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0.32KB ,
资源ID:54913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4913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季氏将伐颛臾》教学案例附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案例附反思.docx

1、季氏将伐颛臾教学案例附反思季氏将伐颛臾教学案例(附反思)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道”三者结合。所谓“言”指的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语法等等;所谓“文”指的是文章的写法与结构;所谓“道”指的是作品反映出来的深层意蕴与思想感情。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但是目前在应试体制之下的文言文教学重视“言”,而忽视了“文”与“道”,这是有偏颇的。本文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设计出一节“言”“文”“道”三者结合的语文课。文言文教学 言 文 道一、【教学目标】积累字词语法、分析论证方法、了解孔子治国思想二、【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对话合作。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步:导入教师

2、导入:“在我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实际上,孔子也会有发怒的时候。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几次发怒。例如有一次他看见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这个批评是很严厉的。再比如他的学生冉有,季氏的家臣,经常替季氏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孔子生气地对别的学生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本文季氏将伐颛臾也是针对冉有的一次‘怒火’。让我们一起走进季氏将伐颛臾。”(二)第二步:围绕题目,简介写作语境题目:季氏将伐颛臾简介:(1)季氏,鲁国执政大夫,掌握着鲁国政权,经常做出一

3、些违背礼节的事情。这是一个礼崩乐坏、陪臣执国政的时代,孔子对这一切充满了愤怒。他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2)颛臾,附属于鲁国的小国。季氏攻打颛臾的原因,有人说是季氏贪图颛臾的土地,有人说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鲁君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季氏担心的不是颛臾,而是担心鲁君收拾自己,颛臾为其内应。(3)将,春秋中 没有记载此事,或许战争并未发生。(三)第三步:提出问题教师设计问题:这篇文章是由人物对话构成的,现在我们写对话的时候,一般会在“说”字前加上一些修饰或者限定语,例如“笑着说”、“皱着眉头说”、“含含糊糊地说”等。细读课文,在下列括号中填

4、上合适的修饰词语。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地)曰2、孔子( 地)曰3、冉有( 地)曰4、孔子( 地)曰5、冉有( 地)曰6、孔子( 地)曰(四)第四步:探究法分析课文独立思考上述问题,形成比较有条理的答案,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见解,形成更为完整的答案,时间10分钟。整理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辨析。1、学生答案示例:焦急、彬彬有礼、郑重其事、严肃等等。(1)“焦急”分析:季氏将要讨伐颛臾,战争即将爆发,于是冉有和子路立刻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因此很“焦急”。(2)“彬彬有礼”分析:孔子很讲究礼节,对违背礼节的行为深恶痛绝,作为孔子的弟子,冉有和子路在拜见老师的时候,一定也是彬彬有礼的

5、。(3)“郑重其事”“严肃”分析:在古代,战争是国家大事,需要慎重,冉有和子路得知季氏将伐颛臾的消息,于是郑重其事地将此事告诉孔子。教师点评:由于这句话提供的信息比较少,大家能够发挥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因此这些答案也应该都是合理的。2、学生答案示例:愤怒、生气、惊诧、诧异等。(1)“愤怒”、“生气”分析: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直接喊出了冉有的名字“求”,并且用了感叹号,表示语气强烈。“无乃尔是过与”,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意思是“恐怕要责备你吧”,孔子既然是责备冉有,此处当然应该填上“生气”或“愤怒”了。(2)“惊诧”“诧异”分析:“无乃尔是过与”包含着责备的语气,这没错,但是“无乃”这个文言句

6、式的意思是“恐怕”,包含着一种商量、劝告的意思。“何以伐为”,意思是“为什么要讨伐他呢”,作者用了一个问号,表示一种质询的语气,因此用“诧异”或“惊异”比较好。教师点评:大家能够抓住文本细节例如文言句式、标点符号等展开分析,这很好。孔子有三句话被我们忽视了:“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首先看第一句,“以为”,以之为,把当作,东蒙主,就是东蒙山的主祭人,颛臾作为东蒙山的主祭人,是先王授意的,这说明颛臾不可伐,因为涉及到先王。第二句,“且”是“况且”的意思,况且颛臾就在鲁国邦域之中,是鲁国的附属国,这说明颛臾不必伐,因为都是自己人。第三句,“是”是“这”的意思,颛

7、臾是国家的大臣,是鲁国的藩属,地位应该和季氏一样,这就说明季氏没有资格讨伐颛臾。孔子简单的三句话,意在表明颛臾不可伐、不必伐、季氏也没有资格伐,如此反常的事情居然发生了,于是孔子问“何以伐为”,语气带有明显的“诧异”、“惊诧”的色彩。3、学生答案示例:委屈、无奈等。(1)“委屈”、“无奈”分析:冉有说,这件事是季康子决定的,跟我们二人没有关系,我们说话分量小,没有话语权,因此有些无奈。老师却说“无乃尔是过与”,老师要责备我们,我们当然有些委屈了。(2)教师点评:这个地方大家的分歧较小,冉有的语气相对确定,那就是无奈和委屈。4、学生答案示例:生气、循循善诱、语重心长等。(1)“生气”分析:孔子听

8、了冉有的话之后,再一次不客气地点出了他的名字“求”,依然是强烈的感叹号。在孔子看来,冉有和子路作为季氏的家臣,是有责任有义务为季氏出谋划策的,自然也包括规劝、纠正季氏的不合礼节的行为。而此时,冉有和子路并没有尽到家臣的责任,孔子当然会很“生气”。(2)“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分析:我觉得孔子并不是生气,因为除了直接点到冉有的名字外,文本中再也没有直接表达孔子态度的文字。相反,孔子旁敲侧击,运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来反驳冉有的观点。首先,“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这是引用论证,引用了周任的话,“陈力”,展示才能,“就”,靠近,“列”,职位。孔子并没有直接说冉有和子路没有尽到责任,而是通过

9、周任的话来暗示。其次是类比论证,孔子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而”表示转折关系,盲人摇晃着要倒下,辅助者却不去搀扶,盲人跌倒了,辅助者也不去扶他起来,那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孔子将冉有和子路比作辅助者,将季氏比作即将跌到的盲人,这是一种类比论证。孔子又说,“且尔言过矣”,况且你说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跑出来,龟甲宝玉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孔子并没有强烈地责备冉有和子路,不问青红皂白批评一顿,而是循循善诱地摆事实、讲道理,因此是“语重心长”。教师点评:第二个同学对文本的解读很精细,对字词的解释、对句子的翻译很到位,更重要的是,他分析了写作手法,从论证手法的角度分析,我觉得

10、更有说服力。5、学生答案示例:理直气壮、辩解、狡辩等。(1)“理直气壮”分析:冉有认为,颛臾城池坚固,并且靠近费地,而费恰好是季氏的封地,颛臾已经成为季氏的潜在的威胁,现在不去占领,日子久了,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这些都是很充分的理由,所以冉有表现得“理直气壮”。(2)“辩解”“狡辩”分析:冉有的理由完全是站在季氏的立场上,是在为侵略主义辩解。颛臾城池坚固,这本身并不是错,并不成为季氏攻取的理由。而冉有只不过是在为季氏攻打颛臾寻找一个借口,所以带有“狡辩”的成分。教师点评:两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但是“理直气壮”是褒义词,冉有讲的并非是正义的道理,而是歪理,是强权之理,因此用“理直气壮”就不太符

11、合语境。而“狡辩”一词揭示出冉有其实是在为季氏找借口,用得相对合适一些。冉有这句话也彻底暴露了自己所说的“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是一句假话。冉有的思想逻辑其实和当今世界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强盗逻辑”是一致的,所以引起了孔子的反感。6、学生答案示例:勃然大怒、出离愤怒等。(1)“勃然大怒”分析:面对冉有的“强盗逻辑”,再加上刚才冉有的推卸责任,孔子“勃然大怒”了。他说: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意思是: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要而一定要找一个借口的人。进而孔子又义正词严地指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一个国君和大夫,他们不担心人少而担心分

12、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不安定。紧接着,孔子直接指出了季氏将伐颛臾的根本错误之处:不应该采取战争而应该采取“修文德”的方式使远方的人民归顺自己。原文中“以来之”的“来”是使动用法。而冉有和子路的错误之处还在于他们并没有规劝季氏用“修文德”的方式使远人归顺,国家四分五裂他们却束手无策。最终,孔子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问题的症结:祸起萧墙,即鲁国内部的矛盾。教师点评:刚才这位同学用到了几个成语,即勃然大怒、义正词严、直言不讳,这些词语都可以当作第六空的答案。孔子愤怒的原因有三:第一,孔子痛恨那些找借口的人,第二,冉有的“真正逻辑”与孔子的“礼仪仁德治国”的逻辑相悖,孔子主张的是“修文的而来之”,而不是发

13、动战争,第三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季氏讨伐颛臾是“明修栈道”,而针对鲁君则是“暗度陈仓”,这也是孔子说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原因。(五)第五步:结语教师总结:在我们的团结协作下,季氏将伐颛臾我们就学完了。这节课我们想象了师徒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进行了一场有意义的“思维游戏”。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细读了文本,掌握了很多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而且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有所了解。希望课后我们自己整理复习本节课学到的文言知识,并且借助论语中的资料,加深对孔子甚至儒家思想的了解。五、【教学反思】原本是一节枯燥的文言文教学课,但是在黄厚江老师的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一书的点拨

14、下,这节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尽管有很多不成熟、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尽量实践了如下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一)、力争打破文言文教学重“言”而轻“文”和“道”的困局,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例如实词、虚词、语法等贯穿到“文”与“道”的理解与阐释之中。很多教师在讲文言文的时候,直接将文言文等同于文言文的语法知识,似乎不讲透这些知识文言文教学就无法展开一样,这是一种偏差。(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双导教学模式”。这节课,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多达10分钟,加上回答问题的时间,至少占了一节课的30分钟,教师仅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有探讨的热情,而且对文本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训练。(三)、教师对文本要有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尽管只是穿针引线,但是花在备课、查资料、反复揣摩文本、设计问题上的时间却相当多。如果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就失去了方向,学生的答案也无法点评。(四)、对话教学的尝试与实践。对话教学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显在的对话沟通与交流,更重要的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与阐释。孔子与学生对话时的神态、语气在原文中是被隐去的,而通过细读文本,发挥想象,我们能够补充、还原当时的情境,这其实就是一种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