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7.24KB ,
资源ID:54968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968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docx

1、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初探沈致隆要想真正理解并正确应用多元智能理论,需要对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过程、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可能的前景有一定了解。为抛砖引玉,本文根据加德纳的多部专著、多篇文章和笔者在国内外的所见所闻,试图对此做一定的初步探讨。一、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时空背景和个人因素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60 年代开始的席卷美国教育界的反思和改革浪潮。它产生的环境和土壤,是重视基础学科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的哈佛大学及其教育研究生院的“零点项目”(Project Zero)研究所。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此后又在航天领域数度领先,使二

2、次大战中占尽天时地利而不可一世的美国十分懊恼,从而促成了美国教育界在 60 年代的大反思。人们在更加重视数学和科学教育,对中学物理学课程进行了较大改革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艺术教育。“零点项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的。“零点项目”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下属一个有关教育的研究机构,1967 年由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Nelson Good-man,1906 -1998)创建,目的是改进艺术教育,并以艺术为手段改革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古德曼相信,艺术活动不仅依靠灵感和热情,艺术和科学一样,也有自己的认知规律。他认为,当时人们对于艺术认知的规律一无所知,立志从零开始,所以为这个研究机构起了个令人费解却非常形

3、象生动的名称。虽然加德纳本人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学术追求、杰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也是多元智能理论产生必不可少的主观因素, 但如果没有“零点项目”的建立及其创始人的价值取向和初始学术定位,就没有培育多元智能理论的土壤。 加德纳的上述非凡才能和创造精神,也就不易找到用武之地,难以淋漓尽致地在创建多元智能理论的过程中得到发挥。“零点项目”成立的时候,加德纳刚开始研究生二年级的学习。虽然他在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的导师和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艺术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但他还是与古德曼教授一拍即合,毅然决然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少年时代我曾经是一个认真执著的钢琴家,同时还热情地投身于其它形式的艺术。

4、当我开始学习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时候, 发现它们基本上不涉及艺术,这使我感到非常困惑。 因此我早期的学术目标,就是想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为艺术寻找一席之地。 时至今日,我仍然在尽力这样做! 1967 年,由于对艺术长期的兴趣,我成了零点项目创建伊始最早的一名成员。 ”1“零点项目”在哈佛诞生不是偶然的。 立志在心理学领域为艺术寻找一席之地的青年加德纳在“零点项目”取得成功,最终创建了多元智能理论, 都得益于哈佛大学不但是美国的学术中心,也是美国的科学和艺术中心,为学生成为跨学科的创新人才提供了科学与艺术的浓郁氛围。 哈佛的多个著名科学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收集了几千万件矿物岩石和动植物标本

5、以及 15 万件各个时期的珍贵艺术作品,提供了大量科学的、历史学的、美学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信息,天天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哈佛校园的高档次音乐会和艺术展览更是常年不断,以浓郁的艺术氛围给全校学生、教师甚至社区群众,以高雅艺术的熏陶和启迪。1972 年,古德曼退休,年仅 29 岁的加德纳就成为“零点项目”的两名负责人之一。 到 2000 年退居二线后,他仍担任这个项目的学术委员会主任至今。 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他开始接触心理学的大学本科二年级,也就是 1962年。 而创建多元智能理论最初的研究工作,是从他 1967 年参加“零点项目”开始的。 “如果没有对艺术长期的兴趣和研究工作,

6、我是绝对不可能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 我曾经注意到,在美国心理学的学术界特别在大学范围内,受到重视的思维种类,就仅仅是逻辑分析的思维。 但是当我开始研究正常的和天资优异的儿童,研究大脑受到损伤的成年人时,我发现了人类拥有一定数量完全不同的能力, 我决定将它们命名为 人类智能(human intelligence)。 这些智能是音乐、绘画、舞蹈、雕塑、诗歌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思维基础。 ”2对儿童艺术发展和认知的研究,是产生多元智能理论的第一个根源。 正常儿童或特殊儿童艺术发展和认知的过程,使加德纳意识到人类的能力不是单一的,而且不同的能力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我早期的研究生涯,很自然地依照这样的轨

7、迹进行。 皮亚杰和他的同事通过追踪儿童是怎样发展出像科学家那样的思维方式,来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规律。 我和我的同事照此办法,研究儿童如何发展出类似艺术家那样的思维和表现方式, 来说明儿童认知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就这样,我们开始着手设计实验以及观察研究,以真正了解艺术能力发展的时期和阶段。 ”3在“零点项目”研究特定儿童群体认知特点的过程中,加德纳发现,白痴天才在某一个领域表现出惊人的能力,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平庸甚至有非常显著的缺陷。 很多孤独症患儿在某一个领域如数字计算、音乐表现和旋律复制或是绘画方面,有非常优秀的表现,通常在语言沟通、对他人的敏感度方面常有非常明显的缺陷。 而神童则在某

8、一方面有非常特殊的表现,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很杰出,或至少是正常的。 但神童由于他们生活中的特殊地位,通常也伴随着具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他们或许可以和比他们年纪大许多的人一起有效地工作,但是却不知道如何与同龄的伙伴相处。 这三类儿童的普遍存在,以及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智能轮廓(profile)和智能的独立性,有力地证明了智能的多元化。加德纳 2003 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发表演讲“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时,回答头脑中是怎样产生多元智能理论的问题时,曾经总结了两个原因,一个是上文提到的他自幼开始并延续至今对艺术, 特别是对音乐的爱好给予他的启迪和灵感,另一个就是他的博士研究生学业即将结束的时候, 进入大

9、脑神经学研究领域的机会。 “1969年,我在哈佛零点项目听了当时的著名神经学家诺曼格什温德的一次讲座。 这件事几乎可以说是完全出于偶然,但对于我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在我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同事中, 很少有人重视神经系统的研究。听过格什温德的演讲之后,我几乎想马上转为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生。 在那之前,我一直在探索艺术家如何发展出他们所展现的能力,以及他们是怎样在较高水平上进行艺术创作、艺术表演和艺术批评的。 ”41971 年 ,加德纳博士研究生毕业 ,向格什温德提出了跟随他做博士后的申请。 后者非常慷慨,声明虽然他那里没有名额,但如果加德纳愿意与他在波士顿退伍军人医

10、疗管理中心工作的助手合作,很高兴为加德纳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安排工作。 加德纳马上就表示同意学习并从事神经心理学专业的工作。 他虽然当时对医学所知甚18少, 但有生物学的基础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格什温德与他的同事并未因为他的专业知识的欠缺而拒绝他。 这样一来,加德纳在医学领域开始了自己另外一半的研究生涯。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最重要的前期工作及其依据,除了在“零点项目”对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患孤独症儿童和白痴天才)的艺术心理和创造力的研究,就是跟随格什温德在波士顿退伍军人医疗管理中心的医院做博士后的时候,对大脑受伤病人的研究成果。 在那里,他的工作持续了 20 年之久, 研究正常的或具有特殊天赋的

11、人,一旦大脑受到不幸的撞击,出现肿瘤或其他脑损伤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试图理解人类的能力反映在大脑中是怎样组合的。 但同时他在“零点项目”早期研究的动力也越来越强,他同样渴望着知道,当人尤其是艺术家受到意外的撞击致使大脑神经系统受伤后,其认知特点和创造能力会发生什么变化。从脑伤病人的表现中加德纳发现:病人丧失许多能力后,某种能力可能仍然完好;或者病人丧失这种能力而其他能力却无损。 不论病人显示这两种模式的哪一种,都说明大脑皮层中有许多不同的生理区域,这些区域各司其职,掌管不同的能力或智能。 这些能力彼此之间相对独立,说明了智能的多元化。 例如,分辨语言的能力和其他能力是分开的。 一个惯用右手的

12、人如果左脑中枢部位受伤, 几乎可以肯定会发生失语现象,可是这个人其他方面的功能,几乎大部分都不会受到影响。 但是如果同一个人脑部受伤的位置在右脑的同样部位,他几乎不会发生任何上述的语言问题,但可能会在维持空间定向、歌唱或是与他人相处时发生困难。 这同样证明了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相对独立的。正是多年在“零点项目”和上述医院对于脑伤病人的研究,为他创建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理论和实验的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诞生的直接诱因,是荷兰海牙伯纳德凡李尔基金会 1979 年的委托和定向资助。 “零点项目”当时接受了基金会的委托,承担了一项持续 45 年的重大课题,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类潜能的本质及其开发5。

13、 当时“零点项目”两名负责人之一的加德纳,接受了令人胆怯而又极富魅力的任务:写一部专著,在人文科学领域中建立人类认知本质的理论。有了这笔资助, 加德纳及其同事前往中国、印度、埃及、日本等非西方国家,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开通了联系和交流的渠道,开始了“人类潜能”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调查东方文化及其认知文献,以了解在不同的文化中,心理认知的能力是怎样被确认、被珍惜、被培养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提出理论之前,加德纳曾利用这笔基金和其他机会, 在 1980 和 1982 年两次访问中国,对中国的历史和教育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受益,从而对中国文化十分推崇,最后成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以上研究工作的成果是霍

14、华德加德纳 1983年 出 版 的 专 著 智 能 的 结 构 (Frames ofMind)。 在这一著作中,作者将自己过去关于儿童艺术认知和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它调查报告加以综合归纳,提出了这一今日已经风靡全球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他的目标是提出人类思维的新观点,比人们过去在认知领域研究中所接受的观点更广泛、更深刻、更全面。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学术观点和主要内容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和传统的智能理论的根本区别,首先是概念的不同。 传统的智能理论,也就是智商(IQ)测试以及传统学校评估系统体现的智能概念,就是解答智力测验试题或者课程考试的能力。 按照 IQ 理论, 运用统计方法, 与不同年

15、龄接受测试者的解答加以比较,可以从测验分数推断出他们的智能。 不同年龄接受测试者在不同测验中所得的结果有明显的相关性,证明智能随年龄、学历、经历的变化不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属性或能力。 这种理论认为智能是单一化的,IQ 测试是客观公正的,IQ 分数的高低与人的智力水平成正比。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生物生理潜能(biopsychological potential)”6,强调它与文化环境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只要某种能力在一个文化背景中被视为是有价值的,这种能力就应被确定为智能;否则,这能力就不应被认为是智能。 加德纳的研究只看重那些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价值的人物,而不是抽象的人

16、的能力。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概念,“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7。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 从构思一部小说的结尾到下棋时把对方将死,甚至修补一床棉被,都是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学理论、音乐作品、甚至成功的政治竞选,都是上文所说的产品。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人类智力的判断,依赖的不是考试成绩,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特别强调该能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受重视的程度。它还认为智能不是单一的, 怀疑通用智能(general intelligence) 的科学性 , 认为每个人无论属于哪一种族,拥有何种肤色,

17、家庭财产多寡,与生俱来都拥有八种以上既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的智能,每种智能的运作都与大脑的某些部位的组织相关, 受不同部位神经系统的影响。理论还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在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时候, 组合并运用这些智能的方式和特点不同,因此一个人的智能轮廓和特点固然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后天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智能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此理论还认为,传统的智能概念、IQ 测试和各类考试有明显的种族偏见和西方文化的影子, 其概念和测验考试的成绩,与接受测验考试者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有关,并不一定公正和全面。加德纳及其在“零点项目”的同事们,根据多方

18、面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如脑损伤条件下人的认知能力受损的情况, 对特殊群体如超常儿童、白痴天才(idiot-avants)、患孤独症儿童认知特点的研究成果,对过去几千年人类认知进化的研究资料,不同文化交叉背景下认知的研究,心理测量学的研究(包括不同测试方法和手段结果相关性的研究),心理训练的研究(特别是不同学习能力的转化和普遍化的研究), 确定了判断人类的一种能力能否成为智能的八个判据。 1983 年,以这些判据为衡量标准,经过反复筛选,加德纳从众多候选者中初步确定了人类的七种智能。 一是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的是掌握并运用语言、 文字 的能力; 二是 逻

19、辑数 学 智 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的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以及科学分析方面的能力;三是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指感觉、欣赏、演奏、歌唱、创作音乐的能力;四是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指运用全身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包括嘴和手,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五是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指针对所观察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模型或图 像 从 而 加 以 运 用 的 能 力 ; 六 是 人 际 智 能(interpersonal intel

20、ligence),指了解他人 , 与人合作 的 能 力 ; 七 是 自 我 认 知 智 能 (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 指深入并理解自己内心世界并用以指导自己行为的能力。90 年代末期新选入的智能种类,将在下文多元智能理论发展史的内容中介绍。多元智能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在创建者刚提出的时候,涉及教育特别是教育应用的内容很少。 但意料之外地在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并逐渐在各地得到应用之后, 加德纳经过深入思考, 对此理论对教育的启迪和在教育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 关于此,也将在理论发展史的内容中介绍。三、多元智能理论发展史上的五个阶段多元智能

21、理论的发展, 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反映在加德纳的某一部著作之中。这些著作有的标志着一个阶段的开始,有的既是前一阶段的总结,同时又标志着下一个阶段的开始。 从迄今为止加德纳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五部著作和另外两篇文章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未来的方向。1理论的酝酿和产生阶段(1967 年1983 年)第一个阶段是理论的酝酿和产生阶段,从加德纳 1967 年加盟“零点项目”从事儿童艺术认知的研究,1971 年进入医院从事脑伤病人认知功能改变的研究开始, 直到 1979 年为完成荷兰海牙伯纳德凡李尔基金会的项目深入非西方国家,从而在 1983 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结束, 其

22、标志是智能的结构的出版。 此书是多元智能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加德纳在书中首次提出并命名了这一理论。此书的理论性很强,资料极其丰富,论证十分详尽,体现了大脑异常聪慧、学识极为渊博的加德纳前半生的学术功底和知识积累,不但横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心理学、测量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脑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遗传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小说、诗歌、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电影、竞技体育等多门类学科,而且资料和例证空前丰富, 概括了作者 20 年来有准备积累的无数文献资料、反复思考、多方交流和精心研究的成果。此书最为珍贵之处,是在提出确认智能

23、的八个判据之后, 详细论证了七种智能的存在和特征。 此后的 25 年中,他虽然又有此理论的四部著作问世,但都是对理论的补充说明、拓展延伸以及对实践效果的介绍和检验。 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所表述的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框架, 却始终没有改变。 此书在 1993 年和 2004年分别出了 10 周年和 20 周年纪念版,作者在这两个新版中增添了 “10 周年纪念版导言” 和“20周年纪念版导言”, 可见其影响之大和作者对它的重视。该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知识,介绍了人类对于智能的认识以及包括皮亚杰所做工作在内的有关智能的传统观念, 阐述了与人类智能有关的自然科学如遗传学、

24、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智能概念和智能的八个判据。 第二部分是全书篇幅最长的部分,是关于多元智能理论本身的阐释。 从第 5 章到第 9 章, 每一章的内容都长达数十页,分别详细地逐一论证五种智能,即语言、音乐、逻辑数学、空间、身体动觉智能的存在和特征。 第10 章同时论证人际和自我认知两种智能,合并称为人的认知智能。 此书的第三部分最短,只有两章,主要是为满足赞助者的要求,分别讲智能的培育和应用。智能的结构本来是写给作者同行看的,但出版后却意料之外地并未引起美国心理学家的关注。 与反对者人数相比,赞同这个理论的人很少,更多的心理学家则漠视它。 与此相反,多元智能理论却引起了不属于某一

25、特定学科领域公众的极大兴趣,作者有生以来第一次从新闻和广播媒体收到大量的邀请, 希望讨论此理论的本质。有些电视台还制作了特殊的节目,以使不同的智能具体化。 很多报刊的专栏设计了一些方便的程序,以便读者能测试自己和孩子的智能。 智能的结构一书封面有红、白、橙、黑各种颜色的版本,被陈列在许多书店的橱窗里,大量读者请求作者签名。 一年之后,智能的结构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漂洋过海,多年来在美国和世界各地一直畅销不衰。首先对此理论感兴趣的有三类人。 第一类人就是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工作对象,是学习能力出现问题的学生。 第二类人,是私立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 由于政府的控制相对比较松,这类学校进行

26、包括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的实验环境要宽松一些。 第三类人就是从事年幼儿童教育(包括小学低年级学生、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儿童)的人。 因为对于这些年龄段的儿童来说,沉重的课业负担还没有压在他们身上。 这些年幼学生的教师更加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 对理论感兴趣的人群逐渐扩大,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督学、学校董事会成员、教育立法者和教育记者、大学教授、学生家长,甚至连学生也包括进来。 书出版后不久, 教育界的演讲邀请就纷至沓来,使作者应接不暇。 演讲场所常常听众爆满,群情激奋,随着令人深思的问题的提出,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不但演讲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希望应用这个理

27、论并请求指导的呼声越来越高。 从此,理论进入了加德纳写书之前没有预料到会有的广泛应用之中。2 从心理学理论到教育实践的阶段 (1983年1993 年)第二个阶段从 1983 到 1993 的十年,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阶段。 既是应广大教育界读者的邀请,加德纳及其同事在美国各级学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项目的阶段,也是世界各国关注这一理论并开始尝试各自应用这个理论于学校教育的阶段。1993 年加德纳出版的 多元智能 (Multiple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 是此理论的第二个里程碑,也是理论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总结, 表明在此理论诞生后第一个 10 年的时间

28、里,在不同教育阶段投入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由于作者的研究方向被智能的结构出版后教育界的要求彻底改变了,他和“零点项目”同事一起,在这 10 年中开始与各级学校合作,研究理论在教育实践上的应用。 多元智能是这些实践的介绍和经验总结, 原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实践中的理论”。为了使没有阅读过智能的结构一书的读者对理论有所了解,作者在多元智能中的第一章,选用了他最受欢迎的演讲,也就是 1986 年在哈佛大学建校 350 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简单扼要地概括归纳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要点。 比起理论性很强的智能的结构,这次演讲标志着加德纳在这一理论的普及和通俗化上迈出的关键性步伐。 对于 10 年来他接

29、到各国成千上万读者来信中提出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各方面问题,如智能的概念和定义、多元智能理论的地位、每种智能的微细结构、更多智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作者在多元智能中都给出了详尽解答。 这些问题和回答,反映了在第一个十年里,世界各地以及创始人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思考和研究,在不断地深入和拓展之中。 书的重点,是总结了哈佛“零点项目”参与的实践项目和取得的成绩。这一阶段理论的实践和应用,主要在美国的学校中进行,多数都有加德纳和“零点项目”其他成员的参与和指导。 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应用的四个实例,分别被命名为 “多彩光谱”、“重点学校”、“学校实用智

30、能”和“艺术推进”项目。 这些项目说明在第一个 10年里,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在美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表现出可观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阶段,“多彩光谱”项目的具体做法主要是与家长配合,通过情景化和智能展示的方式,评估学龄前儿童的智能轮廓,也就是评估幼儿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各是什么,从而加强他们智能的早期培育。 在小学阶段,“重点学校”项目除推出“多元智能课程”,力求每天都要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以外, 还开展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推广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素质。 在初中阶段,“学校实用智能”项目主要是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 逻辑数学

31、智能与更加实用的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结合起来,帮助那些面临不及格危险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以及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走向成功。 在这个项目中,加德纳提出了学科理解的多元切入点,即对同一个概念,可以用六个不同的切入点来实现学生的真正理解。 在高中阶段,“艺术推进”项目在进行美术、音乐、文学创作三项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领域专题”和“过程作品集”(又名“艺术夹”)两种方法,培育并评估学生的创造能力、感知能力、思考能力。1994 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莫非教授发表文章,对多元智能理论一系列试验研究的评价是:“他们的工作帮助教育家辨认和培养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不被承认和没有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开发和试验了

32、新的课程、新的活动、新的评估方法和教学方法,对美国各级学校有深远的影响。 ”8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普及,越来越多美国以外国家的教育界开始研究应用这一理论。1997 年7 月 9 日到 12 日 ,应加德纳的邀请 ,笔者和来自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 22 个国家的教授、专家、中小学校长近 300 人一起,在波士顿参加了“零点项目” 举办的主题为 “多元智能理论新指南”的国际研讨会,会议参加者交流了十多年来各国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办学方针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的经验和体会,大会共收到来自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的论文 100 多篇。这个阶段的特征虽然主要是理论指导实践,但理论本身,特别是涉及到这个心理学理论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 对教育改革起到的作用,也随着实践的深入得到了发展。 其重要的特征,是加德纳从智能的结构主要写给心理学家看,转变到多元智能主要写给教育工作者看。 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加德纳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对于人类智能培育的重要性,认为周围环境在决定一个人智能高低的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大脑没有受伤,如果有机会接触到利于培养某种智能的环境和条件,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非常显著的进步。 按照同样的理由,如果一个人根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