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1 ,大小:131.95KB ,
资源ID:55221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221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明德小学滕凌燕.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明德小学滕凌燕.docx

1、明德小学滕凌燕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明德小学 滕凌燕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准确认读两条绿线内的生字。3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木兰是个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自强自信的女英雄。教学过程:一 了解课文大意: 1(板书“木兰”) 谁来读这人名? 2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木兰?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3 课文写了女英雄木兰的什么故事?(生说师板书“从军”)4 过渡:据老师了解,在我国古代,像从军这类体力劳动一般是由男子承担的。不信,你们看“男”字是怎么写的,这字下面的一个“力”就表示男子要出力气。而女子一般勤俭持家、相夫

2、教子。怎么偏偏出了个花将军呢?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孩呢?相信大家精读课文之后,一定会了解的。二学习课文:(一)第二自然段:1.(师)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出示卡片)“紧急征兵”,“征”什么意思?“征兵”的意思?“紧急征兵”呢?2.(师)朝廷已经下达了十二道征兵文书,催木兰的父亲从军,此时的木兰心里十分着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回答后出示)“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齐读这两句话)3. 体会“说服”的意思,感受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情怀。a.父亲说:“你一个女孩子,怎能从军?还是我去吧。我这把老骨头,战死也值!”(学生试说服“

3、父亲”,感受木兰对父亲的尊敬)b.弟弟说:“姐,我去,我是家中的男子汉!”(学生试说服“弟弟”,体会木兰对弟弟的爱护)c.母亲说:“你们都别去了,我们找那个大官说说情,咱们家情况特殊嘛!”(学生试说服“母亲”,理解木兰对祖国的热爱)(二)第三自然段:(过渡)木兰说服了家人,替父从军,她告别了家乡和亲人1 生自由读课文。2 (出示图)(师)这就是驰骋沙场的木兰,你们看,她多(学生接)“神气”、“英勇”、“帅”等3 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4 理解“赫赫战功”。5 完成填空: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 )战袍,( )骏马,( )黄河,( )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的征战中,为国立下了( )

4、。6 指导背诵。7. 请到第四自然段找一个词赞美木兰。(英勇善战)“善”是什么意思?“英勇善战”呢?(三)第四自然段:1 通过看图及讨论,再次体会木兰尊老爱幼、自强自信、热爱祖国的精神。a.小姐妹们拉着木兰说:“给我们讲讲你征战沙场的英姿吧!”(背诵第三自然段)b. 隔壁老奶奶问:“孩子,打仗辛苦吗?”(学生试说,体会木兰为国而战,虽苦犹荣)c.邻村嫂子问:“你一个女孩子,与男兵一起生活,他们没欺负你吧?”(学生试回答,知道木兰的机智勇敢)d.前来探望的将士问:“你一个弱女子,为何要从军呢?”(复习第二自然段,再次体会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情怀)2 朗读第四自然段。三课文小结:1 教师小结。

5、2 学生朗读全文。四指导写字:1 师生一起按笔顺表书空:“将”、“病”2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这两字。3 生在田字格中练写这两字。(配乐)2001-2002年度太仓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评优课 二等奖20012002年度太仓市小语苏教版教案评比 一等奖2002-2003年度参加太仓市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展示活动设计意图 木兰从军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它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自强自信的女英雄形象。课文语言精炼、用词准确,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本着语文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的思想。教语文,同时也在教中华民族的文

6、化,中华民族的思想,中华民族的感情。因此,我为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确立了三个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花木兰是个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自强自信的姑娘。 第二教时的主要任务便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由于故事的经过很简单,学生一读就能明白,我们教学的重点就不在这个故事本身,而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到花木兰的精神。其实,课文通篇都在显现着一种人性之美。花木兰不仅具有传统东方女性的温柔贤惠,更特别的是她兼有男子的英勇自信的阳刚之美。如学生能体会到这一些,那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在设计教案时,我着重从以上这

7、点出发,紧紧围绕“感悟木兰的精神”展开设计。一、 导入激趣、明确目标“在我国古代,像从军等体力劳动一般由男子来承担,而女子应该勤俭持家、相夫教子。怎么出了个花将军呢?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孩呢?”这段导语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聚焦到“花木兰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孩?”这个问题上,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明确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在我国古代,男子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所以男是由田和力组成”。“男”是本课的生字,在此作这解释,既增加了知识性、趣味性,使学生牢记“男”的字形,又为学生理解课文思想作了铺垫,何乐而不为呢?二、 创设情境、深入体会1、“说服”一词的教学脱离了具体语境,空洞的词语教学是徒劳的。因此我设计了“

8、请你扮演木兰,试说服父亲、弟弟、母亲”这一教学环节。调节了课堂气氛,增强了阅读教学的“趣”;把探究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得到主动发展。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生动地理解了“说服”这个词;此外,为了更好地“说服家人”,学生必须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并不断思考、表达,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深深领会花木兰的可贵精神。2、引导体会“爱国”精神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木兰替父从军的三个原因,表现了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对于学生来说“尊老爱幼”是较好理解的,因为课文上写得明。但“热爱祖国”就较难理解,如何帮助学生呢?我设计了“母亲说:你们都别去了,我们找个大官说说情,咱们家

9、情况特殊嘛”这一问。为了帮木兰说服母亲,学生必须仔细读第二自然段的“那时,北方经常发生战争”几句话,然后才能找到充足的理由:不能只顾小家,不顾大家,为了祖国,不能不战。木兰是多么爱国!这样,使第二自然段的教学避免了单调地读课文,死板地找木兰从军的原因这种仅知表面,而未深入到可敬的木兰精神的“为读而读”的形式主义的泥潭。三、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这句话中“披”、“跨”、“渡”、“过”四个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恰当,是否要“提”出来“夸一夸”呢?考虑到四个动作并非木兰上前线一路上的具体动作,作者用这四个动词是向我们展现一位从军心切的英姿飒爽的女军人形象。我想,

10、在此设计朗读训练,恐怕要比圈它们出来,说一说它们的“好”强得多。在朗读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使他们领略到木兰的飒爽英姿,接受了美的熏陶。充分感受木兰的英姿后,再将这几词抽掉,让学生填,帮学生背诵这一自然段。如此精美的语言,学生也许会受用一生。当木兰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渐渐饱满,学生情绪高涨时,设计一环“到第四自然段找个词语赞美木兰。”巧妙地使学生对“英勇善战”有了感性的认识。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积累词语。四、 巧设对话、温故知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了木兰回到了家乡,穿上了心爱的女装。教学这段,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新知。“小姐妹”的问话,意在让学生再次背诵第三自

11、然段;“奶奶”、“大嫂”的问题,意在让学生再次体会木兰的聪明机灵、热爱祖国。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前文,且对木兰有了更深的了解。获得20012002年度第一学期太仓市小学语文(苏教版)电子教案评比 一等奖识字6(小语苏教版第三册)明德小学 滕凌燕设计理念:1、 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但学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 成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个体。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过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地创造新的自我。2、

12、活动内化理论。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成,总是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内化建构的。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3、 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教学目标:1、 学会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2、 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3、 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激发

13、学习新课的兴趣:1、 小朋友,爸爸妈妈带你去过什么地方吗?那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谈)2、 (教师解说)(多媒体显示中国地图)是啊,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青水秀,物产丰富。(多媒体显示塞北图)这里的草原一望无垠,草原上骏马奔腾(读词语“塞北”);(江南图)江南小桥流水,烟雨朦胧(读词语“江南”);(海岛图)海南岛上骄阳似火,椰树参天(读词语“海岛”);(高原图)西部高原,白雪皑皑,牦牛成群(读词语“高原”)。3、 这些地方有些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学习“识字6”。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

14、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上课伊始,我便设计了学生喜爱的话题,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然后及时地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自已需要的信息,不露痕迹地转换话题,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塞北”、“江南”、“海岛”、“高原”这四个地方。二、 自读词语,激发识字、读词的兴趣1、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圈出生字,多读几遍;2、 检查读词情况,指导读准确。设计意图:标准对1、2年级学生提出的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这一环节中,我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渗透和反馈评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拼音识字的美妙,乐于用拼音识字。三、 交流、欣赏、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想象1、 你最喜欢

15、哪个地方?愿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2、 随机引导学习词串。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上面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由学生喜欢的地方出发,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词串。A、“塞北”(多媒体显示“塞北图”)(1) 你在塞北看到了什么?(2) 相机出示词语“骏马”,通过看图理解“骏马”(3) 读词串:骏马 秋风 塞北(4) (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让我们感受一下草原风光,你们看,一群膘壮强悍的骏马,迎着秋风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小朋友,骑上马儿扬起鞭,尽情畅游吧!(

16、5) 再读词串,要求读好,读出韵味(配乐塞马)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活动往往和兴趣密切相关,而多媒体课件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为学生提供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一望无际的草原、奔腾的骏马,这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画面;欢快的塞马曲;满怀激情的教师的解说三者相互揉合在一起,生动逼真地再现了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词串中蕴含的美变得那么鲜明、具体。学生各种感官并用,不知不觉进入了词串所描绘的意境,带着新奇感知了塞北草原的美景,带着对塞北的美好向往,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深情地读起“骏马 秋风 塞北”。通过反复诵读,不仅理解了词串,恰当地表达出了塞北的美,而且孕育

17、了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情感。B、以同法引导学生学习词串:杏花 春雨 江南椰树 骄阳 海岛牦牛 冰雪 高原 四、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1、 出示生字:塞、骏、骄、岛2、 看笔顺表,重点学写“骏”3、 学生谈写这几个字应注意什么4、 教师范写5、 学生描红,临写设计意图: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这必须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持久地注意提醒、纠正,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1、 看课外书、上网,了解我国各地的风情民俗。2、 选一两个地方,配以图片和词串或几句话。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

18、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设计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拓展到了生活中。学生在愉悦中进行了语文实践活动,无形中培育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另外,在此过程中,学生更多地了解了我们的祖国,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真是一举多得啊!精彩片断:师:小朋友,学习了这篇韵文,你最喜欢我国的什么地方?生:我最喜欢江南,因为江南是我们的家乡。这里有很多小河,我们可以划着船去游玩,去看杏花、荷花。生:我爱白雪皑皑的高原。我真想到那里骑一骑

19、牦牛,多自在呀!生:我想去塞北欣赏草原风光。特别想骑上膘壮的马儿在草原上奔驰,听呼呼的秋风在耳边作响。生:我喜爱高原,因为那里有厚厚的冰雪,我要去溜冰、滑雪,和牦牛比试比试。生:我最想到海南岛,看看那里的高大的椰树,我很想尝尝那甜美的椰子汁。我还想到沙滩上拣五颜六色的贝壳,然后到大海里游泳。师:是啊,无论是塞北、江南,还是海岛、高原,处处都是风光无限。其实,我们祖国还有很多好去处,不信,你可以再去翻翻书,上上网,了解了解,然后来向大家介绍介绍。评点:通过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不露声色地将口语交际教学寓于识字教学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使学生对韵文有了更深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

20、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从而,激起了学生到课外继续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寻找到了学习语文的更加广阔的天地。2002-2003年度 本课的教学参加了太仓市二年级小学语文国标本培训活动。鞋匠的儿子明德小学 张静教学要求:1、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林肯的三段话中受到启发并为之感动,使林肯高大的形象真正树立在学生心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 回顾导入1、 齐读课题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鞋匠的儿子在文中指林肯(板书)过渡:就在他当上总统的那一刻,当它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这是为什

21、么呢?二、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 指名回答,指导朗读相关句子。3、 此时,参议院会是怎样一种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他们的心理就是尴尬。4、 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参议员是怎样羞辱林肯的?三、 学习课文二至五自然段1、 指读参议员羞辱林肯的话。2、 指导朗读,评价。3、 这位参议员抓住林肯出身的卑微来羞辱他,使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开怀不已。可我们知道,到最后,这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了赞叹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你认为是什么使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的?你可以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在边上写写自己的感受。4、 学生默读

22、课文,写写自己的感受,师巡视。5、 组织交流。6、 交流林肯的第一处演讲。(1) 学生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师相机板书:宽宏大度 机智 自豪等词语)(2) 指导学生朗读,评价。(3) 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思考,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请男同学演讲,师读叙述语。7、 交流林肯的第二处演讲。(1) 学生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2) 指导学生抓住“伟大、艺术”等词体会林肯的平民思想。(3) 指导朗读。8、 交流林肯的第三处演讲。(1) 哪些地方你觉得能让嘲笑声化成赞叹的掌声?(2) 抓住“伟大、无人能比”等词体会到林肯父亲的了不起和林肯对父亲的尊敬。(3) 指导朗读,评价。(4) 你能读懂林肯此时

23、的心情吗?再次指导朗读。体会到林肯对父亲的一片真情。(板书:真情)9、 如果你是林肯,你会如何演讲?师读叙述部分,生演讲。10、 林肯的演讲结束了,那你觉得到底是什么让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掌声的?11、 如果你是参议员中的一员或者你就是曾经羞辱林肯的那个参议员,此时面对演讲台上的林肯,你有什么想说的?四、 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1、 快速浏览课文第七自然段,这一段写了林肯的什么作为?2、 从林肯的演说中强调的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3、 交流,齐读。五、 拓展1、 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林肯,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出示,师读。2、 让我们在心中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

24、总统林肯,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齐读课题)。板书:鞋匠的儿子 宽容大度 机智 林肯 坦诚 自豪 真情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太仓明德小学 黄志萍一、 激趣导入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诚实与信任。学生齐读课题。2、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也不漏字。并请同学们找出含有课文题目的句子,用“”划出来,仔细读读。3、 指名交流,教师出示句子“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指名读,齐读。4、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师相机板书:比金钱更重要。二、 精读课文过渡:课文为什么以“诚实与信任为题”呢?诚实与信任真的比金钱更重要吗?

25、师板书:?1、 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夜晚,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自读第13自然段。(出示13段内容)2、 谁能用简洁的语句说说那个夜晚发生了什么事吗?指名说,同桌互说。3、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13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并划出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4、 师生交流讨论:“我”是个怎样的人? A、“一检查,发现右侧的反光镜碎了。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1)指名读句子。(2)“我”为什么要往回走呢?“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3)学生齐读。B、“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1)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到了“我

26、”的诚实呢?指名读。(2)你们也体会到了吗?让我们齐读这一句。(3)如果你是小交警,请你来分析一下这起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适时地齐读第一自然段。(4)像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认定事故的责任方呢?过渡:按规定,像这种情况,应该是双方共同承担事故的责任,可“我”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承担起了事故的责任,这种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啊!你能带着这种敬佩之情读好这句话吗?C、“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1)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的诚实?指名读。(2)“我”为什么把字条放在雨刷下呢?(3)老师想把句子改一下,你们看好

27、不好,说说为什么?(“我在路灯下写了一条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4)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在字条上写些什么?(5)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文中的“我”的诚实吗?指导朗读。5、出示:有人认为,文中的“我”撞坏了小红车的反光镜,小红车的主人也有责任,现在“我”把责任全部归于自己,是不是太傻了?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6、文中的“我”真是一个诚实的人啊!请同学们齐读第13自然段,再次感受“我”的诚实!过渡:就是这么个夜晚,“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了字条,希望车主与“我”联系。7、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红车的主人,当你看到心爱的小红车被

28、撞坏了,你是什么心情?当你看到字条时,你会怎么想?8、事隔三天,小红车的主人主动打电话联系“我”,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第410自然段。9、出示: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410自然段,交流讨论完成填空题: (1)小红车的主人与“我”联系不是为了( ),而是为了( )。 (2)让小红车的主人感动的是( )。 (3)小红车的主人再一次感谢“我”是因为( )。10、交流讨论:(1)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指导朗读。(2)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导朗读。(3)指导朗读。11、请同学们齐读小红车主人说的三句话,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12、再请同学们读读我说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29、。13、请同学们读第11自然段,小红车主人的哪句话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出示11自然段,学生齐读。14、聪明的小交警们,到底是什么使这起事故这么顺利的解决了呢?15、原来是“我”的诚实感动了小红车的主人,赢得了他的信任,也使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把板书上的“?”改成“!”)学生齐读课题。三、总结深华1、是啊,诚实是假设在人类心灵的桥梁,是沟通人类心灵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人人都拥有诚信,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这篇课文还可以换成什么题目?3、同学们,学了这则感人的故事,相信你一定对诚实和信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时此

30、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试着用一句话写下来。 师巡视,交流朗读。4、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与诚实与信任有关的人和事,谁愿意来给大家讲讲!三、 作业1、 搜集身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事例,说给同学和老师听。2、 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制作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明德小学 汤冬梅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如“给”“拿”等。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3、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4、积累有关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名人名言。教学重难点:听、说、读、写相结合,理解“给”“拿”的意思,懂得文中所包含的哲理。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 直接导入1、 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2、 生齐读课题二、 品读课文一面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结合上节课老师对高尔基的简介,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