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7.98KB ,
资源ID:55291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291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化学说课稿最新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化学说课稿最新word版.docx

1、化学说课稿最新word版化学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一、依据课标说理念:二、依据学情说教材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

2、,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2和课题3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

3、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2、结构特点这一节内容包括三个小标题:“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因此,内容的安排上既没有与小学科学课中的知识重复,又以此为基础拓展深入,表面上平行的三个小标题,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将本节的内容分为二课时,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3、教学目标根据科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2.能

4、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5、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仪器、药品: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红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要求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

6、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在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觉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科学探究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的目的。四、立足互动说流程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新课导入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该谜语的谜底

7、是什么?(展示一只空塑料瓶)瓶中有什么?一、空气的存在你对空气知道多少?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空气看不见而又摸不着?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其含量是多少?为什么风景区的空气比较清新,而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为什么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主要解决你们提出的下列问题: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

8、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又分别有多少?实验探究1:想一想,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还有哪些办法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列举的实例和实验可能有:1:把一个空的塑料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塑料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塑料瓶内确实存在空气。2:用1中的塑料瓶向水中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瓶口冒出,松开手后,塑料瓶中出现水柱,说明空气确实存在。3: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4: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实验验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获取结论: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思考

9、并回答学生讨论,交流,再描述提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学生进行实验,对实验的现象加以描述,并做出结论。意图及目的:以有关空气的故事或有关空气的趣味实验导入,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设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对实验设计的评价能力二、【实验探究2】空气的组成主题设置: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提出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根据已有知识,联系

10、生活经验,收集到的证据可能有: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将木条先放在一瓶氧气中燃烧,再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到一瓶空气中;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受潮变软展示一星期前放置暴露空气中的石灰水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思维延伸: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吗?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1、通过对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你有何感想?2、拉瓦锡通过这一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3、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不足?开拓视

11、野:稀有气体的发现史。获得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收集证据,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学生自主学习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1.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所表现的科学态度2.了解拉瓦锡得出的“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体会其实验原理3.了解空气中还有各种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认识拉瓦锡的结论中的不足意图及目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搜集证据的能力,学会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告诫学生不迷信权威,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

12、。利用化学史进行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的教育。三【实验探究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主题设置:大家对空气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常识,空气中还有其他的成分吗?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又分别是多少呢?能否测定出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设计方案:利用拉瓦锡的实验方法再进行实验;思维迁移:仿照此实验,提供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及红磷,我们能否利用它来测定氧气体积呢?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如上图)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并将集气瓶内水以上的部分分为五等分,做好记号。3.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关闭弹簧夹后,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4.提示

13、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现象。5.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由学生观察现象。6.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集气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水进入到一定高度后,能否继续上升,不能继续上升又说明了什么?7用燃者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实验,并解释实验原理水为何进入集气瓶内,可先提一个问题:滴管怎么吸取液体呢?如何吸取更多的液体?学生讨论如何吸取【学生思考】水为何会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取决于谁的体积?学生分组讨论,并报告讨论结果。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并有大量白烟,最终燃烧停止。学生观察:打开止水夹后,烧

14、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约占红磷燃烧前瓶中空气体积的1/5。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派代表回答。意图及目的:通过实验增强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疑难,培养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学生间友谊和凝聚力探索交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结论:a.由于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人造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瓶中。而且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多少,进入瓶中的水就有多少。因此,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c.集气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它不能燃烧也

15、不支持燃烧。反思:做这个实验时如果进入的水达不到1/5,是什么原因呢?红磷的量为什么要过量?思维点拨:完成这个实验的关键是:红磷的用量要充足,要保证能够将瓶内氧气耗尽;整个装置气密性要好,不能漏气;要注意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拓展与运用:按上述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还有何不足?红磷可否用蜡烛、木炭、硫等其他物质代替?学生体会实验原理并从中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学生再次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没有等到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学生讨论后得出:上述体积是估算的,存在较大误差。意图及目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

16、对实验的评价能力。拓展反馈:作业设计1、思考题: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什么要求?2、家庭小实验:自己设计一个可行的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并动手做一做。意图及目的:作业的设计紧扣大纲,突出重、难点,并通过系统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扩大知识面,进一步促使他们将知识转为能力。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板书设计:课题一空气一、空气的存在二、空气的组成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苯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的内容。初中化学简单介绍了解甲烷、乙醇、乙酸等有机化合

17、物,在高一也刚刚重点学习了饱和烃代表物甲烷和不饱和烃烯烃的代表物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可以说苯是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由链烃向环烃的的转折,学习了本节内容之后,有机化合物烃的知识将较为完整。苯分子结构的研究发现是科学史上的重要一页,是进行科学探究很好的素材因而在整个教学中我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首先在15分钟的课堂中,有两个基本方面需要学生掌握。1、苯的物理性质和组成。2、苯的结构特点。通过这两个基本要求以及探究时的有趣教学,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苯独特的分子结构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以科学假说的方法研究苯分子的结构,了解科

18、学研究所应遵循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中,体会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以科学事实为依据,逐步养成严谨求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苯分子的结构特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2)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之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三、学情分析我所教班级是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已经简单地了解少数有机物的部分性质、存在和用途,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并且在初步学习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质之后,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能力。可以根据分子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19、并能够根据实验验证结构简式的正误。由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等。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还使他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但是对于苯以及与苯相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学生知之甚少,因为苯的主要用途在于它是基础化工原料,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和了解苯和苯的化合物的机会不多。二、教法分析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堂课的重要内容在于探究苯分子的结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通过精心设计的多个科学探究系列活动,让学生不断地走进苯的世界。首先将苯的发现之旅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和欲,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然后,借

20、鉴建构主义理论,按照“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引导学生以类似科学家研究的方式发现问题,大胆推测,围绕苯的物理性质、苯的组成、苯分子的结构设计问题的情景,从多方面探究苯,学习苯。在突破苯分子的结构这一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试图将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设计成学生课堂上能够完成的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究思路,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使这些知识成为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并且促使其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建构知识,了解科学家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领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和同学们一样也会犯错误;通过探究活动实现观念

21、转变,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具体做法如下: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学法指导:(1)观察分析:通过药品和模型展示,使学生对苯的性质、结构有直观印象。(2)初步推断: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初步推断苯的可能结构,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新知识进行了探索。(3)实验验证:在初步推断出苯的可能结构之后,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构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

22、新知识。(4)总结归纳:在探索出苯的分子结构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归纳出苯分子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苯分子结构真正理解并为苯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下面具体看看,我是如何实施的。四、教学流程首先我会以一个谜语作为课题导入(猜字谜)“有人说它笨,其实不是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豪”。打一字【设计意图】引出本节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苯到底什么样?在化工生产中有什么重要用途?同时提醒学生苯的写法。(苯的发现简介)19世纪初,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城市的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当时伦敦为了生产照明用的气体(也称煤气),通常用鲸鱼和鳕鱼的油滴到已经加温的炉子里以产生煤气,然后再将这种气体压缩

23、在桶里贮运。人们发现这种桶里总有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了兴趣,苯。英国化学家法拉第(MachaelFaraday,17911867)对这种油状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花了整整五年时间,用蒸馏的方法在80左右将这种油状液体进行分离,提取这种液体,当时法拉第将此称为“碳氢化合物”。1834年法国化学家米希尔里希(E.F.Mitscherlich,1816-1856)通过蒸馏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法拉第所制液体相同的一种液体,并命名为苯。探究活动一认识苯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纯净的苯。分组实验(二人一组):1.观察苯的色、态,并小心闻味。(友情提醒:对于未知性质或

24、已知有毒的液体、气体,在闻其气味时,要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让少量的分子飘进鼻孔招气入鼻)2.将2mL液态苯放入试管,然后将试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冷却。3.试管中盛2mL苯,然后加入4mL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及苯层位置。4.试管中盛4mL苯,加入少量碘晶体振荡,观察溶解情况。【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知苯,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探究活动二确定苯的分子组成法拉第发现苯以后,法国化学家热拉尔等人立即对苯的组成进行测定。他们发现苯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92.31%.(1)试确定苯的实验式(2)苯蒸气密度为同温、同压下乙炔(C2H2)气体密度的3倍

25、,试确定苯的分子式。【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有机物分子组成的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探究活动三探究苯分子可能的结构苯分子的结构如何,这在十九世纪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英国的Nature杂志曾评选出了科技史上的四大梦中发现,“凯库勒和苯分子的结构”名列其中。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化学家的足迹去探索苯的奥秘吧!苯中碳的质量分数为92.31%,分子式C6H6,碳氢比值如此之大,使化学家们感到惊讶。根据饱和烃的通式,与相同碳原子的烷烃(C6H12)比较,你认为它属于饱和烃还是不饱和烃?试猜想苯可能的结构简式。分类展示科学家曾经预测的苯分子的结构及学生写出的结构。科学史话苯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19世纪科学家做

26、了许多关于苯的性质实验,力图从性质出发推导出苯的结构。但上述这些链状结构又被实验一一推翻了,直到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终于发现了苯的结构。凯库勒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学者。他在苯分子结构的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的“建筑学”特长和“灵感”之验。他是这样描述他的发现的:有次在书房中打瞌睡,梦见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个抓住自己的尾巴,这幅图像在眼前嘲弄般地旋转不已。这就是著名的“苯环结构”:苯分子中的六个碳连成环状,碳碳之间以单、双键交替结构,每个碳与一个氢相连,这样既满足了碳四价,又符合分子式C6H6.。凯库勒发现苯分子是环状结构的过程,富有传奇色彩。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

27、地提出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本人具有广博而精深的化学知识、勤奋钻研的品质和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是分不开的。正如他说的:到达知识高峰的人,往往是以渴求知识为动力,用毕生精力进行探索的人,而不是那些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人。探究活动四探究苯分子结构问题提出:根据苯分子凯库勒式,苯分子是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吗?1提出假设:从苯的分子式看,C6H6具有不饱和性;从苯的凯库勒结构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推测苯一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2实验探究:(1)2mL苯中加入1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2)2mL苯中加入1mL溴水,观察现

28、象。思考交流1865年距今约有多少年?同学们站在化学家的肩膀上应该看得更远。对照刚才的实验现象,关于苯的分子结构与现有实验事实是否完全吻合?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苯分子结构中应该没有碳碳双键。3得出结论:凯库勒式有局限。苯的凯库勒结构式中的双键跟烯烃双键不同。苯的化学性质没有表现出不饱和性,其结构稳定,说明苯分子不具有一般的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分析事实:根据苯的凯库勒式,假如苯分子结构是一个正六边形的碳环,碳碳原子间以单、双键交替的形式连接,那么,请同学们预测:苯的一氯代物种类?苯的邻二氯代物种类?研究发现:苯的一氯代物是一种;苯的邻二氯代物只有一种,而

29、不是三种。1935年,詹斯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苯环是平面的正六边形,测得苯的碳碳键长都相等。问题出现:苯的分子结构与现有实验事实矛盾。经科学测定,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结构特点:a、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6个碳原子和6个H原子都位于同一平面上。键角为120b、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为1.4010-10m,介于单键(1.5410-10m)和双键(1.3310-10m)之间。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4应用:为了表示苯分子的结构特点,结构式常用表子结构是不太确切的,但为了纪念凯库勒,仍【设计意图】今天我们已经能应用现代物理技术测定苯分子的结构。但在19

30、世纪,化学家只能大胆假设,然后反复进行实验验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出现矛盾,再重新假设?。让学生感受科学创造过程的艰辛,教育学生科学研究应不畏艰辛,品味科学中的灵感美,激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体会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过渡苯的化学性质如何?根据讨论,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推测:苯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示。用凯库勒式表示苯分会沿用。探究活动五苯的化学性质讨论在化学反应中苯分子的化学键可以断开的方式有几种可能?三种可能1、苯分子中碳氢键断开2、苯分子中碳碳键完全断开,成链状结

31、构3、苯分子中碳碳键不完全断开,六碳环仍存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反应可能的产物。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1.苯的取代反应:(1)卤代反应:(2)硝化反应:动画演示-苯的硝化反应2.苯的加成反应3.氧化反应演示实验:用粉笔蘸取少量苯,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产生明亮带有浓烟的火焰。结论:说明苯分子中含碳量很高。归纳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但可燃)。【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模拟化学反应时苯分子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苯分子的认识,理解反应类型与化学键的关系,突出结构决定性质。总结研究苯分子结构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搜索事实或文献,提出假设(可以多种),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理论,发展理论。判断:1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2苯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的性质与烯烃相同3苯分子中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4从苯的分子组成来看远没有达到饱和,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5由于苯分子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