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71.02KB ,
资源ID:55335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335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docx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一、填空题:1. 文化是人类 物质文明 和 精神文明 的总和,也可以称之为 人化 。2. 易传共有 七篇 ,包括 系辞传、彖传、象传、文言、说卦、杂卦、序卦 。3. 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 筮占 之书,也是一本 哲学 之书,亦或者是一本 历史 之书。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 丧葬事务 的神职人员。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 进取精神 ,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柔顺精神。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 民族凝聚 和 民族复兴 等的积极作用。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 易经 和 易传 两部分

2、组成。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指 儒家、道教、佛教 。9. 宗法制形成于 西周 代, 秦 代以后名存实亡。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为 人文主义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 国家 学说,提倡和谐,追求道德,以 群体 为主。21、 传统思维方式 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二、选择题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 D 的态度。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2. “庄周梦蝶”、“朝三

3、暮四”说明庄子 B 的哲学思想。 A. 神秘主义 B.相对主义 C. 虚无主义 D.浪漫主义3. 孔子以六经教授学生,其中 D 自汉始渐成为众经之首。 A.诗经 B.礼经 C.乐经 D.易经4. 文化是群众创造的,所体现的是群体本质,因而文化具 A 。A.超个人性 B. 历史性 C. 地域性 D. 民族性。5. 虽然孟子和荀子都认为应当以仁义治理天下,但其理论基础却不相同,其中旬子理想的人性论基础是 B 。A. 性善论 B.性恶论 C. 性无善恶论 D.性有善有恶论6. 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其中他所认为的伪指 B A. 虚假之言 B.圣人之言 C. 帝王之言 D.百姓之言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

4、史沿传而来的 A 。A. 文化特征 B.文化现象 C. 精神文明 D.物质文明8、“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至圣指 B 。 A. 老子 B.孔子 C.孟子D.庄子9、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最大特征,是追求 C 。A.个人理想 B.国家民主 C.群体道德与和谐 D.个人尊严与自由10、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因而主张 A 。A隆礼重法 B性恶论 C性善论 D四端说11、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B 。A、人之初,性本善B、性相近,习相远C、性善者伪也D、生之谓性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 B 的观点。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13、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精神是以 A 为基础。A、个体道

5、德 B、君主至上 C、法律 D、群体道德14、中国文化被誉为“乐感文化”,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习惯于用C的眼光看问题。、以悲为乐、排恶崇善、生命发展、绝对差异15.B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儒家治理、家国同构、宗族关怀、宗产继承16.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C时代。、殷周、近代、宋明、先秦17.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成果是D。 、改变全部原来教义、分化为大、小乘 、创立唯识宗、创立禅宗18、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D_。 、道德观、逻辑观、阴阳观、五行观19.中国古代“多子分继财产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财产分配形式渊源于汉代的D。 分封制世袭制贵族制推恩制20、中国文

6、化系统保持动态性的其中一个表现是B。 、具有完备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机制 、具有独特的时空观、具有整一不变的思维结构、具有稳定的历史观三、判断题1.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断变化演进的。答: 文化是活的源泉,不是死的档案,中国传统文化至今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2.中国文化是不求变化的文化。答: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稳定性,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不断的进步发展以解决不同时代的国人需求。3.中国的系统观是到了近代才出现。答: 系统的概念虽然是近代以来才出现,但中国关于系统思想古已有之,如阴阳观、五行观等。4.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不做任何行动。答: 老子所言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不做事,而是指不做违背

7、道的事,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时变是守,辅助万物而不强为之。不强为并非不为。5.周易只是一本筮占的封建迷信书。答: 周易的最终作用是用来占卜,但其中却包含有许多夏商周三代的古史以及古之遗言、人生哲理,所以它还是一本历史书、哲学书。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古代的天文、历法、乐律、韵学、兵法、算术,以至道教练丹修道之术都和周易存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说周易只是一本筮占封建迷信之书不正确。6.老子对“道”这一概念作了革命性变革。答: 老子将人之视野引向天地之外,探讨宇宙的本原或本体,在天地人之外提出“道”这一概念以描述他所理解的宇宙中的本原或本根。道无处不在,自生、自化、无对。7.孔子明确提出人性善的观

8、念。答: 孔子强调“性相近,习相远”,对于后天的教育、社会环境很重视,但就人性的善恶的问题,我们在通行本的文献中并没有看到孔子的明确回答。8.中国文化只有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答: 全盘西化是放弃中国的传统,以西方的价值观念评定一切。这种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前后曾得到当时部分学者的认同,但实践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9.庄子所提倡的自由是指不受任何约束。答: 庄子所说的自由是指内外无所依赖,而不是不受任何约束。御六气之变,驾天地之正,以游乎无穷,这是庄子对道的体认。10.庄子的平等观是指人人平等。答: 庄子的平等是以道观物,人与众生万物没有大小、美丑、夭寿之别。11.孔孟

9、荀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因而其思想并没有差别。答: 三者虽皆为儒学的代表,但其思想还是有区别。如就人性善恶言,孟子认为人性善而荀子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12.老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重自由,庄子重自然。答: 老子重自然,而庄子重自由。13.推恩令的实施,是古代社会实施“多子分继财产”的开始。答:在“推恩令”推行之前,中国一直实行“嫡长继承”制。14.中国文化不关注个性,只讲中庸之道。答:中国文化讲中庸,不是没有个性,恰恰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圆融个性。15.在不同的个体中建立统一关系,必须有一方是权威, 以控制对方。答:权威的作用,在于协调关系, 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一方压迫另一方。四、简答题1. 简

10、述文化的特征。答:(1)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3)人及人类群体的心理差异决定了文化内容的多样性。2.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因素有哪些。答: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整体性,研究协调与协和,可为现代智能理论提供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思想和人际协调理论对调节工业社会中各种人际关系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儒学的管理思想越来越引起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重视。3.简要说明孔子的仁学. 答: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含义是人所本有的对于他人的关爱。这种对于他人的关爱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孔子更强调的是内在的自觉追求,它是要通过艰苦的追求才能取得的。 作为君子,

11、在任情况下都不能没有仁。仁是全德之德,恭、宽、信、敏、惠、敬、忠、礼、恕、勇、孝、刚、毅、木、纳及爱人等德目与仁相较而言也能说成是对仁的某一方面的限定。仁应是孔子所认为的道德的最高标准,孔子并不轻意以仁许人。仁的本质内涵是给他人与社会带来益处。4.简述孔子的礼学。答:孔子认为春秋明期礼崩乐坏,礼乐所代表的等级秩序观念已丧失殆尽,社会动荡而不稳定,因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复礼,即复归周礼。仁是礼的基础,但内心之仁外现的行动要以礼来规范,最终并表现为合礼的规范,因此也可以说复礼是仁的目标所在。5.简述庄子的相对论。答:庄子认为,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

12、的.人们的认识能力有强弱,知识涵养有大小,立场观点有不同,因此对于同一问题解答方式、应答内容就会有不同。井底之蛙、望洋兴叹都表达了人的认识有限性的思考。与其以人的有限性观察各种存在物,不如尽量舍弃身从道,从道的角度思考问题。6.简述周易一书的构成。答:现行本的周易一书,由经与传两部分组成,传为七篇十翼。每卦皆有卦爻辞组成。义理与象数都是周易不可缺少的部分,辞、变、象、占四者皆可成为学易的门径,但四者皆知才能真正懂易。7.什么是文化传统?答: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一般指“软文化” 部分)特征或个性。 8.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答: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强为,顺应道而为。道并非不作为,而是无心于

13、作为,无意于作为,而是为而不宰治,为而不居功,为而不图报。无心于万物,无心于为仁,任其自然,顺其自然。而无不为并非目的,它只是顺从道作为的自然而的结果。9.中国古代系统论有何特点。答:(1)、着眼于整体稳定、协调的对立互补,以及有别有序的阴阳交感的矛盾观。(2),着眼于整体的完善和连续的物极必反,生生不息的回圈运动观。如阴阳双方,有别有序。(3),以应变为目的,以全体用中为要点的实践辩证法。10.简述儒道互补的原因。答:(1)、儒家需要方法,道家需要沟通。(2)、儒需要内化,道需要外合。(3)、儒需要远,道需要近。11.举例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答: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地

14、方的特征,即其地域性.但其文化又能超出原有地界,因而带有一种普遍性质.这是因为各地文化虽然不同,但总有一些东西为全人所共有.有些文化开始时只在某一特定地方发生和成熟,以后传播到其他地方,成为世界性的。如儒学。12.简述“智圆行方”。答:圆,是中国道家“环”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学的理想规范。圆是“和”,方是秩序;圆是共性,方是个性;圆是心体,方是意象。智慧来自多种信息的吸收消化,故是圆;行为应该恪守一定的规范和道德,故是方。13.简述老子的“自然无为”或自然观答:“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自以为然,自本自根的。“道法

15、自然”,非谓道之外更有其自然。 “自然”不过是对道之状态与作为之形容,而非道之外更有一实体之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即是道以自己为法。 “道法自然”实际上即是“道性自然” 。(2)如果说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则是道的运作方式。无为不是不做为,而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不敢为即不做违背自然之道的行为。(3)自然无为既可合而言之,亦可分而言之。合而言之:自然即无为,无为即自然,故曰自然无为。分而言之:自然是道之本性,亦可称为道体;无为是道之运作,是人之所应效法者,亦可称为道用。(4)老子认为自然无为的结果必无为而无不为。14.简述荀子的化性起伪。答:荀子认为“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16、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他认为人的自然需求、趋利避害的本性会导致恶的结果,因而人性是恶的。所以要消除人性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就必须用后天人为的礼义法度去限制它,即用人为之性去化除人之自然本性所带来的恶。15.简述儒家的人文精神。答:(1)儒学对人的关注,是希望个体通过对人世间伦理关系的践履下学而上达,安顿生死之间,养浩然正气,成大人成贤人成圣人。所以儒家以做人为人生根本,以希贤希圣希天为做人规模,以内圣外王为做人之极至。概言之,儒学是教人做人以通达人生。(2)儒学对个体道德的关注只是其学说的基础,其思想的主旨是在经由内圣道德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学在本质上更近于一种国家学说,它

17、提倡和谐,追求道德,以群体为主。16.简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答:中国的思维方式偏向于辩证、整体性地看待问题,注重研究事物的功能(干什么用),属于理性思维,这种思维水平的衡量标准是“智慧”;西方的思维方式偏向于分析、具体地看待问题,注重研究事物的实质(是什么),属于知性思维,这种思维水平的衡量标准是“智商”。17.简述孔子的人性观。答:“性相近,习相远”。孔子强调人性当中应存有共性,但性善恶于否他并未给出明确回答。孔子亦强调后天环境习行的重要性,开创了人性研究的先河。18.简述荀子的性恶论。答:荀子所讲的人性其实是人的自然需求,生理的本能。是生就有的,不学而能的。但若顺着人天生即有的趋利避

18、害的本性,必然会引发争夺、动乱。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人性是恶的。这个恶不是说,人性本来就会为恶,而是说若是顺着人的自然本性,就会为后天的社会造成恶的果。既然人性恶,人的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而来的。“伪者,文理隆盛也。”19.简述孟子的性善论。答:孟子认人皆有善的可能,人心中有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者即是“仁义礼智”四德的发端,也是人善的可能所在,也是人区别于动物之处。把四端发展扩充起来就是四德。由四端到四德的过程,就是求放心,养心养气的过程。只要执之不失,那么“人皆可以为尧舜。”20.简述宗法制。答:宗法制即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在殷商晚期已见端倪,到西周

19、时已发展得十分完善,但秦汉之后名存实亡。由于宗法制而形成了中国特殊的家国天下的社会图式。家国天下都是建立于血缘纽带的关系上,君臣关系可能是父子、也可能是长幼,还可能是大小宗的关系。五、词解类1.仁答: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表现为“爱”。但与“博爱”不同,其“爱”是“有差等”的,包括两种:上对下之“爱”,含情爱和恩爱(关怀、同情、支持、扶助、指导,等等;下对上之孝,含情爱和敬爱(尊敬、报答、服从、仰慕,等等)。2.礼法答:礼法即以法的形式维护以君主为首的统治秩序“礼”3.社会论答:社会论是专门研究解决人际矛盾、协调人际关系的理论。4.智圆行方答:圆,是中国道家“环”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学

20、的理想规范。圆是“和”,方是秩序;圆是共性,方是个性;圆是心体,方是意象。智慧来自多种信息的吸收消化,故是圆;行为应该恪守一定的规范和道德,故是方。5.狂狷答:狂是伸展、自由张开,放浪;狷是收缩、入律、约束。狂狷即既豪放又有秩序,放而不超越一定的规矩。6.人性论答:中国古代对人性善恶及善恶性质的讨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7.直觉答:在一瞬间产生某种直接的、大致的想法,但这种想法较笼统,不精确,以致不知从何说起。简单地说直觉是过去知识、经验和思维形式的简单组织。8.文化景观答:文化景观”是相对于“自然景观”而言。后者泛指地表的自然景色,可以按照地貌特征划分区域,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等等

21、。前者则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9.合理外推答:这是中国传统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将对一类事物的理解整理出来,形成模式,用来理解尚不可知的事物的一种方法。10.硬文化答:硬文化又叫物态文化,是以物质形态出现的文化形式,有时效性,仅反映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是一个社会在某个时期的标志。比方,古代文化中的古桥、古塔、古剑等,对现代社会来说,只具有观赏和考古价值,但不会对现代社会产生太大的影响。11.“月令”图式的思维方式答:在互不相关的事物中建立时空结构的思维方式,即“月令”图式的思维方式。12.儒答: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但至孔子始,儒的意义发生变

22、化,成为对孔子所开立学派的特称。13.道德答:“道”即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德”即“得”,是指人们将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道德即从物之道引出人之得。14.三才之道答:天地人为三才,天道即阴阳之道,地道即刚柔,人道即仁与义。15.天人合一答:效法天地之道,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扬长避短,这就是天人合一。五、研讨题1. 漫谈你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答:可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现状等。2.谈谈您对周易所包含智慧的理解。(可以乾坤两卦为例)答:周易的特点就是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人立于天地之间,因此作为现实生活的人,必须法天象地,

23、效法天道,才能够找到现实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所。周易就是天道与人事的关系的“天人之书。”在周易中有两种基本的精神,即乾与坤、阴与阳的精神。“乾坤,其易之门耶”!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卦所代表的精神即是一种自强不息、刚健坚毅、忧患意识、与时俱进、仁爱义利、诚信忠心的精神,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儒家的入世精神。坤卦象征的是厚德载物、柔顺忍让、谨慎含蓄、兼收并蓄、自然无为、顺势而行,这是一种道家的出世情怀,事来则应,事过则往,不着于心,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乾坤这两种精神,如阴阳的两面,是互补而同存的。古代的士人,多是二者的复合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

24、身”,正是儒道互补的一种体现。3.试析老子的自然观。答:(1)自为自己,然为样态。“自然”亦即自生、自化、自成,亦即自本自根,无有外力强迫。(2)“自然”并非一实体性的存在,亦非一事实性的存在,而是道存在的状态。(3)所谓“道法自然”即是道以自己为法。 “道法自然”实际上即是“道性自然”. (4)自然即是无为。道虽然成就了万物,但道并不是有意要成就万物;道成就万物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完全是自然而然,完全是自然无为的。道化生了万物,为万物之本根;又作为万物之本体而成为万物之主宰,从而受到尊敬,但道之所以受到敬仰尊重,正由于道之自然,正在于道之无为。(5)自然无为既可合而言之,亦可分而言之。

25、合而言之:自然即无为,无为即自然,故曰自然无为。分而言之:自然是道之本性,亦可称为道体;无为是道之运作,是人之所应效法者,亦可称为道用。(6)“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因为有为违背“自然”,破坏“自然”,故“不敢为” ,亦不能为。由此可见,老子提倡无为,基本用意还在于“自然”。“无为”方是“自然”,“自然”即是“无为” 。自然无为,乃道之本性。4.试析儒道两家的思想之不同。答:(1)在儒家看来,天地是仁爱的化身。天抚育万物,春生夏长,成物以奉人,即是天爱人、爱物的具体体现。而在道家看来,天地乃道的化生物。道化生为天地,是自然而然、无有目的、无有用心的。天地万物因道而生,因道而生并不意味着道

26、于物有什么特殊的作为,道之于物只是顺其自然而为之,只是“任其自生自成”。所以,道之作为即是无为。(2)虽然儒、道两家均言治乱,但其治乱之方有很大之不同。儒家提倡仁义,提倡“克己复礼”。道家则坚决主张无为,主张无为而治。 虽然儒、道两家均言及“圣人”,但两家之“圣人”亦决然不同。儒家之所谓“圣人”,是不学而能、创法立范、彪炳千古之有德之人。而道家之所谓“圣人”,则是虚以为怀、无以为事、无以为名之得道之士。儒、道圣人观念之不同,既体现出其思想倾向之不同,也体现出其理想人格之不同。5、简述孔孟荀人性论的区别。答:(1)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所以重视后天的社会环境,以此做为人性分析基础。(2)孟子认为

27、人皆有四端之心,这是不学而成的良知良能,四端经由涵养即成仁义礼智四德,所以人性善。(3)荀子认为生之谓性,不学成能,不事而成的是人的自然需求,如饥餐渴饮。顺此而为必会产生争夺,造成恶果,所以要隆礼重法,化性起伪。6、试比较中西印的矛盾观及解决矛盾的方法。答:西方:强调对立和区别,矛盾的双方地位平等,必然发生冲突。统一的主要途径是“妥协”。“妥协”的衡量标准是“法律”。印度:强调隔绝。隔绝的各方可在宗教幻想中统一起来。故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强调统一。统一的主要途径是协调。建立秩序和协调关系,也有衡量标准,但不同于西方的“法律”,是“礼法”。 7、试论中欧人文主义的异同答:欧:产生于近代,是针对

28、神学的产物。其提倡独立、尊严、平等、自由,以个人为主。中国:产生于古代,比欧洲早两千多年,甚至在周初就已萌芽。其是儒家的国家学说的基础,提倡和谐、道德,以群体为主。中欧人文主义相同之处是都突出人的文化和本质,只是视点不同而已。8、中国“和”文化用什么方法消除等级存在造成的人的内心的不平衡?答:一种方法是进行道德宣化,倡导道德面前从平等。另一种方法是在不平等的元素中,建立平衡关系“执中”。9、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什么?答:中和。“中”是个性,是区别于其他事、人、物的自己的特征,是立场,是不变,是清高;“和”是圆融,是接纳,是宽容,是变化,是平凡(平凡即“庸”),是与他人、事、物协调的品德。儒家讲“中”,道家讲“和”(庸),两者看似不同,但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两者是相付相成,相互制约的。10、试比较“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优劣答: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道德性,而人的道德性在人初生时就萌芽了,称为“善端”,包括“侧隐之心”、“羞恶之必”、“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四心在人长成后,可发展为“仁”、“义”、“礼”、“智”。荀子的“性恶论”则认为人性分两类,一是“天性” 是人兽共有的自然之性;一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伪”性。道德性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伪”性。人要具备道德之性,就要“化性起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