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99.52KB ,
资源ID:55229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229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

1、高中生物 专题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目标导航1.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认同对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讨论的必要性。2.举例说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3.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1转基因微生物方面(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_,如清除石油污染的_。(2)使用_的微生物生产生化药物,即_。2转基因动物方面(1)在培育_、_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如转基因牛、猪、鸡、鲤鱼、鲫鱼等。(2)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变成_,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_或人类所需的_。3转基因植物方面(1

2、)成果: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_、_、抗除草剂、_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2)推广国家及品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已经有十几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家分别是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和_,种植的转基因植物中以_最多,其次是_和_。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1引发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激烈争论的原因(1)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学家对_、_以及_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2)转移的基因虽然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但不少却是_生物的基因。(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_的。2引发了人们在_、_、_三个方面的激烈争论。3实质性等同在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_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

3、然品种“_”。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1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是_,而不能因噎废食。2法制建设:建立相应的法规,如1993年制定的_和2002年颁布的_。知识点一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实例1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我国已将该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这种转基因棉花的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1998年推广后,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项科学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2)科学家预言,此

4、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种现象源于_。(3)题中“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中的“成功表达”含义是指_。(4)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_。(5)在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基因操作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_,基因的“缝合针线”是_,基因的“运载工具”是_。(6)转基因技术有利有弊,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有利方面:_。有害方面:_。知识点二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2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动物的生

5、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3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他的依据是()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超级杂草”C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D转基因技术打破物种原有的界限,改变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点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4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对农作物进行精确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

6、进,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着危害。2000年2月2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毫无疑问,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可能带来危害,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现在是,将来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科技成果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就以上材料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B如果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对转基因技术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

7、的防范措施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基础落实1所谓“实质性等同”是指()A转基因农作物中的成分完全没有发生改变B转基因农作物中的部分成分没有发生改变C转基因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D“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最终评价2建立有关的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能够()规范生物技术研究防止生物技术滥用规范科学家的研究行为对生物技术产生负面影响A B C D3基因工程等生物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引发了许多科技与伦理的争论。有人欢呼,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一切;有人惊呼,它将引发道德危机。对此,我们

8、应持的正确态度是()摒弃现有的道德规范,推动科技发展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限制负面效应调整现有道德规范,适应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必须以现有道德规范为准绳A B C D4关于转基因生物的标注,错误的是()A转基因动植物和微生物,应直接标注“转基因”B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加工品”C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制成的产品,只要最终销售产品中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的产品,不需标注D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也可标注为“加工原料为转基因”5下列哪些说法已经得到了证实()A一些转基因植物成为了“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着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B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已使杂草成了抗除草剂的“超级杂

9、草”C转Bt基因玉米的花粉可使某种斑蝶幼虫死亡D已发现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死亡的病例6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并收到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转基因作物是()A转基因水稻 B转基因金大米C转基因抗虫棉 D转基因大豆能力提升7科学家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虫毒蛋白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这一现象说明()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转基因作物可对生物的多样性构成威胁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自然杂交过程实质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两者没有任何区别A B C D8人们对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利弊有激烈的争论,假设正方认为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对人类是

10、有利的,反方认为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是有潜在风险的。下列观点中支持正方的是()A转基因农作物会产生毒性蛋白或过敏蛋白B转基因农作物的扩散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C推广种植抗虫棉可减少因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D抗虫基因通过基因漂移而造成“基因污染”9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哪些属于限制条件()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在37 人体体温下死亡的菌株外源DNA不能产生对人体有毒害或过敏的蛋白质A B C D题号123456789答案10.目前,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往往集中在_、_和_等三个方面。加拿大出现的“超级杂草”事件曾经引起人们

11、的恐慌,在加拿大种植了转基因油菜的田地里发现了个别油菜植株可以抗一种、两种或三种除草剂,因而有人称此为“超级杂草”。这一事件可以看作_的实例。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出现这种杂草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_。综合拓展11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可能成为世界首例实现商品化的转基因动物诞生于武汉的能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鲤鱼,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走出实验室,实现商品化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鲤鱼有两种。一种是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鱼F1,和普通鲤鱼不同的是,它的背部高高隆起,肌肉十分发达。另一种是具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吉鲤”,它长得酷似鲤鱼,除了有两套鲤鱼染色体外,还多了一套鲫鱼的染色体。

12、基因改造在它们身上显示出巨大威力。据测算,饲养转基因鲤鱼F1和吉鲤,经济效益比普通鲤鱼可分别提高12.6%和52.11%。不过专家们也指出:尽管转基因产品带来的农业利益十分诱人,但不能不考虑其潜在的危险性,如果把抗药性基因、产生毒素的基因、致癌基因也导入到与人类有关的生物中,或实验室中培养的实验微生物中,如果它们逃逸出去,将是一场灾难。即使不是这样,某些基因拼接出来的生物,其性状也很难推测,它们的出现对地球生态系统是何种影响,也难以预料。因此,必须慎重对待。最引人注目的是,吉鲤都是不能生育的。也就是说,不用担心它在推广过程中与其他动物杂交引起生态危害。在中试基地,专家对转基因鱼进行了严密的食品

13、消费安全性试验。转基因鱼有望走上大众餐桌。(1)文中的“转基因鲤鱼”是指遗传物质中转入了_基因的鲤鱼。该基因最可能与鲤鱼的_结合在一起,成为鲤鱼_的一部分。(2)转基因鲤鱼F1,可能是指_。A用含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饲料喂养的鲤鱼B转基因鲤鱼与普通鲤鱼的杂交第一代C转基因鲤鱼与草鱼的杂交第一代D转基因鲤鱼与鲫鱼的杂交第一代(3)从报道中可知,转基因鲤鱼F1,它的背部高高隆起,肌肉十分发达,这种变异属于生物三种可遗传变异类型中的_。“吉鲤”属于生物三种可遗传变异类型中的_。“吉鲤”体内的草鱼生长激素是在细胞的_(细胞器)上合成的。(4)培养不育的吉鲤,目的是为了避免_。第16课时关注生物技术的伦

14、理问题禁止生物武器目标导航1.认同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或已经带来的利与弊。2.通过讨论、阅读、查找资料等活动,关注上述问题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形成自身的心理准备和理性的思考。3.列举生物武器的主要种类。4.举例说出生物武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一、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1不赞成克隆人观点:认为严重违反了人类的_;冲击了现有的_、_和_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制造_和_上都不健全的人;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可能克隆出有严重_的孩子。2赞同克隆人的观点:是一种_,既然是科学,就应该允许研究克隆人;现有的问题可以通过_、_和_

15、等方法得到解决。3我国政府的观点是不_、不_、不_、不_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不反对_。二、设计试管婴儿引发的伦理问题1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观点: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的_,是对生命的不尊重;_或_的胚胎,无异于“谋杀”;有人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如设计_。2符合伦理道德的观点:设计试管婴儿目的是_,且是最好、最快捷的办法之一;提供骨髓_并不会对婴儿造成损伤;将_利用起来,更符合伦理道德。3我国政府的观点: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具有卫生部的_。三、基因检测引发的伦理问题1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的理由:目前人们对于_及基因间_尚缺乏足够认识;人类的多基因病,既与基因有关,又与_有关;有

16、某种致病基因的人不见得_;基因检测本身给受检测者带来巨大_;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会造成_失业大军及_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2支持基因检测的理由:一些遗传性疾病在后代中复现率很高,通过_可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对_现象,可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四、生物武器的种类及危害1种类(1)致病菌:_(至少三种)。(2)病毒(3)_:肉毒杆菌毒素。(4)基因重组致病菌:蜡状杆菌像炭疽杆菌的致病菌。2危害实例(1)二战中,日军建细菌武器工厂,用中国人做活体实验,并在20多个地区使用了细菌武器,造成几十万中国老百姓死亡。日本战败投降时,侵华日军又一次把培养的细菌释放

17、出来,在中国造成_大流行。(2)通过_技术制造或改造的致病菌或病毒可以让大批无相应免疫能力的受感染者突然发病,而又无药可医。五、禁止生物武器公约1签署时间:1972年4月10日。2签署国家:_、_、_。3生效时间:1975年3月26日。4我国加入时间:1984年11月15日。5中美重申(1)时间:1998年6月27日。(2)内容:_、_、_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知识点一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1下列有关克隆人的说法错误的是()A克隆人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B克隆人证明了人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在现有克隆技术条件下成功率为百分之百D克隆人和供体并不完全一致知识点二设计试管婴

18、儿引发的伦理问题2“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子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到如图所示的时期,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据图回答:(1)人的受精卵通过卵裂,逐渐形成大量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组织,并进而形成器官和系统。从细胞水平看,卵裂的分裂方式是_。(2)该图示时期是胚胎发育的_期。(3)在该图下一时期,b细胞最可能成为_胚层的一部分。(4)“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下列哪些技术?(填序号)_。体外培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核移植(5)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技术是_。双胞胎的性

19、别是否相同?_。(6)“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对人类作用上的区别是_。(7)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是_。知识点三基因检测引发的伦理问题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近日将美国北圣菲铁路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这家公司停止对其雇员进行基因缺陷检测。这是美国首例与工作场所基因隐私和基因歧视有关的法律纠纷案。据报道,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在诉讼状中说,北圣菲铁路公司从部分雇员身上采集血样,然后进行基因缺陷检测,这种把基因检测结果作为雇用依据的做法违反了美国残疾人法案,应该立即禁止。该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在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必须保

20、持警惕,确保新科技成果不被用于违反劳动者的权利。”由于担心基因检测将使一些体质差、易受伤或患病的人不被用人单位雇用,美国22个州已经通过了禁止在雇人时借助基因检测做决定的法案。(1)文中的“基因缺陷”是指_。(2)导致“基因缺陷”的因素有_、_和_等。(3)对“基因缺陷”可以采用_方法进行治疗。(4)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为什么要状告该公司?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知识点四禁止生物武器4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叙述中,不确切的是()A生物武器造价昂贵,但却是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B生物武器是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性物质的总称C生物武器可以直接或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D生物武器一旦使用,将对

21、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后果基础落实1不能充当生物武器的病原体是()A天花病毒 B霍乱弧菌C炭疽杆菌 D金色葡萄球菌2中国政府的“四不原则”是针对哪项技术来讲的?()A克隆人 B设计试管婴儿C转基因动物 D基因组计划3所谓的“设计试管婴儿”比一般所说的试管婴儿要多一个步骤,是哪一步()A体外受精 B胚胎移植C基因检测 D细胞核移植4有关基因身份证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B用基因身份证去看病进而预见将来,已经实践应用C基因身份证只是对少数、个别基因进行检测D用基因身份证可以治疗任何疾病5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有()多数传染性强发病快污染面广难以防治无色无味A B C

22、 D6科学家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然后再用基因工程方法进行批量生产,请问在这一过程中用到以下哪项原理()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 D细胞融合能力提升7设计试管婴儿是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入前,可以通过诊断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B针对女方是血友病患者,而男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女胎植入母体子宫C针对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而女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入母体子宫D该技术是为了不生出患病孩子,因此无需考虑性别8有人说“有致病基因也不一定患病”,下列哪项是该说法

23、的证据()杂合子内的隐性致病基因有的患者基因正常,仅仅是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加工或修饰过程中出现错误人类的多基因遗传病,既与基因有关,又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A B和 C D9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也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请问为什么中国政府要禁止生殖性克隆人()A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B克隆人的技术性问题无法得到解决C克隆人不是正常的个体D大多数人对克隆人的研究持否定态度题号123456789答案10.自英国政府放宽对人体胚胎筛选方面的限制后,一名身患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眼癌)的妇女近日借助相关基因诊断技术怀上了一个“设计婴儿”,她肚子里的受精卵已经经医院事先“筛选”,从而避免了孩子遗传这种眼癌的可能性。这是英国第一例防止遗传癌症影响的“设计婴儿”。人们对这一报道的反应不一。UCH医院专家保罗瑟海尔在泰晤士报说:“我们讨论的是,将来的整个家庭成员中将消除这种缺陷基因。”但是,一些民间组织认为,这项基因筛选技术违反了伦理道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两项与该“设计婴儿”有密切关系的生物技术名称。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