入和物质条件。未来一段时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围绕努力成为全市山清水秀美丽排头兵、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和发挥“三个作用”的示范区建设目标,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等多维度融合发展,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提速有利于舒缓生态环
27、境压力。“十四五”时期,县在全市引领下,将着力调整、深入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全面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有效提升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治理能力,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计明显回落,助推生态环境压力逐渐舒缓,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全社会环保认识高度统一,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形成,公众参与和监督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重要契机。“十四五”时期,县面临的区域发展形势更加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明显提升,生态环境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必须树立新思维,瞄准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领域,持之以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继续坚持底线思
28、维、保持战略定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持续改善趋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源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对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生态优势,打好“三峡牌”、走好
29、“两化路”、唱好“旅游戏”、建好“宜居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更加注重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加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化水、气、土壤、农村等重点环境问题治理,加快解决城乡环境不平衡问题,努力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集中力量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长江三峡旅游新高地、渝陕鄂川边区改革开放重要门户、全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第二节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学笃用生态文明思想,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正确
30、把握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筑牢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绿色本底。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将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加优良的生存发展环境,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相互协作,联防联治。推动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在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中推动与周边区县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切实改善全县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瞄准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找准症结,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集中各方面力量和智慧,分类指导、分级治理,及时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及早化解苗头性问题,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上取得突破。立足当前,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工程,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化改革,智慧引领。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绩效评价、损害赔偿、生态补偿、自然资产核算和离任(任中)环境审计、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新制度和新模式。完善政府、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