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5.16KB ,
资源ID:552338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233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经济的特点.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经济的特点.docx

1、中国经济的特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特点分析(2010-05-25 12:28:12) 转载在走过了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后,中国经济2010年将继续保持企稳回升的态势。经济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进入本世纪以来的第二轮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增长周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将更复杂、更严峻,必须放在大的格局里思考,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将不可回避。”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经济回升基础,为“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

2、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李稻葵说:“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完全看好,希望能够完成调整的过程,为今后三十年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通过一年多来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已基本恢复到了雷曼兄弟倒闭时的水平,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内经济不断加速发展。他表示,2010年,经济任务已不再是“保增长”,而是使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周期延续得更长一些。 “2010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超预期,需要及早进行宏观政策的准备

3、和适度的预警性微调。”巴曙松认为,随着投资增长的延续,消费的稳定增长,外需的明显改善,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复苏态势。国家统计局5月15日上午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比上年同期加快14.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4%,回落2.2个百分点。 在物价方面,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2%。其中,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4%,环比下降0.7%。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2%。从环比看,3月份上涨0.5%。一季度,原材料、

4、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9%。 这些数据大致不出研究机构的预期,经济增速甚至要比预期的更高一些。在我们看来,一季度经济数据出来后,今年全年的经济形势更加明晰了。面对全年8%的经济目标,现在市场更担心是否存在经济过热,引发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出台。对于复杂的形势,这里有必要对各种问题再作梳理,对未来政策进行展望。 以去年的标准来看,中国经济的退出早已逐步开始。信贷增长目标已经下调,各种数量型调控手段在信贷领域已纷纷出台;很多刺激性的利率优惠被取消,已事实上形成了加息效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措施,也正在准备之中。这种情况下,中国一季度经济仍实现快速增长,显示经济走势强劲,并可维持全年。因此,

5、市场担心的二次探底、W型波动,出现的可能性应该极小。 11.9%的高速度是否算是过热呢?国内股市近期的表现,就明显反映出这种担心经济过热可能会导致紧缩政策出台,加息有可能提前到来。不过,这种担心可能过虑了。对比美国股市,就会发现其可笑之处:美国经济只是显出站稳迹象,资本市场给予积极反应,推动美股重上11000点;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股市却萎靡不振。市场心态的差异可见一斑。 在我们看来,中国政府对于紧缩政策出台会十分谨慎。首先,一季度11.9%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有关,这不会成为中国加息的主要原因。其次,决策层对经济复苏的稳定性仍不确定。温家宝总理在14日国务院会议上再次强调,经济形势仍然复

6、杂,复苏基础仍有待加强。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央行的要务是保证发展,货币政策是否会变,要看经济复苏是否真正稳固?是否会出现W型波动?正如有研究人士所言,如果过早退出导致经济出问题,需要再次刺激来保增长,那就麻烦了。我们相信,这是中央最不愿意看到的政策结果。 与此同时,中国通胀的发展趋势也令人担心,这是影响未来紧缩政策出台的重要因素。一季度CPI指数增长2.2%,“巧合”地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2.25%的水平,使实质存款利率维持了正值。但中国CPI是失真的,如果考虑到国内资产价格上涨,以及各种基础用品价格(水价、电价)上涨,负利率是肯定的。在全球经济转好的背景下,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强劲

7、上扬,这将是未来重要的涨价因素。在流动性仍然充裕之下,一方面成本推动,一方面需求拉动,未来国内的通胀形势极具挑战性。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今年剩下的时间内,国内宏观政策将在维持经济复苏与预防过热及通胀之间平衡。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形势更加明朗,中国经济很难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这也为下一步退出政策的推出夯实了基础盛高咨询(北京)总经理/李鑫一、 2010年我国经济走势:1. 由保增长到调结构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会持续在9-10%,但是增长方式会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由主力变为次要地位,内需增长开始逐步唱主

8、角,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升值会成为我国经济结构加速转变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1)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加速我国经济由原来靠出口拉动增长的方式向内需驱动增长的方式转变;(2)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促动下,会利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效益,逐步降低关键原材料、技术等资源或产品的成本;(3)通过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产品价格变相提升带来的压力,促使外贸增长结构进一步调整,通过技术含量逐步取代劳动力低成本,从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如下图所示:人民币升值会促进投资高位回落,出口低位启稳,消费平衡增长,从而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可升级,以及内需消费的真正启动。2. 通货膨胀在可控范围内从目前来看,美国失业率水平仍然居高

9、不下,作为将失业率作为重要目标的历届美国政府而言,经济复苏的压力依然不小,美国经济复苏速度不会太快;欧元区经济步入慢速复苏轨道,但希腊政府信用危机提醒我们,新的挑战还会继续存在,金融危机的阴影尚存。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从而使得粮食等进口物资价格波动不会太大,不会对我国构成输入型通胀压力。从国内来看,进口与走出去战略提速,会抑制通胀压力。而央行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预期增强,银行存款和债券资产会增大在资产配置中的比重,通胀应在可控范围内。3. 经济支柱产业在发生转变房地产支柱地位作用在降低。对于严重偏离市场发展规律的房市,需要政府这支有形的手采取措施来管控。而土地收益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重要的财

10、政收入方式,房地产又是政绩的重要模量尺度,这一切都会促使地方政府看重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在与中国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相冲的情况下,目前中央政府也会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进行管控,也会通过实行EVA考核等手段,对地方政府施加压力。所以对房地产热也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对应而言,在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与低碳相关的产业各地均会增加投入,提升这些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也会提升服务行业的比重。这样一来,房地产一柱擎天的局面会逐步改变。4. 证券市场难以突破去年国家采取了很多促进经济发展、刺激股市的措施,但是今年会转向收紧,所以会抑制股市的上扬,这也使得2010年并不是依靠证券市场融资的最佳时机。当前中国经济

11、的突出特点和发展趋势 摘要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当前,中国经济在管理体制、宏观环境、开放程度、分配格局、区域战略以及国际竞争关系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特点。今天的中国,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必须以创造性的思维和更具创新性的作为,才能在新世纪再度获得更大的成就,早日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关键词经济发展;经济开放;国际竞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20多年,是中国经济发生极为深刻变化的时期。今天的中国是20多年以前的中国人和全世界都无法想象的:一个曾经极度贫穷的国家在这短短的20多年里创造的经济业绩令世界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过去,中国人自己对

12、中国经济状况的评价总是大大高于外国人对中国的评价,而今天,外国人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却大大高于中国人自己的评价。在许多外国人的眼里,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甚至令人畏惧(所谓“中国威胁”),中国吸纳了大量的产业资本和生产能力并正在导致周边国家的“产业空洞化”,有的经济学家及世界银行用购买力平价进行计算,认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的经济问题和矛盾,中国的经济改革还远没有完成,进一步的扩大开放将使中国的许多产业遭受巨大冲击,前途未卜。那么,中国经济究竟怎么样了?究竟处

13、在发展过程的什么阶段,具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中国产业发展的前途究竟如何?我们试对这些问题作一些讨论和分析。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改革的最根本性质就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应该说,同其他转型国家相比,迄今为止,中国的这一体制转变过程进展得相当成功,几乎没有经历非常大的痛苦。这使得过去一直坚持认为经济改革不可能走“渐进”道路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确实是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一个用经济学的常识难以理解和解释的事实。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过程确实产生过许多摩擦和矛盾,有的方面至今还在为此付出代价。但是,时至今日,中国确实已经放弃了绝大多数的指令性计划,绝大多数

14、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已放开,即使是国有企业也正在全面走入市场,其他类型的企业更是完全由市场调节,而且以比国有企业快得多的速度蓬勃发展,成为许多产业的主体。这些都是向市场经济顺利转轨的确定无疑的事实和证据。但是,无论我们如何高度评价过去20多年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的平稳性和目标性方面的成功,仍然不能否认,中国向完善的市场经济转变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第一,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处于相持和胶着状态,要实现国有企业的根本性改革,道路还非常遥远。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以及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上,仍然希望将国有企业作为一种普遍实行的一般企业制度来对待,在改革目标上试图把国有企业改造为除了产权归国家这一

15、点之外,在其他方面都同其他企业相同、适用法律也相同的一般企业。其实,从长远看,这样的改革方向是没有出路的。从全世界各个成功的市场经济国家看,国有企业都只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在一些特殊的产业中,或者在承担一些特殊的经济和社会职能中,国有企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可能要比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承担更多一些的职能,因而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比重要比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相对高一些,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否定一个基本的规律: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有企业只是特殊企业,因此,一般性的经济活动必须让非国有企业来承担。而国有企业的地位和管理模式必须适应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16、(而不是一般企业制度)的客观规律。显然,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基本要求,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还有很长的艰难的道路要走。第二,过去中国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经济的运行是由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来调节的,而指令性计划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指令性计划指标。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取消了绝大多数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从这方面来看,中国计划经济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计划经济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不仅是指令性指标的下达,而且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由政府的“红头文件”来规范和调节的,即使是颁布了某项法律,如果没有相应的红头文件,这项法律也照样不能实行。从这一意义上说,计划经济也可以称为“红头文件经济”。现在,计划

17、经济的指标控制虽然取消了,但是,以红头文件规范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情况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而各种红头文件内容的实施大多是通过行政性审批来实现的。所以,有的人说,中国现在的经济还不是市场经济,而是“审批经济”。“审批经济”实质上是计划经济的残余。在这方面,中国目前的情况还非常严重。特别是各政府部门下达的文件常常是不公开的,而且给执行者留下很大的解释空间。政府部门自己下达文件,自己执行,往往更多地体现了有关政府部门或者同其有利益关系的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这样,大量存在的政府红头文件以及行政审批程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种严重障碍。所以,当前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必须清理和大幅度减

18、少政府不适当干预经济的红头文件,减少行政性审批的环节。这项改革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因为,这实际上是要求政府进一步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政府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减少直接进行行政干预的权利,可能会为此而失去一些自己的部门利益。第三,重构政府经济管理体系是中国当前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作为一个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必须从过去那种广泛地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模式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模式,即尽可能减少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而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社会结构极为复杂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在客观上又不能不承担着比其他国家政府更繁重艰巨的经济管理职能。所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

19、国各级政府一方面要退出许多过去过度参与和干预的领域,另一方面又必须更有效地执行经济活动的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能,特别是要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这样,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体系必须进行重大的改革;对各级政府的政绩如何进行评价,也将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现在,各级政府把主要精力投入争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书记工程”,尽管可能出于某种良好的愿望,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长远看,却并没有摆正政府管理市场经济的正确位置,许多形式主义、劳民伤财、关系扭曲、重大失误、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甚至腐败现象都往往是由此而生的,相反,许多应该由政府管的事反而得不到重视。因此,使各级政府有正确的定位,更有

20、效地发挥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政府管理职能,是未来若干年内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第四,形成公平竞争、合理分配的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得以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业绩,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经济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和具体表现,市场经济并不天然能够成为一种有序的经济环境和运行机制。如果不能保证公平竞争和合理分配,市场经济也会失去效率和公正性,成为混乱和丑恶行为的温床。所以,世界上的市场经济是有优良市场经济和恶劣市场经济的区别的。中国从放弃计划经济到向市场经济过渡,最大的风险就是如果不能形成公平竞争、合理分配的市场秩序

21、,就有可能导致走向恶劣市场经济的邪路。因此,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二、从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经济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直接导致了短缺经济的终结。20世纪80年代对计划经济研究的理论成果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计划经济所具有的必然特征是“短缺经济”,短缺经济是一个体制现象,同经济发展的水平无关。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短缺经济的终结和经济过剩现象成为常态。20多年来中国的实践也证明,市场经济具有消灭经济短缺现象的强大力量,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必然是短缺经济现象的消灭,物质财富的大量涌现,直至出现经济相对过剩现象。20

22、年前甚至10年以前,人们决不会想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国家,不仅各种工业制品会出现市场过剩,而且,农产品、能源、电力、交通等居然也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历史性地从典型的资源(供给)约束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需求约束型增长模式,即对中国经济增长经常性的制约因素不再是资源供应短缺和生产能力不足,而是市场有效需求的不足。现在,当人们讨论和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时,不再像过去那样,总是关注“填补空白”、“增加短线”、“缓解紧张”等供给不足问题,而是关注于“刺激消费”、“扩大投资”、“增加出口”等需求不足问题。从各企业的情况看,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设置庞大的供

23、应部门来“跑采购”、“跑原材料”、“跑计划指标”,而是要建立庞大的销售部门和销售网络来推销产品。总之,经常性的困难问题不在供给,而在需求。国民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出口构成。近几年来,困扰中国经济的是: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出口增长又遇到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困难,特别是1997年以来东亚金融危机以及“911事件”以后美国经济衰退的制约,使得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下降。于是,除了尽可能采取措施刺激居民消费之外(效果并不明显),总需求的创造必须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的增加。问题是,由于绝大多数产业处于生产能力过剩状态,如果没有技术上的创新,投资项目的盈利性很难得到保证,所以,企业(特别是民间企业)投

24、资相当谨慎,在此情况下,政府投资就成为一种重要措施。因此,近几年来,中国实施的“扩大内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投资政策,即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实际上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增加政府举债,然后进行政府投资和消费支出。具有关专家估计,目前,中国政府累计承担的内债13万多亿元(其中,1998-2001累计增发国债5100亿元),外债4000亿元,两项共占GDP的20。另外,还有大量的隐性债务,主要是:国有银行不良资产2万亿元,社会保障对职工欠账25万亿元,两项共占GDP的50。这样,实际上政府债务总共至少已占GDP的70。政府通过举债进行投资,需解决两个重要问题

25、:一是政府投资本身的有效性;二是带动社会投资以增加全社会投资的总规模。有分析表明,国债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1998年占299,1999年占765,2000年占516。2001年18月,国有及其他单位(不包括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投资同比增长189(高出上年同期62个百分点)。国有及其他单位房地产投资增长321,增幅提高8个百分点。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71(上年为-20.4)。1998年经济增长率78,其中,国债投资贡献15个百分点;1999年经济增长率71,其中,国债投资贡献2个百分点;2000年经济增长率8,其中,国债投资贡献17个百分点。以上情况表明

26、,至今为止的两三年内,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发挥了增加全社会投资的作用。国债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大建设项目,对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当然,政府债务投资也有负作用。一是较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2000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29,已经接近3的警戒线。二是政府债务投资项目的效率未必能得到保证,资金浪费现象难以杜绝,项目建成后的营运效率和财务状况也可能存在问题。三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政府债务投资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摆脱短缺经济,进入以相对过剩为常态的市场经济后,如何

27、保持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三、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从20世纪最后20年开始,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现出国际化、跨国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在21世纪,这一趋势将表现得越来越强劲,将所有的民族国家都卷入它的潮流,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于这一世界潮流之外而不被人类文明的历史所抛弃。正是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已经经历了20多个年头,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已经迈过了向全方位开放的经济体系转变的决定性阶段。20世纪最后的十几年里,中国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28、2001年12月,中国终于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将与国际经济体系直接衔接,中国经济体制将同世界市场经济全面接轨,中国产业将以经济资源的全球配置为基础,成为世界产业分工的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将以世界市场为舞台与各国企业展开全方位竞争与合作。中国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积极争取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表明了中国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向:以更为积极开放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29、,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以非常积极的姿态和很大的胆魄迎接经济全球化。在短短20年里,中国就从一个国民经济几乎完全封闭的国家,转变为一个经济开放度很高的国家。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日趋深入,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大国;中国所制定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是发展中国家条件最为宽松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已经成为外资进入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在400亿美元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2347个,比上年增长321;合同投资额624亿美元,增长51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07亿美元,

30、增长10。2001年1-8月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04。从世界范围看,没有一个不发展市场经济和不实行对外开放的国家能够实现现代化,但在搞了市场经济和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国家中,至今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在当代世界上,一个缺乏国际竞争意识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缺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即使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其未来的命运也不是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而只能在不发达状态中徘徊,甚至面临被世界进步所淘汰的危险。所以,从对外开放中获得的是机会和现代化的希望,而能否抓住机会,使希望变成现实,则完全取决于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总之,当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进入经济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