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622.01KB ,
资源ID:55535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535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学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学习资料.docx

1、最新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学习资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天师大版)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导学:历经十几年的学业打拼,终于跨入大学校门,此刻你会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开启了另一段新的人生里程。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再次启程,努力打拼,积极进取的动力来自哪里?是什么支撑你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适应和发展是大学期间成长的两大主题。初入大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是适应。这是今后开启任何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时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任务、初次与原生家庭分离生活几乎进入全新的模式,需要在很长时间内,耗费一些精力让自己尽快了解和接受方方面面的变化,尝试新的方法,有效应对各种新

2、问题。良好适应之后才能尽快进入发展期。发展意味着能与所处环境相融合,良性互动;找到适合自身、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成长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自己,塑造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增长经验,成就理想的人生。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认识大健康观,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幸福人生的必要因素。从生物医学、心理行为、社会文化三大视角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全面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健康。学会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主动提升生命质量和幸福感。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1. 大健康观1.1“理想人生”1.2 幸

3、福人生的要素幸福感可以理解为,能使健康状态得到改善,以及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的行为模式采纳过程。汇总很多人对“幸福人生”的解读,抽取出三个基要因素:健康(身心)、工作(或事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用一组数字表示: 1 0 0。第一个“0”代表工作第二个“0”代表家庭“1”代表的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假如工作和家庭都达到了理想的状态,但若没有前边的“1”,人生不仅谈不上圆满,你上交的这份“幸福人生”的答卷也只能是“0”分。没有了健康,后边的两个零将失去意义。1.2人类认识健康的轨迹 人类对于健康的认识历经了漫长的过程。从关注单一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到认识到多因素交互的作用,从消除疾病、延长寿命到全

4、面提升生命质量,从身心分离、重生理轻心理到形成整合的大健康观,期间经历了五个阶段。1. 精神病学者麦灵格(K.Menninger)从临床医学的角度解释健康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意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2. 理学者英格里士(H.B.English)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健康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

5、,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3. 社会学者波孟(W.W.Boehm)从社会适应的角度解释健康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平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4.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把心理健康描述为:“个体心理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角度,心理卫生学者阿可夫(Abe Arkoff)提出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有价值心质”,包括9项内容:(1)幸福感,一种内在的主观感受;(2)和谐,内在情绪平衡,欲望与环境之间协调;(3)自尊感,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4)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挥,自我实现;(5)个人成熟

6、,个人发展达到该年龄应有的水平;(6)个人统合,能有效发挥理智判断力及意志控制力,积极主动、能应变;(7)保持与环境良好接触,生活于现实生活中,免于疏离感;(8)有效适应环境,能面对问题做理性思考,有效解决;(9)从环境中自我控制,独立自主,自由而自律。2.1 心理健康的评估健康评估可以分为生理学指标、心理学指标和社会学指标这种对健康评价指标的划分是与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多维健康概念相对应的。“你心理有病吗?”“你心理健康吗?”相比较而言,第一个问题更容易回答。因为心理健康的评估是个多维度、多水平、动态的、边界模糊的问题。极端的心理异常状态很容易根据经验识别,科学的、较为客观的评估或诊断可以借

7、助以下几种方式:2.2 健康心理的特征马斯洛(A.Mslow)和麦特曼(Mittelman)提出的正常心理十项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10)在不违背社会成规之下,对个人的基本要求能做恰如其分的满足。实用的六项标准(1)积极的自我观念。(2)对现实有准确的知觉能力并能做出有的效适应。(3)有工作、勤于工作而且热爱工作和学业。(4)

8、良好的人际关系。(5)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6)适当调控情绪.2.2.1 拓展阅读一:健康心理的思想和行为模式A. 思想态度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态度1. 面对所有的人、事物都抱着“三赢”的态度:你好、我好、世界好2. 经常能怀着“我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态度3. 经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4. 在困难时能够刻苦坚持5. 保持灵活的态度(心理弹性较大)6. 有创意和灵活感(而非僵化、自我束缚)B. 学习提升保持与时俱进、乘风架浪的能力7. 对很多的事情都有兴趣8. 有效运用本人的思考模式学习工作9. 努力掌握各种学问和知识10. 多问“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我不会,我不能”)11.

9、 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12. 有尝试的勇气和行动(“试试看”)C. 自我管理有效地照顾自己的人生13. 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14. 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创造15. 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16. 在思想和行为上爱护和尊重自己17. 良好的时间管理18. 有效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任务管理)D. 人格发展有效地把自己在这个世界里进行定位19. 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拥有的能力20. 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21. 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总是维持着可以接受、学习与成长的空间22. 肯定自己的资格与别人的一样,也肯定别人的资格与自己的一样23. 尊重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能力界限24. 认识和珍惜自己

10、能够影响这个世界的能力E. 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25. 明白情绪取决于本人的信念系统26. 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27. 具备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28. 关心别人的感受29. 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例如焦虑、恐惧)30. 能够接受失去F. 人际沟通有效地与他人相处31. 具备有效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32. 能够主动与他人接触33. 接受其他人跟自己的不同之处34. 能够妥善应对别人的不良行为35. 能够面对公众说话36. 良好的谈判辩论能力第二节 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影响个体健康成长的因素极为复杂,先天与后天、内在与外在、必然与偶然,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在诱发因素与结果之间几乎不存在因果关系

11、。经过多年研究,可以确定一些与健康相关程度较高的因素,形成了解释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模式。现有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大模式或三大视角:生物医学的模式、心理行为模式、社会-文化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注重遗传、解剖生理结构、生化、 中毒感染、内分泌等因素对身心健康的交互影响,这是分析健康问题的成因时,需要考虑的基要因素,这些也是我们要维护心理健康首要关注的因素。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遗传性状,而每一个人都与他的直系亲属有相似之处,这是我们从共同的祖先继承下来的最大遗产。遗传基因为个体健康打下了基础,也为确定遗传如何发挥作用提供了借鉴。正如你的肤色、身高、体型、毛发、眼睛可能从上一代遗传一样,健康的

12、特征也会代际相传。如果某个人的直系亲属中患心血管疾病、精神分裂的人数较多,那么他(她)可能因此成为心血管疾病、精神分裂高风险人群中的一员。 对家族的追踪调查和对双生子的研究都证实了父母的遗传基因与子女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如智力低下、多动症、癔病、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都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上海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精神障碍患者的亲属中患有精神障碍的可能性比正常人的亲属高出6倍。此外,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障碍也与家族病史有相关。 随着遗传因素与健康的关系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是相当广泛的。掌握了遗传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就可以利用遗传学理论来尽量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者进

13、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直接研究基因缺陷与疾病的关系。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不仅使人类更深入地了解到哪些疾病与遗传有关,而且也开辟了用基因修复等方法对遗传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广阔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遗传只是个体的健康起点,它仅仅决定了潜在的可能性。健康的基因不能确保健康的生活,遗传缺陷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导致疾病。基因与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诸多因素交互作用,才能导致个体的健康结果。创建家族健康树分为三个步骤:画出家族结构记录家庭成员的信息寻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2 生理因素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1. 心身因素的交互影响虽然我们习惯的说法是“身心健康”,但事实却往往是病由心生,“心身疾病”是近

14、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医学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健康状况是心身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消极的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如长时间的焦虑、忧郁、悲伤、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可能引起人体各系统机能失调,导致失眠、心跳过速、血压升高、食欲减退、月经失调等,这类情绪在哮喘、心脏病、糖尿病、甲亢等心身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癌症的普查工作中也发现,心理因素与多种癌症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研究也证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疗愈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健康的心态很难保证身体的康复。积极的心理状态则是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心态积极的人,善于自我调节,使自己的情绪经常处于平和、愉悦的状态,善于平衡高强度的学习、工作与

15、休闲的关系,身心松弛有度,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心理经常处于愉悦状态,身体机能也会处于良好状态,使人远离疾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汤姆斯和贝兹博士曾对医学院的一批学生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他们从1948年起,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心理测验,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把他们分为三类:第一类的特点是处事谨慎、情绪稳定、安静、容易知足等;第二类的特点是活泼、开朗、轻松、自在等;第三类的特点是情绪易波动、脾气急躁、容易发怒、期望值较高、总不知足等。到1978年,他们对这些人的健康纪录进行检查分析,发现第一类人患有严重疾病(包括冠心病)的人数比例为25,第二类为26.7,第三类则为7

16、7.3。说明不良性格特征会使人有更多处于应激状态的机会,因此会对健康产生更多的负面作用。美国两位心脏病专家莱路曼和迈弗里德曼研究了性格特征与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他们根据大量病例的分析提出了型性格的人比型性格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的论点。型性格的特点是: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做起事来不知道休息,生活节奏快,性子急躁,缺乏耐心,容易发火;型性格的特点则正好相反:性子温和平静,容易知足,做事从容不迫,很少发火。他们分析了113例冠心病患者的性格,发现属于型性格的人有80例,占总数的71。事实上,弗里德曼本人原先就是一个典型的型性格的人,而且为此患了心脏病,自从发现了其中的联系后,开始注意改变自己的处事态度

17、与方式,结果从型性格变成了型性格,此后他的心脏病再也没有复发过。2. 生理因素导致心理异常个体在成长的各个阶段,身体发育受到的直接或间接的伤害,有可能影响心理的正常发展。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是胎儿期,母体的生理指标异常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胎儿。例如,孕期营养缺乏、患病及服用药物、情绪不良等都可能对胎儿的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其心理功能的正常发展。科学实验已经证明,母亲孕期营养不良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日本学者用妊娠母鼠做实验发现,把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1/10,出生小鼠的体重将减少23%,脑细胞将减少20-30%。出生是一个人从寄生状态到独立生存的第一个重大转折。新生儿的各种组

18、织器官非常稚弱,外界的不良刺激很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母亲分娩异常,如早产、难产、窒息等,都可能导致新生儿脑组织损伤,从而导致心理异常。有关研究表明,711.76的MBD儿童与分娩异常有关。成长过程中患病,或身体受到物理性作用而引起的伤害,例如持续高热、炎症、生理变态反应、机械性外伤、电伤、放射性伤害、热伤、烧伤、冻伤等,也有可能导致脑组织机能活动环境异常、脑组织受到侵害,对脑的局部或全部机能发生干扰或破坏作用而引起心理异常。一些对脑组织有影响的疾病如脑炎等疾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导致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和幻觉等。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伤、脑裂伤、脑水肿、颅内出血等症状,也可能导致脑功

19、能的异常。来自于机体内外的有毒化学物质在引发身体病变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心理异常反应。其中一类是外来毒素,例如,铅、砷、汞、锰、二氧化碳,汽油、甲苯、有机磷,兴奋剂、麻醉剂、镇静安眠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以及一些精神类药物等等。另一类是由于某些系统性疾病使正常或异常代谢产物在体内聚集所致的内生毒素,常见的有糖尿病性昏迷、尿毒症、肝性脑病等。3. 内分泌与心理健康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由许多腺体组成,腺体把一些化学物质直接释放到血管或淋巴系统中,那些被释放的化学物质就是激素。激素被传递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影响我们的内部活动和外部行为。在压力情境中,肾上腺分泌会增加;在情绪高度紧张和记忆形成时,激素的分泌

20、量也会增加;愤怒和害怕与不同的激素分泌有关;肾上腺性激素的分泌直接影响个体的性特征发育,一些青春期或更年期的情绪问题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若内分泌功能失调,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理活动。如甲状腺功能过盛,会引起新陈代谢亢进,除发生眼球突出、心悸、手颤等躯体症状外,还会使患者出现神经过敏,情绪激动等心理症状。甲状腺功能不足则使儿童出现呆小症,使成人出现粘液性水肿,会引起智力迟钝、记忆减退、语言迟缓、情绪淡薄等心理障碍。3.从心理行为的视角看大学生的健康成长3.1 心理因素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状态不完全取决于人生中有什么样的境遇,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境遇。事实上,人们经历的生活事件有很大程

21、度的相似性,人人都会面临压力、痛苦、冲突、危机、快乐、幸运,都会经历顺境和逆境,每个人的应对方式、对于人生的体验、领悟却千差万别。心理健康的实质是心理功能状态的良好,而决定心理功能状态的关键因素在于各项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内部机制的完善程度。了解了这部分因素,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主调控自己的心态。3.2 生活方式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经济、社会、风俗、民族、宗教、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有些生活习惯能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例如,较规律的饮食和睡眠,坚持适当锻炼,合理规划学业和生活,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等。也有一些行为习惯有损于身

22、心健康,例如,睡眠不规律,饮食不合理,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过度劳累,过多负面情绪,持续的高压力,酗酒、吸烟,久坐少锻炼等。不良行为习惯对健康的破坏是潜移默化的,一旦觉察,损伤已经形成,病变之后的治疗往往要付出身心、时间和经济方面的多重代价。不良行为习惯改变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不适应甚至痛苦,你是否能承受痛苦直至代之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的方法是制定一个可行的行为改变计划。做计划之前首先要确定的是,“我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起责任”“我愿意改变一个关系到健康的不良行为”;其次要做好心理准备,“我将克服各种障碍,直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制定奖惩和监督的措施,保证计划的执行。4.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

23、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承认遗传所导致的先天差异的前提下,社会文化的视角更加关注后天生存环境和教养对个体健康成长的影响。从早期个体成长的家庭环境,到学校的正规教育,再到个体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乃至整个自然环境,都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相关。4.1家庭因素社会文化是一个人生活的大背景,众多的因素交互作用,置身其中,或多或少会有意无意地会受到牵连、熏染。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一个人6岁进入小学,12年时间接受基础教育,4年时间接受高等教育,16年的时间是学习的最佳期也是成长的关键期,若算上学前教育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最长的在校时间可能是24年。4.2 学校因素学校中教师是影响学

24、生心理发展的主导因素,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方法、师生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沟通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关爱、尊重、信任、爱护、热情、耐心、宽容的态度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忽视、鄙视、责难、冷漠、粗暴、苛求等则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此外,学校中的同伴关系、班级的管理、学校的风气、环境等也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学校教师要担当起辅助、催化和导引未成年人正向成长的责任。教师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很微妙,既可以无限夸大也可以无限缩小,因为学生所受的心理影响是隐性的、长期的、难以预期的。教师的心理问题是校园的精神污染源,像是病菌一样,会在学生中传染、蔓延,给

25、青少年的成长带来阴翳。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而一个有着正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放、充盈、丰富的精神世界,自在、饱满、蓬勃的生命姿态,并不断成长的教师,无需更多的说教,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示范。4.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是一个人生活的大背景,众多的因素交互作用,置身其中,或多或少会有意无意地会受到牵连、熏染。一个国

26、家的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4.3.1 拓展阅读六:物理环境与心理健康我们居住的环境,小到你生活的村镇、社区,大到一个国家,乃至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都会对个体的健康产生由近及远的影响。你家庭所在区域的人口密度、绿化程度、服务设施等是当地居民的健康保障设施,你所属国家的大环境又决定了小环境的质量,而整个地球村的生态状况又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目前,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环境污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空气、水源、噪音等污染持续影响我们的生活,对心理健康会有伤害。例如,长期在噪音的环境下生活,会出现心情暴躁、郁闷、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雾霾容易诱发抑郁症状。在环境污染源中,铅中毒较

27、为常见,其症状类似多动症,情绪烦躁、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此外还有个头矮小、智力发育滞后等特征。若母亲长期生活在铅污染的环境中,孩子在胎儿期会吸收母亲血液中沉淀的铅,导致儿童血铅含量超标。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较多含铅物品包括:色彩鲜艳的餐具、衣饰、玩具、文具、汽车尾气、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和染发剂用等等。长期生活在铅污染的环境,体内的铅聚集起来,浓度逐渐增高,身心的异常会加剧。研究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目的在于认识和引导这些因素朝着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方面发展,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尽量避开不良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意识到:生存环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维护良好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你无力改变大的环境,至少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破坏环境,力所能及地为维护环境做一些努力。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意味着更高的公民素养,也担当着更多的关注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境的使命。追求幸福生活是我们的目标,维护自己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关注家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是我们的义务。了解大健康观和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力所能及地选择健康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成就高质量的人生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行动。心理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核心因素,也是维护健康的所有因素中,自我掌控度最高的因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