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7.40KB ,
资源ID:55445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445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docx

1、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统编人教 2019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 6 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1)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 6 课 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 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 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 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 、民族关系发展的

2、 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 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隋朝盛极一 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 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 时期。【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 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

3、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 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习第 6 课【讲授新课】 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1)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 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 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 589 年,隋灭陈。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自主学习 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 教师出示 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 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 少者

4、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 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通典食货典教师出示 PPT,介绍隋朝兴建的洛阳城教师出示 PPT,结合图片,介绍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 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 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五大水系,全长约 1797 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 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材料引导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 , 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

5、戈起,惆怅龙舟 更不回。” 胡曾汴水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 过度役使民力,加重民众负担以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三)隋末暴政与唐朝建立教师讲解暴政表现:1大兴土木,劳民伤财;2三征高丽,穷兵黩武;3徭役繁重,严刑峻法。结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结合隋朝的历史及其影响,说说你是如何评价隋炀帝的? 学生讨论并展示教师总结:功:在维护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方面

6、做出突出贡献 过: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民众和社会发展带 来极大灾难。新知讲解教师播放视频教师讲解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618 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 力,统一全国。框题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一)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新知讲解教师讲解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626 年,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世民继帝位,其统治时期政治开明,史称“贞观之 治”。表现:(1)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2)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心纳谏。2. 唐高宗皇后武则天于高宗死后不久,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其统治时期史称“武

7、周政 治”。在她当政期间,尽管政坛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 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 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其统治前期达到了唐王朝 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新知讲解教师出示 PPT图片,介绍唐朝的曲辕犁和唐三彩 教师播放视频繁华的唐朝,教师介绍当时的唐朝不仅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科技先 进,而且在处理与周边民族以及与外国的关系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教师出示图片:唐朝初期与周边民族关系图,学生结合教材在图处上找出几个重要少数民 族:突厥、 吐蕃、回鹘,靺鞨。教师出示材料: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 吐蕃、回鹘、云南是 也。新唐

8、书四夷传序 新知讲解1.唐与突厥 教师出示图片,指出唐初突厥的位置,介绍唐朝建立后北方的突厥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分。 突厥经常骚扰唐朝边境。教师介绍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比较开明的,出示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 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教师介绍唐朝处理与突厥的关系的基本史实1.贞观初年,唐军大破东突厥,擒获颉利可汗。2.640 年,唐太宗灭高昌,设安西都护府。3.唐高宗时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2.唐与吐蕃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 为是实际立国者。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 牛、马、驼、

9、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毛织等。相对于当时的唐朝,吐蕃是比较落后 的。7 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现在的布达拉宫并出示材料:旧唐书吐蕃传: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 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 表求婚。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 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 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人民的交流,教师出示图片:唐蕃会盟碑并出示材料穆宗长 庆元年( 821)唐蕃双方在长安会盟 , 重申甥舅之好,结束对抗

10、状态;第二年唐朝使者又到 逻些(今拉萨),双方设坛 证盟;第三年赤祖德赞刻石立碑, 史称“长庆会盟”。3.唐与回纥、靺鞨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框题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 教师出示材料:长恨歌节选白居易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教师提问:诗人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学生回答(一)安史之乱 新知讲解 教师结合图片,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唐玄宗安于享乐,怠于政事。节度使权力不断

11、增大,尾大不掉内重外轻 教师出示图片:安史之乱示意图 介绍安史之乱的过程 :755 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 次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兵士哗变。763 年,安史之乱最终被唐朝平定。 教师出示图片:唐朝藩镇割据示意图 安史之乱的影响1.唐朝由盛转衰2.中央集权削弱,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黄河流域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结合材料介绍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材料: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新唐书卷九本纪九穆宗以后,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以朋党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官僚士大夫们因 为出身、政

12、见的差别以及个人恩怨的关系,围绕着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分朋党, 更相倾轧,垂四十年” ,历穆、敬、文、 武、宣五朝。(二)黄巢起义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三)唐朝灭亡 教师出示朱温的图片,介绍朱温原本是黄巢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投降唐朝受封为节度 使。朱温不断吞并其它势力,实力不断增强。 907 年,朱温废唐哀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至此,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四)五代十国 教师出示五代十国的示意图,介绍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 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 南平九个

13、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教师出示周世宗柴荣的图片,介绍后周实力不断增强,统一了北方,为后来隋唐的统一奠 定了基础 。教师出示材料:广顺三年( 953)诏: 其婚田争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其擒奸捕盗、庇护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今 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 如所职疏遗,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四 课堂总结构建本课知识体系拓展探究结合教材 42“探究与拓展”,思考:隋朝灭亡的背景与其它朝代有何不同? 朝代灭亡的原因主要有统治腐败、经济凋敝、外族入侵、天灾人祸、农民起义等,一般是 发生在朝代末期,而隋朝灭亡时经济发达,国力强盛,隋朝正处于繁

14、荣时期。典题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下表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及课文内容摘编,阅读下表,回答相关问题章节标题课时标题正文子目第五专题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 16 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回应第 17 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 强侵略的加剧第 18 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七专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 21 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 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 22 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 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备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子目序号,填入材料一中 处。A师夷长技以制夷 B 19 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C两次鸦片战争

15、D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E.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请结合所学知识,編写子目下的课文内容。(编写要求:注意包含历史叙述的基本 要素,如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影响等等。逻辑通顺,史实正确, 内容完整,字数 200 字左右)【答案】( 1) BCAED(2)示例: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 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 础。 1921年 7月 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最后一天的会 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毛泽东、董必武等 13 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共

16、产国际也派代 表列席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 19 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说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和正 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蒸蒸日上,中国则处在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英国率先完 成工业革命,为了扩大市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先进的中国 人,他们开始正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分别是 BCA;结合所1924学可知,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和思想基础, 年中国共产党与国

17、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展了国民大革命,故应该是 ED。(2)子目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结合所学,分别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影响等进行叙述即可。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61 1929 年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阅读上表,根据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口号”,拟定出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其加以阐述。 ( 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论题:晚清时期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潮呈现多样性。 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更多的国人走上救亡之路。 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利用西方科技来挽救统治危机; 1

18、9 世纪末,面对列强 瓜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自上而下的改良之路,戊戌变法运动兴起;晚清政府以新政为口 号,掀起了立宪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革命思想广泛传 播。综上所述,晚清时期,面对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不同阶层的国人走上了不同的救国 道路。 (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 )【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体西用、变法自强、实业救国、预备立宪”可以归纳出论点是 晚清时期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潮呈现多样性,关于这一观点的阐述需要结合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的经过及背景进行分析

19、,如关键点:晚清时期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主要经历 了从器物到制度,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主题是民族救亡。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多次的沉沦与复兴。中国的复兴,绝不是 一帆风顺的,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中国最近一轮的复兴,不是 21 世纪才提上议 事日程的,而是过去一个世纪艰苦卓绝努力的延续。有学者认为,在 20 世纪的中国复兴出 现过三波浪潮,现在正处于第三波浪潮的上升阶段;相应地,便有三个谷底 1900 年、 1933 年、 1976 年,和两个波峰 1922 年、 1945 年。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选取 20 世纪中国复兴浪潮的某一阶

20、段,围绕“沉沦”或“复兴”自 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阶段划分进 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补充或否定,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论题: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阐述: 1931 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民众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救国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经过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以及国际反法西 斯同盟的援助, 1945 年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为

21、国家的独立、民族的 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其它论题,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解析】【详解】论题,据材料“在 20 世纪的中国复兴出现过三波浪潮,现在正处于第三波浪潮的上升阶 段;相应地,便有三个谷底 1900 年、 1933 年、 1976年,和两个波峰 1922年、 1945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取 20世纪中国复兴浪潮的某一阶段,围绕“沉沦”或 “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例如: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阐述,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的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阐 述。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表为古代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

22、物及其主要思想表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 税。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 露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朱熹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 辩护。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促进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 变。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结合上表信息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社会变迁与儒家思想 ”自行拟定一个具 体的论题

23、,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 史实依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变化,适应了社会变迁论证:1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 “仁政 ”,强调 “民贵君轻 ”,提 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 治者的冷落2 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思想主张,非议郡县 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阻碍历史的前进,必然会遭到压制3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 “独尊 ”的地位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 挥,增加了 “君权神授 ”和“大一

24、统 ”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 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 “独尊 ”的地位4 宋朝时期儒家思想被取代原因: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形成新儒学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精神的支柱原因:明清时期统治者为进一步加强思 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培养忠实奴仆,采取八股取土的办法,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内命 题,文体为呆板的八股文这就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治制度的精神支柱【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 定

25、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 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 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根据材料“古代儒家思想著名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表”“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 性质。”“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 宽刑薄税。”“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 策和春秋繁露。”等相关信息,围绕主题可概括观点为儒家思想适应了社会变迁不 断发展变化,根据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

26、想方面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6尊崇伦常 前据南京留守黄兴电陈:民国肇造以来,年少轻躁之士,误认共和真理,以放恣为自由, 以蔑伦为幸福。纲纪隳丧,流弊无穷。本大总统深惟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无改。盖共和国 体,惟不以国家为一姓之私产,而公诸全体之国民。至于人伦道德之原,初无歧异。 自顷以来,人心浮动,于东西各国科学之精微,未能通晓,而醉心于物质文明,以破个人 道德。抑知立国各有本末,岂能举吾国数千年之嘉言懿行,一扫而空。若任其自然,则 五季之荡无法纪,复见于今,必为人类所不容,环球所共弃。言念及此,

27、忧心如焚。为此 申明告诫,须知家庭伦理、国家伦理、社会伦理,凡属文明之国,靡不殊途同归。孝悌忠 信,礼义廉耻,乃人群秩序之常,非帝王专制之规也。当此存亡绝续之际,惟愿全国人民,恪循礼法,共济时艰。本大总统痛时局之阽危,怵纲 纪之废弛,每念今日大患,尚不在国势而在人心。苟人心有向善之机,即国本有底安之 理。日)袁世凯通令国民尊崇伦常文节选(民国元年九月二十问题:(1)联系所学知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哪些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 (2)概括通令中所指民国以来“纲纪隳丧,流弊无穷”的原因。(3)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一通令的颁布?【答案】( 1)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

28、缠足、倡女权 (2)年少轻燥之士,误认共和真理,以放恣为自由,以蔑伦我幸福;醉心于物质文明,未 能通晓东西各国科学之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吾国数千年嘉言懿行,一扫而空。(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水平 1:既能从民国初年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透视辛亥革命以来,民主共和思想对传统 儒家道德的冲击影响,又能在更大的时间跨度上,结合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东西方文化 观念交流碰撞这一主题,审视通令出台的历史必然性(背景:辛亥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 革、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势冲击、传统伦理道德对于社会秩序具有安定作用)。通令反映了 帝制推翻、中国道统遭

29、到严重冲击、人心浮动时刻,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势力的保 守一面,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通令对社会现状的指斥有一定的 事实基础但也不乏夸大虚妄之词,显然袁世凯企图借通令国民尊崇伦常,拯救文化道统, 否定、打压南方资产阶级革命派,彰显北洋政府的合法性、正统性,其隐含的政治意涵不 言自明。水平 2:能依据材料就传统文化于社会变革的作用提出观点。传统文化和儒教伦理有助于 确立秩序井然的社会。水平 3: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指出传统文化和伦理纲常是君主专 制的理论工具。水平 4:无观点,或观点与文本无关。评分项二:史实水平 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袁世

30、凯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立场等史实 建立联系。水平 2: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水平 3:能从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水平 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水平 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水平 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水平 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水平 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水平 1:叙述成结构 水平 2: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 3:仅能罗列史实 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包括发辫、服 饰、称谓、废跪拜、禁缠足等传统恶习及提倡女权等。(2)根据材料“民国肇造以来,年少轻躁之士,误认共和真理,以放恣为自由,以蔑伦为 幸福。纲纪隳丧,流弊无穷 .自顷以来,人心浮动,于东西各国科学之精微,未能通晓, 而醉心于物质文明,以破个人道德”从时人风气意识、传统文化缺失、对西学了解肤浅等 角度进行概括即可。(3)首先从通令背景进行分析,结合所学从辛亥革命、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传统伦 理道理对社会稳定的作用进行阐述;其次,对通令折射的新旧观念冲突的现状进行理 性分析,并根据材料 “当 惟愿全国人民,恪循礼法,共济时艰。本大总统痛时局之阽危, 怵纲纪之废弛 苟人心有向善之机,即国本有底安之理。 ”从袁世凯发布通令内存意图 进行剖析即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