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61.01KB ,
资源ID:551105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5110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语文诗句默写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语文诗句默写完整版.docx

1、中考语文诗句默写完整版(一) 劝学荀子【情境识记】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篇中的 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劝学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7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8劝学中论述学习的作用时,用了五个比喻,最后推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荀子在劝学中如是说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金石”为喻,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1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劝学中用以揭示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

3、什么不同的君子最终却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的名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3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两句直接表明了君子广泛学习并经常反思的意义。14在劝学中,荀子首先谈到学习的意义,一番论证后,用“故”引出“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知明而行无过”。15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6成语“跬步千里”来源于劝学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两句,用以说明学习应该有恒心,不要半途而废。(二) 师说韩愈【情境识记】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

4、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中韩愈针对学习时抓不住重点,不知句读从师,不解惑反而不从师的现象,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5、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7师说中提到士大夫之族嘲笑“曰师曰弟子云者”的理由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在师说中体现“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思想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9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1师说中韩愈指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1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6、专攻”两句,交代了其中的原因。1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认为,那些年相若、道相似的人是不应该互相为师的,原因很简单: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4在师说中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从对立面来说明“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的。15在师说中韩愈说,古代圣人喜欢从师学习,而现代众人耻学于师,后果就是:(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6. 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三) 逍遥游庄子【情境识记】1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

7、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逍遥游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5逍遥游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对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6逍遥游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7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

8、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9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10逍遥游指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1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才是真正的逍遥游。12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

9、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3逍遥游中写上古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足见其寿命悠长。14逍遥游中作者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具体描绘了鹏徙南冥时的壮观场面。15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其原因是他能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16. 逍遥游中,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四) 阿房宫赋杜牧【情境识记】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中“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亡历史教训

10、,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6阿房宫赋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

11、妆镜也。7阿房宫赋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8阿房宫赋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9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0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

12、可至万世而为君”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12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13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4阿房宫赋在总结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5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16阿房宫赋中描写秦朝宫里的管弦音乐声比市人说的话都多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

13、人之言语。17阿房宫赋中用丝线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18阿房宫赋中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千古名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19阿房宫赋中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描写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20阿房宫赋中描写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用“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 (五) 赤壁赋苏轼【情境识记】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

14、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动人的音乐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赤壁赋中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7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8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9赤壁赋中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

15、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是: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0赤壁赋中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1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句子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2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3赤壁赋中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4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5赤壁赋中以月亮作

16、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6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7赤壁赋中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句子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8赤壁赋中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9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0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成语“沧海一粟”由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演化而来。21赤壁赋中描写诗人行

17、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的句子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2赤壁赋中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3苏轼在赤壁赋中与客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4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25秋江风光向为文人所钟,如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6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7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形

18、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28赤壁赋中极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气势,他站在船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29赤壁赋中描写月亮初升时的优美景色的两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0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写出了任凭小船在茫茫江面越过的场面,气象壮阔,浪漫奔放。31. 赤壁赋中,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作结,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32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3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两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19、之嫠妇。(六) 氓诗经国风【情境识记】1氓中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4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5氓中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6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7氓中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8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9氓中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

20、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0氓中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1氓中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悔恨多余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刚烈性格的句子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2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3氓第三章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起兴,抒写“无与士耽”的告诫。14氓中以桑树起兴,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15氓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两句,写女子

21、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16氓中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以此比喻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也应该有尽头的名句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7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通过叶子衰败的景象预示不如意的事情就要发生。18从氓最后一章里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来看,男女主人公少年时关系非常融洽。19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0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21氓中,能表现娘家人对女主人公不幸遭遇态度的两句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22氓中“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两句,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氓

22、的失望与决裂之情。23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两句,描写出当初的氓貌似忠厚老实,找理由接近女主人公的样子。24旧时订婚时,男女双方会以生辰八字来推算婚姻是否大吉。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就描写了类似情形。25. 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七) 离骚屈原【情境识记】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

23、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

24、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决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两句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两句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是: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16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

25、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是: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冈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是: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19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两句话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2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2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

26、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是: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25离骚中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达了屈原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忍心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26离骚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7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8离骚中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宁溘死

27、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29离骚中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0离骚中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31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32屈原在离骚中有两句专门写到自己制作衣服的材料,借此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33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34屈原在离骚中用“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向世人大声表白自己不同众俗、洁身自好、独立不倚的高

28、贵素养。35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6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7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八) 蜀道难李白【情境识记】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

29、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蜀道难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7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8蜀道难一诗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描写五壮士牺牲自己,开通了秦蜀两地交通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9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0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

30、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11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12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3从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14在蜀道难中,李白用“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两句来描写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之貌。15蜀道难中描写剑阁易守难攻的两句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6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两句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