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13.76KB ,
资源ID:54918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918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某跨海大桥中塔柱合拢段施工技术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某跨海大桥中塔柱合拢段施工技术方案.docx

1、某跨海大桥中塔柱合拢段施工技术方案第一章 编制依据1*大桥-B合同段施工合同文件及招标文件2*大桥施工图设计(第二卷第一册)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6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范(JGJ1072003)8*大桥专项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9.*大桥专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0 *大桥-B合同段投标技术方案11 *大桥-B合

2、同段施工组织设计12 二航局质量手册质量作业指导书13施工现场情况第二章 工程概况2.1概述*大桥第III-B合同段为主通航孔桥上部结构施工, D3#、D4#墩索塔采用钻石型索塔。上塔柱荷载通过中、上塔柱交汇段传到中塔柱,塔柱双肢在无索区和有索区交接处合拢,。合拢段为半径R201.6cm圆弧,起点标高139.77m,圆弧顶面标高141.5m,中、上塔柱交汇段顶部标高151.5m,并在交汇段顶部设置1、2号斜拉索锚固区混凝土齿块。中、上塔柱交汇段为空心箱形断面,设两道厚度1.40m的横隔板予以加强。中、上塔柱交汇段对应塔柱浇筑节段3032段,混凝土为C50海工耐久性混凝土,单塔混凝土总方量为86

3、3.72 m3。第3032节段浇筑高度均为4.5m,第30节浇筑至中上塔柱交汇段以上1.39m。中塔柱合拢段采用 32、 16钢筋,单塔钢筋总重量为223.77t。中塔柱合拢段在交叉处底部横桥向布置12S15.2钢绞线,在1、2号斜拉索锚固区锚固区顺桥向布置7S15.2钢绞线。所有预应力锚固点均设在塔柱外侧,采用深埋锚工艺,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真空压浆工艺。中、上塔柱交汇段断面结构见图2.1-12。图2.1-1 中、上塔柱交汇段剖面一般结构图图2.1-2 中、上塔柱交汇段断面示意图2.2总体施工思路中塔柱浇筑到28、29节段时,由于受到二塔肢净间距的限制,二塔肢液压爬模不能同时爬升进行施

4、工,采取单塔肢爬升施工完成后,进行另外一个塔肢的施工。同时,在29节段上预埋中、上塔柱交汇段支架牛腿锚锥,以便后续支架搭设施工。第30节段为中、上塔柱交汇段。拆除二塔肢内侧爬架系统;在牛腿上设置卸荷砂箱、纵向分配梁,搭设圆拱支架,在支架上安装底模、安装劲性骨架、钢筋及外模,预埋索套筒。在该段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不拆除拱形段支架,进行第31节段施工;第31、32节段内模采用搭设脚手架施工,同步完成横隔板施工。2.3施工主要机械设备布置根据索塔施工的特点,单索塔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配备了2台塔吊(900t.m和250t.m各一台,满足了现场重物起吊的需要)、电梯4台(其中2台为下塔柱至中、上塔柱交

5、汇段高度的垂直电梯,满足施工人员上下进入中、上塔柱交汇段施工部位需要;两台为中下塔柱交汇段至塔顶的斜坡电梯,满足施工人员上下进入上塔柱施工部位需要)、拖泵等。详细的各施工机械设备数据见施工组织设计。主要设备设施布置如图2.3-1所示。图2.3-1 主要设备设施布置示意图第三章 施工工艺流程进入下一节段施工拆除模板、支架图3.1 中、上塔柱交汇段施工工艺流程图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4.1、中、上塔柱交汇段施工测量主塔施工测量重点是保证塔柱、索套筒等各部分结构的倾斜率、垂直度、外形几何尺寸、平面位置、高程以及一些内部预埋件的空间位置。在浇筑中、上塔柱交汇段混凝土过程中,同步进行中、上塔柱交汇段垂直位

6、移观测及支架变形观测。施工测量控制详见索塔施工测量方案。4.2、中、上塔柱交汇段支架设计与施工4.2.1、中、上塔柱交汇段支架设计1)中、上塔柱交汇段支架设计原则在中、上塔柱交汇段自重及施工荷载、风荷载等的作用下,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必须满足要求。 支撑系统的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及支撑部分的不均匀沉降都要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下塔柱与钢支撑系统不同的线膨胀系数、日照温差对砼与钢支撑所产生的不同效应,造成不均匀变形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中、上塔柱交汇段一次进行浇筑至拱顶1.39m处,在浇筑上层混凝土过程中,支架要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确保混凝土不致因为支架刚度不足而产生裂缝。中、上塔柱交汇段支架采取

7、在附墙支架的方法施工,方便现场的安装与拆除。2)中、上塔柱交汇段支架结构形式中、上塔柱交汇段支架系统由拱形支撑、横梁、纵向分配梁及牛腿、卸载砂箱组成。中上塔柱交汇段施工支架由焊接H型钢400300拱型支撑,HM588300横梁、I25a竖向支撑组成一榀支架,共有5榀支架。支架间搭设210纵向斜撑。横梁下于竖向支撑位置焊接I25a下弦杆。支架下面的纵向分配梁为2 HN800300组合型钢。本设计共设有两种牛腿,共6个。牛腿上布置1000450的卸荷砂箱,共6个。如图4.2-1所示。图4.2-1 中塔柱合拢段支架结构图4.2.2、中、上塔柱交汇段支架施工交汇段的支撑系统采用附墙支架的方法施工,即塔

8、柱上埋设预埋件、焊接牛腿,然后安装弧形支架组成交汇段的支撑体系。在浇筑第29节段索塔混凝土时,预埋钢牛腿锚锥及锚筋。锚锥平面中心点标高为137.221m。拆除两塔肢内模及爬架系统后,安装牛腿。采用塔吊配合人工安装方式进行。为了便于支架安装,面板在后场不安装,待支架吊装完毕后再铺设。纵向分配梁、拱形支撑、竖向支撑、横梁等构件全部焊接成整体,根据以上吊装方式计算,整个吊装重量为14.4吨。交汇段顺桥向中心与塔吊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2.5m,根据900tm塔吊的技术参数,在该位置最大吊装重量为41吨,所以上述吊装方法可行。支撑系统安装完成后,在下弦杆联系梁(I25a工字钢)上搭设施工脚手架及圆弧段下延

9、直线段模板支撑系统,以便于交汇段施工。搭设脚手架时应注意不能影响爬架由30#节段爬升至31#节段。4.3劲性骨架安装29#节段施工完毕后要求接高劲性骨架。劲性骨架的结构形式与原上报的塔柱施工方案中叙述的一致,仍然采用角钢加工制作成的桁架。劲性骨架的安装方法采用每个侧面作为一个安装单元件,单独吊装,然后将各单元件之间用角钢连成整体。中、上塔柱交汇段劲性骨架结构见图4.31。图4.31 中、上塔柱交汇段劲性骨架结构图4.4、索套筒安装定位索套筒安装是交汇段施工过程中重要内容。索套筒采用Q345C无缝钢管,在交汇段中有B1、Z1、B2、Z2各两对索套筒,交汇段施工划分为三个节段,对应索套筒均跨节段施

10、工。施工时索套筒分节安装,节段间按要求采用法兰连接;节段分界点坐标根据上下端口坐标内插获得,但在上下节段施工连接时,应确保接口平顺连接,不允许有弯折。施工时依据图纸放样预埋钢管与塔柱内外壁的交点的上下端口坐标,控制安装轴线与理论轴线重合。为了准确定位,钢管上端口临时用钢板封端,其圆心作为重要的上端口坐标控制点。在预埋钢管下端口水平轴线上点焊角钢,标出中心线。待节段劲性骨架安装定位后,焊接预埋钢管定位架,然后安装钢管,复测安装精度,控制在5mm以内,将预埋钢管定位架焊接在劲性骨架上,塔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次校核预埋钢管的上下端口控制点坐标。4.5、钢筋工程4.5.1、概述中、上塔柱交汇段采用

11、32主筋和 16分配筋组成。主筋标准间距为20cm,水平箍筋间距15cm,钢筋净保护层为6.8cm。由于中、上塔柱交汇段分三层施工,中、上塔柱交汇段钢筋主筋按钢筋长度进行接长,水平箍筋及其它分布筋分三次按节段划分进行进行绑扎。4.5.2、中、上塔柱交汇段钢筋的加工与运输32主筋采取直滚式滚轧直螺纹连接工艺;其他的水平筋及箍筋采取搭接绑扎连接,搭接长度60cm。中、上塔柱交汇段钢筋采取在后场钢筋加工区进行加工成型,根据施工进度适时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中、上塔柱交汇段钢筋的加工包括:主筋滚轧、钢筋下料弯折。中、上塔柱交汇段钢筋加工完成后,使用运输车辆将半成品钢筋运至项目部临时码头,再装船倒运至施

12、工现场,分类堆放。4.5.3、钢筋绑扎及固定钢筋现场施工包括钢筋现场连接和绑扎。1)、钢筋绑扎施工顺序钢筋绑扎、固定总体施工顺序是与主筋滚轧直螺纹连接工艺以及塔柱钢筋的布置位置有关,总体施工顺序为:先安装并接长主筋,再安装环向水平筋,最后安装拉钩钢筋以及防裂钢筋网片。 主筋安装与接长施工顺序与主筋布置有关,如遇到2根钢筋并排布置二层,为了方便滚轧直螺纹钢筋的连接,施工时先施工内侧钢筋,再施工外侧钢筋;如遇到2根钢筋并排布置三层,施工时先施工中间层面同时施工。2)、钢筋具体绑扎施工主筋安装接长施工也就是滚轧直螺纹,然后施工内外层内侧钢筋再施工外侧钢筋。塔柱钢筋现场施工时在进行骨架安装到位后进行的

13、,主筋连接方法如下:测量先在已经安装到位的劲性骨架上放出塔柱纵、横轴线,钢筋施工人员根据塔柱纵、横轴线,在劲性骨架上放出钢筋安装位置线;将接长钢筋与预埋主筋对接,使用管钳旋转套筒拧紧;再根据劲性骨架上放出主筋位置,使用“U”卡进行主筋定位固定。为保证钢筋连接的顺利进行,加工好的钢筋使用塑料保护套进行保护,在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应加强保护,尤其是钢筋的外露螺纹及套筒的内螺纹,严禁与物体发生碰撞,以免损坏丝纹。 环向水平主筋安装与绑扎施工方法是:先在已经安装并定位主筋侧面,使用石笔按照环向水平筋位置标出其安装位置,人工将环向水平筋安装到位,使用扎丝绑扎固定。 拉钩钢筋施工,人工直接将其钩上钢筋安装到位

14、,为了防止拉钩钢筋的松动,拉钩钢筋一头要使用扎丝绑扎固定。4.5.5、防裂钢筋网片的安装 根据设计要求在塔柱外表面设置一层5100100mm防裂钢筋网片,防裂钢筋网片均采取在中、上塔柱交汇段构造钢筋绑扎完成后再进行安装,安装时利用主筋塑料保护层固定其位置,确保防裂钢筋网片净保护层为35mm。4.6、模板工程中、上塔柱交汇段模板由底模与侧模构成,其中底模由6mm面板上面再铺设一层1mm镀锌铁皮构成,镀锌铁皮通过铆钉与钢板进行固定。侧模采取大片模板,模板的边框、竖向次肋、横向主肋、纵向背带由型钢组成,侧模通过对拉螺杆固定。顺桥向侧模采用液压自动爬模系统施工,横桥向侧模第30节根据断面尺寸进行定制,

15、第31、32节段对爬模系统进行改造,爬架需根据各节段尺寸进行收分、调整。(1)圆弧拱底模设计、制作圆弧拱底模由钢面板(钢板厚6mm)、10 mm厚钢板条纵肋、10 mm厚钢板圆弧形横肋构成。模板构造见图4.61,2,3,4。底模分四块在后场加工制作,为保证圆弧线形,在专用胎架上制作。圆弧段模板下接160m长直线段内侧模,并进行混凝土压边20cm,以确保砼边线顺直。直线段内侧模用钢管进行支撑,以确保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产生变形现象。图4.61 圆弧段底模系统侧视图(单位:cm) 图4.62 圆弧段底模系统立面图(单位:cm)图4.63底模展开图 (单位:cm)图4.64底模系统细部结构图 (单位

16、:cm)(2)第30节横桥向侧模设计、制作 第30节横桥向侧桥需根据具体尺寸进行定制。横桥向侧模由维萨板、10背楞、214围檩组成。该段侧模在后场进行制作,运至现场进行用塔吊进行安装。模板构造见图4.65。图4.65横桥向侧模30节构造图(单位:cm)4.6、混凝土设计与施工中、上塔柱交汇段混凝土总方量为863.72 m3,分别对应索塔分节第3032节。每节段浇筑高度均为4.5m。1)中、上塔柱交汇段混凝土配合比中、上塔柱交汇段混凝土配合比不变,将缓凝时间延长,具体做法同横梁砼施工,是通过调整外加剂的性能来满足。其中第31节砼方量最大,为365 m3;按20 m3/h浇注速度计算,需18小时浇

17、注完毕;砼缓凝时间调整为20小时,能够满足施工要求。2)中、上塔柱交汇段混凝土供应中、上塔柱交汇段混凝土浇浇筑主要利用平台上布置1台75m3/h固定式搅拌站,通过拖泵接力将混凝土输送到中、上塔柱交汇段处,再通过漏斗、串筒将混凝土布设到浇筑位置。混凝土浇筑施工采取对称、分层布料振捣施工方法。3)中、上塔柱交汇段混凝土浇筑中、上塔柱交汇段混凝土浇筑工艺:搅拌站生产混凝土 泵送串筒 入仓 振捣中、上塔柱交汇段混凝土浇筑按分层布料分层振捣的施工方法进行,其施工方法与塔柱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相同。施工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a.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应先对中、上塔柱交汇段侧边转角进行布料与振捣,由于受到钢筋间距

18、的限制,因此,施工中还要准备30混凝土振捣棒以便对空间狭小的部位进行振捣。b.混凝土浇筑前应安排专人对预应力管道及索套筒位置进行检查,对部分损坏的管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c.混凝土浇筑过程应保证振动棒不接触到预应力管道索套筒,以防止由于波纹管的损害造成漏浆,造成预应力及穿索施工的困难。d.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要安排专人对钢筋位置进行调整,保证钢筋的间距。e.为了防止中、上塔柱交汇段表面出现收缩裂纹,对应严格控制顶口的凿毛。f.中、上塔柱交汇段施工完成后,应尽快完成预应力张拉施工,以防止出现裂纹。4)施工缝处理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以模板顶口线为基准,对靠近模板、宽约1.5cm的混凝土顶面内外

19、接缝作修正、压实、抹平处理,在进行施工缝凿毛时,严禁破坏这条接缝,以确保上下层混凝土接缝顺直。凿毛由人工完成,当处理层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由人工开始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软层,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淡水清理干净。由于索塔模板底口无接口模,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以及上下两节段混凝土结合部出现过大的错台,待浇节段的模板底部应压紧已浇节段的混凝土顶部外表面(顶部外表面应先清理平整),不得留有空隙。混凝土浇筑前,再次对接缝表面进行检查清理(若有杂物,应清理干净,以防夹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与下节段混凝土面的贴紧情况,若出现漏浆,紧相应部位的对拉杆螺母及支撑

20、螺旋;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应充分振捣,以使缝线饱满密实。4.7、中、上塔柱交汇段预应力施工4.7.1、中、上塔柱交汇段的预应力束布置根据设计要求,中、上塔柱交汇段内布置19束15S15.2钢绞线,钢绞线锚下张拉控制力应采用0.75fpk=1395MPa,每束张拉力为2929.5KN(均不含锚圈口损失)。所有预应力锚固点均设在塔柱外侧,采用深埋锚工艺,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真空压浆工艺。4.7.2、预应力钢绞线施工中、上塔柱交汇段预应力均采取施工中均采用二端对称张拉、真空压浆及深埋锚工艺。即:在塔柱施工期间先埋设带套筒的锚座和预应力管道,后穿预应力束。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中、上塔柱

21、交汇段砼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达到85%后,进行二端对称张拉,以张拉应力与引伸量进行双控。4.7.2.1、塑料波纹管安装与固定1)定位钢筋的焊接在中、上塔柱交汇段的每层钢筋绑扎完成之后,根据测量放出的塔柱或中、上塔柱交汇段的纵横轴线,以及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坐标,安装预应力管道的定位钢筋,定位钢筋均采取焊接固定,焊接牢固,以保证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准确。2)塑料波纹管的连接、弯曲与固定定位钢筋安装完成后,人工穿入塑料波纹管。塑料波纹管为定尺长度,其之间通过连接套管连接接长,外缠裹粘胶带密封;也可以通过专用的塑料波纹管焊接机将波纹管对焊接长。波纹管穿到位后,进行波纹管的定位固定。即在安装波纹管上部的焊接定位

22、钢筋与先前安装的定位钢筋固定,以保证管道定位准确、稳定。4.7.2.2、钢绞线下料及穿束1)下料下料长度理论长度千斤顶工作长度工具式过渡板长度预留长度。钢绞线下料场地要平整,地面上铺木板或彩条布,以防磨伤钢绞线。下料要力求准确,误差不超过1cm,减少浪费,下完料后分长度编号挂牌,妥善保管,防止锈蚀。2)穿束采用单根穿束的方法,在单根钢绞线头部套上钢性子弹头帽,采用人工将钢绞线逐根穿入管道。穿钢束前采用空气压缩机清除管道内杂质。由于中、上塔柱交汇段预应力采取后穿束施工,因此,中、上塔柱交汇段预应力束施工前,应在中、上塔柱交汇段外侧同步搭设预应力施工脚手架。4.7.2.3、锚座安装1)、锚板与预埋

23、套管的布置形式为避免预应力张拉端槽口开得过大而切断塔柱的竖向钢筋,采用深埋锚工艺即锚垫板栓接一段套筒,锚垫板按套筒设计要求对螺栓孔进行攻丝,套筒外缘距塔柱外侧表面为3cm。2)、锚座的安装与固定为了实现锚座的准确定位,在塔柱模板上每个锚座位置设置一个锚座固定装置,锚座固定装置与模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锚座连接套筒靠塔柱外侧设置法兰与锚座固定装置实施固定。4.7.2.4、防漏浆措施为了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浆液从两端锚具锚杯中进入预应力塑料波纹管中,锚板与连接套筒,连接套筒与锚座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橡胶垫圈进行密封;波纹管与锚板之间使用粘胶带缠裹。中、上塔柱交汇段预应力钢束采取后穿束施工,波纹管在施工过

24、程中可能有伤洞和变形,为防止其漏浆,在波纹管固定好后穿入一比波纹管内径小1cm胶管,待混凝土浇完后初凝前抽出胶管,如有漏浆马上用水冲洗清除。4.7.2.5、预应力张拉1)张拉平台布置为方便预应力张拉操作,在中、上塔柱交汇段两层预应力位置各布置一层张拉平台,平台顶标高分别低于相应的预应力位置70cm,张拉平台如图4.8-1所示。图4.8-1 预应力张拉平台示意图 2)预应力张拉施工顺序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中、上塔柱交汇段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85%,可以开始进行预应力张拉。根据设计要求预应力张拉按一下顺序进行:中、上塔柱交汇段预应力张拉顺序:先从顶、底板中部向左、右对称张拉对应的预应力

25、钢束,最后张拉腹板中不对称的预应力钢束。3)预应力束张拉预应力钢束均为两端张拉,一次张拉完毕。每束钢绞线的设计锚下张拉控制应力均为k=0.75fpk=1395MPa(不含锚圈口损失),折合张拉控制应力为2929.5KN(不含锚圈口损失)。根据桥涵施工规范规定,低松弛预应力钢束的张拉步骤为:0初张拉(张拉力P0=2929.50.1=293.0KN,为设计张拉力的0.1倍)持荷2分钟 量测伸长量0张拉至设计吨位P持荷2分钟量测伸长量1 卸压量测伸长量2 退顶。预应力钢束张拉采用张拉吨位与引伸量双控,其中引伸量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如不满足要求,应查明原因进行补拉或退锚重新张

26、拉。同时张拉过程中,每束钢束的断丝或滑丝不得超过施工规范规定的1根或1丝。实际引伸量可以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L = L1+ L2 其中: L =张拉实际引伸量=P(10) /(PP0)-(12) L1=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际伸长值(mm); 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4)张拉设备校验张拉设备与仪表油专人管理与使用,并定期维护与检验。张拉穿心顶与压力表配套使用,不得串用,以便判断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校验应在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张拉机具设备与工具锚配套使用,在中、上塔柱交汇段与塔柱施工各检验标定一次。规范规定千斤顶在使用6个月

27、或200次张拉或张拉出现异常情况下需重新检验与标定。4.7.2.6、多余钢绞线割除钢束张拉完毕,严禁撞击锚头,由于是深埋锚,所以锚头以外钢束采用水管淋水冷却,气割割除的方法施工,预留长度不小于30mm,且不大于50mm。4.7.2.7、预应力管道压浆根据设计要求:预应力管道在张拉完成后24小时之内要进行压浆,压浆采取真空辅助压浆,浆体配比严格按照审批的配合比进行。1)真空辅助压浆施工原理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是在传统压浆的基础上将原有的金属波纹管改进成塑料波纹管,将孔道系统密封;一端用抽真空机将孔道内80%以上的空气抽出,并保证孔道真空度在80%左右,同时压浆端压入水泥浆。当水泥浆从真空端流出且稠度

28、与压浆端基本相同,再经过特定位的排浆(排水及微末浆)、保压以保证孔道内水泥浆体饱满。如图4.8-2所示。图4.8-2 真空辅助压浆施工示意图2)压浆施工设备真空辅助压浆主要设备有:灰浆搅拌机、压浆泵、真空泵、高压管、真空压浆组件、各种接头阀门、浆桶等3)真空辅助压浆施工方法a.张拉工序完成后,严禁碰撞锚头,切割外露钢绞线。b.清理装配螺栓孔内、锚座底面的水泥浆,保证锚座底面平整。清理盖帽的密封口及封锚槽并保持清洁。c.在密封槽内均匀涂上一层玻璃胶,装入“O”形密封圈。d.装配盖帽,将螺栓加垫片旋入螺孔内并紧固,并将排气孔垂直向上放置。e.定出吸真空端和压浆端(吸真空端的出浆孔置于锚座上方,压浆

29、端的压浆孔置于锚座下方)。f.盖帽安装完毕,用高压气将管道内残留的水分吹出。g.按图示方法安装压浆设备与管道。h.在真空辅助压浆前用真空泵试吸真空,当真空度检测达到要求的标准后,即可开始真空辅助压浆。i.关掉阀1、阀2,打开阀3,启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0.09Mpa0.1Mpa时,可打开阀1,启动灌浆泵开始灌浆。j.保持真空泵开启状态,当观察到空气滤清器中有浆体通过时,关掉真空泵及阀3。k.打开阀2,观察排气管的出浆情况,当浆体稠度和灌入前一样时,关掉阀2,仍继续灌浆,使管道内有0.50.6Mpa的压力,持压12分钟,再关掉阀1。l.将输浆管拆下来,再拆卸活接1和活接2段,清洗空

30、气滤清器,然后接到另一组孔道,压浆。孔道真空辅助压浆要连续,一次完成。若出现无法及时排除的故障时,应立即拆下压浆管道,用高压水冲洗孔道,待故障排除后重新压浆。5)真空辅助压浆施工注意事项a.保护罩若作为工具罩使用,在浆体初凝后可拆除;b.在压浆前若发现管道内残留有水份或脏物的话,则须考虑使用空气压缩机先行将残留在管道中的水份或杂物排除,确保真空辅助压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c.整个连通管路的气密性必须认真检查,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d.浆体搅拌时,水、时泥和外加剂的用量都必须严格控制;e.必须严格控制用水量,对为及时使用而降低了流动性的水泥浆,严禁采用增加水的办法来增加其流动性;f.搅拌好的浆

31、体每次应全部卸尽,在浆体全部卸出之前,不得投入未拌和的材料,更不能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g.向搅拌机送入任何一种外加剂,均需在浆体搅拌一定时间后加入;h.安装在压浆端及出浆端的阀门和接头,应在灌浆后1小时内拆除并清洗干净。6)封锚施工压浆完毕,经检查后随即立模浇筑封锚混凝土,以防锚具锈蚀。第五章 质量、安全与环保5.1、中、上塔柱交汇段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中、上塔柱交汇段的施工要按照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质量检测与验收。具体如下: 中、上塔柱交汇段钢筋加工、安装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 表5.1编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测方法1纵向受力钢筋间距20mm用尺量,每个构件检查2个断面2箍筋、横向水平筋、螺旋筋0,-20mm用尺量,每个构件检查510个断面3弯起钢筋位置20mm抽查30%4保护层厚度+5,0mm每个构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