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我市新型工业化体系,助力制造业强市建设,根据省政府在全省全面推行“链长制”的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全市统筹、领导牵头、上下协同,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总体战,延伸产业链、激活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高质量产业生态体系。(二)工作目标。以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为目标,聚焦制造业6条重点产业链,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横向集聚,实现“弱链”变
2、强、“短链”延长、“细链”增粗、“断链”连通、“无链”生有,不断推动产业价值链升级和协同发展,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链和“链主”企业,为市全力构建冀鲁豫交界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贡献力量。二、工作机制(一)总体工作机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链长”,由县级领导同志分别担任“链长”,建立“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责任部门推进、一个工作方案落实、一套支持措施配套,一个链主企业领航”的工作机制。市直牵头部门负责落实“链长”工作部署、牵头产业链发展的组织协调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协助产业链链长和牵头部门开展工作。各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
3、重大难题,由相关产业链牵头部门报市制造业强市建设专班办公室汇总,提交市制造业强市建设专班研究解决。县级领导同志兼任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附后,责任部门中排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二)具体工作职责。一是调研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核心共性技术与产品等情况。二是研究制定做优做强做大产业链工作计划(或方案),统筹推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三是强化推动对各产业链发展支持政策的落地见效,适时对有关支持政策进行评估。四是建立产业链发展日常调度通报机制,加强工作协调,细化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五是支持由“链主”企业领
4、航,组织上下游重点配套企业和研发、金融、人才等服务机构参与,组建产业链联盟或协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六是积极总结产业链链长制实施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及时在全市范围推广。三、重点任务(一)实施 “链主” 企业领航行动。加强指导,培育对产业有较强影响力、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的 “链主” 企业。支持 “链主”企业做强主业,培育新兴支柱企业,打造跨市跨省大企业或集团。支持由 “链主”企业牵头,培育引入市场化服务机构,共同建设产业服务体系。鼓励 “链主” 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市场化方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套、协同发展的优良产业生态。鼓励 “链主”企业参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5、,支持、引导、推动产业链发展。(二)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协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县级协同创新平台,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吸引一批高端研发测试项目落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引导企业对标先进、补齐短板。(三)开展稳链强链行动。全面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产业链供需配套机制,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畅通产业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推动大中小企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对重点产业关键环节稳链强链重点项目,在财政、信贷、融资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6、大力推进制造业强市“七个一批工程”,在遵循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环保约束的前提下,聚焦产业链补短板,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建立动态调整的项目库,推行制造业重点项目审批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加强土地、资金、能源、人力、数据等要素的保障与支持,保障重点项目有序高效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五)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发挥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作用,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聚焦“补链、强链、延链”的重点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及时跟踪客商需求和动态,建立联络机制,确保项目引进。探索开展以商招商、网上招商、驻点招商、飞地招商等模式,提升招商实效。注重发挥平台作用,重点引进一批有产业整合能力的
7、平台组织,提高招商成效。(六)提高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支持企业加快应用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布局建设,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服务型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智慧化”。推动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重点企业“机器换人”。打造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平台,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最严的标准把控“两高”项目,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废弃物处理、销售服务全过程管控,加大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制定实施减碳计划。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培育节能环保研发设计、装
8、备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区,培植节能环保全产业链专业服务机构,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八)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加强各产业链之间的融合发展。畅通本地产业链循环,促进各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配套和协同。加强对外合作,积极融入市、本省和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逐步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九)发挥产业链联盟作用。支持产业链联盟或协会联合市内外研究机构和智库,研究组建市产业链专家咨询委员会,分析产业链发展全局性问题,为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提供重大决策咨询。支持产业链联盟或协会积极对接市、省和国家资源。鼓励联盟或协会在工业互联网、数字赋能、品牌建设、管理
9、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是落实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积极担当作为,强化工作联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抓好政策落实。推进“市县同权”改革,承接好上级下放的各项权力事项,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突出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打好政策“组合拳”,针对不同产业链制定实施“一链一策”,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产业链发展。(三)加强调度督导。市制造业强市建设专班负责统筹推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强化督促指导,构建推动产业链发展的长效机制,适时
10、开展工作评估。 (四)营造良好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加强优势产业链发展经验做法等方面的宣传推介,努力营造全市关注支持优势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氛围。附件:1.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安排2.市市重点产业产业链分析及优化路径报告附件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分工安排总链长:刘培国、祁学兰序号产业产业链责任领导(链长)责任部门1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责任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投资促进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统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分局、市经济发展服
11、务中心2纺织服装纺织服装责任部门:市商务投资促进局配合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3造纸及纸制品造纸及纸制品责任部门:市发展和改革局配合部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投资促进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行市支行、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4装备制造轴承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部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
12、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投资促进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液压5食品医药食品医药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市卫生健康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市应急管理局、人行市支行市重点产业产业链分析及优化路径报告(征求意见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月前 言为加快新型工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一批更具特色优势的重点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提高
13、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制造业强市建设,根据省政府全面推行“链长制”的工作部署要求,市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编制了市重点产业产业链分析及优化路径报告,围绕制造业五大重点产业,梳理了6条产业链条,重点分析了产业现状及市场发展前景、产业链现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和重点领域,以及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实施路径的目标企业,绘制了产业图谱,为实施链长制提供工作参考和具体抓手。目 录第一章 装备制造1轴承1液压6第二章 纺织服装11第三章 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17第四章 食品医药22第五章 造纸及纸制品26第一章 装备制造轴 承一、产业发展现状(
14、一)我国为世界轴承生产大国,但尚未成为世界轴承生产强国轴承是核心基础零部件,轴承工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轴承工业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已成为轴承销售额和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的轴承生产大国。按2020年统计,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近40万人,主营业务收入1930亿元,轴承产量198亿套,能够生产小至内径0.6毫米、大至外径12.37米,9万多个品种规格的各种类型轴承。我国已是世界轴承生产大国,但还不是世界轴承强国,产业结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效率效益都与国际先进
15、水平有较大差距。(二)轴承产业发展区域化显著,企业数量众多且规模偏小我国轴承行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化发展特色,集群分布主要形成了以哈尔滨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东北集聚区,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洛阳集聚区,以民营和外资企业为代表的浙江和江苏集聚地及以我市烟店轴承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山东集聚区。轴承产业发展形成集聚,制造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2019年底,全国规模以上轴承制造企业仅有11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39亿元,占行业总主营业务收入的47.4%。(三)我国轴承产业将向高端化、细分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我国轴承产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市场,缺乏高端产品技
16、术支撑。较低附加值的普通轴承供给充足,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轴承长期依赖进口,且产品种类和数量都存在较大市场空间。由于轴承在不同领域具有差异化需求,产品存在较多种类和规格,企业倾向于在细分市场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形成稳定的分工。随着国内轴承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企业将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通过做强细分市场实现规模效应。随着轴承产品主机配套的相关性增强,下游主机客户企业将更加注重轴承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更倾向于选择口碑较好的品牌企业,推动轴承制造企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二、产业链现状(一)良好的产业基础我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的轴承生产基地,形成了烟店轴承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区域轴承产业集聚区。轴承产业
17、集群位于山东、河北两省、三市、四县交界地区,并以烟店镇为中心,辐射全市及周边县区,是的支柱产业之一。烟店拥有全国最大的轴承专业批发市场,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入驻3100余业户,经营产品型号超过17000种,占全国交易量10%以上,全国知名轴承生产企业均在烟店轴承市场设置了办事机构或分公司。烟店镇因轴承产业集群的独特优势而获得中国轴承贸易之都、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轴承商贸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等称号,轴承产业集群也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山东省第一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山东省优质轴承生产基地、山东省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等。(二)完善的产业链条轴承产业形成了从轴承
18、钢、钢管、锻造到车、热处理、磨、装配、销售一条龙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以及套圈、保持器、滚动体、轴承座等专业化分工明确、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链遍布全市,有效降低了轴承产品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极大增强了轴承竞争力,也带动了周边县市锻造、钢球、保持器等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轴承为核心的区域轴承产业集聚区。(三)创新能力薄弱,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虽然已有部分轴承企业具备生产中高端产品的能力,但产业链高端环节相对较少,就近布局的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产品生产较多,产业链层次相对较低。轴承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构成,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相对较低。虽然存在一些检测检验和进行研发活动的单位,但主要还是依
19、托科研院所定制研发,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四)智能化、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轴承营销领域,企业在互联网营销、互联网应用、电商服务平台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网络销售已成为轴承营销常态。但在轴承制造领域,装备智能化、信息化刚开始起步。以龙头企业宇捷轴承为例,企业智能化还处于初期阶段,虽然企业具备机器连线生产能力,但大数据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数据采集、现场检测检验、软件系统等智能化生产所需前期投资费用较高。同时也正是由于轴承产业中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生产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且生产线改造升级的能力和意愿相对较弱。(五)轴承产业亟需加强高质品牌和良好口碑建设轴承产业集群经过40年的发展
20、,逐渐实现规模从小到大、竞争力从弱到强、分布从零散到集中、生产方式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专业生产的转变,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轴承产业的一个名片和标杆,形成了“中国轴承产业五大集聚区之一”的区域品牌,但市场声誉及下游企业对烟店轴承产品的信任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塑造企业高质品牌和良好口碑。品牌短板制约了轴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下步发展思路和重点领域下一步发展思路。轴承产业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好的产业基础,产业已具一定规模,但由于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未来需以提高核心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轴承产品,推动轴承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同时,建立科学的轴承
21、产业标准体系,加大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以高质量轴承产品为基础,逐渐打造轴承品牌。重点发展领域。发挥已有轴承产业基础,注重提升轨道交通轴承、风电新能源轴承、汽车系统轴承等高端轴承产品的生产能力,研发生产附加值更高的轴承产品,重点发展高端轴承及轴承保持器、轴承座、高精度钢球、滚珠、滚针等轴承零配件。四、发展路径(一)延链向下延伸。依托宇捷轴承、博特轴承、同兴锻造等企业,发展高端调心滚子轴承、高精密薄壁轴承、高端精仿型轴承锻件、高负荷轮毂轴承、汽车关键轴承等高端产品,进一步拉长轴承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生产从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转型,坚持差异化和特色化产品生产。研究保持器减摩设计与轻量化设计,研发钢球旋转
22、速度、加工精度、噪音控制等技术,突破高端调心滚子轴承、高端关节轴承、重载汽车轴承等技术,丰富企业产品线。同时,通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技能培训等方式,培育轴承产业人才,为产品高端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向上延伸。依托兴潘特钢、长城钢管、鑫源钢管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推动上游原材料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轴承钢的硬度、接触疲惫强度、防锈性能、耐磨性、弹性极限、冲击韧性等性质,为高端轴承生产奠定坚实的原材料供给基础。(二)强链提升轴承产业集群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声誉,增强国内及国际的影响力。提升对轴承产品的质量检测,设置国际领先水平的轴承产业标准体系,建立公开公正的检测中心,严格质量监管。建设专业轴承会展中心,
23、举办好中国轴承产业展览会暨高层论坛,依托质量稳定可靠的高标准轴承产品,逐步打造轴承品牌和声誉。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鼓励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引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高端数控中心、机器人等新技术和新装备,逐步提高生产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通过互联网采集大数据,改善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精度和质量稳定性。液压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市场空间广阔,液驱电控发展潜力巨大液压元件是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件,液压技术已成为全球性技术密集、竞争激烈、完整系统的一门自动化技术,其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生产的工程机械、数控加工中心、
24、自动线大都采用了液压传动技术。液压技术应用涉及领域广泛,发展空间较大,覆盖民用、军工、航空、水利等领域,不仅是机械工业的基础产业,还是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2019 年全球液压市场规模为 2465亿人民币,我国液压市场规模达 741亿元人民币,仅低于美国、远超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是近几年成长较快的地区。中国液压件市场的下游行业以工程机械、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工具为主,其中工程机械行业占比 40%以上,随着基建投资不断增加,工程机械景气度向好,液压件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此外,液压技术正向“液驱电控”发展,在“液驱液控”向“液驱电控”技术升级过程中,液压设备公司的市场需求潜在空间得到扩大。(二)
25、国际巨头占据领先地位,国内龙头逐步追赶并反超德、美、日制造业底蕴深厚,液压产业在全球保持规模和技术领先。2019 年在液压业务领域,国外企业营收实现百亿人民币以上的有博世力士乐、派克汉尼汾、伊顿公司、川崎重工,四家合计占据全球42.3%的市场份额。聚焦国内,液压龙头企业已进入规模迅速扩张期,正从收入增速、盈利质量等多方面反超国际企业。2019 年,我国液压产品出口额达到 96.6 亿元,20112019 年出口额复合增速 14.7%。近年来,国内液压行业极个别厂商(如:恒立液压、艾迪精密)通过不懈努力和技术研发创新打破了外资厂商的垄断,开始形成突破之势。以恒立液压为代表的内资品牌在实现进口替代
26、的同时持续开拓国际市场,在液压领域的营业利润上和国内营收上也已超过KYB、纳博特斯克等日系企业,并且在高端液压件领域持续深入;艾迪精密的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阀持续发力,也获得了一定市场份额。二、产业链现状(一)液压产业发展较早,但尚未形成集群以汽车配件厂为首的液压产业已有40余年历史,早在70年代,汽车配件厂就开始制造液压油缸产品,该厂“汽车举升装置研究所”,系国家二级研究所,是“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自卸汽车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曾是国内自卸汽车液压举升系统首屈一指的生产厂家。后来,配件厂改制成“飞翔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一部分原配件厂公司技术力量离开公司,进
27、入另外一些民营企业,逐步带动发展起了一批液压油缸生产企业。可以说液压产业发展40余年来,在油缸设计、生产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飞翔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破产后,我市再无大的液压龙头企业带动,目前规模以上企业仅有4家,而且仍未有一家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集团公司。液压产品生产企业分布比较零散,东至东三环鼎泰有限公司甚至老赵庄润源实业、南至南环路宽阔机械及弘发兴凯实业公司等,液压生产企业的零散分布为产业集群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波及和技术、资金、管理等所限,液压行业出现规模小,产品市场比较分散,行业内市场竞争不规范等问题。(二)我市液压企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尚不完
28、善我市液压企业技术力量大部分是传承了原汽配公司的技术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不高,液压产业产品主要集中在自卸车用举升装置上,产品及市场比较单一,近几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波动,各大改装车集团公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当其冲波及到了我市这些液压配套厂家。近年虽然部分企业逐渐开发了煤矿用支撑油缸、冶金用油缸等品种,但规模较小,对于机械加工设备、工程机械等等机电产品上液压系统的研发应用明显技术力量薄弱,缺乏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产品。目前,我市液压企业产品以液压缸为主,液压阀、液压泵也有一定生产规模,但在液压系统其他元器件方面的发展尚是空白,构建液压系统产业链任重道远。三、下一步发展思路及重点
29、领域下一步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件产业的政策机遇,以打造优质高效液压产品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核心,加强企业间互动交流,构建液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集群发展联盟,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搭建行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展高端、特色液压系列产品,做强做大液压行业。重点发展领域。在保持现有产品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延伸液压产品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端主流产品和专、精、特、新液压元器件、系统控制和装备制造,满足通用化、标准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逐步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努力打造性能完善、产品齐全液压制造基地。四、发展路径(一)延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拓展产
30、品应用范围。引导我市液压企业在车用油缸为主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矿用油缸市场占有率,逐步推进船舶、军工用油缸的研发推广推动。(二)强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推动骨干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争创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发展液压专精特新元器件。鼓励液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快高端产品和其它行走机械液压产品的研发,逐步淘汰中、低端产品,实行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三)补链紧跟市场需求,瞄准高端产品,加快提升产品配套能力。支持我市弘发兴凯、宽阔机械等企业开发研制高压大排量液压元件和高性能液压系统,为行走机械、矿山机械、煤炭机械及重型机械等提供配套服务,满足高端液压产品市场需求。第二章 纺织
31、服装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在创造就业、拉动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欧美发达国家为抢占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先机,纷纷推行相应战略,重振本国制造业。与此同时,随着国内人力、土地、环境、能源、资源等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在华跨国公司和国内制造业企业加快向低成本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东南亚、南亚等为主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凭借成本、资源和国际贸易优惠等条件,正在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纺纱和中低端服装生产制造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全球纺织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尤其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显著冲击,全球经贸环境更加严峻,
32、不确定性急剧升高,疫情促使美国和欧洲各国开始在战略层面对供应链安全因素给予高度关注,与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交互作用,推动全球供应链体系朝着多元化和分散化的方向发展,纺织行业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和系统性风险。(二)国内市场转型升级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升级不断深化,行业需求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从关注有形产品向关注服务体验转变、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等特征。市场的规模效应与梯度效应对行业供给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供给应以更多形态、更高质量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融入产业价值创造。纺织服装产业必须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路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