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阅卷分析报告2020-2021学年潍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阅卷分析报告 第4题阅卷报告(市区阅卷组)一、原题呈现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二、参考答案先简要介绍数字人文,指出其两个维度趋向,然后分析“人文之维”的两个特点 一是基于可视化文本展开意义阐释,会丰富人文研究的层次和内涵;二是要进行对比、参照,展开反思性分析最后预测数字人文的发展,指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4分,每点I分)三、评分标准1.按答案标准,按得分点赋分,得分扣分有据。2.第条在阅卷时拆分成了3点,即概括出“人文之维”的两个特点”1分,“其一”“其二”各占1分,答出任意两
2、条即得2分,这两条最高不超过2分。3.不分条或没有“首先”“然后”“最后”等表明脉络层次的词语,答案层次不清。4.书写潦草,勾画严重,酌情扣1分。四、答题情况概述答案第几乎没有学生答得出来,所以阅卷时适当放低了要求,对于那些没有严格按照文章脉络来答,而是概括了两段内容,概括较好的也算对了。这一现象反映了学生在理解文本方面的欠缺,老师们在讲解时应注重领引学生分析脉络层次。五、典型错误1.没有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能力差,不能把握段落的主要信息。2.审题失误,没有题型意识。将梳理脉络和分析论证结构、分析论证特点等题目混为一谈。3.文体意识淡薄,堆砌术语。运用了文学类文本里的一些术语,如“铺垫”“卒章显
3、志”等。第5题阅卷报告一、相关概念数字人文,有时也被称为人文计算,它是针对计算与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进行学习、研究、发明以及创新的一门学科。究其本质来说,它是方法论;究其研究范围来说,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到了对电子信息的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和表达。它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媒体来影响这些人文学科,以及这些人文学科对我们的计算方面的知识能有何贡献。典型的数字人文学术部门包括技术人员以及在数字媒体方面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学者。这些部门往往是大量与其他部门的同事合作研究项目。二、试题分析试题:面对数字人文的现状,人文研究学者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6分)本小题应抓住“数字人文现状”角度,结合
4、两则材料的思路作答。材料一出现第4段第一句出现“目前”“初级阶段”“主要问题”等关键词语。而最后一句“其实,我们对待数字人文的最好态度”提示,答案就在最后一句中。材料二第1段出现“数字人文面临的挑战”、第3段第1句“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方法的改变,还提出了更为本质的问题”等关键语句。而材料二第2、3、4段尾则是对现在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三、出现问题1.角度未抓准失分。2.思路未理清失分。四、优秀答案五、教学建议1.学会精准审题。题目中的角度、角色都是审题要点,需要结合起来看。2.迅速读懂文本。注重材料整体脉络和段落局部脉络的梳理,真正读懂文章。3.减少罗列答案。阅卷时间紧任务重,无法逐条挑选答案
5、,唯有条理、简洁、精准作答方能得分。第8题阅卷报告(市区阅卷组)评分标准:1.举例,各占1分;说明分析,各占1分。2.举例与“用词别致、“语言典雅”不符的,不得分。较好的答卷:主要问题:1.字迹了草。 2.不分条作答。3.不针对问题作答,只说套话。4.不点明“用词别致、“语言典雅字眼,显得混乱。建议:1.加强审题及读题能力,根据问题本身,结合文本,如实作答;不要凭惯性思维,抛开问题自说自话。2.训练学生依据试题分值而分条作答的能力,在落笔作答前做到对答题卷面的布局了然于胸。3.建议将“用词别致”“语言典雅等字眼放到句首。第9题阅卷报告【原题呈现】文章是如何借“酒”来表现古镇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6、析。【命题意图】本题从文章的内容设计和整体框架设计角度,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本题高质量地对标了2020年山东新高考试题8题。【解题思路】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筛选出“酒”和“古镇”关联的关键信息,根据题干的提问方式整合相关信息。【参考答案】文章通过写酿酒的缘由,描绘了古镇偏僻幽美的山水和寂寞宁静的生活状态。通过写酿酒条件和技法的独特,展现出古镇特殊的风土人情(或地理自然环境)。借饮酒思源,回顾古镇悠久深邃的历史。借品尝老酒,展现古镇厚重的文化内蕴。【评分细则】答案一定要围绕“酒”与“古镇”组织,条件特征要对应。第一条,酿酒的缘由1分古镇偏僻幽美或
7、寂寞宁静的生活状态(人文环境)1分第二条,酿酒条件和技法的独特(或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1分,展现出古镇特殊的风土人情(或地理自然环境)1分。第三条,饮酒思源1分,回顾古镇悠久深邃的历史1分。或航道,战争,美酒1分表现了古镇悠久的历史1分。第四条,借品尝老酒1分,展现古镇厚重的文化内蕴1分。或品尝老酒,品尝千古赤水1分,表现古镇深深的民间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分。【学生答案展示】1.满分优秀答案展示:读懂了文章,审对了题,既抓住了“酒”和“古镇”两个关键点,又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述了二者之间的关联。2.5分答案展示:读懂了文章,文章思路把握较好;答案的前两条基本扣住两个关键要素,但
8、第三条只出现了“古镇”,而未出现“酒”。3.4分答案:扣基本要素,但不概括,不凝练,抓不住关键条件特征。4.3分答案:扣基本要素,但关键信息没抓到,并整合不到位,有要点信息重合问题。5.2分答案:思路正确,但未建立两者之间的关联,属单打独斗型。6.1分答案:审错了题,答成了“酒”的作用。7.0分答案:答非所问,不知所云。且不分条,找不着关键要素。这种情况本次答题中不在少数。13题文言文翻译(昌乐阅卷组)一、原题呈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为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4分)(2)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4分)参考答
9、案:(1)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不厌弃恳切率直的进言来接纳忠臣,有节气壮志的人不畏惧死亡的责罚来极力进谏。(4分,“恶”“纳忠”“烈士”“极谏”各1分)(2)皇上您不考虑祸患事变,想放开马缰长驱直入,在极远的边塞显示兵力,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危险的。(4分,“虞”“纵辔”“观兵绝壁”“窃”各1分)二、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所考查的两句文言知识点密集,重点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特别是双音节词语的掌握情况,兼及文言句式、修辞的考查;并且此两句在原文中都是张钦的上疏劝谏之语,隐含对交际语境的考查。三、评分标准1.整体原则:关注评分点,采点给分;关键点翻译有错别字则该点不给分。2.第(1)题恶:
10、译文为“厌弃”,与之相关的翻译“讨厌”“厌烦”“厌恶”“憎恨”皆可给分;如将“不恶”译为“喜欢”,与句意不符,则不给分。纳忠:译文为“接纳忠臣”,大部分同学对“忠”界定不清,如译为“忠言”则不得分;译为“忠心”可从宽给分。烈士:译文为“有节气壮志的人”,此处限定为“品质”方面,如译为“有气节的人”“刚直的人”“忠义的人”“忠烈的人”皆可给分,译为“有志向的人”也可给分;但从“功业”角度翻译则不给分。极谏:译文为“极力进谏”,但大部分同学忽略了“极”,此次评阅从宽处理,只要翻译出“劝谏”“进谏”意皆可给分;但译为“纳谏”则不给分。3.第(2)题虞:译文为“考虑”,译为“担心”“担忧”“料想”等都
11、对;译为“害怕”“知道”“猜测”“料到”等不给分。纵辔:译文为“放开马缰”,此为直译;“辔”应为借代用法,指“马”,故译为“放马”“纵马”“策马”等皆可,译为“骑马”也可给分;但译为“乘车马”则不给分。观兵绝塞:译文为“在极远的边塞显示兵力”,此句学生很难翻译,如译出“到/在边塞视察部队/士兵”意,就可给分。窃:译文为“私下里”,如译为“暗地里”也可给分,但译为“偷偷地”则不给分。四、典型错误(一)13(1)1.重点词语没翻译。如将“烈士”“极谏”直接放在译文中。2.重要词语翻译不准确。如将“恶”翻译为“喜欢”;将“烈士”翻译为“勇敢的、死亡的”,而未点出“节气”。3.没能理清句意,翻译错误,
12、甚至语句不通顺。如将“忠”翻译为“忠言、忠告”,忽略了原句中的“切直之言”;将“谏”翻译为“纳谏”,不符合句意。4.语序不当。5.出现错别字,如将“进谏”写成“近谏、尽谏”,较多同学写错“谏”字。6.“诛”本次考试没有作为得分点,但是绝大多数同学翻译为“诛杀”“死”之类的,出现较大的谬误。(二)13(2)1.书写潦草,难以辨认,影响得分。2.关键词不翻译,直接照抄,影响得分。3.缺乏采点意识,没有直译。4.特殊句式的意识不强,导致比较简单的得分点拿不到分。个别同学因为错别字扣分。五、教学建议1.教学时要教会学生“字字对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标准。2.培养学生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运用的
13、能力。如“烈士”,可联想到课内的“烈士暮年、奋六世之余烈”;“窃”,可以结合着报任安书中的“仆窃不逊”;“虞”可以联系左传僖公四年中“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3.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如在翻译“观兵绝塞”时,我们要补充出省略的介词“于”以及调整成“于绝塞观兵”来翻译。第14题阅卷报告一、原题再现:14.张钦智勇兼备,请简要说明他“智”的具体表现。(3分)参考答案:关上城门的同时将钥匙藏起来(1分)以皇帝出行应有的威仪为借口劝阻其出关(1分)假戏真做,呵斥使者使诈。(1分)二、评分细则答出“藏钥匙”即
14、可得分。必须概括出“以皇帝出行应有的威仪为借口”这个意思才可得分。得领会张钦“假戏真做”才得分三、存在问题1.整体得分不高。文章没读懂,曲解文意,文章翻译理解错误。2.对题干要求“智勇双全”的“智”理解不当,或只理解为“聪明”,答为“考中进士”;或理解不到位,答为“勇于直言进谏”或不知道怎样的事例才是“智”。 拒不开关。3.审题失误,“智勇双全”是总体评价,问题只问“智”的表现,回答“智勇”两方面兼顾。4.审题不严密,题干问“智”的“具体”表现,回答太概括。5.不分条作答。6.摘录原文不用自己的话作答。7.书写潦草。 16题阅卷报告【原题呈现】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清刘熙载艺概中说律师“中间用承用
15、转,皆兼顾起合也”。本诗的第三联“转”出了新境界,请对此进行分析。【原题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诗词中的结构谋篇上的主要特点“起、承、转、合”中的“转”的理解与应用。“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古诗词中,“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在词曲中多指“过片”。“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16、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基本意义,明白了“起、承、转、合”的各自特点,16题的答案也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参考答案】(1)在意境上,由萧瑟孤寂,转为祥和热闹;(2)在情感上,由羁旅之愁、仕宦之苦,转为欢愉快乐;(3)在思想境界上,由关注个人,转向关注百姓,体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评分标准】具体评阅过程中,除了参考答案呈现的三点表述外,要求前两点必须扣住“转”这个中心词语来回答,对第三点放宽了要求。(1)空间的转换,由衙内转到街市、乡村(1分),由孤寂冷清转到热闹(1分);或者表述为“由孤寂冷清衙内转到热闹街市、乡村”(2分)。(2)情感的转换,由哀伤(忧伤、孤苦等)转为高兴(豁达、快乐等)(2分)(3
17、)只要能体现出“关心民生疾苦”、“关注百姓”、“具有与民同乐的情怀”这样的表达,得2分。(4)空间转换分析正确,紧跟的情感转换正确,得3分。(这是一半多同学的答题模式)(5)只翻译出颈联,情感上分析正确,得2分。【出现的问题】1.学生不理解“转”的意义,导致把诗歌翻译了一遍或者只翻译颈联。2.在回答空间转换时,认为从“街市”转到了“乡村”,没有理解律诗的“起、承、转、合”基本以“联”为单位,或者直接照抄C项。(照抄C项的1分)3.审题不清导致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起、承、转、合”。4.很多学生在分析情感转换时,认为前两联与后两联或者颔联与颈联形成对比,乐景衬哀情,突出诗人的孤寂凄凉之情。对此,我们
18、认为理解不够准确,本诗情感的转换是随着场景的变换而改变的。5.少部分同学回答成了作用题。6.不分条作答。7.四成同学书写潦草,不清晰。【样卷展评】1.6分。要点全,术语运用准确,作答条理清晰。 旨。2.5分。第一点的第一句理解文意错,除此外,要点齐全,表述明确;第二份缺少意境的分析。3.4分。缺少思想境界的分析。 十分巧妙。4.3分。缺乏意境和思想境界的分析。5.2分。6.1分。只有空间转换。第17题阅卷分析标准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评分细则及得分:每空1分,写错任何一字不得分。第一句“是故”不写
19、也得分。此题平均分3.8分左右。出现错误:1.对课文理解不到位,写错句子,如一图(1),二图(2)2.不理解句意,死记硬背,错别字太多,如(1)句“贤于”写成“贤与”,“是故”写成“是固”;(2)句“搴阰”写成“骞辟”,“夕”写成“兮”,“揽洲”写成“览州”或“览舟”,“宿莽”写成“素蟒”等;(3)句出错最多,每个字都会出现错误。“扪参历井仰胁息”写成“们深厉景抑协兮”,“抚膺”写成“拊膺”或“扶膺”,尤其是膺,很多学生写错。“坐长叹”写成“作长叹”。3.记忆不够准确,前后句倒置。如写成“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4.部分学生书写潦草,不认真对待。复习建议:1.情景类名句默写对学生
20、理解古诗文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复习过程不能仅仅满足于背过、写对,还要加强对文本内容的梳理。2.车轮战式的反复复习,学生遗忘很快,所以古诗文的复习应该功在平时,不能仅靠考前突击。3.多动手写,古诗文中有很多字不是常见常用字,学生只是一时记住了,不常用很容易忘记。第19题阅卷分析报告一、原题及答案19.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比喻的基础是相似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既用了借代手法,又用了比喻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19.“蔚蓝色”代指“天空”,(1分),以特征代本体,两者体现的是相关性,(1分)属于借代。“无垠的蔚蓝色”所代指的“广阔纯净的天空”是喻体,(1分)与“开阔纯洁的心胸”具有相似性,(1分
21、)属于比喻。二、评分细则1.关于借代(1)答出“蔚蓝色”代指“天空”得1分,答出“特征”“特点”“色彩”“颜色”代本体,得1分,词语“相关性”不作为得分点。(2)答“用天空的色彩(“特征”“特点”“颜色)代指天空”,已经包含两个要点,得2分。2.关于比喻(1)答出喻体是“天空”、本体是“心胸”1分,相似点是“开阔、纯净”得1分。(2)或者答“将开阔的心胸比作广阔的天空”、“将纯洁的心胸比作纯净的天空”、“以天空比喻心胸”等得2分。(3)答“用天空比喻心胸的旷达、通脱、包容”或“用天空比喻旷达、通脱、包容“的品格”也算对,得2分。三、问题梳理1.借代的相关性理解不好,属于必备知识欠缺,不知蔚蓝色
22、与天空有关,答成蔚蓝色代指“旷达通俗”。2.借代和比喻分不清,表述不到位。3.弄不清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或将本体和喻体弄颠倒。如将“蔚蓝色”比作“心胸”“天空”等。4.文章内容理解、把握不好,如“明月”“白云”理解为喻体,“蔚蓝色”理解为“海洋”。5.审题不清,分析手法答成表达效果;应该是分析画横线句子,答成画波浪线的句子。6.书写总体欠佳,书写不规范,勾画现象严重。20题阅卷报告【参考答案】原句采用因果关系,更能突出强调中医大夫的高明;原句先否定后肯定,形成表意反差,出人意表;原句与开头照应,形成反复回环之美。(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评分标准】“因果关系”1分,“更能突出强调中医大夫
23、的高明”1分。“先否定后肯定”1分“表意反差或出人意表”1分。“与开头照应”1分,“反复回环”1分。从阅卷看,多数学生答不出要点,在阅卷过程中有意降低了评分尺度,若能答出相关内容的亦可得分,如只答出“更能突出强调中医大夫的高明”/“与开头照应,更适合结尾”/先抑后扬,结合内容分析等也给2分。【存在问题】此次阅卷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多的套用山东卷的答案,不能按照题目要求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答非所问;只答套话,不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具体问题如: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多的套用山东卷的答案只答套话,不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复习建议】1.强调审题意识。审题干,明确答题
24、方向;审语句,比较原句和改句的区别之处。2.强调答案的表达,力求准确,着眼原句的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避免脱离具体语句答套话。3.答题建模。熟悉此类题目的常见分析角度,如从句式、用词、手法、位置、语体风格、语意表达、句间关系等角度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具体的效果分析。第21题阅卷报告【评分细则】(1)语句:将“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界定”位置调换,或者改为“对双方权利义务作了明确的界定,对实施操作细节作了详细的说明”;将“双方权利义务”和“实施操作细节”位置调换也可。(2)语句:在“与”前面或者后面添加“和”“跟”“同”等词语。(3)语句:“运用”改为“利用”或“凭借”
25、“借助”;如改为“使用”“采用”“通过”,不得分。(4)语句:删去“的时候”,或者删去“如果有一天”,或者将“如果有一天”改为“当”。(5)语句:将“倚马可待”改为“指日可待”或“计日可待;如改为“很快实现”等也可。说明:1.每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四处即可得满分;2.答案多于4条的,按前4条评分,每指出一处并改对得1分;3.如有直接改成正确表述的也可得分。【主要问题】1.阅读不仔细,不能运用语法知识审查句子,多数学生未能发现第句中的语病。2.答题不规范,或未指出不当之处,直接写出修改结果;或不当之处和修改结果未用引号标出;不按照序号组织答案,前后颠倒。(1)未指明不当之处。(2)不当之处和修改
26、结果未用引号标出。(3)不按照序号组织答案。【教学建议】1.系统训练常见语病的七种类型。按照先分类训练然后综合训练的路径,并着力突出在语段中辨识与修改语病的能力。2.教给学生语病修改的知识,如:多就少改的修改原则,增补、删减、改换、调序等修改方法等。3.着力训练学生揣摩命题意图,准确辨别并修改语病的能力,提升答案品质。如:本次考试第21题第句中“倚马可待”是成语使用不当,应当另换成语。但是好多学生改成“不久实现”“很快就实现”等,虽然语意也通顺,但是与命题意图不符,答案品质不高。4.强化答题规范的指导与训练。如:按照顺序作答、“将改为”的修改方式、用引号标出不当之处和修改结果等。第22题阅卷报
27、告参考答案:2020年10月23日,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博览会以“全面小康,非遗同行”为主题。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方式举办。【评分细则】1.时间:表述为“今年10月23日”也对,如只写“10月23日”不得分,如将“2020年”写成“20年”不得分。2.会议名称:使用简称也可,如“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3.举办方式:“线下专题展示主要内容,线上活动为辅助”或“线下、线上两种方式”也可。说明:1.只要包含参考答案的5个要点,不超字数,表述流畅均可得满分;2.与顺序颠倒也可得分;2.表达不流畅,酌情扣1-2分;3.超过70字,扣1分。【主要问题】1.缺乏概括能力,致使落漏多
28、数要素。2.未根据语段结构与层次来概括。如,文段中“线下设有同时开展线上”为并列式,但是有的学生未能将两者整合。3.缺乏新闻文体知识,未能掌握新闻的要素,要点残缺不全。【教学建议】1.强化文体知识教学,训练文体意识,让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文体并结合具体语境确定概括要素。2.引导学生理清文段结构与层次,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简洁、准确、全面概括的能力。第23题阅卷报告一、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日,四川某地的李大爷为了看病,和老伴转了好几趟车终于赶到某知名医院,却被告知医院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已取消了现场挂号服务,就医需要“网上预约”。这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易如反掌,对于
29、老年人却是难事,取消现场挂号让“慢了一拍”的一些老人求医问药很是受阻。 在“快一拍”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有很多事情让“慢了一拍”的群体只能“望网兴叹”。针对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材料解读本次考试作文是任务驱动型时评类材料作文,材料所给的是中国社会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具体现象和问题: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快一拍”社会,对智能事物年轻人操作简单,但对老年人却是难事。命题目的是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当下中国发展中出现的的具体问题。命题人没有给出太多的引
30、导,更多考查考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深度、广度和思辨度,引导考生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立足现实、全面地看问题;在立德树人方面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关注社会、承担责任。考生可以立足材料,辩证分析中国当下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发展的快与慢、利与弊,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挖掘本质,联想拓展社会同类现象,多角度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体现考查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考生应该能够思考发现:这种现象产生的表面原因是老人自身落后于时代,本质上是社会忽略了这一部分人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没有把人民利益群众需要放在首位,规定死板,搞一刀切,缺乏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措施。可以联想:在哪些领域还存在类似的问题?在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背景下,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让更多人分享社会发展的红利?如此可以看出考生的思维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考生可以统筹全局,整体分析;也可将一方面作为论述的前提,然后着重论述另一方面,以哪一方面作为侧重点是考生的自由,但不可以单纯选择一个方面写作。三、参考立意1.“速度”与“温度”兼顾2.要“速度”,也要“温度”3.既要追求高远,也要立足现实4.快速度搞发展,慢速度传温情5.快慢结合,全面和谐发展四、偏离立意1.与其快节奏,不妨慢生活2.信息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