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0.97KB ,
资源ID:552349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234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能源发展的哲学观.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能源发展的哲学观.docx

1、能源发展的哲学观能源发展的哲学观 组织公布的全球91个国家的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国是倒数第15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到世界年排放总量的25%,人均排放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逼近了欧洲各国和日本的平均水平。这些情况提醒我们:中国能源的发展需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本文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对中国的经济和能源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一、从哲学角度看发展“元命题” “发展”是一个既涉及自然界,又涉及人类社会,而且跨越了广阔时空的深刻而复杂的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而哲学正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科学。所以,对于发展问题,对于能源发展的速度、方向,对这些“元命题”的思

2、考与实践,需要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从认识论的角度,可得出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要客观认识物质世界,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地球虽提供了我们发展的空间,但也有所制约,环境是有容量的、有极限的,这是一个客观存在。 第二,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就得不断地适应它,深化改革是必然的。 第三,要秉持唯物主义,按国情办事。我们的国情就是人口多,水、土地和矿产能源等人均量少,不可能走美国式的发展道路,需要精心设计现代化道路。 从方法论角度看,发展是“度”的哲学,对快、慢、质、量、当前、长远都要有辩证的把握,哪一方面走过头了,都会片面、无度。中国有不止一次的经验教训

3、是坏在违反规律上,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就是一个很惨痛的例子。 当前有个现象,好像中国GDP只有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人们才觉得是“高增长”,稍微低一些,就说经济下滑了。殊不知,GDP增长的比例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函数,是随着时间变化的。经济发展一开始肯定是低端起步,底数小,增长快,逐步从低端到高端,从粗放到创新。比如,现在哪怕5%的增速,相比2000年的10%,其绝对量要大很多,因为经济总量的基数大了,因此,老是用百分数来标志快慢,实际上本身就不是很科学。GDP增长有一个规律性,就是符合曲线形态,先是上升得很陡,接着进入中速增长,最后趋于低速。 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有“好大喜功”的因素。如果只讲

4、快,只讲量,只讲当前,这样容易导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稳中求进”才是正确方针。可有的地方还在比赛GDP的增速,似乎越快越好。其实,快也是“双刃剑”,这是发展的辩证法。发展快的好处容易理解,发展过快会有哪些不好的后果呢?发展过快,至少导致八个“跟不上”: 第一个“跟不上”是科学技术跟不上。以中国主要能源煤炭为例,现在煤炭界为什么提出“科学产能”的概念?根据国内几个大的产煤基地的实际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能保证生态、环境不破坏,少死人,不浪费地生产,其产能可定义为“科学产能”。目前中国的科学产能总量就是十几亿吨。201O年中国工程院在作中长期能源战略研究的时候,所有参加煤炭课题的专家一致

5、地提出“科学产能”这个概念。该研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进步,科学产能会提高,到2030年可以达到3438亿吨。而中国现在每年生产的30多亿吨原煤,有一半属于不科学的产能。我们却不得不容忍相当数量的非科学产能,因为发展太快了。矿难频发,本质上就是突破了科学产能的结果。 第二个和第三个“跟不上”是标准跟不上、监管跟不上。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这是当前中国主要的发展特征或者主要的经济增长点),盖房子、修公路、修铁路等都涉及标准,比如节能标准。需要关注的是,标准制定得够不够、标准管不管用、是否有严格监管。现在中国每年盖的楼房,有多少符合节能、低碳的要求?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有消息称,现在盖的房子

6、平均寿命只有30年;一些高速公路,从通行以后就不断地在修,其中巨大的投入和浪费,难以计算;高铁要实现真正的安全,建设的标准、通信和信号的标准都要严格地制定、监管和执行。 第四个“跟不上”是安全管理跟不上。这除了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之外,还会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耗费巨大的社会成本。 第五个“跟不上”是配套措施和平衡发展措施跟不上。如城市“地上”与“地下”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地面上“水泥森林”拔地而起,但雨水一来,地铁站成了“积水潭”。城市地下的防洪排涝工程需要统一设计。但目前的情况却是,每一个开发商设计建筑工程,只管自己所处的地块。另外,城市往前发展了,如何让乡村不被远远地甩在后头?如何做到城乡统筹、

7、协调发展7还有东部和西部的平衡协调发展,这都是重大问题。 第六个“跟不上”是生态环境修复跟不上。过快的发展超出了环境容量的承受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中国2011年的GDP是四十几万亿,按环保专家的数据,环境损失达2.5万亿。这说明,GDP增速的比例里,有很大一块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 第七个“跟不上”是社会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了,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没有同步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效果不像发展GDP那样立竿见影,所以更容易被回避。为什么近年来民生问题愈加突出,这里有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进而诉求增加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社会问题解决上的延宕。 第八个“跟不上”是产业结构调整跟不上。经济的快

8、速发展突出表现在第二产业的遥遥领先,尤其第二产业当中的高耗能产业增速居高不下。而耗能产业的发展则是由基本建设带动的,这里面存在一个“带动”与“推动”间的循环问题。第三产业比例上不去,而它是惠民的,是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的,特别是在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尤其要加强第三产业。一位经济学家指出,第三产业增长7%,就能够吸纳第二产业需要增长10%才能吸纳的就业人数。可是有些地方的发展观念未必是这样理性的。第三产业做得再好,也不像政绩工程那样,没有那么显眼的表现度。 由以上八个”跟不上”,就不难解读中共中央指出的“三不”的根源: 1)“不平衡,不协调”:直接源于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对发展内涵各方面的

9、科学把握。 2)“不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五个初级生产力要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投资拉动、引进技术和廉价劳力)。靠这五个要素,经济快速增长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的,但显然不可长期持续。 二、以“科学发展指数”取代“唯GDP论” 现在人们对GDP增长过度关注,而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科学性理解不深,归根到底还是源于缺乏哲学指导下的科学设计。这个科学设计如何体现7就是制定一个“科学发展指数”体系,以引导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下,这个指数体系应该是多维的,应包括经济质量、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状况、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等五个维度,不仅引导发展的数量,更要引导发展的质量。以

10、此进行政绩考核,就会带来比较良性的、平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使部门把注意力放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上。制定这个指数体系,将使科学发展观具体化和可操作。 其实,GDP只是联合国公布的衡量社会发展的上百个指标中的一个。有专家指出,低效、浪费、管理不良的部门,反而容易创造比较高的GDP。为什么呢?比如一条马路,今天修了,明天拆了,后天再修了,全都算进了GDP。这样的GDP,既不惠民,也不利国。 对2012年国家定下的7.5%的GDP增速目标,有人理解为中国从此告别高增长。是否GDP保持两位数才是高增长?GDP的发展曲线是随时间变化而趋平的,不可能一直陡峭,7.5%这个数值本身已经够高了。G

11、DP增速的逐渐变化规律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普遍理解。 中国有些地方不仅还在比赛GDP增速,而且伴随着高的能源消费增长。我国正处在人均*美元的阶段,按“十八大”提出的目标,2020年要达到人均GDP约*美元的水平。在近10年内,中国能源消费的合理增长空间该是多少呢?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数据表明,同样从人均*美元增长到*美元,人均能耗增长都不多(美国、加拿大、德国约为12%,法国为3%,英国、日本增长甚微,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在“十八大”预定的这个发展阶段,中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加石油仍将占五分之四以上,能源消费的高增长必将是碳排放的高增长。只有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效、促进节能和技

12、术进步,才能使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且不至于建立在高碳排放的基础上。 我们经常说要用好“战略机遇期”,但这究竟是“高GDP机遇期”还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期”?我认为是后者。世界已开始了一轮“绿色、低碳发展,走向生态文明的竞赛”,如果我们再不转变发展方式,错过10年、20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会更尖锐,就要付出更多的不可挽回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三、认清“百年图景”有利于能源战略稳定 中国发展能源要讲认识论,要清醒认识中国能源发展的几个基本点: 第一,要认清家底。我们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是煤炭的储采比约是40,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00多。对此,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要看懂人均

13、量。我们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包括能源、其他矿产资源、淡水、耕地等,都存在一个很严峻的国情人均量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第三,要看到能源结构的天然不良。中国能源以煤炭为主,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大多是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们的能源密度低、污染排放和碳排放水平高。 第四,环境的脆弱性。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真正可用的地方多在东部,很大一部分国土是山地、荒漠,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弱。 第五,中国发展现代化的时空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于18、19世纪美国、英国进行现代化那个时候了。在目前的全球能源格局下,我们的人均能耗提升空间有限。相较于2011年欧洲、日本的人均能耗水平,我们不过相差一倍(图1)。何况按照“走新

14、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中国应比他们更节能才对。 从辩证的观点看,可得出下面五个结论: 第一,中国只能以人均能耗显著低于美国的水平,来实现现代化。美国有3亿人口,约为全世界的4.5%,却每年消耗全世界近20%的能源。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4倍,如果人均能耗与美国一样,就要消耗世界90%的能源。如果全世界都向美国的能源消耗水平看齐,人类需要四个地球,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我们有些部门在做规划时,往往说我们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与美国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这种把美国当标杆的思维方式应该反思,地球没有给我们那么多可能性。在现在这个时空环境,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要坚定“科学产能”的观念,尽

15、量减少非科学产能,不能无度地、粗放地向大自然索取。 第三,必须转变能源供需模式,以科学供给来满足合理需求。所谓“合理需求”,就是在提高效率和节约基础上的能源消费。这个“合理需求”如何判断7高耗能产业的合理发展空间还有多少?这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国生铁、钢材和水泥产量,目前均占全球产量的50%60%,应认识到其已趋于饱和(图2)。 我们也可以把“合理需求”简单地定义为避免浪费的需求,或者以人为本的需求。攀比建造“摩天大楼”,就是应该抑制的不合理“政绩需求”。现在能源需求还在增加,同时污染、碳排放也在增长。如果走绿色低碳的道路,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逐步提高,就可以做到虽然能源消费有所上扬,但是污

16、染、温室气体排放往下走,在他们之间“解耦”是可以做到的。 第四,产业结构必须调整。高耗能产业已经趋于饱和,其增长已逼近顶端,不能长期把它作为经济增长点,就算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当前也要摒弃这种认识,西部的后发优势恰恰是不要重复粗放的老路。中国经济发展真正的着力点,还是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 第五,从哲学的方法论出发,应该有长远的目标来指导当前的经济发展。对中国能源的发展战略,可以构想“三个阶段、百年图景”。目前中国能源结构处在以化石能源为主(占90%以上)的第一阶段;如果以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所占比例超过10%作为进入多元能源结构的标志,则中国可能

17、在2015年前后进入多元能源结构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就是非化石能源为主(占90%以上)的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可能会持续约百年。至2050年左右,煤炭还会占35%40%,其次是石油,但是可再生能源、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起来会占到50%左右(图3),而且比例会越来越高。这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是必然的。如果从战略上把这个长远的发展前景看清楚,对能源政策或者方针的把握,就可以增加很多确定性。 对能源发展三个阶段的认知不够清晰,会导致能源政策和战略的摇摆和起伏。比如:福岛核事故之后,核电发展进入低潮,很多人认为能源发展方向要转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了。随着页岩气的大量发现,国际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天然气足以

18、支撑人类的能源需求,在可再生能源上不必多投入了。其实,评估下资源量和开发条件就会知道,开发包括页岩气在内的天然气应是一个战略方向,应提高它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使其成为中国低碳能源的支柱之一。但定量分析表明,天然气(包括各类非常规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从目前的3%提高到百分之十几是有可能的,但之后的增长空间有限。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核能产业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竞争和排斥关系,都应积极发展。中国有这么大的能源需求,发展清洁能源等替代能源是重要的解决路径。 百年远虑,能源消费最后的归宿是非化石能源。有这样一个基础,我们就会有稳定的战略,积极地推动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核能的发展,大力推进节能措施,同时努力让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走向高效、洁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