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39.91KB ,
资源ID:55153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153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化学复习策略.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化学复习策略.docx

1、高考化学复习策略. . . .2009高考化学复习策略贵池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发言人:黄凌平众所周知,2009年高考是我省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届高考,由于省教育厅的高考方案,特别是考试说明迟迟不能出台,各地各校教师疑虑重重,距离明年高考的时间一天天减少,高三复习工作如何开展?是否按往届高三一样组织复习呢?显然不能!这与新课程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我们江南十校高三教师代表齐聚宣城中学,相互探讨高三复习策略,我认为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及时改进和调整复习方法,对我们各校的教学工作都大有好处。我校按照会议组织者的安排,派我代表贵池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来谈一谈“如何组织09届高三化学

2、复习”,说实话,心理有压力。在这里只能介绍一些我们在前一段已经考虑到并且已经实施的一些做法给各位同行,敬请各位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一、注重新旧教材对比,凸显新课程理念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是新教材在编写时自始至终所坚持的课程理念,因此,新旧教材在知识体系的编排和具体展现上有很大区别。这一点在两年前接受新教材培训时,感受还不是很深,但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后,我认为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非改不可。 1、重视直接经验活动,改变知识获得过程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而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

3、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也决不是仅仅是对科学方法的观摩或模仿,而是对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强调解决问题、搜集和查验资料、提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能力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一点不仅在新课讲解时重要,在复习过程中仍不能忽视。这一点必然在新高考中必然有所体现。复习过程中,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答案让学生辨,结论让学生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共同参与者。不仅要研读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化学基础知识,更要挖掘教材中的内隐知识思维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例1

4、: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下表为“铝与氯化铜、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实 验 步 骤实 验 现 象将一小片久置的铝片(过量)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表面很快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产生气泡,触摸容器烫手收集气体,点燃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用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回答有关问题:(1)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A.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B.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C.生成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铝不溶于水D.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

5、不能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断: (2)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是 ,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放出的气体是 ,请从能量变化、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方面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 (4)某同学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 (5)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CuCl2溶液,在阳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用电极反应式表示为: 实例1点评:该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给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已有知

6、识提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以及对实验提出新的改进措施等。显然不是凭简单的知识记忆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具备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才能完成。实例2: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以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某教师设计了如图装置(夹持装置仪器已省略),其实验操作为:先按图安装好,先关闭活塞a、 b、c,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然后打开活塞a、b、c,通过控制活塞b和c,而有节奏(间歇性)通入气体,即可在M处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的作用: ;C中热水的作用: (2)M处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3)从M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从中可认识到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 (填“参加”或“不参加”)化学反应,还可以认识到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 (4)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 (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 (5)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化学方法是 实例2点评:关于催化剂,教材是这样定义的:“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学生多数能背诵,但往往不解真义。该题通过具体实验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从直接经验获得有关催化剂知识,显然比教师讲授更易于学生接受“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教师接下去还可继续引领学生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仅指加快吗?“化

8、学性质都不改变”,物理性质是否改变?学生经过积极参加,共同探讨,教师点评,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实例3: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 CH3OH(g)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的浓度减少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c甲醇的物质的量

9、增加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3点评:该题(4)小题是我选定的理由,既能拓宽对催化剂的认识,又能强化平衡知识。2、密切关注社会,形成开放知识系统。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要向与课堂与书本紧密联系的家庭和社会学习,关心科技新成就,注意学科渗透,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重大社会事件(如“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等,这一点我们教师都十分清楚,每年高考中都是有所反映的。新教材中关于测定分子结构的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及其谱图的识

10、读;手性的研究及其在生命科学、制药及材料科学中的重要作用等等。都是较为新的科技成果,有些出现在正文中,有些分布在“资料”或“科学视野”中,复习时教师都要加以足够重视,让学生阅读了解。为了这方面的复习教师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学生搜集更多、更有价值的背景资料,为高考作一些战略储备(这方面内容在以后特别是明年上半年的各地试题中肯定不少)。实例4:一种名为苹果醋(ACV)的浓缩饮料,近年来风靡全球,ACV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具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功能。苹果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物质。(1)测定苹果酸C、H、O的质量组成比为24340,又知苹果酸蒸气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

11、氢气密度的67倍,则苹果酸的分子式为 。(2)取0.1mol该酸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放出4.48LCO2,与足量金属钠作用放出3.36LH2 (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假设该分子没有支链,写出该酸分子结构简式并用*在手性碳原子左上角注明 。(3)探究苹果酸的结构,除了以上设计的方案外,还有没有更现代化的且更精确的实验方法: 。 (4)请写出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 每2个分子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环酯的所有的结构简式: 。实例4点评:该题通过背景材料,将社会生活与有机化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化学基本技能和有机知识完成相关内容,同时还要求了解新型先进的测量分子结构的仪器、红

12、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氢谱仪。二、夯实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引领概念原理齐飞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研究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元素化学是初等化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物质元素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关系,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物质,元素在物质中存在形态与化学环境对物质性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化学不仅有助于人类认识物质世界,还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新物质;学习研究物质的组成变化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化学符号系统、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还为化学概念原理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传统的中学化学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材量较大,结合化学

13、实验比较详细而系统地学习。现在的新课程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学习的份量大大减少,只有化学1中作比较集中的介绍。而化学概念、原理教学内容相应拓宽,并加强了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这不并意味着要削弱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相反,新课程的实施,加强了化学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自然界中与化学有关事物的联系,拓宽并加强了概念原理的教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学生从较高的层次上把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学生从各种信息渠道主动地获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能力,提高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考虑我校09届高三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放在首位是必要的,学生只有在较系统地掌握元素化合

14、物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学习概念、原理知识,揭示现象本质,复习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那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又如何具体开展呢?有些教师、有些复习资料基本上是把老一套统统搬出,又走回老路上去了,这既与新课程理念不符,又会增加学生负担,而且还会与新高考的路子不对。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说明明确指出“试题并不完全测试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其测试重点集中在能把这些内容应用到广泛的情景中去的能力上”。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详尽系统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而在于能否“通过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化学现象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15、。”分析08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题,可以发现高考试题的走向与考纲说明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不应过分集中时间单一复习,而是要在化学概念、原理的复习中运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教学策略,多联系自然和生产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理解把握知识,多回顾已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例5: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2O3、Au2O、H2O。(1)请将Au2O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Au2O3+(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还原剂是 。(3)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下列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

16、方向和数目。+ (4)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后布匹的“脱氯剂”,Na2S2O3和Cl2反应的产物是H2SO4,NaCl和HCl,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实例5点评:题设六种物质的反应体系中,Au2O3是反应物之一,要求学生选择其它适当的物质化学式,填写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指出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和还原剂,学生必须灵活运用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原理。结合题设给出的各物质中元素价态的变化作分析判断。如没有正确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生搬硬套,就可能导致错误答案。 实例6:短周期元素E的氯化物ECln的熔点为-78, 沸点为59;若0.2mol ECln与足量的A

17、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57.4g的AgCl沉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在ECln中E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CE的一种氧化物为EO2 D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A族实例6点评:该题必须通过综合题设信息,辅以计算,才能推知ECl2为SCl2,而SCl2是教材中未出现过的化合物,具有较大的陌生度。这类涉及元素化合物的试题,实际上是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实例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实验1:加热后,液面下

18、铜丝变黑,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硫固体凝聚,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实验2: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实验3:将浓硫酸液面下方铜丝的黑色物质刮下后,经稀硫酸洗、蒸馏水洗、过滤、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比加热前减少。资料卡1铜丝和硫反应的方程式:2Cu+S Cu2S(黑色)2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CuO+H2SO4 CuSO4+H2O(溶液呈蓝绿色)3Cu2S和CuS(黑色)均不溶于稀硫酸4

19、Cu2S+2O2 2CuO+SO2 2CuS+3O2 2CuO+2SO2问题探究(1)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 ;D、E两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 。(2)写出淡黄色固体物质消失的化学方程式 。(3)试管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变澄清的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资料卡上的内容,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肯定有 。实例7点评:该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资料卡内容的学习,获取有关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师宜采取逐步引导,让学生逐渐探求,甚至获得全部解决疑难问题后的成功感觉。三、单元与综合并进

20、局部和整体齐抓传统高三复习的做法一般是按照教材顺序逐章复习,逐章考查,阶段考查。这种做法的缺点之一就是学生对前期间隔时间较长的复习内容遗忘较多,而后期复习的内容距高考时间较近,来不及熟练掌握,比如有机化学的信息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短期接触或接触次数较少是难体会深透的。有一首老歌是这样唱的: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我认为最好还要加一句:憧憬未来的朋友。我校化学复习时,各班教师按照统一进度进行单元复习、单元考查,年级每月一次月考,内容侧重前期复习知识,兼顾教材全体内容。由于我校月考科目是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数量有限,因此,基本是按高考模式来命题,化学教材的全体内容都有所涉及,只不过在难度上有所降

21、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经常唤醒学生的记忆,掌握各类知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测试了解自己对未复习的内容了解掌握的欠缺,以便复习时重点了解。当然这种做法也存在一定不足,就是会冲击正常复习,对少数学生的影响比较大,不知到底该抓哪里。但我们认为,只要教师认真组织,这点影响还是可以降低的,关键在于单元复习时知识点要到位,月考时学科重点内容要覆盖。下面的内容就是某知识点复习课内容片断:投影复习内容:化学平衡移动后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M)的变化(1)平衡体系中只有气体,则平衡前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由M=知M与n成反比。(2)平衡体系中有固体或液体,但反应前后的气体分子数不变。由M=知M与W成正比。(3)

22、平衡中有固体或液体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若平衡移动后 气体物质质量增大而分子数减少,由M=知M增大; 气体物质质量减少而分子数增大,由M=知M减少; 气体物质质量减少,分子数也减少,则M新=M(); 气体物质质量增大,分子数也增大,则M新=M()。投影例题:反应2NH3(气)+CO2(气) CO(NH2)2(固)+H2O(气) H0,达平衡后降温,M如何变化?分析讲解设原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M,气体总物质的量为n mol,降温后建立新平衡,有x molCO2(气)增加,平衡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为M新,新平衡时气体总质量为(nM+60x)g,气体总物质的量为(n+2x)mol. x0,

23、n+2x0,若M=30,则M新=M;M30,则M新M;若M30,则M新M。投影课堂练习:下列可逆反应平衡后,改变条件使平衡向左移动,M怎样变?a.N2(气)+3H2(气) 2NH3(气)b.3Fe(固)+4H2O Fe3O4(固)+4H2(气)c.C(固)+H2O(气) CO(气)+H2(气)d.2HI(气) H2(气)+I2(固)实例8:373K时,某1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A(g 2B(g).其中物质B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已知373K时60s达到平衡,则前60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E点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正 逆(填“”、“”或“”).(2)已知373K时

24、B的平衡浓度为A的3倍,473K时(其他条件不变)B的平衡浓度为A的2倍,则该反应是 (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并在上图中画出373K时(其他条件不变)A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3)在373K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 ,此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实例8点评:上列课例和实例8中(2)要求在图中画出37K时A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教师的讲解需突出一个“细”字,学生听明白了,再遇类似问题就不会做不出来甚至出错了。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以上散扯了一些我校高三化学备课组在复习工作中的目前一些观点和做法,不全面也不够具体。其实,高三化学总复习涉及的问题很多,如概念、原理的复习,有机化学的复习,实验与计算的复习,第二轮的复习,测试与评价,命题的导向研究等,有待我们逐步去探究,我也衷心希望能听到同行们的高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可能表达不够清楚,甚至出现错误,再次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